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多月,从开始夜夜崩溃地哭到哭不出,现在能哭了,但是发现自己听不得别人说我哪不好,特别是出于为我好,会为一些小事就崩得厉害,有较强烈自杀念头,但拿了刀子就不敢了,只是非常浅度自残(刀子划手臂和手腕,只会冒点血珠,用手撞墙,因为对手腕割不下去,就用拳头十分用力地捶手腕上划开的口子,捶太阳穴部位.),一个多月情绪大多数时候很平静,在哭不出来的一个月里就是主观上想哭想难受,但情绪没了,内心十分平静,然后会觉得自己很作,无病呻吟,想像过好几次割腕的情景,不想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夜晚很清醒,对夜里的动静很敏感,而且出现过次幻觉.会觉得衣柜像个棺材.已经和从小学就在一起的闺蜜断交了,其实我一两年因为一次去图书馆回家晚被母亲打骂了一顿而对她产生了隔阂(而且还是我自己赖在那,她都劝了我好几次,我知道不是她的错,我清楚明白是我的错,但我还是对她有点隔阂,我主动对她,后来就每次在家难受会莫名其妙地生她的气,因为她没在我身边,我自己都对这样的自己很无语...我就会很容易想与她断交,但其实我从小就因为经历而有了一种奇怪心理,我情绪平复很快.真的很快,而且越来越快,所以导致刚说的想难受想哭但情绪没了...从小就是有难受就躲房间哭一场,无声地,特别不想让父母发现,小时候哭一般半个小时,后来十分钟左右,现在一下子就没情绪了,哭不出来,然后哭完就好了.是真好了,擦开眼泪出房门可以没刚才的事,笑得很开心的那种...)而且我推开了很多人...我不但不想传递负能量给他们但又控制不住,而且我很容易生气,莫名其妙生气烦躁或者因为一些小事就生气难受...所以我一般都是很讨厌自己,我一般主观上不怪别人,会讨厌自己一一感情上不由自主生别人的气.觉得别人没什么错,会帮别人找借口,说服自己别人没错,都是我自己的问题,希望感情别再生别人的气了.我本来从小就不善人际交往(但我很活泼开朗,超爱笑),如果有人和我聊我就会飘,然后惹别人不开心.明明是好不容易能聊天的人...有时会挺压抑的,感觉身体里的器官被压下去了似的.而且在说这些事时会有点喘不上气...好几次好像正常了,但我不喜欢平静,更觉得压抑会好点...而且我真不知道,我过得还好,没有熬不下去,但我就是想死(当然还不敢).我真的回答不了他们关心式的询问.因为我真的真的不知道啊.我每次都想这样会让他们觉得很莫名其妙吧.很难受.我是真的不知道...

几天前去了次医院(三甲专科医院,我们这省精神病医院)挂号后与医生聊了一丙分钟,医生就说我已经有问题了,强调父母陪诊...这对我真的不可能...于是他就变得很勿忙,我就说了下症状,他只是边听边写诊断书,十分钟左右,诊断书上写著 自述诊断:边缘性人格.然后他让我疫情后每个月去做一次心理咨询.建议最好前两次家长陪同...但我应该不会.

昨天,查了下,有的说18岁以上才能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我现在差不多15岁半,是名高一新生...

所以我没什么问题?我只是无病呻吟吗?我也觉得我没病,只是作...但我很希望我病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我不是作...

2020.4.11.

最近挺正常的,但情绪又是来得快去得快,平静时也想划自己几下.4月9日没发生什么事,但就是划了,而且越划越用力,越用力越心顺甚至带点兴奋.但是我本来怕刀子怕疼,所以一直以来我划都是很快的,可能就没用,而且刀子上凝固了行血珠,刀子变钝了,于是我又没划进去,还是表面,但我主要用酒精刺激,而且不算疼吧,就是辣辣的感觉,挺好的.

很平静,但又没劲,很懒,不太想东西,靠感觉做动作,动作也有点慢,快也没什么必须啊.而且,就是一点,我总感觉吧.我在透过身体看世界,一种在脑后看世界的感觉,挺奇怪的感觉.特别是带了眼镜就更明显.但也不错.


