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老居士讲过一句话很好,他说:一百个人里,九十九都是根器好的,还有一个不好,为什么不好呢,这一个他不肯修啊。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信顺说法。

何等为十。

一者 非法器有情 菩萨不为说法

二者 有障碍者 不为说法

三者 有所得见者 不为说法

四者 邪异外道 不为说法

五者 不起乐欲心者 不为说法

六者 不发清净心者 不为说法

七者 谄曲心者 不为说法

八者 求活命者 不为说法

九者 贪著利养 悭嫉所缠者 不为说法

十者 盲聋喑痖者 不为说法

何以故。善男子。

菩萨不作法悭 亦不秘法。于诸有情 无不怜愍。为利有情 而不弃背。

所以者何。若有有情 非法器者。菩萨乃起是念。此等有情。而于如来法律之中 起于舍行。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

世尊。若然者。诸佛菩萨 当为何等有情说法。

佛言。

善男子。具信有情。诸佛菩萨当为说法

又若善根已成熟者。是法器者

于先佛所 植众德本者

无谄诳者

不诈现威仪者

不耽著利养者

深心具足者

为善知识所摄受者

具足善相 人所乐见者

根性明利 于所闻法中 解其义者

随所得法 勤行精进者

如佛所说 能修行者

此等有情。诸佛菩萨 乃为说法。

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信顺说法。


首先呢感谢邀请,我是个道士,修行跟资质关系不大也不小,不是都要修的如何如何,你可以修不成,但是你可以修好。这里我给你讲个故事,关于我收徒的,希望您能明白。

命有八尺莫求丈,寿有穷尽莫慌张。拜师登山需缘法,不止山顶好风光。

我喜欢爬山,这与爷爷跟我说的一句话有关系,我爷爷说人啊加个山就是仙字,人在高高的山上俯瞰大地,看世俗里百姓们的一举一动,观山下众生们的一朝一夕,察市井富巷中人们的喜怒哀乐,看久了自然就会悟出寸余道理,寸余多了便成了大道理,这里讲了观察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山的特殊性。

然后爷爷又说,我们活在极其复杂的世道里,很多人的言行都是矛盾的,哪怕是地位极高或者学问极高的人,说一些话也是矛盾的,等我长大了,便会遇到更多的事了,就会发现很多人不讲道理,活的很好,这时你会发现书上的道理是错的,或者有些道理没讲透,没说全,道理如何说透,如何说全,有些事不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爷爷抽了口烟袋,吐出烟圈说:「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大家都讲道理,但是做事很多人不讲道理的世道,怎么办?办法是有的,孙子,那就是活的纯粹,我的拳头很硬,我的道法很强,我的人脉很广或者我很有钱,有其中一样,就用这一样来打破任何东西,复杂问题简单解决就好了,天地有束缚,我一拳打破,世间有大道,我便一法破万法,人生有苦难重重,我有那真金白银铺路,哪怕短暂的酣畅淋漓,但是意志坚定,一直走在这条大道上,这种人有,可以有,但是绝对是少数,而且也不能是多数。」

爷爷停下脚步对我笑一笑说:「你师父便是这种人。」

爷爷继续走说:「还有一种人,活的很聪明,怎么省力怎么来,规矩二字就是用来钻空子的,巧立名目,立的便是规矩约束不到的地方,在合情合理间取舍,选择适合自己的情,但是不合世间的理,在这熙熙攘攘的世道,做到空,因为道理你明白多了终究还只是明白,真的得道悟道是要把你所知道的道理变成你的习惯,不生妄心,要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但是,攸攸万事不是空,一以贯之,终归无物,遣欲之要,是以空遣欲,欲既不生,和空亦无,实乃真静。当然这种人需要一定的气运,否则就是真正的坐吃等死了,你爷爷我便是这类人。」

「还有最后一类人,那类人活的最没意思,把道理掰碎了,仔细梳理,详细思量,想明白了,最后也晚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但是这种人研究这一圈就没用吗?不是的,就像你喝多了,最后醒酒了,这酒就白喝了?没这样的道理,哈哈哈哈。」

我似懂非懂的听著爷爷絮絮叨叨。

爷爷看了看远方说:「而这陆地仙人在山上明白了道理,悟出了真谛,他想去实践,如何实践,便是入世,下山去那纷纷扰扰的尘世,去那看那万物,去吃那荤腥,去体验那美色,去享受万人敬仰,受人崇拜,不仅可以预测未来之事,还可以扭转乾坤,做尽一切之后,生其欲,后来是要回山的,或在这凡尘清修,或是已经被人重用身不由己,此时抽身可谓是比登天还难。」

