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一个物种是如何在进化出一项为了生存而必须存在的机体功能之前保持种群数量而不灭绝的?


不是很明白题主所谓的」为了生存而必须存在的机体功能「是指什么,但我猜八成就是类似」鸟类的飞翔是必须的,那在还没进化出能飞翔的翅膀的时候鸟类为什么没灭绝「之类的思路(如果不是还望题主指正)。

这类思路一般都是忽略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很多生物特征在进化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功能。比如羽毛本来可以是用于伪装,用于求偶,用于保持体温等等,飞翔可以是后来的新功能。

而且放眼生物圈,除了最基本的细胞功能,真有什么是」为了生存而必须存在的机体功能「吗?


能否给一个「为了生存而必须存在的机体功能」的例子?

除了自我复制(繁衍)以外,我不觉得任何功能是「为了生存而必须存在的机体功能」。

而自我复制能力的基础是化学反应,只要环境允许,有一定复杂程度的蛋白质就会自我复制,这也是生命起源的最基本条件。这些蛋白质的产生就和进化论没有任何关系了。是生命起源的问题了。

题主在评论里给了些例子。

1.某个动物的夜视能力。

2.蝙蝠的回声定位。

首先,这两个能力都不是生存必须的能力。

我们来相信说一下两个能力的出现顺序。。。

把第二个例子比较具体,我们以这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群现代蝙蝠的祖先,都没有回声定位,也和现代的蝙蝠完全不一样,不需要回声定位就可以生存。而某一个变异,让一部分蝙蝠祖先有了回声定位的能力,这些蝙蝠祖先靠这个能力生存的更好,交配的更多,他们的后代也就都有了回声定位能力,而经过长年的选拔,这部分蝙蝠的祖先看看演变成了现代的蝙蝠。其他没有回声定位的蝙蝠祖先,被竞争掉了。

以上是对回声系统进化概括的描述,细节如何推断,则需要化石证据和基因研究才能具体得出结论。

为什么我说回声定位并不是必要的生存技能呢?因为整个狐蝠科都不使用回声定位,但是在对狐蝠的研究中,我们知道狐蝠的祖先一样会用回声定位,这个功能是在后期被淘汰掉的。说明回声定位并不是蝙蝠必要的生存能力。

对于第一个例子也是一样。

我就不再重复了。


一个物种没有灭绝,还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种群,本身就说明它具备了适应当前环境的机体功能。不适应的根本没机会形成种群,或者曾经形成过后来进化跟不上也就灭绝了,并不存在即适应不了环境还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种群。


题主犯了一个 反果为因的错误。生物体的某些功能看似必须,但是实际上从来都没有一个功能是必须的。比如眼睛,没眼睛的盲人一样可以活下去,只是质量低一点。

任何功能都是产生后逐步完善的,而随著这个器官或功能的为完善。随同的其他功能会退化让道,最后你会以为只有它有意义,没了就不行了。

以眼睛为例,最开始的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眼睛,成为多细胞后,有的细胞具有感光性,能向著光线运动,这样他就有机会获得更多光线,从而获得更多能量(有光的地方就有光合作用 的生物)。随著生物体变大,感光的细胞功能分化,除了简单的感受明暗还能分辨形状,这样就比原来的进步了,能捉到更多食物,眼睛就此越来越精密。没完善一点功能,都会获得更大的优势,但是之前的其实也将就著用。

举两个类似的例子,现在的孩子,记事以后就开始手机ipad,他们也许会疑惑,我们小时候有啥玩的,会不会很无聊?我们没有手机平板但我们有电视电脑,再往前就算撒尿和泥掏鸟窝也一样。

阿里巴巴,董事会,财务,技术……哪个部门没有了,公司都会很难经营下去,但是开始的马云才呆著十几个人,财务部可能就一个人,技术和销售可能马云一个人兼两个,生物体功能也是如此。


题主先思考一个问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先有变异还是先有环境变化?」。也许你会觉得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然而事实是,先有变异。自然选择是选择那些已经存在变异的个体,而不是等到环境变化后,物种再来变异适应。因为如果是后者的话,就会出现题主的矛盾。我用鸟来再说明一下。现代鸟类是侏罗纪时期古爬行动物中的一支演化而来的。而侏罗纪晚期的许多爬行动物都是有羽毛的(羽毛出现早于鸟类),有的甚至是有翅膀的(但有没有飞行能力存疑)。恐龙长羽毛的初始原因估计不是为了飞行,原始的羽毛多为绒羽和毛羽,更多时候只有保暖作用,或者是求偶时展示用的(这两种羽毛在现存的鸟类中都有)。许多体型较小的恐龙,在巨型恐龙的迫上树生存。在这些树栖息的,带羽毛的恐龙中,出现了飞羽的变异个体。这些有飞羽的变异个体,才发展出了飞行能力。


