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陆,医患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有医患一家亲的时候,也有医生沦为患者口中「白狼」的时候。但近10年来,医患关系正处于最严峻的时期,依稀记得最早的开端是南平的医闹事件,近期则有聊城的假药事件,最近几天同济医院的医生因医患矛盾被警方拷走又登上热搜。在一系列医患纠纷中,医患双方似乎各有道理,但深入分析上面这些案例后,我个人认为双方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是根本的原因,一味的指责其中一方有失偏驳。

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医务人员,病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大多数缺乏专业医疗知识,容易听信各种道听途说或媒体舆论,产生错误的就医行为。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在指导医务人员规范执医方面不遗余力,但对病人的规范就医行为宣传引导不足,没有形成普遍性、规范的就医理念。我作为一名医生,也有作为患者家属寻医问药的时候,体会颇深。就下面几个问题,我来聊一聊作为患者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医生眼中的「好病人」,并且获得医生的优良服务,相信大家肯定能有所收获。

一、医生给我看病,目的就是要赚走我的钱?

作为医疗矛盾的导火线之一,这个问题伴随著病人的整个诊疗过程,而且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特别是医生开具的药物或者诊疗方案与病人预想的不同的时候。病人应该认识到,医生作为一种职业,看病赚取合理报酬是一种谋生手段,但把赚钱摆在第一位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在医院里,最希望病人好转的人肯定是医生,如果病人治疗失败甚至死亡,对于主管的医生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打击,可能影响到医生以后治疗该疾病的信心,如果某个疑难病例在自己手中康复,医生甚至比中了500万彩票还高兴,这源自对职业的使命感和自我认同感。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梁益建医生在采访中曾经说过:「有个重度脊柱畸形的患者,不做手术就会死,联系到我,患者没钱,我说我也没钱,我们给你筹点钱后再治。我去联系了一些企业家,我说我这有个穷人,不做手术活不下去,你愿不愿意捐点钱,一分我也不嫌少。」最终这个病人通过募集的慈善经费完成了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而梁益建医生的病人,大多数都是经济困难的病人。通过对这些病人的诊治,梁医生不但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其专业技术水平更被誉为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拥有这些荣誉,我相信财富必定会随之而来。作为病人,应该认识到:大多数医生把治愈患者获得内心的满足摆在第一位,财富随之而来只是时间问题,把赚钱摆在第一位的医生,永远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无理由的怀疑医生的动机,只会给病人自身造成损害,例如几年前舆论热炒的深圳市儿童医院「八毛门」事件,正是由于患者家属对深圳市儿童医院的万元手术费用不理解,选择出院并使用了「八毛钱的开塞露」,「治好了」原本需要「十万元手术才能治好的先天性巨结肠」,但是患儿病情并没有如家属预想那样好转,最终还是进行了手术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对于医生的不信任,会使病人成为医生眼中潜在的「医闹」,倾向保守治疗会成为医生的唯一选择,当医生不敢为病人「拼一拼」的时候,病人可能就错过了唯一的生机。

二、「有关系、送红包」的病人才能看好病?

作为医生,经常无意中听到患者家属在议论:那个谁谁谁是关系户,你看主任多关心他;某某病人有后台,你看手术都排在前面;某某某做检查都不用排队,肯定是找了「关系」;不找关系医生就不下力气治;我手术完伤口痛的要死,隔壁床都不痛,肯定是因为他送了红包我没送......平心而论,人类社会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在医疗领域,由于各种诊疗规范的存在,这种不公平被限制在最低的限度。例如某个病人病情严重,就算没有任何「关系」,医生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诊治,万一出现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治疗组的医生要面对一系列苛刻的审查:死亡病例讨论、死亡病历核查等等。有的患者手术需要排在前面,可能是由于是大型手术,而一些病人属于感染部位的手术,按规定必须排在最后以防造成对后续手术的污染。对于一些病情比较急的病人,需要安排进行急诊检查,这些患者检查结束后可能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每个病人的病情不一样,手术有大有小,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临床医学发展到今天,大部分疾病都有一套完整的诊疗指南,国家医药卫生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规范诊疗,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日常监督日趋严格,医生看病,都是严格按照指南进行,不可能根据「关系或者红包」随意用药,也不可能因为没有「关系或者红包」就给病人随意手术。万一被发现违规诊疗或者收受红包,轻则通报批评、经济处罚,重则吊销行医执照,名利双失的事情,有谁会冒险去做?

三、在医院看病、办事老是要等,是不是故意刁难我?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均医疗资源不足,每1000人大概约有2.4名医生,儿科等特殊科室,医生缺口更大,大部分医生每天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型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近期更有多个医院儿科急诊需等待10个小时以上才能看上病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遵守医院的秩序更为重要,医生作为最直接的医疗秩序组织者,最了解情况并且能做出最有效率的安排。作为患者应该信任医师并服从医师的安排,即使对医生的诊疗行为不满,也应该通过正规途径进行投诉(大部分医院在醒目位置都贴有投诉电话),大部分都能得到解决。过激的行为不但会造成医疗秩序混乱,影响其它患者,而且对于病人本身百害而无一利,例如近期的「仁济医院患者插队纠纷」事件,当事患者不仅自己看不了病,还和医生一起进了警察局,并且影响了其它病人的治疗。患者应去除某些不合时宜的偏见,遵守医院的诊疗秩序,尊重医生的人格,必定能得到规范及时的诊疗。

三、医生拿各种同意书告知书让我签字,是打算推卸责任?医生叫我手术前买意外保险,是不是对手术没信心?

医疗同意书和告知书是卫生主管部门严格要求医疗执行的诊疗规范之一,其目的不在于「出事后」推卸责任,而是通过告知过程,让患者及家属对病情有详细的了解,根据自身的情况并作出符合自己期望的决定。比如手术同意书上告知的诸多术后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必须了解这些并发症的表现,出现状况时才能及时呼叫医务人员前来处理,毕竟医务人员不可能24小时关注某一个患者的病情变化。国外医疗意外险上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近几年才有保险公司在国内推广。医疗行为本身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的特点,比如麻醉意外、心脏及脑部的并发症、术后一些不可预料的并发症,我个人认为购买医疗意外保险来分散风险,是很好的选择。很多医疗纠纷是由医疗意外引起,在现有制度下病人获得经济补偿少,一些病人为获得赔偿,不断纠缠医院,恶化医患关系,以致引发「暴力伤医」事件,这对于病人和医院来说是双输的结果。因此推荐购买医疗意外险,并非医生的信心不足,而是为了防止一些不能事前预料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病人及家属能够获得经济上的补偿,减少医疗纠纷。


临床感受:病人配合我们,尊重我们,替我们著想,我们也会更多的给予回馈,暗地里给他行很多便利。病人不尊重我们,我们就照规定来。 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这是基本的人性,为啥有些人一到医院就变了呢?


成为一个好病人是得不到医生的很大关注的。


选择一个你信任的医生,然后信任这个你选择的医生。


医生说什么都听,照医生的安排做,我会是医生的好病人。


相互理解,同理心最好吧,我不是在医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