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佬告知!還有就是山海經有人說跟看小說一樣、不值得讀、還有個問題!四庫全書滿清刪減、是不是對於裡面內容看看就行、沒必要深入?麻煩大佬把值得讀古籍列出!謝謝


這本來是個好問題,但題主的表述……讓人不太有回答的願望,本題下也沒有一個像樣的答案。今晚剛好有點時間,在此好好答一下,並不僅僅針對題主,應該算是寫給有讀古代文學想法的本科生,以及有一定底子的古籍愛好者看的吧。

一. 澄清一下關於《四庫全書》的問題

很好奇題主看的是哪一版四庫全書,如果是亂七八糟的出版社的排印本、精華本之類,那就算了。如果是影印本文淵閣四庫全書,那個很貴,題主能買回去,也是值得羨慕的。

四庫全書對一些書籍有刪改,主要是清朝統治者忌諱的一些部分,例如宋明時代的一些和史料相關的書。因此這一類的書是不能用四庫本作為權威的。當年我一哥們,碩士論文圖省事,直接從電子版四庫全書裏複製粘貼《宋史》的材料,被導師痛批:「《宋史》怎麼能用四庫本!」不過,除了這一類的書,四庫本雖說不是什麼善本 倒也不是很壞的本子。

人們常批判四庫館臣刪改古書的地方,但同時必須注意到,有些書,是四庫館臣們在修書之時,重新纂輯出來的,這個貢獻就非常大。例如《舊五代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名公書判清明集》等等,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古書,而且失傳多年,館臣們加以搜輯整理,列入《四庫全書》中,我們今天才得以看到。對這些書,今天的整理標點本,也都是以四庫本為底本。因此,一筆抹倒四庫全書的人,不說是外行,至少也是偏激,對古書缺少足夠的瞭解。

另外,《四庫全書》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部體大思精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拿餘嘉錫先生的《四庫提要辯證》來參照閱讀。這是治「國學」的真正起步素養之一。可以說,在今天,不瞭解《提要》而大談「國學」的,十個有八個是妄人,剩下的兩個是耍流氓。

我們讀古書,對四庫本採用如下的態度為宜:當手頭有更好的版本時,用更好的版本;沒有時,先用四庫本,待有了更好的版本,再加以對勘和去取。

二、談談《山海經》

山海經絕不能只當小說讀,裡面保留著古代神話傳說,還有一些是帶有神話傳說色彩的史料,這些都很有價值。更不用說其中寄寓的古人的世界觀和思想、古文訓詁的語例材料了。把山海經當小說讀的人,恐怕十有八九讀不了原文和古注,凈看那些普及本的白話翻譯了。別的不說,看看王國維先生的經典論文《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是如何運用山海經中材料的,就可領略此書價值一二了。

在這裡順便吐槽下某個答案,說山海經沒興趣可以不看,接著又推薦《古文觀止》和《資治通鑒》的。說實話,《古文觀止》做夢也想不到它竟能被拿來和《資治通鑒》並提,何德何能啊!《古文觀止》在古代只是一種啟蒙書,用來給孩子看的作文模板那種,跟《唐詩三百首》差不多一個等級,放在今天,除了練練讀古文的入門感覺外,別無價值。

《山海經》有沒有讀的價值呢?當然有。要不要讀呢?如果有志弄古代文史的人,當然要讀,如果是業餘愛好者,就憑自己興趣選擇吧。

三. 那些古書值得一讀

這裡從奠定古代文史基本素養的角度出發,再權衡一下書籍的易得程度,做一個簡單的推薦,讀這些書之前,需要具備兩條基本功:一是起碼的繁體字閱讀能力;二是懂得古代註疏的一般體例。另外,這裡的推薦以經、史、子為主,集部的先放一放。還有就是,只提書名,不提注本的,都是耍流氓。

1).《詩經》

讀詩經,建議以四種版本作基礎,一開始可用程俊英先生的《詩經注析》為入門。然後到朱熹的《詩集傳》、方玉潤的《詩經原始》,最後歸到《毛詩註疏》。有了這些,只是基礎,離研究詩經還遠遠不夠。

2).《論語》

讀《論語》,可以楊伯峻的譯註入門,再到朱熹《四書章句集註》本,再到程樹德的《論語集釋》,最後歸於劉寶楠《論語正義》。

3).《左傳》

左傳是個寶庫,不必多說。讀左傳,準備好三個版本作為基礎:杜預注本、楊伯峻注本、日本竹添光鴻《左氏會箋》本

4).《孟子》

讀孟子,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註》本入手,再上溯到《十三經註疏》本,最後歸於焦循的《孟子正義》。

說到這裡應該很清楚了,《四書章句集註》和《十三經註疏》、《諸子集成》都是要常備的,沒有這些,不必談讀古書。

5).《老子》、《莊子》

讀老子,以樓宇烈《老子道德經注校釋》、高明《帛書老子校注》為基礎。

讀莊子,可用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入門,然後是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藩《莊子集釋》。

6.《韓非子》

韓非子讀讀兩種版本即可,一是王先慎的《韓非子集解》,二是陳奇猷的《韓非子集釋》。

呼,打字大累了,有贊同的話,回頭繼續。

(待續)


1、《山海經》可以從多個角度讀,若當作小說讀,可能不算恰當。其內容確實很玄乎,我們說是虛構,但卻缺乏今天所謂小說的情節。《山海經》很重要的,雖然有人認為「經」是指山經地誌一類的意思,但我隱約覺得就如同《離騷經》一樣,《山海經》曾經很受尊崇。回過頭來看,當小說,有些小巧這部書了。

2、《四庫全書》是個系統工程,除了編成《四庫全書》,抄了好多份以外,還有《四庫全書總目》、《簡明目錄》。今天要說讀四庫,沒有太大必要。陳援庵先生讀過,但他也說不是每部都讀,因為讀書講究版本,四庫的版本不一定是最好的,今人又編了《提要叢書》,算是給四庫來了個版本升級。我看別人的回答,已經提及了當時館臣的貢獻。從四庫看,館臣的確做了不少工作。

3、還是老話,讀書得先通曉點目錄,不然容易迷路,更是受人矇騙。書,讀不盡。瞭解目錄學,就知道自己對哪些書最感興趣。積累十年八年,就算業餘愛好,也沒幾個人能有你瞭解這部書。

願讀書有得,不負韶華!


首推《道德經》,其次《論語》、《孟子》、《莊子》、《大學》、《中庸》、《傳習錄》等書籍


十三經、二十六史、四庫全書這種,估計推薦了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都知道很重要,但通讀下來一沒時間精力二也沒必要。

這個其實說起來還蠻複雜的,要看你是搞哪方面研究的,是古代文學研究,還是古代史研究,還是古文獻學研究,還是古文字學研究,還是古代思想文化或古代哲學研究,還是考古學研究,各家的路數和基本文獻材料都有所不同。

以下就當你純粹是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談。

經部的看一下《論語》《詩經》;史部的看一下《史記》(如果有餘力的話可以把前四史的另外三部《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也翻一下);子部的揀諸子幾家重要的看一下,比如《莊子》《韓非子》《道德經》等等;集部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看即可。

當然,像《世說新語》《唐詩三百首》《昭明文選》《文心雕龍》《古文觀止》這種也可以看一下。

掛一漏萬,拋磚引玉。

以上。


讀都沒讀過,就在擔心了。真的是讀的少想的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