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先回答,是的。

下面引用我在另一个问题下的回答,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分割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了些什么,《周易》就讲了些什么。讲的比马哲还要系统详细。所以《周易》其实是一本哲学书。

要详细讲明白这个问题,需要的篇幅很长,知乎里的大牛很多,本人水平有限姑且抛砖引玉吧?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主要有三点:1.世界是物质的。2.物质是运动的。3.运动是有规律的。

对于第1点,《周易》里面没有明讲,这个我们可以从它的起源追溯到。伏羲在思考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的时候,自然科学还没有那么发达。那个时候人们还认为天圆地方,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在地底下有一天隧道,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然后再从隧道回到东边。那么这么光亮的一个大家伙,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升西落的呢?伏羲氏认为一定有一个未知的力量把太阳从东边地平线上拉起来。注意伏羲认为是一种力量,而不是有什么神迹造成的现象。是power而不是God,如果他当时认为是神迹,那么就会产生一个宗教了。但是他认为是一种未知的力量。所以产生了先天八卦,由此又产生了《周易》这本哲学著作。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他就用一长横表示这个力量。这个我们现在就叫做一画开天。同时,太太阳每天都要落下去。那么也一定有一种力量把太阳拉下来。伏羲就用两短横表示这个拉下去的力量。这样一来,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就变成了两个对立的方面了。这就是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从起源上看,《周易》的前身先天八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所以《周易》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于第2点,不用多说。《周易》的易字本身的意思就是变化,《易经》本身就是研究事物怎样发展变化的经典。所以《周易》认为物质是运动的。

第3点更不用多说,正是因为万物变化有规律我们才研究,才要作《周易》这本书来阐述变化规律。如果认为万物变化没有规律,也没必要研究没必要著书了。

好了,世界观我们讲到这里,下面来聊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归纳一下也就几点

1.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否定之否定规律

3.量变引起质变

对于第1点,《周易》里的阴阳,讲的就是对立统一,阴和阳就是一对矛盾。但是中国人不说矛盾,因为矛和盾从字面意义看只有对立没有统一。而且矛盾二字讲的太具体了,不能代表普遍的含义。所以中国人用更有总结性的字来代替,积极的,上升的,光明的,进攻的(矛),雄性的等等都归结为阳。消极的,下降的,黑暗的,防御的(盾),雌性的等等都归结为阴。注意矛盾跟阴阳,中国人讲阴阳而不讲阳阴,阴在前阳在后。和外国人的矛在前盾在后不同,也导致哲学思想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植根于华夏大地,导致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明显不同。

对于第2点,否定之否定说简单点就是螺旋上升的规律,也不知道当年谁翻译的马哲,搞的这么拗口!中国人认为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就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规律。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易经六十四卦中找到答案,六十四卦以乾卦开始,至六十三卦既济卦。既济二字意思是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却不是最后一卦。最后一卦是未济卦。未济二字意思是没有结束。前面说结束了,后面紧接著说没有结束!没读懂《周易》的人脑子里估计要浆糊了。但是稍微懂一点的人都明白,这个未济卦才是易经六十四卦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未济表示旧的事物结束了,紧接著新的事物马上就要开始,所以一切都没有结束。新的开始就是又一个周天的乾卦。转了一圈回到了起点,但是高度已经不一样了。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

第3点,量变引起质变。易经里面讲的就更清楚了。一阴一阳只有两仪,两个阴阳结合起来就有了四象,三个阴阳生了八卦,六个阴阳就用了六十四卦。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积累过程。

说到这里,我认为题主应该已经明白《周易》到底讲了些什么了吧?它讲了马哲里面讲的所有的东西,而且马哲没讲的东西它也讲了。哲学是科学的科学,他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提供指导。这个是初中哲学就讲的。可是学完马哲之后,我发现我没有办法用它来指导我。马哲讲矛盾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没讲怎么转化。马哲讲否定之否定变成新的肯定,但是没讲什么时候否定,什么情况下再否定。讲了量变引起质变,但是没讲对不同的事物来说到底要积累多少量才能引起质变。马哲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但是没有讲过一个实例,没有告诉你具体的事情该怎么办?

