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直有,孔子在礼乐崩坏的周朝也没放弃希望。

只不过中国文化创作的复兴,不一定是你这辈子能见到的,任重而道远。


有的,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必然会有更多懂文化的人。以前是懂文化的人太少了,所以会觉得一些作品是经典。读书的人多了,自然会文化越来越有希望。


我算是一个传媒领域从业者吧,这几年一直想做点什么,关于传统文化等等,但是迟迟找不到方向。我自己反思,感觉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著我。

这个问题就是:怎么在今天的时代,诠释传统文化?

我们的传统,不论是经史子集、宗教、诗歌等等,本质上都是诞生在农业社会背景下的。举个例子,比如说孙悟空吧,我们中国人心理习惯性想到的是83版电视剧的那个孙猴子,但是在国外呢,了解这个名字的,大多数是联想到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龙珠》主角。

可能有人说,这个与我们的宣传渠道有关。西方传媒渠道已经基本被垄断了,没有我们的发声平台。

渠道是原因之一,但是不能简单的把问题都归为渠道。就像你不能说电影拍的烂,立马就骂广电管得太严。《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么烂都能上映,你不能说广电不给力吧?

我自己揣摩良久,感觉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怎么在互联网时代,诠释传统的人文精神。

自建国以后,我们扪心自问,到底有什么是独家原创的大众IP文化形象?漫威可以批量的制造钢铁侠、蜘蛛侠、美国队长、死侍…… 我们有什么呢?金庸的几本书翻来覆去的重拍,到底有多少外国人理解乔峰、郭靖呢?

因为我们的人物形象,骨子里还是小农经济里儒家伦理的那一套。现在是什么时代?互联网都要快到6G通讯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天刷抖音快手接收的信息量,比九十年代一个大学老师的眼界还要广阔;该懂的他都懂了,不该懂的他也懂了。

时代变了,但是那些搞文艺创作的还停留在昨日梦中。可以这么说吧,当代的所谓作家,基本已经丧失了诠释时代精神的能力。至于展望未来,大刘大概可以算半个,其他打包一起估计连半个都凑不齐。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中国有,日本也有。举个例子,日本的《火影忍者》、《海贼王》火遍全球,你觉得这些漫画骨子说的是日本传统武士道文化吗?我反而觉得这些漫画本质上,更贴近美国西部电影的味道。

现代与传统,里面包含的就是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精神对立。传统说清贫乐道,无私奉献;现代说我思我存,唯我独尊。传统说厚积薄发,现代讲究弯道超车……矛盾和冲突简直无处不在。《人民的民义》里胜天半子祁同伟,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贪官污吏,但是网上普遍是同情基调为多。如果时光倒退三十年,舆论还会是这样的吗?

我们的价值观出了一些问题,旧的道统被摧毁了,新的道标尚未确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西方那套价值观肯定是不符合我们的国情的,今年的疫情更是一面照妖镜,妖魔鬼怪一目了然。

文化最后还是归到人身上,为什么中国导演鲜少有敢于拍摄科幻片的?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前瞻性眼光,大部分的传媒文化都停留在表面功夫上,一窝蜂的盲目追捧热点实事……

本来我还想再写一些,但是忽然感到意兴阑珊。文化复兴任重道远,远非一两人可以扛起。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投入,如果去除一些使命感的话,单纯把传统文化作为一些爱好,还是可以陶冶一下个人情操的。


中国的文化创作还有希望吗?

不是中国的文化创作还有希望吗?而是中国的文化创作很有希望,而是中国的文化

创作大有希望,而是中国的文化创作有著巨大的空间和巨大的空白,急需要填补和

弥补。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中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更有致力于深耕、传播传统文化的人们。有过去,有未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你觉得,中国还有希望吗?

文化是国家实力一部分,自己好好想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