2017年6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中心实时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已经注册的基金会数量达5545家,比2015年同期的基金会数量增加674家,年增长率为13.84%。其中,全国共有1565家公募基金会,占全国已注册基金会总数的28%;还有3980家非公募基金会,占全国已注册基金会总数的72%。同2015年相比,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在全国已注册基金会总数中的占比增加4%。但是!中国贫困人口约3046万人!相当于一个重庆市!


想先说明我的一个看法

公益并不是一定要直接促成改变。

公益,尤指第三部门对改善社会问题所做的努力,公益的目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我并不认为公益可以完全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无论有多少支教组织、志愿者,助学捐款,也无法直接解决贫困、教育等问题,第三部门的力量至少在中国还是很弱小的,这与我们跟欧美社会的社会制度历史沿革有关。

想在此赘述一下我的理解,公益的很多领域尝试都是先于政府发挥社会服务福利职能的,作为力量强大的第一部门,或者资源巨大并且以利益最大化的第二部门—市场,都无力有效创新地采取措施去尝试解决社会问题,也只有在这一点上,第三部门也就是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机构NGONPO(在名词概念上可能有差别),才有足够的优势。

以题主所说的基金会为例,中国基金会的数量在不断迅猛提高,目前六七千左右,但跟美国还是有十倍左右的差距吧,再加上两国人口总数社会发展现状等因素,质量上可能也不止十倍,差距很明显,六七千基金会数量一点也不多,数量也不能决定质量,这当然大部分由历史制度决定,具体不再展开。

所以中国的公益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学习借鉴也强调本土化。

综上所述,公益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是去尝试创新,去撬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资源,从而使公益项目的效益更大化。

贫困人数并不是衡量公益的标线,中国公益的力量还比较弱,公众认知和影响力更是弱,只能说任重道远,需要一代代公益人的努力

——————分割线——————

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中国那些赔本的出口企业和那些你们认为效率低下的国企,为什么明摆著亏钱赔本,政府也不让他们关门?政府依旧大把大把的支付巨额出口退税和亏损。就是因为你直接发钱给老百姓他们没事干就要惹事了,就会有了依赖!为了维稳。


简单说,就是公益基金会里,直接和扶贫有关的太少,而且公益组织做扶贫本身就有天然缺陷。

公益也可以扶贫,但公益不只有扶贫,你关爱动植物也可以搞个公益组织的

而扶贫这个事,一般的公益组织做不到,也就是小打小闹,扶贫的成本是很高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救急不救贫」因为救急是一时,救贫容易是一辈子,甚至他的儿孙你都得管,这就不是一般组织能干的。

扶贫本身是个长期的活,还得短期见效,得有政策倾斜,还得提供后续的致富途径,既要解决现有劳动力的就业,也要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你可以说,扶贫本身就是个多领域参与的系统工程,单一组织只能在某一个点发力,适用性就会很有限,只能针对特定人群,而扶贫哪怕是一个村子里的人,需要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有区别,所以这事基本只能政府直接强力参与,凭单个组织的能力,几乎无法完成。

中国贫困人口多,是中国地理的复杂性,封闭性导致的,中国很多地方,真的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没有皇帝去管过的,那些地方不是现在穷,而是穷了几千年了,不说别的地方,就在西藏,青海你想找穷了几千年的地方,比比皆是。农奴制才消失多少年啊?贵州苗寨,2个村子之间语言都不通,那真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历朝历代,中原打成狗了,都没人去的地方,他怎么能不穷呢?这种地方是少,但架不住中国大啊,贫困人口绝大部分是集中在山区的,东拼西凑下来,几千万人就出来了。

这种地方你指望公益组织,那也就是提桶油,扛袋面,或者架个太阳能发电,好点的帮著指导下养殖,力度不够的。

所以才有精准扶贫,这种政策,人类历史上就没有过,资本主义更是连想都不要想,这事没啥可说的,真得感谢政府。


中国的十几亿的人口,你说贫困人口只有三千多万,这个数据我觉得不准确的。

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贫困人口,其一,公益不完全是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还包括疾病、就业等问题。其二,公益无法让你富起来,只能解决贫困人群的基本生存问题。要想富起来,还是要靠国家,靠自己奋斗。


