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王子,啊不,将军的特长不就是——瞎么?(手动滑稽)

瓒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

赵云能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铁定不是什么平头百姓,当是真定大族。真定赵氏可不是没本末的寂寂之辈: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由此推断,石家庄赵子龙十有八九——

好了,参照一下公孙伯圭的用人标准:

瓒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

赵云在鄙视链的哪一段不问自知。

事实也是如此,赵云被打发去为刘备主骑。刘备虽然同属一家,赵云更换直属领导算不上跳槽,但摆明了没入公孙瓒的法眼。

再结合一下云别传的记载:

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

甚至赵云为别部司马抑或平原相主骑的机会都可能是刘备主动向公孙瓒讨要来的。

赵云在公孙瓒帐下得不得烟抽,一目了然。

既然政治理想南辕北辙,又不受重用,刘备同属于公孙瓒阵营,暂时也没有独立表现,兵危战凶,赵云又有什么卖命必要呢?

于是乎,借奔兄丧的机会,这位就旷工了:

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至于公孙瓒为何准假,之后也没想起追究这位无限期旷工的责任,还是那句话:本就没当回事呗。

由于史书记载不详,已无法得知赵云离去时间,如果是公孙瓒与刘虞交恶,乃至于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的当口那就更甭说了。瞅瞅赵云几位父母官的表现:

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瓒极口,然后同死。

常山赵云来了个「爷不伺候」,岂非顺理成章?没反投袁绍就已经很讲原则了。

到这光景,甭说赵云,刘备都在想方设法跳船,没多久就「去楷归谦」,在徐州上演大剧了。

至于赵云此时的斤两究竟如何,是不是幽燕之地多名将,显不出此公水平,瞅瞅真正识货的表现就成了:

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什么叫一见倾心?这就叫一见倾心。又是接纳,又是捉手,挖空心思把人弄到手下,久别重逢还补上了困觉,对比对比公孙瓒,是瞎,是瞎,还是瞎?

难不成刘备少见多怪,不知道猛将长啥样?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是而已。


「什么?赵云走了?走了就走了吧!」说完这句话后公孙瓒收起了自己四十米长的大刀。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云别传》

历史上的赵云是作为常山国(属于冀州)郡兵头目带著一群人加入到公孙瓒麾下的,不是公孙瓒的幽州嫡系。而且是本郡所举,可能是常山国在公孙瓒和袁绍之间选择站公孙。

但是根据根据《英雄记》记载,在刘虞被杀后,曾经的常山相孙瑾,常山掾张逸、张瓒等人破口大骂公孙瓒,与刘虞同死。

大概是常山国是因为刘虞的原因才选择站公孙瓒,等到刘虞和公孙瓒决裂后,常山国继续挺刘虞,然后常山国高层陪著刘虞被公孙瓒给一锅端了。

作为被常山国推举出来带著常山人投靠公孙瓒的赵云,看著自己的老领导被公孙瓒屠了个干净,你觉得他心里舒服吗?你觉得公孙瓒会对常山人赵云没有提防吗?

赵云离开公孙瓒一点儿也不奇怪。


首先,公孙瓒没有系统后台也没有修改器,并不会知道赵云能打,而且赵云直到十几年后的长坂之战,才有突出表现,公孙瓒又不是先知,不知道赵云是人才,只知道赵云说话不好听。

其次,要说赵云很能打,这是可以商量商量。赵云能打这是肯定的,但很能打是怎么对比出来的?你以为公孙瓒雄踞幽燕,与袁绍争霸对抗近十年,麾下没有强将猛士吗?难道公孙瓒麾下都是战五渣全靠公孙瓒一个人带?那公孙瓒可牛逼大发了。

成王败寇有时候听令人唏嘘的,失败者,尤其是公孙瓒这种被失败者(袁绍)灭掉的死后毫无关系背景的失败者,能记上几段白开水流水账,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张燕的黑山军纵横太行山谷一二十年,鼎盛时期所控军民一度达到百万,直属精兵万人,骑兵数千,汉廷灭不掉他,袁绍也无法完全讨平他,要说他麾下没有强将猛士,可能吗?然而翻遍历代史书,又能找到多少关于张燕生平事迹的记载?又能找到什么出身黑山军的将军的记载?

