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疫苗是灭活的毒株,那低浓度的病毒会不会也有这个效果?还是说感染和浓度没关系?


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

除了操作上有难度之外,理论上完全可以,甚至临床上有其他方面的例子,比如长期低剂量暴露等

因为理论上和目前的研究,除了艾滋病,其他病毒感染并出现症状,确实需要一定的浓度,也就是病毒载量

把这个浓度作为临界值的话,高于临界值毫无疑问生病,但是低于临界值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已经感染,但是由于病毒载量少,被人体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处于压制和均衡的状态,这就包括一些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如果继续高密度暴露,就会出现症状

当然另外一种就是未感染,病毒浓度太低,侵染的过程中就被免疫系统发现和及早清除

但是这个临界值是多少,却无从得知,环境中的病毒含量可以测定,但是多少含量能让每个人都健康,这是非常个性化的指标

因为感染并不一定生病,只有被病毒大量侵袭时才表现出症状,这就像打仗,年轻人免疫系统强壮,能够抵御更多的病毒,所以这个临界值应该更右,而体弱多病以及老人等,这个临界值应该更靠左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指标,有时候八九十岁高龄可以痊愈,而有时候三十九岁却会挂掉,所以每个人应该都应该有一个临界值,而且这个临界值还时刻跟本人的健康状况以及时间有关,人在不同的时刻免疫能力也不同

最后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划一个临界值,让这个临界值远远低于大多数人的耐受量,这样就可以保护更多的人,口罩和防护服不是绝对隔绝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新冠病人带著口罩,同时你也带口罩,两人相距较远的时候,这样按理一般安全

但他肯定不能不呼吸,你也一样,因为口罩不是百分百密封的,之所以没有感染,是空气中病毒量远远低于能感染并引起你症状的量

而西方国家不带口罩提倡只保持社交距离预防也是基于这个原理,同一片空气中,不可能有人不呼吸,而群体免疫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产生抗体阻断近距离传播途径,一方面长期低剂量也能让大家普遍耐受

最可以印证这个理论的就是疫苗,传统疫苗是灭火或者减毒的病毒,这样「死」的差不多的病毒注入体内,免疫系统能发现并产生抗体消灭,但由于免疫系统相对强大或者敌人相对太弱,抗体产生过多的可以留存下来应对外界真正的敌人


应该会吧,只是这个低浓度的阈值很难把握啊。太高,容易感染致病,太低,起不到免疫激活的作用。

外加不同人对抗病毒的阈值也不一样,同一浓度,也许对一些人有预防作用,对另一些人有致命作用。


首先,疫苗有许多种,不一定都是灭活的病毒。想要补充背景知识的话可以读一下这篇文章。我没有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但是最近几年我所知道的疫苗大部分都是用病毒载体(viral vector)加上一段靶蛋白的基因序列做的。也就是说,注入你体内的只是一段DNA而已。

http://toutiao.com/item/6829699245851804164/?

toutiao.com

感染率理论上来说和浓度还有接触的频繁程度是有关系的(不然也不会有一线医生更容易患病的说法了)。一个人是否感染要看两点,一是有没有新冠病毒成功入侵了你的细胞(准确来说是肺小泡里的二类细胞,欲知详情请读https://www.toutiao.com/i6829201926609961476/),二是你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否能第一时间抵御病毒,在其大规模爆发之前把一切扼杀在摇篮里。第二点和病毒浓度肯定没有关系,但是第一点和浓度还是有点关系的。

为什么说是有点关系,而不是有关系呢?因为新冠的所谓浓度和你泡咖啡加多少糖这个浓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空气中的话情况会更加复杂一点。气流速度,新冠以气溶胶的形式存活的时间,温度,等等都会影响感染的几率。

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假设一个人持续吸入低浓度但是活性的新冠病毒。如果浓度够低,这个人自身的免疫力够强的话,应该是能形成免疫的。


两方面结合起来看,一方面看病毒毒性,另一方面看此人免疫力


应该会吧,浓度低到抗体可以战胜病毒,并且持续刺激抗体产生,那就产生免疫了。


为什么「顺势疗法」不被科学认可? - 思贤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472296/answer/1169680262

大概和水的记忆是一样的思路,不过那个被科学界定义为伪科学了。


病毒与新冠不同。长时间在低浓度新冠下,注意防范,防止入侵,不会有免疫力 ,但是有方法获得免疫力。


会,但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最主要的不是病毒浓度,是病毒的毒力强弱。

低浓度的强毒力病毒,即使量少,一旦感染也是致命的。弱毒力病毒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危害有限,就可以在不致病的条件下成功诱导人体获得性免疫。

这也就是所谓的弱毒疫苗,这种疫苗早就存在了。但是弱毒始终是活病毒,有变异然后毒力增强的风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