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变态是极端心理的统称,它的形成大多是天生的。生活在一个极端环境中的人,在他们开始认知这个世界时,他们所认知到的就是自己所见的极端,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是正常的,而不认为那些心理是疾病,所以就会毫不保留的展露自己病态的一面。这是在先天认知上的差异,以上是表里如一的精神变态者的成因。

另一种就是后天形成的。在一个涉世未深,尚且相信所有美好的人受到了足以使她崩溃的伤害后,这个人的心理就会扭曲。为了哄好别人和安慰自我,她会戴上虚假的面具。她模仿常人的生活方式,自以为一切还能克服,毫无破绽的演绎著一切。久而久之,她习惯了自己的人设,像演员一样定位好自己。与此同时,她只在只有一个人展露自我,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选择一个人承受一切,殊不知这份未解决的扭曲慢慢成长起来,在她意识到时,已非自我。这是最可怕的。

这种人通常是怯懦的,不习惯麻烦别人,却也忍受不下内心的折磨,最终导致悲剧。在她每天与朋友欢笑后,无人可知角落的她的哭泣。她的生活成了机械一样的工作,她选择隐藏自我。

面具的形成类似人格分裂。她笑不下去,可也不想在别人面前哭泣,所以编造了一个面具,用以逃避。她用面具对待所有不善,内心逐渐崩坏。不过这种人格分裂是可控的。


因为通常来说我们不会把法律挂在嘴边。

只能指望每个人自己去学。

问题是有的人不把法律当回事专门钻漏洞,有意的违反法律规定从中获利并让其他人埋单。


电车难题我认为精神病态者曲解了它的核心理念,或者说媒体在宣传中因为各自的因素简化了背景导致精神病态者的理解出问题。

这个难题我认为绝大多数(精神病态话题下的讨论)的回答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权力的限制。谁把这个权力交在被提问者手上的?提问者么?那么在现实场景中这位提问者是否是至高者?看来不是吧?而是诱惑者。

退一步即便是提问者也无权对他人生命作「选择」。


我不是很确定精神病态者能不能欣赏音乐(或者这么说吧,欣赏我们称其为情绪变化的内容)。说实话音乐情绪这个东西真的是因人而异的,就拿最近我听的音乐来说,我就直接认为演奏者「没有演奏出宽恕」(可能我也在仔细的寻找一个可以撒气的地方吧)。但是如果放在大众欣赏的角度,他们会不会死扣同一个音节,或者同一个乐段呢?我觉得这个真的得看欣赏者个人的音乐知识积累。比如某个作曲家的作品一首都没听过,那么初次遇到这类音乐必然听不出什么东西单纯觉得好玩(比如利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如果绝对音感或者经验差,把阿拉伯音乐和印度音乐搞混,然后还顺便听出 或者闻到香料味,这些都有可能——全是人主观的臆断和想像。

然后是节奏。节奏这东西吧,一般观众是远远熬不过现代音乐出版商的。实在不行看每张专辑的封面吧。

我个人认为音乐不付费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一些音乐咋听上去很「毒药」,但是听久了会发现「不过尔尔」,但是从常识来说,一个作品听久了就会失去新鲜感。

所以结果就变成了「听数字音乐」。

实际演奏会还是值得去的,(注意不要给恐怖主义性质团伙提供资金就是)


要不精神病态者还是别听音乐了吧。不是歧视,妥协策略而已。你可以考虑等三十年后再入坑不迟。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熬过青春期的躁动不安,老了脑子也进了不少水(划掉)经验,这时候再去听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

反正寻常青年人也听不懂什么音乐的,真心的。


他们有5%,狼比羊聪明好看,高。羊是不会组织领导羊的,狼才会,有智力门槛的。领导一般都是变态,人类就是这样,所以不要对领导抱有幻想,不可以依赖任何人的。


在我看来,没有超凡入圣的人、没有真正的觉悟的人,都是精神变态者,只不过是有些人轻点,有些人重一些而已。(我会把自己划在有一点点重一些的而已这个类别之中)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都是在逃跑,所以没有任何实质性差异。

也就是说,精神变态到正常,是一个连续的图谱,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图谱之中占了一个位置。所以,大家看来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因为他们会伪装自己,包括我就是其中一个


所有精神变态外表上都和常人无益,除非他们由于各种原因缺胳膊少腿


精神状态不正常的人多伴随著高智商,他们通常会伪装成常人模样,甚至会给人一种很容易接近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他们最为可怕的一点。


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变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