关于讲进化,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个体可能时刻都在发生变异,而所有个体的变异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时这个种群就发生了进化。至于所谓的「生存而必须存在的机体功能」,我想这应该是自然选择的原因。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不同变异种的竞争力不同,竞争力强的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例如,在一个挂大风的岛上,原本长翅和残翅的某种昆虫都有,但残翅在这种条件下竞争力更强,存活下来,其相应的功能也就保留下来了。因此进化可以理解是生物在环境变化中不断适应的过程。


之前的回答很多都非常专业,我来换个角度,说说题主这个问题的思路吧。题主这个问题的逻辑是,一个物种如果当前不具备某项机体功能,当环境巨变,这项机体功能成为生存必须时,这个物种在短时间内能够「进化」出这项功能吗?题主认为应该不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进化论不就错了吗?

1.题主认知中是假的「进化论」。

2.就算有某个物种实现了上面的假设,也证明不了题主心中的「进化论」,只是这个物种运气好。

3.运气好是现在所有物种都具备的物质,因为不具备的都灭绝了。

延伸题外话:为啥生物兵器可以设计的比真实物种效率高那么多?因为没有冗余啊,真实的生物身上哪个现在没啥用的特征以后说不定就能救命呢。


首先,进化(或者演化)不是一类生物的主观行为,是基于无法控制的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在自然选择下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假设一个物种的某个种群适应当前的环境,它们过的一直很好,但是由于变异是一直存在的,这个种群总会存在一些奇奇怪怪的个体,它们由于变异和种群中的其他个体不太一样,这些变异大部分是有害,会导致这些个体无法适应当前环境在繁殖后代之前就死去了,所以有害的突变一般不会保存,但是有些突变对这些个体没有影响,它们和其他个体对于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一样的,我们称这个在当前环境下没有害处的突变为A,这些个体为A个体。

有一些个体有突变B,这些个体为B个体,这使得它们相对于其他个体更适应于当前的环境,更有竞争力,能够产生更多的后代。

B个体比较好解释,越适应环境的个体越能产生更多的后代,逐渐这个种群中携带突变B的个体就多了起来,这个种群就朝向一个方向发展了,在这个过程中种群一直对当前环境处于适应状态,种群数量不会减少。

对于A个体,在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A个体的适应能力也不改变,假如这时环境突然变化,对于A个体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恰好A个体可以适应环境,于是在这个A个体能产生更多的后代,携带突变A的个体在种群中也多了起来,这便是进化过程。

如果这个时候A个体也无法适应环境,它们也就像其他的普通个体一样衰落下去了。

但是,要注意,除了突发性的灾难事件,一般一个地区环境变化的速度是很缓慢的,而且生物可以迁徙,通常情况下一个物种在极度特化十分适应某一种环境之前,都不是那么容易灭绝的,它们可以通过迁徙来躲避糟糕的环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环境以及迁徙之路上的环境和旧的环境相比还是会有不同的,这势必造成生物的演化,同时迁徙的过程还会带来地理隔离,这便会使得新物种形成。

一般,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是因为它们发生了极度的特化,十分适应于某个环境,当这个环境在地球上不再存在了,它们也就灭绝了。

或者某类和其共享同一生态位但是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先进的生物演化出来,这时对于老旧的物种它们没有机会再竞争过新的生物了,因为可能从解剖学或者基因这种根本的问题上它们就无法做出让它们超过另一类生物的演化(毕竟生物的基因基础还是决定了它们的演化潜力,并不是说一类生物想演化成什么就演化成什么)。

或者地球上发生了大灭绝事件,大灭绝事件对于大部分物种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其实有些物种能幸存下来真的是靠运气,有些可能有一定的实力但还是倒霉了……

除此之外的情况,生命并没有那么容易灭绝,只要有一些适应环境的个体存活,它们就能迅速地扩张,生命的繁衍和变异速度与地球环境的变化还是更快一些,除了突发性的环境变化和大灭绝事件。


因为进化论是自然选择,没有那种机体的都死了。

先有变异个体存在,然后自然选择。

举个栗子,假如现在在一个世界中,有一种生物叫鸡,有的鸡会飞,有的鸡不会飞,但是它们都是鸡,且都可以在这个世界生存。突然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平台,现在只有平台上有食物,切设定食物不能掉下来,上去了的鸡也不能在下来,那么在这样预设下,只有会飞的鸡能活下来。此时鸡就完成了一次演化,当然在这样的设定之下,不会飞的鸡也还没有完全灭绝,因为我们不能肯定会飞的鸡繁殖的后代就会飞。所以这次的选择只是一次性的。类似《超新星纪元》中出现的场景,大人会死亡,但是孩子可以活下去,繁衍生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