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佬告知!还有就是山海经有人说跟看小说一样、不值得读、还有个问题!四库全书满清删减、是不是对于里面内容看看就行、没必要深入?麻烦大佬把值得读古籍列出!谢谢


这本来是个好问题,但题主的表述……让人不太有回答的愿望,本题下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答案。今晚刚好有点时间,在此好好答一下,并不仅仅针对题主,应该算是写给有读古代文学想法的本科生,以及有一定底子的古籍爱好者看的吧。

一. 澄清一下关于《四库全书》的问题

很好奇题主看的是哪一版四库全书,如果是乱七八糟的出版社的排印本、精华本之类,那就算了。如果是影印本文渊阁四库全书,那个很贵,题主能买回去,也是值得羡慕的。

四库全书对一些书籍有删改,主要是清朝统治者忌讳的一些部分,例如宋明时代的一些和史料相关的书。因此这一类的书是不能用四库本作为权威的。当年我一哥们,硕士论文图省事,直接从电子版四库全书里复制粘贴《宋史》的材料,被导师痛批:「《宋史》怎么能用四库本!」不过,除了这一类的书,四库本虽说不是什么善本 倒也不是很坏的本子。

人们常批判四库馆臣删改古书的地方,但同时必须注意到,有些书,是四库馆臣们在修书之时,重新纂辑出来的,这个贡献就非常大。例如《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名公书判清明集》等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古书,而且失传多年,馆臣们加以搜辑整理,列入《四库全书》中,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对这些书,今天的整理标点本,也都是以四库本为底本。因此,一笔抹倒四库全书的人,不说是外行,至少也是偏激,对古书缺少足够的了解。

另外,《四库全书》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部体大思精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拿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辩证》来参照阅读。这是治「国学」的真正起步素养之一。可以说,在今天,不了解《提要》而大谈「国学」的,十个有八个是妄人,剩下的两个是耍流氓。

我们读古书,对四库本采用如下的态度为宜:当手头有更好的版本时,用更好的版本;没有时,先用四库本,待有了更好的版本,再加以对勘和去取。

二、谈谈《山海经》

山海经绝不能只当小说读,里面保留著古代神话传说,还有一些是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史料,这些都很有价值。更不用说其中寄寓的古人的世界观和思想、古文训诂的语例材料了。把山海经当小说读的人,恐怕十有八九读不了原文和古注,净看那些普及本的白话翻译了。别的不说,看看王国维先生的经典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是如何运用山海经中材料的,就可领略此书价值一二了。

在这里顺便吐槽下某个答案,说山海经没兴趣可以不看,接著又推荐《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的。说实话,《古文观止》做梦也想不到它竟能被拿来和《资治通鉴》并提,何德何能啊!《古文观止》在古代只是一种启蒙书,用来给孩子看的作文模板那种,跟《唐诗三百首》差不多一个等级,放在今天,除了练练读古文的入门感觉外,别无价值。

《山海经》有没有读的价值呢?当然有。要不要读呢?如果有志弄古代文史的人,当然要读,如果是业余爱好者,就凭自己兴趣选择吧。

三. 那些古书值得一读

这里从奠定古代文史基本素养的角度出发,再权衡一下书籍的易得程度,做一个简单的推荐,读这些书之前,需要具备两条基本功:一是起码的繁体字阅读能力;二是懂得古代注疏的一般体例。另外,这里的推荐以经、史、子为主,集部的先放一放。还有就是,只提书名,不提注本的,都是耍流氓。

1).《诗经》

读诗经,建议以四种版本作基础,一开始可用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为入门。然后到朱熹的《诗集传》、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最后归到《毛诗注疏》。有了这些,只是基础,离研究诗经还远远不够。

2).《论语》

读《论语》,可以杨伯峻的译注入门,再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本,再到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最后归于刘宝楠《论语正义》。

3).《左传》

左传是个宝库,不必多说。读左传,准备好三个版本作为基础:杜预注本、杨伯峻注本、日本竹添光鸿《左氏会笺》本

4).《孟子》

读孟子,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本入手,再上溯到《十三经注疏》本,最后归于焦循的《孟子正义》。

说到这里应该很清楚了,《四书章句集注》和《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都是要常备的,没有这些,不必谈读古书。

5).《老子》、《庄子》

读老子,以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为基础。

读庄子,可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入门,然后是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

6.《韩非子》

韩非子读读两种版本即可,一是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二是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

呼,打字大累了,有赞同的话,回头继续。

(待续)


1、《山海经》可以从多个角度读,若当作小说读,可能不算恰当。其内容确实很玄乎,我们说是虚构,但却缺乏今天所谓小说的情节。《山海经》很重要的,虽然有人认为「经」是指山经地志一类的意思,但我隐约觉得就如同《离骚经》一样,《山海经》曾经很受尊崇。回过头来看,当小说,有些小巧这部书了。

2、《四库全书》是个系统工程,除了编成《四库全书》,抄了好多份以外,还有《四库全书总目》、《简明目录》。今天要说读四库,没有太大必要。陈援庵先生读过,但他也说不是每部都读,因为读书讲究版本,四库的版本不一定是最好的,今人又编了《提要丛书》,算是给四库来了个版本升级。我看别人的回答,已经提及了当时馆臣的贡献。从四库看,馆臣的确做了不少工作。

3、还是老话,读书得先通晓点目录,不然容易迷路,更是受人蒙骗。书,读不尽。了解目录学,就知道自己对哪些书最感兴趣。积累十年八年,就算业余爱好,也没几个人能有你了解这部书。

愿读书有得,不负韶华!


首推《道德经》,其次《论语》、《孟子》、《庄子》、《大学》、《中庸》、《传习录》等书籍


十三经、二十六史、四库全书这种,估计推荐了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都知道很重要,但通读下来一没时间精力二也没必要。

这个其实说起来还蛮复杂的,要看你是搞哪方面研究的,是古代文学研究,还是古代史研究,还是古文献学研究,还是古文字学研究,还是古代思想文化或古代哲学研究,还是考古学研究,各家的路数和基本文献材料都有所不同。

以下就当你纯粹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谈。

经部的看一下《论语》《诗经》;史部的看一下《史记》(如果有余力的话可以把前四史的另外三部《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也翻一下);子部的拣诸子几家重要的看一下,比如《庄子》《韩非子》《道德经》等等;集部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看即可。

当然,像《世说新语》《唐诗三百首》《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古文观止》这种也可以看一下。

挂一漏万,抛砖引玉。

以上。


读都没读过,就在担心了。真的是读的少想的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