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余和平,现在将问题文字表述如下:如图:在夜景拍摄时,眼睛所看到的景物的大小、亮度和相机自动挡所「看到」的区别很大,是何种原因造成此等差别,依稀感觉应该是光圈、焦距方面的知识,请摄影大牛不吝赐教,尽量解释的详细一些(是不是要求太过分了?) 多谢多谢!


目前所有回答都没有说明最重要的两点:人眼和镜头的焦距不同,以及人有两只眼。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晚上走在路上,一抬头发现晚上月亮好大好圆,于是拿出手机想拍下来,然而手机画面上的月亮却只有一个小亮点,跟人眼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这种区别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人眼和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同,一半认为人眼的等效焦距是50mm左右,而一般手机镜头的等效焦距大概是28mm附近。人眼长焦距有两个效果:1. 看到的月亮显得更大。2. 看到的月亮显得更近。

焦距不同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成像的大小不同,人眼相比手机镜头就像加了个望远镜,到的月亮比手机照出来的大;隐藏影响是成像的透视关系不同,焦距越长,视野中物体的空间感越小,月亮与周围景物之间的纵深被拉平,在周围的树木,建筑之类的参照物下月亮显得很近,反之焦距越短,月亮与周围景物之间的纵深被加深,月亮就显得非常遥远。

经常在网上看到的这种超级月亮的照片,就是利用了超长焦镜头,制造月亮与建筑之类的参照物的对比,来体现出月亮的巨大:

超长焦下,月亮与建筑之间的距离感被压缩,用建筑充分衬托出月亮的巨大

焦距影响透视关系这一点也可以用网上流传的很多不同焦距的相机拍人脸的效果来说明:

不同焦距拍摄人像的效果比较

可以看到在右下角,焦距很短的情况下,照出来的人脸显得很「凸」,离镜头近的部分被拉得更近,远的被拉得更远,而在左上角,长焦距的情况下,照出来的人脸显得很「平」,鼻子眼睛感觉都压在同一平面了。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相机照出来的照片和自己镜子里看到的感觉很不一样的原因。照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手机镜头焦距短,照出来的月亮就显得愈发遥远。

50mm镜头拍出来的则是最接近人眼看到的,想要验证这一点,可以适用一下一个50mm镜头的带取景器的相机,一只眼睛透过取景器看相机的画面,一只眼睛直接用肉眼看,你会发现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能拼接起来,就像直接用人眼看到的一样。

随著手机相机的发展,现在比较新的手机上除了主摄像头以外都配了一个长焦镜头,这个长焦镜头的等效焦距大约就是50mm。我看现在不少人用手机照相都已经习惯性的点开长焦照了,原因之一就是长焦镜头和人眼看到的画面更接近,更「所见即所得」。

然而似乎即使用了长焦,照出来的还是跟人眼看到的有挺大区别。区别就在于人有两只眼睛,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而50mm镜头的视野要窄很多。因此有时我会想厂商何不在手机上部和下部各放一枚长焦镜头,两个镜头的距离和人眼间距相似,再将两个镜头拍摄的画面合成,应该能够非常接近人眼看到的画面了吧。

焦距的不同以及人眼有两个,使得像的大小,透视关系以及像场大小不同,会使得整个画面的结构完全不同,这才是物理上造成人眼看到的和手机镜头拍摄到的有巨大的区别的主要原因,至于什么白平衡,动态范围之类的,确实有影响,但那都是软体层面上可以调整的事了。


楼上讲感光原件方面已经无可挑剔了,这里补充一点。人眼具有自动白平衡功能。简单地举例,即使在一定的有色光条件下,人眼仍然会认为自己所见的【白纸】是【白色】的;但是相机在未调节白平衡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白纸】应该是【有色】的。——————————————————补充分割线——————————————————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颜色恒常性,即使光源使其呈现的颜色不一样,大脑也倾向于认为颜色没有变化。