因为中国很大,人很多


谢邀!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因果关系,因为贫困人口太多,贫富差异太大,才有的做公益。

做公益只是某个人、某团体、某组织的小范围活动,脱贫还得政策支持才好。


第一,

解决中国贫困人口的问题,主要力量不能靠中国的公益组织或NGO什么的。在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激活区域经济,引入资本,贫困地区脱贫等问题,情况各异,非常复杂。有的利用先天优势,有的是政治政策,有的是把握好机会,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

第二,

中国NGO及相关的组织其实处境艰难,略显尴尬。很少出现纯粹运营公益组织的机构,逐步做大做强的。

一般能把公益组织做得有声有色的,公司主营业务可能都不是慈善事业。可能是披著某个外衣,有了多余的钱,为了塑造企业高大上的社会形象,或者为了讨好政府,「顺便」做了一些公益事业,表表自身姿态。这样的企业很多,有私企,有外企,有合资企业,不列举了。


emmm,大一学期末参与学校ccba志愿者,然后退了所有社团专心做志愿服务,又遇上一个老油条,从此踏上公益不归路。

首先,志愿服务和公益是不完全等同的,因为志愿服务是你业余时间去做,而做公益的人是要以此生存的,公益人没有工资,只有补贴,明面工资不高,而且有时候还不被受服务对象理解,所以纯公益既不赚钱也不讨喜,因此真正做到纯公益的没多少,既然做纯公益的没多少,你又渴望有什么好的成效呢?

既然做不了纯公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公益呢?我告诉你,是因为有很多很多很多人,都是滚蛋,骗政府和一些投资人的钱,具体流程不告知,总之里面还有利益集团的默许,公益事业表面繁华,实际稀烂,连政府自己都稀里糊涂给了钱,每年年审那些成绩照片报告随便看一看就以为做的很好,实际上也就呵呵,更何况其他的主体支持的公益呢?(不排除有些做的很好的,比如古天乐、胡歌之类的,纯公益很少炒作,因为与其花钱炒作,还不如把这笔钱投入山区更为合适)

至于我国优秀的西部计划,就我个人浅薄的了解,有些就是当地的穷苦学生自己把自己支援回去,有了份铁饭碗罢了,很少有学生真材实料能帮忙踏出贫困,毕竟自己本身就是穷苦家庭出身,没有致富的实力和眼界(眼界,这个很重要),也就是说本身能力不足,而且跟所学专业有关,你指望一些学著社区、计算机等等的学生跑到山沟沟里给你造财富?还不如多发掘一批农业学生到山沟沟去做农产实验啥的,顺便带著致富。


公益慈善整体在国内部分地区还是属于欠成熟状态。而且公民普遍存在误解。公益志愿,不仅仅是献爱心?公益是可以与任何行业相关,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式,献爱心,捐款捐物是一方面,除了物质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产品。

地方政府层面

公益深入社区,还有各种团建活动。都是希望办得越多越好,但是我要关心我们的受众到底是什么情况,一场活动办下来。缺乏实际效果。这是得关注

企业层面

公益成为自身宣传的热门点,1+1>2,公益这玩意的确给企业带来了好的名声。所以关注的点,做点好事还能带来更多的利益为什么不干?

民间社会组织

怎么说呢,政府给补贴,自己拉赞助。一个职业的民间社会组织的公益人。在二线城市,的确是很有钱了 ,一方面帮助政府,还有基层社区。另外一方面自身的发展也同公司一样不是十分成熟。

基金会

基金会这东西,通常一些大型集团,愿意来做这些。但是我们看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直观。除了少数宣传做的很好。与企业相同,总结一下,公益对他们来说是附加产业起的作用是1+1>2的作用

高校

高校学生社团,没有大学生是绝对不行的。年轻力量是带动各行各业,各个家庭改变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学生普遍容易被当做免费的劳动力。使得公益志愿在于社会组织合作的时候很吃亏。而且大学生公益受众都是学生,普遍面向社区等大众时候没有规划。而且学生社团流失人才严重,学校团委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