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行为似乎从原始社会就被锁定,尽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不断发展,它的外在形式发生了改变,本质却变化不大。


因为预设,

所以严格上讲,这问题本身不合法。

当大家运用「人性」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已经预设了「不变」。

因为「人性」和「人」是同一的,是绑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

「人性」是对「人」的高度抽象的概括。

只要「人」还是人,「人性」就还是人性。

预设了「不变」,无法问出「为什么不变」。


马克思主义不承认存在抽象的人性,只存在著具体的人性。在阶级社会中,只有带著阶级性的人性,没有超越阶级性的人性。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

我知道你想说的,你想说的是人的贪婪,自私似乎在历史上没有变。

然而是不对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有这些人性?这是因为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全部是私有制的社会,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中国仍然存在这些人呢?首先可以看到上千年的封建统治的遗留的残害性。鬼神之说也属于封建社会的余孽,不是到现在还没消除吗?其次,在中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了,但剥削现象仍然存在,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

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


人类的行为本质是啥?

这个问题不说清楚,那么本问题就很荒谬。

人性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个命题是直观感受,或者是公理定理,或者是统计,又或者是某些人的感慨?

我们先抛开针对本问题的诘问。

我们的原始社会有多长呢?大概200万年。我们的文明社会有多长呢?假如以有延续的历史记载为准,不过3000年。心大点的话,这两个时间的长度比是1000:1。假如以脱离原始社会后开始计算,距今约摸10000年,时间长度比也是200:1。假如拿工业社会去比,又如何?不介意的话,可能是10000:1。

那么200万年前的人和10000年前以后的人有差别吗?又和3000年前以后的人有差别吗?再和现代人比较又如何?

即便抛开时间纵向上,人类个体群体的比较。我们看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泰国人、甘比亚人等等,有区别吗?准确说是「这些国家的人性有区别吗?」

再看,在国内,依然可以问出类似的问题。

那么,针对本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说服自己相信:人性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我们该如何找论据来论证各种差异仅仅是「没有太大改变」。

如果人群之间确实有许多差异,为什么会有?生产力因素必然是极其重要原因。

再者,人性是什么东西?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没发生改变的结论从何而来?比如「性本善」「性本恶」的争论,我们能从人的行为反推人的性善性恶吗?至少,行善无法推导性恶,行恶无法推导性善。行恶的人遍地都是吗?行善的人遍地都是吗?性善性恶都对「行」没有起决定作用。那么如果人性有性善性恶,是什么导致了对立面的存在,以及中立者占多数的情况?这能认为是没发生改变吗?

有如此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总想搞大事情。一个问题和结论,总希望能说明能解决世间所有问题。思考问题,总朝著本质、核心去。

如果针对一个具体的事情,不妨去分析其本质、核心。但是对人类这样一个大概念,起手就是本质,说实话,有点飘了。


先问有没有,再问为什么!生产力跟4000年前一样,向老天爷问问题是要杀人献祭的。2000年前,土豪死了下葬是要活埋小老婆或者某个仆人的。题主今天问个问题居然只花点流量和电费,还以为自己的人性跟老祖宗一样,这是贬低谁呢?


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与人性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简单说生产力进步了,人性会发生积极变化。但是这种关系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

比如说人性包括许多东西。第一位的是生存属性。这里包括趋利避害,适者生存等基本属性。然后是种群繁衍,种群协调。

总体上社会进步了,人性相对的还是有一定的进步的。所谓的没有进步应该是一种狭隘的看法。在相对层面,孤立的看待人性,觉得人性的变化微乎其微。比如人的趋利避害属性,适者生存属性不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我们只盯著这些看,自然觉得没什么变化。比如粮食的基本属性是不会变的。但是科技进步后会成为生产原料的一部分。但是不论粮食的用途被开发的多么广泛。我们总是盯著粮食就是食物的一部分,那么粮食永远没有被开发。

人性也是一样的。道德进步就是人性进步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总是忽略道德进步,就会觉得人性一直是善与恶的转换。没有啥本质区别。


关于人性,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模糊的。因为是个关于道德伦理的问题,判断标准多变,不同的行为会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人中可能有不一样的解读。觉得没有变化的体感大抵是因为此前的文明已经给了很多道德的模板,现在是在套上去用。社会环境改变了那么多,到底是没有变化还是大变,开始就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

做猜想并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在没有确定之前扣帽子终究是一种不稳妥的行为。


文明包含科技部分和人文部分,人性包含动物性和人文性。

现实好多区域科技用的是现代科技,人文还是落后传统,就像伊斯兰也用高科技,但是人文和科技不是必然匹配,可以割裂,因为不是原创国家。

所以科技发展不必然带来人性进步。


物质决定精神,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是伪命题。实践证明,生产力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不但不能使人性变好,反而加速了道德的败坏。当人都依靠技术进步去满足私欲和获得个性张扬时,就会蔑视道德的价值,人性就会在不自觉中变坏。正确的信仰和修炼心性才是改变人性、获得真正解放的唯一途径。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二千多年前,就出现了论述人性的理论,其标准之高、认识能力之深是现代人望尘莫及的,如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等。用现在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无法解释。


原始人时期可是公有制,现在已经变成私有制了。退一步来讲就算的确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也是因为人类现在正处于尚未开化的蒙昧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而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点。


如果人性没有随著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对于文明社会而言会是好事……毕竟难民问题,和少数族裔问题就不会有劣币淘汰优币的担忧了……但是很明显,无论欧洲还是美国,这类方面并不是没有问题,难民和非法移民明显会带低文明程度……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题设很可能有问题。


