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两架苏34发生了空中相撞,听说战争雷霆日系机空中相撞也会是保留节目?什么样的飞行状态下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1:密集编队训练操纵失误??追撞

事例:八十年代,我国某知名国际试飞员在新飞行员时期曾在高空编队训练中因为听错地面指令,误开加力,撞到长机,损失歼-6两架,飞行员跳伞成功,造成一起二等事故。

2:飞行表演对冲失误??对撞

事例:1988年8月28日,在西德拉姆斯泰因航展上,义大利空军「三色箭」飞行表演队在进行特技表演时对冲失误发生严重事故,导致3名飞行员和67名观众死亡;1993年,俄罗斯空军两架米格-29在英国费尔福德作飞行表演时对冲失误,两机相撞,两名飞行员跳伞成功。

3:格斗训练对安全空间把握不足??相撞

事例:我国发生过,所幸是二等事故,具体就不多说了…

噢,还有一个可能性——当密集编队的其中一名飞行员被简柏诚/罗凯哲附体,而且没有一个教官在后座保驾护航的时候( ????? )


为啥我最先想到的是

收油门!撞到了!收!!!

补!补补补补补补补补补补补!!!

简柏丞,吃大便去啦!!!!!


最常见的原因是编队穿云。


战斗民族不开心的时候——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1987年9月13日,巴伦支海上空,挪威空军的P-3B型反潜巡逻机,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时,遭遇一架过去从未见过苏联的新式战机。

眼见苏联战机升空拦截,挪威反潜机随即离开,等苏军离开后又恢复原状,继续在苏联国境线上飞行,苏联战机因此返回进行再次警告驱离,但这次P3—B没有离开的意思,似乎不把对方放在眼里。

这架苏军战机第3次逼近P-3B时,在稍加调整位置和方向后,猛然加力,从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过,用垂直尾翼在P-3B的一号发动机上,像手术刀一般划开了一个大口子,只听到金属接触的声音和旋转中螺旋桨被打断的「噼里啪啦」声音,P-3B的飞行高度在一分钟内掉了3000多米,在坠海前的最后一刻才侥幸避免坠毁的命运。

对这些机组人员来说,他们从来没有过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掉了如此大的高度,扑面而来的海面看上去是如此之近,他们感到了死神已经伸出的手臂……机组人员在惶恐中竭尽全力控制住了下落的飞机,仓皇地逃回了基地。

而苏联战机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一击后,一个漂亮的翻转,呼啸著向左飞去。在这次事件中,西方军事观察员普遍认可苏联飞行员的作风强悍、技术精湛。

这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动作,由于两架飞行中的飞机空中距离较近,必然会受到气流的扰动,P3—B发动机的螺旋桨随时都可能将苏联飞行员的脑袋削掉,不愧是战斗民族。

这就是冷战时期著名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那架神秘的苏联战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苏-27,而这次冲突,被作为最著名的苏军空中撞击战例载入史册。

苏—27于1981年首飞,外号「侧卫」,是一款机动性很强的多用途战斗机,实践证明,它的性能非常优异,它诞生后让美军和盟友吃尽了苦头,此次在巴伦支海上空的拦截事件后,苏—27自此被西方称为「空中手术刀」,强悍「侧卫」一战成名,体现出了战斗民族的强悍性格。


近距离编队飞行只要失误就很有可能引发空中碰撞事故。还有狗斗训练时也有很大的碰撞危险


既然是战雷的话,强对头,和傻吊队友一起追一个敌机的6点,以及空战历史挂机起飞。

另外,不只是日本的保留节目,所有能飞的都撞。


一般都是密集编队飞行遇天气状况变化,如气流涌动和低能见度仪表飞行,再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特级飞行表演出现失误或者机械故障。或者是掐架时弹药打光了,冷战时一架美军T38教练机从伊朗飞入苏联领空,苏军飞行员叶利谢耶夫在两发导弹都脱靶同时即将飞出苏联领空的情况下撞击T38,这事一般也就苏联人干的出来,可不幸的是叶利谢耶夫飞机撞山去世,T38上俩人却活了。


多机编组飞行(如双机或者更多),飞行员操作不当,沟通不当所导致

也有可能是天气原因,比如本次两架苏34相撞,就是因为天气情况太差,僚机丢失了长机的位置,导致飞行员无法获取编队飞机的具体位置,从而出现相撞事故


意外情况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