那时候很小不懂,后来看到家师我明白了,何为入世,何为有为,何为无为,我小时候不懂自己的道号,家师跟我说,六啊,你记住你是徒弟的时候就做好徒弟,去上学就做好学生,在父母面前就做好儿子,在朋友面前就做好兄弟,无为不是无所作为,在家躺著,而是无所不为,当然这只是无为的一点点,你先做好这个就行。

我呢,遵循这个道号,受用至今。

家师收徒弟很奇怪,大道漫漫,家师的修为在我泱泱华夏肯定不算高,但是,慕名而来的人不是少数,当然还有跟我一样走后门找到师父的。

像一些千年古观或是坊间高手收取弟子,尤其是道教的一些神仙,极其重视修心,往往不是几年就能敲定的事情,往往云游四方数十载,才能找到一个能够继承香火的满意弟子。在这期间,很多仙师都会给予种种考验,富贵,生死,情爱,诸多俗世头等事,皆是修道登天的关隘,是继续待在江河里做杂鱼,还是鲤鱼跳龙门,可能只在一念之间的取舍,进去了便是内门弟子,进不去只是一个记名挂号的弟子而已。

拜师的人其实真正想修的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追名逐利之辈,想炫耀。

当然能知道我师父的然后又前来拜师的,无一例外,都是惊才绝艳之辈。不是家族有著传承便是自己命格奇特,要不然就是该死之人气运通天躲过一劫,最次也是腰才万贯家底殷实。

但是具体师父收什么样的人,我还真不清楚,我肯定是因为气运入的门,当然道心也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应该跟师父多少有些像,虽然不知道师父收徒的标准,但是我收徒弟的标准也挺奇特,我这人是个奇怪的人,包括师兄弟对我也不是很理解,我有时候话会特别特别多,有时候一句话都不想聊,思维极其跳跃。

我喜欢懂规矩的人,规矩在修行里太重要了,我收的记名弟子也好,甚至学生也罢,都是特别懂规矩的人,有舍有得,很多人问我道医的事,其实一个道理,现在人心浮躁,道医也是医,不说虚病,就是实病需要太多临床,你不跟著师父,哪来的实践,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不会把脉,不会望炁,不学面相,就是自欺自人而已。

我徒弟,根骨心性都是后话,至于德,我认为重要也不重要,重要在于必须德能配位,必须有德行,不重要在于,我不喜欢管闲事的,极其讨厌道德绑架、伪善和自以为是的做善事而添乱,想济世救人的,铲平世间不平事,这种的我一般就推荐给我二师兄了,因为我二师兄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捉妖斩鬼,消煞助人。

前面讲到的登山,我认为拜师啊和登山差不多,你选择师父就是选择一座山,当然这座山有很多秀丽的景色,你要选择一条登顶的路,你可以绕整座山脚看,在登山之前也可以观察这座山高不高,但是你要记住你登这座山就是登这座山,不要边登山边去望其他的山峦,山不在于高不高,山也不再秀不秀丽,我个人认为你登山是在于你在这座山上的舒适度,还有就是你能达到的高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登到顶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见整座山的景色,得其所能得即可。

若有幸登到山顶之后俯瞰整座山峰,然后喜欢哪里的景色你可以下山去找,便又得一技艺,我个人不阻碍徒弟多拜师,但是,必须学完一套,再去拜师学其他,因为你登完山,下山再去登另一座,一个人没法一起登两座山,这些是有数的,我希望我的徒弟比我更高,我可能是你们修行的引路人,像小学老师一样,跟大学老师一样值得尊重。

只不过大道三千,登山之路并无定数,故而各有各的缘法,我不喜欢的性情,落在别家道门或是旁门左道眼中,就有可能是一块良材璞玉。所以老话又有天无绝人之路的说法。

就拿我师父收徒弟为例,我性子灵动至极,道家修清净,听上去好像一潭死水的性子,其实不然,最最主要的就是扪心自问,渡劫,渡难,条条道途并不轻松。我这性子说是气运好,算得上是剑走偏锋,师门里那么多人我能进内门其实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我收徒弟,有好有坏,四徒弟懒惰,五徒弟好学,老六喜欢挂机,七徒弟听话,八徒弟爱喝酒,九徒弟老气我。

这就就好比我国的水域有清有浊,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黄河会泛滥,长江也会泛滥,如果师门里都是长江不光不现实,而且还会因为太清而无鱼,而一个师门里都是黄河又太浊了门风不正,首先我其实不怕两条河同流合污,哪里都是需要里子也需要面子的,不能因为愚钝就拒之门外,也不能因为聪颖就高看一眼,人有气运,气运跟天资无关。