首先和你解释一下精神健康专家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通常判断的标准,一般会看以下大部分的特征与标准:

1.十分强烈的,害怕被遗弃或是害怕独处,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

2.不考虑结果,从事危险行为的倾向。尤其是当结果会伤害自己。比如说是撞车,危险的性行为,物质滥用;

3.企图自伤或是考虑过自杀。边缘人格障碍的人自我伤害并不是要尝试自杀死掉,他们是在表达对自我的愤怒,或是通过这种方式令自己觉得「正常」;

4.不稳定的自我。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通常会觉得他们是不同的人,这要取决于跟谁在一起。他们常常觉得空虚与迷失;

5.偏执的想法和常常心不在焉。他们相信一些并不真实的东西,或是开小差心不在焉,这导致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看似并不存在;

6.强烈的愤怒——可能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而勃然大怒,并且有强烈的身体上的反应;

7.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常常会处于「情绪过山车」的状态中。强烈的焦虑导致强烈的抑郁,

强烈的抑郁又导致另外一种强烈的情绪。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

你的症状大部分符合确诊的标准,正常情况下可以下结论,具体分析,还是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病状了解,各类精神指标分析,和专业的测评得出专业的结论。现在这个情况,放下心理包袱,正视现状,调整心态,找出产生这些病理的内在原因,继续接受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另外,年纪不是评判病理的标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未成年的年纪和确不确诊是否可以成立并没有本质联系。


不相信医生的话就找个更权威的医院,或是找个更权威的专家,我去看的时候,医生让做了好多测试,还用什么机器抓我的头,检查结果出来我没什么问题,我自身还有别的病,医生说是病情导致的心理和情绪方面有点问题,慢慢调节就好,你才15岁半好年轻,所以姐妹,质疑你的检查结果就再去做更值得信赖的检查!我们还年轻,不能让自己的青春期在病态和痛苦里度过!


反对楼上 @康立007 的答案,混淆了概念,错误太多。

题主问题其实是两层。

第一层:15岁半的学生该不该出现情绪崩溃、自杀自残倾向和莫名生气烦躁?

题主自己认为不应该,我同样认为不应该。

第二层:医生十分钟判断是边缘性靠不靠谱?

我的立场是支持医生要求家长陪,这并不是因为不相信你,而是医生如果诊断你是边缘人格,那么诱因几乎可以肯定是父母。如果父母不到场,无法观察你和父母的交流方式,那么就算不是边缘人格,医生也无法排除它,这个诊断就陷入了死局。

我反对楼上的答案:

  1. 神经科精神科不分

神经内科和精神科,有什么不同??

www.zhihu.com图标

2. 混淆了人格和人格障碍

rui luo:人格和人格障碍?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我引里面一段:「所以一个人的人格主流或非主流,作为一个人的本性,自然改不了而且天赋正义。但是如果一个人基于人格特质之上的,他对事物惯常的反应,如果造成了他本人和他人无法相处,给他本人带来冲突和困扰,那么就需要作为「人格障碍」这样一种疾病进行干预,而且归为精神科或者心理咨询负责。」

所以说无论题主是边缘人格也好还是其他人格也好,只要是影响到题主本人生活了,就可以看作是人格障碍。

最后,我希望题主认真的对待这个事情,不要看鸡汤文麻醉自己。自杀倾向或者连续情绪崩溃无论如何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早点介入对一辈子都有利。


还需要其他的,收集资料,如,病史,也有的需要测试,等等一般不论时间的长短,因为要做判断,然后治疗方案


边缘性人格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不一样的,从你描述的内容来看,医生给你下的诊断是边缘性人格,你在网上查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你和医生说的不是同一个事情。


因为我一直对心理学挺感兴趣,在自己高一甚至更小的时候也一度自认为性格十分怪异,乃至跟答主有过相似的经历;并且如今学了医,也上过医学心理学的课程,甚至前天才在知乎上就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问题作了回答,但是现在我却深深地感受到无法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无力。。。

我自己高一的时候也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跟咨询师聊过几次,但是也正是从那几次经历开始我打算自己学习心理知识……再加上,一个是高中时我非常敬爱的一位班主任,他自己就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且还为我提供过很多独到而实际的帮助,我毕业的时候也向他咨询过如何考取心理咨询证书(因此了解到行业状况),另一个是,大学以来也跟心理咨询相关的人士接触过,深知这个领域当前确实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题主咨询的医师,我从路人的角度看,同样觉得不靠谱。建议题主去正规大医院(比如题主能接触到的省级三甲)的相关科室(比如有的是神经科)进行心理咨询,而这个应该是可以从网上预约挂号的,这样也有好处,就是可以提前了解到自己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医生;或者个人认为比较直接的,面貌长相是否和善等等。题主去的省精神专科医院虽然是三甲,但毕竟是专科医院,可能对待咨询者,尤其是孩子,会缺乏耐心。

其实,一名良好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能够尊重咨询者作为未成年人但回避家长的选择的。

另外,补充一下,边缘性人格不一定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人格有多种,但是人格障碍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以及,「18岁以上才能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其实是通过一些指标来辅助判断。题主这肯定不是人格障碍,就让这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随风飘去吧!

还小,就像上一位答主说的,青春大好时,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梦想要完成。加油!有拥抱和鲜花陪著年少而美好的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