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选择文化课机构有分歧。准备冲刺高考,但是对于学校的选择有异议。


不该。

做好了不是功劳,做不好了一定会被埋怨一辈子。而一旦做了选择,遇到困难时往往觉得另一选择会更轻松。

尤其孩子不咋地的,一定不能做这个决定。孩子好点还可以试试。


在做决定之前请先综合孩子的意愿

不要做两个极端

一个是放手让孩子选择

一个是完全替孩子做决定

得找一个平衡点。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界限的问题,以下是我一个老师的分享:

昨天晚上,我去一位老教授家里看望她,她说起和女儿的关系,很是苦恼:我这么好心,为她做了这么多,她却说我太坏了。

我问她,是不是总是为女儿做决定?

她说,是啊,我觉得什么对她是好的,我就替她做了。可是,她还是对我不满意。现在她搬出去住了,对我还是很愤怒。

在关系里,被越界的那一方常常会用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

01.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在物质形式所存在的边界内,身体动作和身体感受是你的;在心灵的边界内,情绪是你的。

你无法感受他人的情绪,因为,你不可能是他。你只能去想像如果你是他,那会是怎样的心情。在这个意义上,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

因此,对于自己身体之外的人或物的想像,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是正确的,那真是太幸运;如果是错误的,那无法想像会发生什么。

02. 我们常常根据我们认为(想像)的世界,而做出反应。

例如,最近我做了一个案子,案主想像丈夫不愿意陪伴她,不愿意跟她沟通,因此,内心感觉到特别孤单,很伤心。

后来,她才发现,原来这些是自己的想像带来的反应。

一直以来,案主不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是想像丈夫都知道自己的需要,而丈夫没有满足她的需要时,就想像丈夫不愿意陪伴她,不愿意与她沟通,感觉就很孤单失落。

几次咨询后,案主开始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很快她丈夫就明白她,同时跟她沟通。她说原来自己白白浪费了十几年时间。

03. 人与人之间又是可以连接的。

当我见到你的时候,我感觉很温暖;当我看到你笑著走向我,我想像你喜欢我,我感觉很愉悦。

人透过五感与这个世界接触,又产生了反应,就有了连接。因此,彼此间是独立而联结的。

在身体感受与情绪方面,你是自己的专家,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去感受你自己。但是在想像方面,尤其是关于他人与其它情境的想像方面,你常需要去核实,而不是自以为是。

因此,不越界的做法是:

(1)为自己说话,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与情绪(陈述句:如果你做出xxx的决定,在妈妈的想像里未来会是xxx的,妈妈因此会感到更安心);

(2)核实对他人与其它情境的想像,精准的想像来自于经常的核实(疑问句:当你说你更喜欢xxx这个选择的时候,你是不是xxxx这样想的?);

(3)如果需要为他人做事,或需要他人为你做事,先请求,得到允许。(妈妈想把你的书桌收拾一下,好吗?)

如果你觉得这个回答有用,邀请你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一味空间(ID:unity_space),获取更多资源

http://weixin.qq.com/r/FjsaAoTElNnrrcBh924E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们是一个心理咨询机构,包括成人心理咨询、儿童心理建设、企业团建、沙盘治疗、咨询师自我成长的平台~


随著孩子成长,父母应该放手的地方应该越来越多。

都高三了,选个文化课机构父母都有异议,他们是人生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了吗?你应该争取自己做决定,用足够充分的理由说服他们。

否则,等你上大学了,他们会干涉你交女朋友;等你毕业了,他们会干涉你选择工作;甚至以后,等你要结婚了、生孩子了他们都会帮你做决定的。

最好把自己的独立提前吧。


高三不是小孩子了,如果是我应该会尊重孩子的意见,但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自己考自己做决定


有些决定该由父母做,有些该自己做。关于高考选择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选择学校和专业是挺重要的事情,重要到可能你一辈子都会从事的工作领域,后期可以改变,但是难度很大,而且不可能跨度过大。比如选择计算机,毕业后靠自己努力也不太可能当医生了。专业就是这样,会框定你的从业范围。

不知道你自己是否清楚选择的专业和学校以后意味著什么。有的时候你的想像觉得这个适合你,但不一定是真实的。不知道你父母是否清楚这些是否适合你。


得分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小孩子可以做决定,青春期的孩子可得悠著点了


教会思维方式,引导做选择,然后相信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