《重拾哲学》认为,人性就是利己与利他两个本能的依存、对立与统一,并且正向著利他逐渐增多,利己逐渐减少的方向发展的人类特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当前过程,就是从利己更多,向利他更多发展的过程。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理智思维对情感思维的改造,利他本能对利己本能的改造,人性对兽性的改造,文明对野蛮的改造。

利己是生物的本能,离开了这个本能任何生物都将不复存在。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单细胞生物,从最原始的生物开始,获取食物和逃生是最原始、最低级和最基本的利己行为,趋利避害是任何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行为,没有摄入就不会有新陈代谢,没有新陈代谢也就没有生物。灵长类动物还有除进食和逃生以外的,很多利己行为,人类就更多了。人类也是生物,虽经历了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动物的演化,进食和安全仍然是人活著的先决条件,利己也必然是人类的一项本能。

在生活物质匮乏的年代,利己者容易生存,利他者困难重重。人类近代以来的市场经济,主要倚重于人的利己本能来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人间财富,然而如今市场正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由极端利己造成的弊病。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有很多的、有关于此的、社会现象的描述。现代人类依靠利己获得生存,依靠利他获得幸福,人生正是这样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欲知详情,请看我在知乎网上的文章,或请听喜马拉雅网上的音频「从情感迈向理智」。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要先搞明白。

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确定性,为什么目标寻求因人而异。

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确定性。

所以有啥好变的?


先说是什么,再问为什么

你知道早期原始社会的人性是?


这个问题问的好! 因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什么的都是大忽油,生产力说了一百多年了,人类社会有什么改善吗?即使在高科技的未来,社会关系估计还是如此。

因为大家没有认识到真正的问题在于国家(政府)与百姓关系,而制定这个关系的又是政府,而政府的行政又受制于其思维,所以,一个社会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其思维,而非生产力什么的东东。就算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的社会,但是政府能将国民当成主人,赋予他们应有的正治和经济权利,并认真地为他们服务,那么,这个社会会怎样.......


用一句话说就是进化的速度没有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快。

其实生产力以前也没有发展的这么快,从旧石器发展到新石器用了十几万年吧?农业革命几千年?第一次工业革命30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100多年,互联网革命30年?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丫。恐怕小学生以后都要去学微积分了!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性。人性大概是人类作为一种自然动物,以及一种社会动物,而具备的,适应这种角色的特性吧?

然后,要分析人性从何而来。人性中的动物性,从数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来,是生物演化造就了动物本性,也是人性的基础。人性中的社会性,是从人类脱离动物界,走上进化道路的时候就产生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就是人类社会性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数十万年或者数百万年。

不管是人性中的动物性还是社会性,都是为了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繁衍。而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人性很好地起到了它的作用,并且具备了强大的力量,或者可以说是惯性,或者是顽固性。

所以,如果外部环境变化不大,不足改变这种长期进化形成的人性,或者变化很大,如果起不到对人类的选择作用,仍然影响不到人性。而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变化,就不足以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选择的作用,人类很容易就适应了这种变化。

举个例子,从人的动物性来说,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许多人营养过剩,这是整个人类进化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如果不是匮乏,人类也不会进化,还在非洲树林子里愉快地玩耍呢),所以因为不适应,导致糖尿病,但糖尿病不会使病人被淘汰,特别是不会使有这方面基因缺陷的人无法传递其基因。从人的社会性来说,面对人类幼崽,多数人都压抑不住自己的喜爱之情和呵护欲望,即使这幼崽不是自己的,甚至这种对幼崽的本能反应会投放到大熊猫这种外种族身上,只因为它们和人类幼崽长得像。

人性中的社会性是因为人类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是因为人类是以社会的形态踏上进化道路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的合作更充分、更紧密的基础上的,并没有与人类进化史上的外部环境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要评估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人性的影响,恐怕还不如农业的产生、定居生活的开始对人性的影响大呢,毕竟在之前,人类都是过著采集、狩猎的生活,从此却被束缚在农田上不得自由。可这恰恰是符合人性的选择,因为人性好逸恶劳、追求有保障的生活、厌恶不受自己控制的风险。


发展还不够快,进步还不够大。



可能是这样子,也可能不是这样子。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或者说这个问题是怎么样产生的?怎么样才能观察到没有变化呢?是谁提供了这样子的依据呢?为什么在古代有的人会作为奴隶呢?还是有的人被地主剥削了。这都是在很久以前的事情吗。还是在行为上的相似没有改变的。比如说在古代,找到历史上一个描述古代的词吃饭。然后在现代的时候就找到一个词叫做吃饭。然后就认为人性没有改变这样子?没经历过具体的改变。如果只从一些店偏偏的方式来看,的确是这样。就是要做那么几件事情,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这些事情里面都有人性,但是这些人性一样吗?比如说反抗。陈胜吴广的反抗,和今天一个普通人的反抗一样吗?同样都是人。同样在反抗中体现了人性,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不同的。关于表现人性的名字倒是没改变多少,但是内涵的确改变了,具体的依据改变。


因为一个涉及形而上,一个涉及形而下。

所谓生产力属于物质属于形而下,

所谓人性属于精神属于形而上。

形而下用入世法,遵从入世规则。

形而上用出世法。遵从出世规则。

两个根源问题——「看起来很像真的」的假象:

1.

科技可以改变一切。

2.

世界的答案是「唯一论」。没有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