长江因清而自发向上,望黄河自庆自喜,又知道万物有清有浊。黄河因浊而自发追之,望长江而自省努力,又知大道万千非一条路而已,我辈修行人修的是大道长生,修今生,修长生,修好好活著。

有些人喜欢管闲事喜欢帮助别人,感觉自己是积德,经常有人问我如何去帮助别人,如何增加福报,首先您是不是得自己过得好,先帮助帮助自己,然后再说帮助别人的事。

道理讲了一大堆,讲故事。。。。。。。

上面说到大道长生,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买寿,下面给大家讲一个买寿的故事。

买寿不是我们理解的道家的一些法事,比如七星延寿法事,诸葛亮也做过类似的法事,这种属于延寿,而买寿或者说借寿跟这个不一样。有些钱不要瞎捡或者陌生人给你的钱不要瞎要。

南京的雨天很不讨喜,又闷地上全是雨水,裤子很容易脏,天灰蒙蒙的阴雨不断,下一会停一会,一家商店的老板在擦拭这商品,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来到了店里,挑了好久,然后选中了一个包,向老板询问了价格之后,发现它价格不菲,但是她很喜欢,于是付了百分之八十的钱,之后跟老板说:「我明天来取,然后付另一半钱,麻烦您帮我留一天可以吗?」

老板犹豫了一下,有点困惑,但是最后还是答应了。

第二天,雨还在下,而且更大了,一对恋人出现在店门口,男孩小心翼翼的护著女孩,不让女孩被雨淋到,女孩说我们到这家店看看吧,男孩看了看牌子有点难堪但是还是进去了。

女孩在店里左瞧瞧,右看看,躲开老板的眼神,最后眼神停留在昨天那个包面前,开心对男孩说我喜欢这个,男孩看了看包,宠溺的对女孩说你喜欢就好,然后摸了摸兜里的信用卡,去向老板询问价格。

老板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看了眼紧张的女孩然后报出了剩余的钱。

男孩说:「你难得过个生日,怎么挑个这个便宜的,再看看」

女孩亲了下男孩的脸说:「阿鲁我就喜欢这个。」

男孩犟不过女孩于是把包买了,他们走的时候女孩子回头眼睛里满是对老板的谢意。

后来过了差不多一年,男孩带了个高挑漂亮的女孩去店里,有些微胖的男孩说:「这家店便宜随便选。」

但是,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合,女孩选中跟上一个女孩一样的包,老板报出了原价,男孩感叹怎么那么贵。

讲到这,我对面的鲁哥干了一杯酒。我也陪著喝了一杯说道:「哥,你这故事编的不错,现在字母跳动里全是这样的情节,不行你去当编辑得了,还可以约网红正合你意。」

鲁哥放下酒杯摆了摆手:「C,老子约妹子用去当编辑?」说完拿手机准备摇人。

我赶忙拦下:「我信,哥,咱休息一天,养精蓄锐,你这才离婚,就这样,是不是放不下嫂子啊,要不我给你弄个姻缘符,或者做个合和法事?」

「我放不下TMLGB(这段比较粗鲁),我问你,你说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的表现是什么?」

「舍得给她花钱?不是有人说,男人舍得花钱就是爱女人吗?」

鲁哥又喝了一杯笑道:「如果一个男人肯为女人花钱,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因为他不介意这点钱,我天天给她们花钱?我爱她们,我只是爱骑她们罢了。」

「肯陪女人?陪著聊天,陪著逛街?」

「陪著聊天可能同时跟三四个人聊天呢?就算一个男人天天说爱女人,跟女人表白,陪著女人也不能说明什么,他可能想跟那个女人快点发生点什么。」

「哥,你别卖关子了,你知道我这方面白费,山上不教这些。」

「你干了我就告诉你。」

「你爱告诉不告诉,我也不是老娘们,我知道这个干嘛。」

「下酒这个慢啊,我陪你喝。」

我二人一饮而尽之后他说:「男人大部分时候是理智的,比女人理智,尤其是你这种会手艺的,会注意分寸计较得失,但是再牛逼的男人心里还是会住著一个孩子,都会有赤子之心,你看你几世修为,平日里仙风道骨,但是你心里还是会有个孩子,那一面只会展现给自己最最在乎的人,所以说当一个男人把自己的情绪与一个女人挂钩的时候,那就是爱了,你的一句话他就会闷闷不乐,你的一句话又会喜逐颜开,本来寡言的人,喜欢多说几句,见面了肯定会心花怒放,会吃醋,会因为说错一句话,千方百计的解释。有人提她名字的时候你会马上有情绪。」