赵云是幸运的,他跟对了人,当然这也是他慧眼识英雄,认定耷贼是明主,他要是眼神不好,一辈子都跟了公孙瓒,那么他的历史定位,可能就跟严纲、田楷、单经、邹丹等人差不多了。


历史情况是赵云是因为哥哥死了去奔丧走的,而不是因为投奔刘备而走的。

当年赵云是个大帅锅,为常山举荐带领本郡义从加入公孙瓒麾下,公孙瓒那时候正在跟袁绍打,而常山郡的人多投奔袁绍,因此嘲讽赵云:你们州郡的人都去投奔袁绍,为何你独独来投奔我呢?赵云说::「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公孙瓒听了很舒服,于是用赵云为骑将。

《云别传》: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而当时的刘备也在自己大哥公孙瓒麾下干活,和赵云属于同事关系,刘备这人交际能力强,「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把云哥的友善度刷爆了。

接著是公孙瓒支持青州刺史田楷抵抗袁绍,并安排刘备过去支援,并安让赵云担任刘备的骑兵主将。「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下来事情却发生了诡异的转折:赵云因为哥哥病死去奔丧而请假回乡,这里的记载是

「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所以这里的说法非常隐晦,赵云因奔兄丧请假回家,但是刘备却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和云哥捉手道别,而云哥还说了一句很有内涵的话:「不道德的事哥不干。」

而且,兴平元年这个时间点,刘备自己也从青州田楷下属的平原县令的位置跳槽去了陶谦那,不在公孙瓒手下当差了。

那么在大约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这个时间点,为啥刘备和赵云一起抛弃了公孙瓒呢?

因为在这个时间点,公孙瓒干了件性质十分恶劣的大坏事——诛杀了老上级刘虞。

刘虞是汉室宗室,担任宗正,身份相当于刘氏的族长。为人俭朴素公正,之前长期担任幽州刺史,因为做事公正廉洁,于当地和鲜卑乌丸等外族都素有威望,后被任为幽州牧,在北方非常得人心,而公孙瓒以其麾下的身份自立,不断壮大而且与袁绍征战不已,使得本来穷困的幽州变得更加民不聊生,导致刘虞与公孙瓒意见冲突很大,后公孙瓒屡屡劫掠百姓抢夺刘虞送给外族的礼品,终于导致刘虞起兵讨伐公孙瓒。但是刘虞这个人军事能力太弱,反被公孙瓒给突袭俘虏了。公孙瓒先借刘虞的名义升自己为前将军,封易侯,然后再将刘虞全家在易京斩了首。

公孙瓒这么一搞可就捅了马蜂窝。刘虞在北地多年甚得人望,这一杀可就犯了众怒,不但同为刘姓一族的刘备和赵云等人迅速跳槽与其划清界线,刘虞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公孙瓒部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乌桓峭王与刘虞子刘和合袁绍兵于兴平二年(195年)破公孙瓒于鲍丘,杀二万余人。公孙瓒在幽州迅速被孤立,四处冒烟不得不退缩防守于易京,最后被袁绍围困破城自焚而死。

而赵云与刘备再重逢,却是六年之后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事了。当时在徐州的刘备因衣带诏事发被曹操出兵征伐而不得不投奔袁绍,袁绍在邺城对刘备礼遇有加,当时刘备在邺城居住一月有余,之前逃散的部属陆续归附,赵云也在这个时间点重新出山加入到了刘备麾下。

所以为啥公孙瓒要放赵云走?估计当时公孙瓒手下除了自己直属班底外,其他都走的差不多了吧?


我很奇怪,我和大家看的是同一本《三国志》吗?

不就是赵云请了个事假回家,假还没休完公司就倒闭了,于是就重新到刘老板这里来应聘了。这么简单的剧情你们是怎么分析出花来的?

————————————————————

我知道赵云流露出过跳槽倾向,但是公孙瓒真的就是批了个事假而已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