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教發音的時候經常讓我們發的誇張一點,適應一段時間後,就能把這個音掌握。比如時長拉長,音量加大,或嘴型誇張等。這樣做有什麼理論可以解釋呢?語音學、神經學、學習類型,或者認知方面的理論。


誇張的下巴打開,是主動模仿「擴充咽腔」的發音定勢的被動連帶效果:咽腔里的垂直舌體整體盡量往前下方打開而使咽腔擴充,這個舌體動作有往下的分力,會使得下巴被動地打開。擴充咽腔,會使得咽腔共鳴效果增強,所謂更飽滿。但:主動打開下巴並不能擴充咽腔。擴充咽腔對母音輔音發准沒幫助,只是模仿了一種額外的特別聽感。


沒有理論依據!不同發音的區別在於舌頭與上顎之間的不同相對位置和舌頭的形狀,以及發單個音的過程的不同。母語叫做mother togue,側面表明舌頭的重要。另外,如果想知道/a/怎麼發,可以看看我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2355552

小時候學漢語拼音,老師也不是說讀a嘴巴要張大嗎?


/a/在母音里本來就算開口度大的。


發漢語的a,嘴巴可以張得很小,也可以張得很大。語流中的a,通常是一開口就發音,至口型最大時基本停止發音。

英語的a有好幾個: 長音大口α: 中音中口? 短音小口Λ。 長音大口α:,開口度很大,口型最大時開始發音,收縮口型時繼續發音並有輕微圓唇,聽起來像漢語大a帶一個微小模糊的ao。中音中口?,開口度中等,開口即發音,舌尖向下壓並展唇,聽起來像漢語「夜」的韻母前面帶一個短a。 短音小口Λ像漢語短促小口a。

漢語的a,剛一開口時像Λ,開口稍大像?的前綴,開口較大時像α:去掉尾音。但這不是說漢語a音色不純,恰恰相反,漢語的大口中口小口a聽起來沒什麼區別,反倒是英語的α: ?有點像雙母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