我马上把食指放在嘴前做噤声状然后喝了杯酒,我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然后问:「哥,到底因为什么离婚,这都陪你一周了,嫂子人不错。」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这么句话,说一个女人要是错过了她最想嫁的男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挑剔,一个男人要是错过了最想娶的那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随意,挑剔呢,是因为谁都不如他,随意呢,是反正都不是你。我家的事你也知道,我不想连累你嫂子,她本来身体就不好,我这一天不著家,不如不耽误她了,我发现她外面有人了,对她不错,人嘛,活的明白的比啥都强。」说完鲁哥眼圈有点红。

那晚喝了不少酒,难得他能说正经话,道上的有句话说百人斩,这鲁哥不说千人吧,夜夜笙歌差不多了,人聪明钱还多,长得有老板气质,还成熟,深受一类大叔粉的妹子喜欢,但是,我了解他其实挺深情的。

第三天,来到他的办公室,他手下有个马仔叫小辉,小辉人长得瘦小,他为人很机灵,看到我马上跑过来递根烟给我说:「徐哥,抽烟。」

我这个人其实平时没什么烟瘾,只有喝酒时候烟一根接一根,本身有咽炎,早上起来嗓子不是特别舒服于是就没接:「昨天跟你鲁哥抽多了,不抽了。」

「哥你是不是昨天累到了,今天早上有点恶心啊。」小辉一脸邪笑。

我瞄了小辉一眼,人中位置特别黑,我赶忙抓过他的右手看了一眼,然后又看了一眼左手,左手为先天,右手为后天,小辉的寿让人动了。

我赶忙问:「小辉,你这几天去坟地、敬老院或者医院了吗?」

「我哪有时间去啊,鲁哥不在,公司一些事就得我去跑,有时候都吃不上饭。」

我想了想,这吃不上饭不至于折寿啊。难道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或者碰到脏东西?就在我想的时候,鲁哥来了,小辉赶忙上前递烟,阿鲁真是来者不拒啊,大清早的就接过一颗,小辉恭维的把烟点上。

阿鲁说:「行啊,小辉抽上雨花石了,这月没开资呢就这条件,打麻将赢了?」

小辉弓著身子一副虔诚的奴隶样说:「鲁总哪有钱啊, 我这几天出门,门口地上时不时有一百块钱,我就捡起来了,人家不说嘛,捡的钱必须马上花掉,我没惯毛病,直接买两盒烟。」说罢掏出裤兜里的另一盒没开封的烟。

我赶忙问道:「这几天?一共几天了?」

「三天吧,第一天是二十块钱我记得。」

我心想不好,「赶紧带我和你哥,去你住的地方,你可能被人买寿了。」

我们到了他住的地方,地上有一抹不易察觉的朱砂印记,我走到其他楼层,发现都有,我又转到小区,这个小区竟有人作法买寿,若我断了其法,买寿之人必死,因果会落我身上,而且人家花钱买寿,理论不犯毛病,我还真不好管。就在我犹豫之时,一个紫衣服姑娘倒在了我的面前。


可以,修佛家。

除此以外,很难。

佛家是「向内求」,

别家都是「向外求」,也称为「外道」。

向内求与资质无关,

与态度有关,

正视自己资质平庸从而顿断速成之妄念,

反而是修行路上因祸得福的典型

因为「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佛家修行,不是谈玄说妙,

更不是坐而论道,

而是「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莫自欺」。

而是「欲求大道应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

佛家修行不同于世间做学业与闯事业,

世间一切伟业都是靠点点滴滴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然而佛家修行只有两个字,

放下,

放下虚荣,放下期待,

放下欲望,放下追逐,

放下懒惰,甚至放下成佛,

如此把内心作为洋葱,

不断剥之,

则发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

毕竟空寂」,

所以「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损就是放下,

所以「损之又损,慎前功,损之又损,道成矣」。

资质无论好坏,

最后都是要舍,

所以好与坏不重要,

所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般若波罗蜜多,

就是众生本具之德性,

十分丰盛,

但唯有放下一切造作,

甚至连所谓的智慧最终也是要放下的,

才能真正「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从而成就无上佛果,

因为「智识何分,波水一个,莫昧瓶盆,器器是金」。

综上所述,

若问资质不好可否修行,

答曰:有何不可?


你资质不好吗?还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产生迷茫?我更偏向于后者。

你修行是为了什么?愿不愿意去做?愿意了就没有资质好不好的问题。

这还是只是修行前的一点魔障,得用慧剑去破才能一步步走下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