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大于收入,往往会透支未来的日子,那么没有钱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会很焦虑吗?


会,会焦虑。不过穷到荷包里一分钱都没有的情形没有经历过。钱不太够用的时候,我不看淘宝,不去逛街,自己在家做饭菜。对于有些人一个月的前半段大鱼大肉,后面就是泡面咸菜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兴趣体会。


钱少的日子我都会焦虑!


谢邀 会,当然会。

没有钱,就没有吃的,生活就无法维持,无法交水费,电费,还有网费 ,如果这样,我干脆去深山老林住好了


我竟然不会

仔细想想

真的没钱 反而就想一分一分努力了

不去想不适合自己的商品

我比较务实吧

有过身上就50块的人生 在广场上看著捡易拉罐人

竟然很庆幸

没钱心会安啦 有钱会越来越焦虑


会,没钱就想著去工作挣钱,然后存钱,再钱生钱。


现在就有点焦虑……


一个人要赚多少钱才能远离焦虑?

【金钱影响你的精神健康】

曾经有人做过数据研究发现,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家庭成员面临焦虑感受以及相关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会低一些。

如果量化考虑,会低多少呢?

大样本长时程的跟踪研究,以家庭年收入均值大约 70,000 美元群体的数据为参考值,发现,低收入群体的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性疾病发病率要高出很多。

尤其是对于最低收入的家庭而言,其发病率分别是普通低收入的 1.44 倍和 2.56 倍。也就是说,对于工薪阶层(无产阶级,或者说中产阶级),收入高对远离焦虑是显著的。收入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压力感——收入降低之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

【深色柱状为生活环境优渥儿童的数据,浅色柱状为环境较差较贫穷的儿童的数据。纵坐标为端粒酶长度,横坐标表示多巴敏敏感纯合子基因数量】

端粒酶的长短与大脑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转运有关,端粒酶越短,其大脑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水平越低,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其他一些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就越高。

【金钱带给你的快乐是短暂的】

由于人不可避免的会相互比较,在经济上也不可避免的会有peer pressure的存在, 所以对于同样的收入来说,如果你周边的人比较富有,会增加自己的焦虑感并降低安全感。

那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收入水平,经济因素才不再是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呢?

数据研究个人收入与个人安全感时发现,个人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上跟安全感呈正相关,之后在某个值到达拐点。也就是说单从金钱数目而言,并不是越多越快乐。

【SPSS偏相关性个人收入 家庭收入与幸福感关系表】

如何体现呢?我来问你一个问题。

假如现在给你100万,能不能让你拥有生活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有的人可能会说够了啊!

那么,假如我现在夺走你仅有的100万,你的安全感会消失吗?

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有的是富有的、有的是平凡的、甚至也有负债的;但我更相信思考完第二个问题的你们会发现,其实你的安全感和你拥有多少钱没多少关系。

你可以很有钱但依然没有安全感,成天担惊受怕。怕生意伙伴某钱篡位、怕朋友坑你害你、怕家人分你家产;你也可以今天虎落平阳被犬欺,但你非常确信自己一定能够东山再起。因为人所能够拥有的真正的安全感,应该是自身内在的保障能力。

通过继承家产、拆迁、努力工作、创业、买彩票等,都可以让我们变得很有钱。但不代表你有安全感。只有你拥有了自身内在的保障能力,你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惶恐和害怕。因为最好的保障就是内在的创造能力。这种保障任何人都夺不去,因为你总有办法让自己谋生。安全感建立在你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不是你拥有的外在物质。

钱和安全感和快乐,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相信你可能听过有钱就会得到快乐,但我也相信你从未听过有多少钱才能让一个人快乐?因为真正的安全感和快乐是你拥有持续的创造能力,而不是银行卡的那一串数字。

上天可以随时用一个意外全部夺走他,但他夺不走你重新拥有钱的能力,所以,我再问你一次,假如现在给你100万,能不能让你拥有生活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并且远离焦虑?

由此我们发现以钱来衡量自身满足感和快乐程度,本身就是一种悖论。

【你离「焦虑自由」还差300万)】

而焦虑的本质则是能力与野心之间的差距过大。

源于人类大脑特殊的生理构造导致天生属性就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在快节奏、强竞争的新世纪,焦虑天性被放大化。想做的事情太多又急于看到效果,投放到现实世界更多体现在金钱数目上,仿佛银行卡数字后的零越多就代表自己成就越高。

对于中国城市家庭来说,衡量家庭资产净值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房产。数据显示家庭房产越多(&<4),焦虑感越低,其中第一套和第二套房产对缓解焦虑感贡献很高,第三套房产时已经达到边际点。

所以,综合以上考虑,一个远离经济焦虑中国城市居民的画构是:家庭收入 150 万以上(均值,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则是 200 万以上),拥有三套及以上房产和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100 万以上)。

【2019年各城市房价收入比】

以上仅是从经济方面考虑。从统计方面来看,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焦虑感在 20 岁以后迅速升高,40 多岁达到焦虑峰值,然后迅速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 20-40 岁的群体,收入对焦虑感的影响是最主要的之一。虽然之后其影响会迅速递减。但金钱带来的焦虑感依然不可忽视。

也就是说,收入高能帮助你远离焦虑,但是不能让你跟焦虑绝缘,同时金钱和房产并不能完全代表焦虑的根本原因。

【焦虑是种本能】

关于焦虑的根本原因,萨特认为是人的自由与可能性。因为人是一种自由的动物,所以过去他是什么样的人,不代表他以后继续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是在这种自由和可能性之中,产生了深度的焦虑感。

另一个是来自于海德格尔所讲的,与他人一道生存和人的死亡之间的张力。正是因为我们恐惧于死亡,所以我们宁愿在庸俗的大众生活之中彻底丢掉自己,从而获得甜蜜而暂时的安全感。但与此同时,死亡又在提醒著我们必须要开拓自己的人生,必须要面对自己的生活。因此我们不得不与他人一道生活,但同时又渴望回到自己本真的生存,想到这一点,我们在与他人一同生存的处境中,就产生了焦虑。

面对这种反复难缠的情绪起伏,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调适: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情)、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最重要的,学会接纳,让自我变强大来提高自身的模糊容忍力,在焦虑时代,给自己一杯平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