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以亿万年观世界,亿万年中万事万物终是虚无,何来本相?众生皆苦,是因存活太短,不能以亿万年观世界,我相区区数十载与亿万年相比确是虚妄,即是虚妄又何来受想行识,何来眼耳鼻舌身意声色香味触法?


尔时众中思义菩萨。舍非义菩萨。心勇健菩萨。分别心菩萨。无悭意菩萨。拔烦恼菩萨。善思义菩萨。众智菩萨。无缚菩萨。众光菩萨。智灯光菩萨。造智知识菩萨。无等烦恼菩萨。帝幢天子。他化天子。皆共恭敬而白世尊。

今言诸佛之所说者。何故名为诸佛所说。云何诸佛 何者是佛。

当云何念 名为念佛。为起身念 为起法念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

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所问 甚深难思。皆是承佛 威神之力。生此乐说 无碍辩才。

诸佛所说 名为佛说

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

何谓正念。

莫著一切 诸恶诽谤。应修一切 无讥谤法。

当离于 我及以非我。不见众生 寿命 宰主。育养 士夫 人 及生者。

莫著 作者 使作之者。阴界诸入 想所缘处。

于一切法 今世后世。乃至三界 无依无染。

我见 诸行 无取无舍。

禅定解脱 及六神通。如意根力 菩提觉分。毗舍罗等 无量善法。略说九万亿那由他不可思议甚深三昧 一切诸佛常所念法 佛方便慧。随而书写 读诵 敷演方等经典。说佛功德 名佛所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常能舍一切 有为虚危相

不得诸法性 则获是三昧

莫著诸诽谤 及忆想分别

永离我我所 如是得三昧

不于诸阴法 见众生寿命

我人及起者 士夫养育等

亦无分别想 是名为说法

于诸法不染 我性及我所

见我非阴生 则得此三昧

色受想行识 一切空无相

根本皆不净 知此得三昧

观诸有为法 从缘不自在

一切不真实 虚诳不可取

如彼从缘法 是则名眼入

耳鼻等亦尔 皆无有自性

若能谛分别 得生此三昧

是身虚无实 阴聚无一净

九孔流脓血 谁当乐此处

意入念念灭 虚妄常如幻

若能深分别 则得是三昧

一切诸入等 皆空无有实

凡夫犹小儿 痴惑计有身

贪爱之所迷 不知是虚妄

是身如空聚 众贼之所止

可患虚诳法 智者常厌离

如是深观察 则得是三昧

阴界入诸法 皆空无一实

若人能分别 得生此三昧

如炎泡聚沫 幻化芭蕉等

当观身危脆 不实倍于此

若此诸菩萨 如是智不毁

疾得一切佛 所说深三昧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有

毕竟无所住 无漏法亦然

若能如是观 则生此三昧

舍一切有为 诸行变异相

此法如虚空 生者不可得

菩萨如是知 修学一切法

疾得胜菩提 转无上法轮

是菩萨则能 建立于法幢

以不思议智 分别一切法

皆见是虚诳 毕竟不真实

我今虽为汝 宣示此三昧

如是仪式相 其义甚难知

尔时世尊说此法时。有诸菩萨得无生忍。又复安住念佛三昧。

是诸菩萨皆见东方。如恒沙等诸佛世尊。说此三昧清净平等。无增无减 无二无异。

其余诸方亦复如是。皆有无量亿那由他如来世尊。俱时皆演诸佛所说 念佛三昧。


是这样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说世间一切事事物物,这些相法,都是生灭无常的。不具备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真实性。都是幻起幻灭,无常生灭的虚妄相。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说如果修行人能见一切事事物物,不起执著心,不起烦脑心,不起贪嗔痴心,了达诸相皆是虚妄,皆是了不可得相,生起离相智慧心,即是见众生本自具足的如来清净本心,也就是见性了。见性成佛。


将凡夫所有的立场知见,也就是凡夫的那一套都要丢掉,慢慢的将佛讲的法,拿来与之对照,自然会契入真实!

欲界众生,所有的法,无一不是以贪嗔痴作为支撑,整个思维脉络都是彻底的凡夫思想,(难信,难行,难思议),转念何其难?

凡夫的心是极其难转的,肯转就不普通,最苦极的思想是坚固执著的知见。

因为知见(妄想)编织出所有的一切,想怎么生活,如何成就佛事?最初的点就在于「知见」,也就是观念与想法。

修行是在不断的转变这颗心,从虚妄的执著中脱离出来,首先,就要看到多少虚妄,这是第一步。

佛讲虚妄,那是佛的境界,落实到个人头上,如何去体悟?

佛讲法,讲苦集灭道,缘起性空,五蕴无我,座下弟子要思维观察,观察到并且认可无疑之后,名为见到实相,并不是有个「相」放在那里,说空不空。

当彻底了悟其虚妄性后,自然就不恋著,认其真实存在,实际上只是认识上发生了改变,世界观的不同而已。

别人的世界一直在升级,不断的提升而自己的世界却正在堕落下降,这证明观念上出了问题,并不是能力,或者其他条件因素,因为人的动力,方向,境界,关键点在于「观念」,佛法上叫做知见。

知见有多重要?

二乘圣人的观念卡住在空性中,就算有多大的本事,也无用武之地,并不是没本事,只是不想。

他知道吗?知道,但是不想。

我和师弟没事就探讨佛法,他修行要比我高,虽然我出家早,外人怎么看,他都太年轻,但实际内心中活著个老和尚。

大乘佛法要空诸所有,心要大的能容纳一切,绝不是凡夫理解的境界,软硬体要配套,所修的法越大,心量与知见越要过关。

难,难的是凡夫知见习惯了,就像开拖拉机习惯了,再让你开迪拜富豪家里的跑车,撑死也给不到档位。

心中阴暗惯了,见光就想躲。

《法华经》的主旨,(之前不喜欢读),本来学佛离不开戒定慧,但是在这部经上,佛讲的是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是什么知见?

佛劝导众生莫要开众生知见,要开佛之知见,佛的知见,不是菩萨知见,也不是二乘声闻缘觉圣者的知见。

然而,我们是不信佛的,不敢承担的,佛没办法才开三乘法,以羊车,鹿车,牛车为喻,实际是唯一乘实相,其他是方便说,故而不相应者,在座五百余人退席,佛也不拦著。

二乘圣者得少为足,尝到点甜头就止住不前了,这部经针对 的就是凡夫心量问题,他没讲戒律,重点也不是怎么修行观照,而是知见。

我们都是反著来的,佛讲无我,我们认为有我,佛说无世界,我们认为有世界,一切无常,认为有常,包括佛言一切相是虚妄,我们却认为真实。

原因是固有的三观,青蛙永远不知大海什么样子,更不要说契入,但凡夫本来是佛,你不悟,不转,不变,不等于他人也如此。

说永远与做是两回事。

我和师弟想法一致,如同世法一样,当上领导,感觉就和普通百姓不同,站在那个位置上,也许还不如人做的好呢,空谈谁不会,事情没那么简单!


诸相非相,很多人理解为诸相不是相,或者诸相是虚幻。。。但这里,相,非相,其实是一对的,这句话应该理解为,若见诸,相(与)非相,则见如来。。。

结合这个比喻,应该更容易理解:「若能见到物体,以及镜子里物体的影像,就能发现镜子的存在」。。。

其实相与非相,一个在心内,一个在心外,心内有什么,心外就有什么,真如幻化的原理其实跟镜子是很相似的。。。


认真仔细的观察,就能观察到诸法是空性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