你看到的东西,结合了你的全部感官,并通过了大脑的处理,结合你个人的情绪,左右了你的所见。相机则是忠实地记录视觉。

从技术上,则是相机的光圈、焦段、动态范围、感光元件、图像处理器以及预设程序与人眼和大脑之间的矛盾。


你需要电子取景器,这样你们看到的都是下面那一个了。
这是你相机的原因人眼的白平衡,感光度等是自动的并且范围很大,而大部分相机感光度调节范围较小比如我的d300在不开拓展的情况下是80-3200,d800是80-6400,可以说并不是很强,但有的相机比如70d可以的到25600时成像仍不错,如你所提供的照片,它们都是相机拍的。这还是说明了是相机设置的问题。还有就是光圈的问题,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比如f/1.4的进光量是f/2.8的两倍。人眼好像是f/2.1左右。。。。相机的处理器还是比不过人的大脑嘛

拍夜景的技巧和设置夜景摄影的注意事项

1、防止照相机移动

拍摄夜景照片时,照相机要拧紧在三脚架上,或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调节光圈,按动快门,观察景物,都不要碰动机身,特别是进行多次曝光时,更要严格要求,否则,底片会出现重影,使拍摄失败。

2、光圈的运用

拍摄夜景,要特别注意运用光圈。因为它影响景物的清晰度。有些夜景,由于光线十分暗淡,拍摄距离无法精确确定,因此,常常用缩小光圈、增加景深范围的办法来对付。拍摄夜景,常用的光圈为f5.6或f8。有些景物的位置比较固定,光线变化也不大,那么光圈可以适当 小一些,但曝光时间要相应延长,这样,景物的清晰范围可以更大一些。进行多次曝光时,可根据现场光线的强弱,用光圈来调节感光量。3、距离的测定拍摄距离的测定要尽量准确,否则直接影响景物的清晰程度。一般地说,拍摄大场面夜景,距离可放在无限远处。拍中景,近景,就要进行对焦,把焦点对得越清楚越好。焦点应定在被摄主体或景物的主要部分的位置上,用手电筒打亮后再测定。也可利用被摄主体附近的光亮点来代测。距离一旦确定,在拍摄过程中就不能任意变动。

4、曝光的掌握

夜景摄影的曝光比较复杂,无法依靠测光表,应该从实际出发摸索规律。其曝光方法有两种:一次曝光和多次曝光。(1)一次曝光:一次曝光比较容易掌握。拍摄前,拍摄前,将照相机架在三脚架上,然后确定拍摄对象和取景范围。取景完毕,再检查一下照相机的固定情况,并用快门线控制快门的开启,进行一次时间的曝光。无快门线,可用镜头盖来控制已开启的快门。(2)多次曝光:两次以上的曝光称为多次曝光。它是在一次曝光不能完成拍摄任务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一种方法。利用多次曝光,可以分次摄取部分景物,使画面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运用多次曝光,应该注意:一是要把光线强弱不同的景物分开,使最暗的景物先曝光、多曝光,最亮的景物后曝光、少曝光。二是有些景物无法进行先曝光、多曝光,可加用人造光适当加强暗处景物的亮度,以调整画面的反差。三是对一些光线过强或过弱的景物,无法在现场调整时,可在拍成的底片上进行减薄或加厚处理,也可放大时进行补救。

夜景摄影的曝光,很难有一个确定的数字。曝光时间在一秒钟以上,都要靠拍摄者凭经验估计。一般说,进行一次曝光时,曝光量要掌握得更严格一些。多次曝光时,曝光时间的伸缩余地较大,如果发现某些景物或景物 的某些部分感光不够,可以再开一次快门进行补救。不管一次曝光还是多次曝光,开拍时的天空尚有落日余晖,那么曝光时间要扣得紧一些,宁可感光不足,不可感光过度,一过度,照片就会失去夜间的特点了。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的灯光装点著我们的城市,无论是建造还是人物都呈现出和白天完全不同的色彩。即使是白天很平常的景物在夜晚绚丽的灯光下都会给人很奇幻的感觉,但是要想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这些美丽的夜景却显得有些困难,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数码相机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在拍摄夜景时更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从而弥补相机的缺陷。


你问它呀....你问我们有森么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