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推崇的核心归根到底就是孔孟之道(儒家学说),而儒家学说的精髓其实就是三纲五常和仁义礼智信的归纳。但是西方文化也有这方面的体现。那么中国文化到底和西方文化的差异点在哪里?还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相通的?


由表及里来说吧!

首先能看到的就是建筑了。西方的各种城堡、宫殿以及其它建筑,无不显得气派恢宏、庄重沉稳,内部也是高大宽敞,

细节上却没那么多讲究,大都是用壁绘装饰,雕刻部分显得较为粗糙。其基本建材是石头,反映出的是一种追求高大上、稳健的特征。

中国的古式建筑代表,当属绵延三百里的阿房宫。只可惜被烧毁了,再无踪影,剩下的就轮得著故宫了。

这是个以木为主,木石结合的建筑群,到处都是雕梁画栋。显示出的是一种恢宏气势与精美雅致相结合的特点。

再来说说礼节,像英王宫接待个贵宾,那是马步礼兵方阵齐出,鼓号声响亮震天。那场面真可谓是一种盛大,威武唬人。私下的热情表现,那又得另说哈!

中国人的排场可没那么大,比起帝王出巡的规模可要小多了,显得小里小气。听得最多的倒是「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也就是吃一回饭得撂三回碗,忙不迭地去接见外宾。实诚啊!要不然如何能人心所向,天下归周呢?

这些外表的不同,透露出的是东西内在的差异。西方是金石的性质,而东方则为木植。

西方人在诸多方面追求的是冷肃、严谨、一丝不苟、高大气派、自由自在、不喜约束、

东方人则喜欢热闹,不讲究严谨,凡事好将就、凑合,差不多就行,偏爱小巧玲珑,精雅美观,个人的自律性较强。

写作方面的差别也很大,中国人喜欢简约,不喜多言,能用三个字表达的东西,就绝不用四个字。讲究的是言简意赅。

西方的行文则要求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生怕漏掉了哪个词,让人看不明白。我们的现代文以及现代诗的样式即是借鉴了西文的模板。

比较一下《诗经》和但丁《神曲》,大致就能看得出来。读《诗经》韵味十足。看《神曲》则是索然寡味。

反过来让一个西方人来比较,恐怕是对《神曲》读得津津有味,对《诗经》则是神马玩意儿! 看不懂。

窃以为东西方各方面差异的根源,就在于西方的金性与东方的木性对头顶牛,虽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互通,相互借鉴,仍然难以改变各自的本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说核心就是孔孟之道,更不能把精髓定在「三纲五常」和「仁义礼智信」。且不说「诸子百家」,哪怕你说「儒释道」也全面一点,即使单单儒家也还有「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

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包括儒家)的根在道家文化。

至于中西文化,说句废话哈:有不同,也有相通。

本质上,文化理念,都是为了指导实践而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所以,中西文化,本质上,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解决问题),走出的两条不同的路(思维模式)。

可以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从「玄学」和「科学」的对比,来探究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异同 - 临现仙的文章 - 知乎


基本所有问题都可以从集体主义个个人主义的区别得到解释。


任何文化都是想通的,但是也有区别的。

比如各种文化或者宗教,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于人性的分析和阐释,但分析角度和方式又有所不同。

至于东西文化的差异,我感觉是:

西方是有神论,中国是无神论。

中国是先祖崇拜,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宗族概念是非常强大的,比如结婚,西方认为两个人你情我愿,就可以结婚了,但是中国绝对不是,除了两人同意外,有宗族的观念非常大的,明媒正娶、门当户对这些非常的重视的,结婚绝对不是两个人的事情。


根本一点在于

西方只会「分」,以对立为主。

中国知道「分」,还会「和」,以统一为主。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辩证法,都具有老子思维。


中国容易看成是废话的演绎脱离推理,保真推理。例如大前提:人皆有一死;小前提:特朗普是人,那么得出结论:特朗普会死。这是一个永恒正确的推理,看似廉价无聊的诡辩其实是永恒正确。因为我们祖先不重视演绎科学,这不关乎治理水平,文字形态统和统治者的好恶,而关乎人性理想的设计。「仁爱精神「,是我们走向与西方不同的人文发展道路。西方的演绎科学演绎出的数学哲学,这是理性科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