更奇葩的是,马哲在总结规律的时候用矛盾这种具体的事物。可是在指导我们的时候又抽象的没办法用!而《周易》在总结规律的时候用阴阳这种抽象的概念来总结,在具体指导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又有六十四卦这种具体的卦象来指导。该抽象抽象,该具体具体。这也是我一直认为东方哲学比西方哲学更伟大的原因。(当然咯,我没看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外文原版,有可能是翻译问题。读过原版的大牛如果看到这里欢迎指正)。

至于具体怎么指导,篇幅有限没办法讲清楚。这是牵扯到好几本著作的大问题了,题主如果有兴趣可以买书自学。但在这里我可以举几个小例子。例如你跟人吵架了,打官司了,可以查一查讼挂。初到一个新公司,新班级,新环境。该如何起步,如何发展,可以看看乾卦。怎么做好一个下属,可以看看坤卦。卦象会教你如何做才能吉,何时会有凶险需要怎么应对才能无咎。而且丝毫没有算命的成分在里面,它讲的都是硬道理。


《周易》是一个辩证法体系,泛演化逻辑体系。其中包含了我们今天所概括的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杂卦传》、《序卦传》就恰似阐释《周易》本经中所包含这三大规律的学术论文。今天以黑格尔的哲学、逻辑学的观点、方法来看《序卦传》、《杂卦传》:

  序卦传反映的是各卦之间的流转关系。充满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变化流转关系。是一个流动、相续的概念体系。真可谓周流六虚,变动不居,循环往复。宇宙本体不正是如此处于流变之中吗!细细体会,它就像是一部浓缩了的黑格尔的《小逻辑》!有些地方虽然显得牵强,但内在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卦象之所以能由一卦而演化为另一卦,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事物、自然、人类、社会、宇宙的变化规律。如干一坤一屯一蒙一需;复一剥,泰一否,革一鼎,既济一未济,震一艮一渐一归一丰,等等。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以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你看,这不就是一个自然发生和生长的过程吗?《周易》所演绎的这64卦,亦即64个概念,如果用黑格尔所喜欢用的一句术语,就是概念的自在自为的运动,逐一向前推演,相互转化,辩证运动,呈现出一种不断流变的状态。这正反映了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化。而以「未济」作为六十四卦中的最后一卦亦是高妙得很,世界永远处于一个未济的状态,人类对问题的解决也永远处于一个未济的状态。这些变化,又常常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这剥、复两卦颇耐体会和玩味。其取象:山地剥,地雷复。山地剥,取山在地上,不断剥蚀之象。地雷复,取雷在地下,亦即地震之象。故剥、复乃天翻地覆、沧海桑田、高山为谷、深谷为陵之象也。梁启超在他的一些学术著作中亦常引用此两卦比喻学术潮流变迁之势也。其他如「损、益,盛衰之始也」,以及蹇、解,升、困等卦之间,都让人感到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立统一的相互转化关系。

  《杂卦传》则侧重反映了两两相对的各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例如:「干刚坤柔」,「震起也,艮止也」。「否、泰,反其类也」,否极泰来。「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这些对立统一的卦,从卦画来看,也是相互对立的,真是妙不可言。一篇数百字的短文,把64卦中两两相对的对立统一关系阐发得何其清晰!

  由上观之,《周易》中已包含了2000多年后的黑格尔的逻辑学的全部重要思想。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都已尽在其中了。我们的先祖和中华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啊!

华生:《周易》为什么可以推演万物?其原理是什么??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周易本身是否不带注解,是否自我阐述了自身的体系?作为对读者的一张白纸,我觉得黄帝内经有。《周易》如果抛开十翼的注释,只论爻辞本身,要说有「系统」有点牵强。那么如果说本身有,但是,读者旁征博引的其他信息拥有少了,所以读不懂。那么也只能证明,光其自身很难说清楚自己的「系统」。你指的是「哲理」又是什么呢?你的问题本身也不是没问题的。


谢邀!是的!但哲理只是其中之一环!


按照一贯的说法,任何文字都能看出哲理来,何况是周王朝皇室的启蒙读物


哲理先易经,还是易经先哲理呢



周易在前期就是占卜的书籍,后来很多朝代,很多人做了注,变成是经典的哲学著作。周易的研究分两大阵营,数理和象占(预测占卜)。易经太庞大了,严格来说这两大阵营都是瞎子摸象——只认识到了一部分。因为没有易理,占卜就没有系统支持,没有占卜,易理的存在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里面涉及的学科种类比较多。比如哲学、天文学、地理、自然科学、气象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环境科学等等。周易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