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這樣做你覺得會心安的話,那就去做吧。


謝邀,

《詩經·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非義不傷,非我無取。


按照道德經的標準來看,是「上禮」,也就是法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不為。下德為之而有以不為。上仁為之而無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法律是善惡之間最後的那一條線,跨過就是惡人了……當然根據國家地區和年代的區別,這條線也在改變。做人底線的提高需要全社會的進步才能推得動,當然,具體到個人的話,可以更加嚴格的自我要求,「上禮」之上有「上義」,「上義」之上有「上仁」,「上仁」之上有「下德」,「下德」之上有「上德」,「上德」之上就是「道」啦~~很多人都喜歡拿「上德不德,下德執德」diss別人,但是其實啊,能做到下德已經很好了,也很不易了,在「執德」和「失德」之間肯定還是選擇「執德」更好哦!

ps我寫到現在已經不認識德這個字了……


關於道德經,因為確實年代很久,版本很多,解釋也不全都一樣,甚至連句讀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但是個人認為,如果一個人,感覺自己不做壞事的唯一原因就是「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或者警察蜀黍不答應……那可能……道德經就不是特別適合現在的你閱讀,還是先看看刑法啥的,可能收穫會更大一點。


狹義的君子是王,公侯伯子男和士。

廣義的君子是指讀過前輩推薦或指定的書,聽過很多道理,所以形成了道德標準的人。這類君子讀過什麼書,認可什麼樣的道理尤其重要,甚至重要到無善無惡,認知決定一切的狀況。

拿廣義的君子舉例:

最根本的道德底線就是「存續自己的前提下喫相別太難看」,比如一個人類現階段對婚姻制度的認知共識是一妻一夫制,那麼就別亂搞很多女人或男人,但你不結婚生子也是不符合道德底線的喔,這個還比較好理解哈。

再比如猴類現階段對婚姻制度的共識是猴王獨享制,那麼為了繁衍(存續)的目的,可以偷,但別想著光明正大行使猴王的權力,否則你會被猴兒們定義為喫相難看。且你不偷也不符合猴類最根本的道德底線,因為那樣的猴子會絕種,且它沒有後代能被這篇文章拿來做比喻。

請細讀這兩個比喻,竟然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及「由己及人,由己及物,由己及天下」這兩句老法師的名言毫無違和感。


與學要不恥下問。


@不過冬

扣完帽子就拉黑!你一定是上帝派來逼我爆粗口的天使,還好你用了個「們」字,否則我肯定嘲笑你能成功率改動《道德經》的幾率還沒我當上球長的成功率大。

不過千年來能厚著臉皮改幾次《道德經》,除了你們這些認為好書一定符合你們的邏輯+隨意亂扣帽子的人,應該也不會再有誰了。

現在來說就是法律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本身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要求就是高於普通社會價值觀的,正所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而道德底線就是法律規定不能做的事,是約束普通人最低行為規範,君子高於道德規範之上要求自己,肯定不會以最低的道德底線要求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