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说的意识并不是特指游戏里面说的那种,打个比方,我们可能可以通过强制自己早晚刷牙使得这种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以至于能自发性地去重复这种行为。

但如:任务接到后就尽早完成 这种想法或者意识是否能像机械的习惯那样养成呢?如果是,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如果不是,能说下为何两者不一样以及我们该如何培养一种意识?

我所说的意识的一些实例:

1.自觉回避短期快感型任务(这种任务如一直玩单调的电子游戏,读爽文,收藏各种资源却不深入学习,阅读。注意,这里说的是有意识的回避)

2.会为之后可能发生的事铺路(比如,想到大后天要考试,虽然可以明天抱佛脚,但考虑到明天是情人节自己有女朋友,可能复习计划会被打断于是现在看书)

3.尽量做凤尾而不是鸡头

4.....


这个问题我专门研究过,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

有两个结论:

1.养成某种习惯,需要大量的时间。

2.养成某种习惯,需要足够的驱动力。

1.养成某种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

思维方式,其实也是「习惯」的一种。

比如你习惯了这样思考,你不习惯那样思考。

你习惯怎样思考,它就是你的常用思维方式。

如果你想改变这个思维方式,就得去「习惯」其他的思维方式。

既然你想要养成某种「思维方式」,代表你没有这种思维方式。

这代表著,你现在拥有的思维方式,可能是你从出生到现在,这段漫长人生所养成的一种「习惯」。

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个持续几十年的习惯,你必须花费很多精力,以及花费很久的时间。

道理很简单嘛!

你不可能只用几天、十几天、几十天,就焕然一新…

你不可能只用几天、十几天、几十天,就把你「几十年」的习惯,直接改成了新的习惯…

你现有的思维方式,建立在你漫长生活的堆积之下,它深入你的意识,想要改变它,就必须用新的习惯,一点一点改变你的意识,直到养成新的习惯。

这个时间,必定很久。

好在,你是有意识的改变自身,所以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

2.想要养成某种「思维方式」,只靠「想」是不够的。

我在知乎见过很多答主把「思维方式」说的天花乱坠,也见过这些回答有很多的收藏。

但我却没见过有几个人,真正的改变了自己的思维、真正的改变了自己。

不存在「看完一篇文章,我就懂了,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这种事。

这种懂,只是一种假象,它毫无依据,也就毫无用处——不能说毫无用处,但几乎…差不多。

甚至,靠著「想」和「做」,也是很难的,也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

因为改变思维,尤其是向著「积极方面」改变,比如「远离电子游戏、手机」,比如「坚持为以后做准备」…

前者是反人性——反「喜欢娱乐」的人性。

后者也是反人性——反「懒惰」的人性。

这方面我算是有些经验吧,我是写回答的答主,也是一个公众号自媒体。

对我来说,写回答、写文,需要建立在「我懂」的基础上。

于是「看书」就成了「让我变懂」的方式之一。

我在手机上弄了鲁迅先生的几本全集,时常看一看。

我自认为知道很多道理:①利用零碎时间②时刻堆积知识③不要浪费时间④快乐性质的玩手机益处不大⑤提高储量对我很有用…

但我还是该看小说看小说…该刷软体刷软体。

我每天看书的时间并不算长,但经常看一两篇文章就觉得「晦涩、难以下咽」。

因为「减少娱乐」和「为以后准备」太反人性了。

看小说很轻松,看书看文章却很累。

睡懒觉很轻松,为以后而多写点回答、写点文章则很累很难。

是真的反人性,人本来就不是为了学习而诞生的生物,人只是个动物而已,保障生活之后休闲和懒惰才是动物的本性。

不过我勉强也算是每天保持一定的看书进度,一定量的回答,一定量的文章…

因为我确实需要这样做。

所以,如果你想要养成「好习惯」,必须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你才能坚持下去。

否则,一面是快乐轻松的玩手机,一面是苦累的为考试而学习…

大脑出于懒惰、节约能量的本能,它会自己选择「玩手机」。

它选择玩手机,你八成就会真的去玩手机了。

人是很难跟大脑做抗衡的,就像你越饿,你就越想吃东西,这个本能很难抗拒。

但也不是无法抗衡——只要你非常想要做某事。

就像人在玩游戏入迷的时候,几小时饿著不吃饭都无所谓。

「我就是想先玩完再说!」

如果你的动机、动力足够强大,你可以做到「为了某个目的,克服困难、克服痛苦劳累,持续的做下去」。

只有「为了某事,为了某个打算,我非要坚持下去!」,你才能真正的熬住这种「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你才能从这种「痛苦」中坚持下去。

否则你可能在热情高昂的前几天,坚持著做有用的事,结果没几天之后就懒惰下来了。

这种反人性的痛苦,并不强烈,但它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

①当你掏出手机,大脑就会觉得「看看消息刷刷APP多轻松愉快」,「看书看资料多累」。

②当你午睡醒来之后,大脑仍然会觉得「躺著玩玩手机多舒服」,「起来学习多累」。

③当你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闲得无聊的时候,大脑仍然会觉得「哪怕闲著不做事、无聊的刷手机,也比学习、坚持要舒服…」

在这个简单却遍布生活角落的过程中,它摧毁了你的零碎时间、延长了你的赖床时间、浪费了你的空闲无聊时间。

然后,一天就会「无所事事」的度过。

一年就是由365个这样的「一天」组成的,所以人也会轻而易举的浪费一年、两年、三年…

人也就会「好几年了,想做点事,却没什么收获…」

但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每天要坚持「零碎时间学习」、「午睡之后马上起床学习」、「空闲时间看点书」,你则要抵抗这种「反人性」的痛苦。

如果你要坚持一年,那你就要在365天里,每天都抵抗这种痛苦。

所以我说它很痛苦,因为它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

正因如此,你才需要「有足够的动力」。

就像高中生,没日没夜的学习,为了考好大学!

那就是驱动力。

你必须找到,现阶段你的驱动力,你才能坚持下去。


小结:

1.思维方式也属于一种习惯,人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建立在「漫长人生」的基础上,想要改变思维方式,就必须用很长的时间去一点一滴的「改变」。

2.向「积极方面」改变,是一个痛苦的「反人性」过程,它遍布生活的角落,想要对抗这种痛苦,就必须有著足够强大的动力,能让你「负重前行」

3.至于你说的「如何培养」,那就是最简单的事了,你想要早起,那你就早起,你想要「减少娱乐」,那你就每天减少娱乐,你想要「为以后准备」,那你每天就思考思考「我需不需要复习、学习」等——你想要养成什么思维方式,就去「相应的行动」,这不是难点,难点在于「1」和「2」。

4.我敢保证,我这篇回答对你的帮助,绝对比知乎上那些高赞答主说的要有用,他们只不过是在讲「人人皆知的道理」,我却是在剖析道理,将其尽量变成「能真正应用的原理」。

5.看完点个赞吧!我需要这种支持,毕竟码字还是很累的。


我有点明白你想问的是什么意思了,想通过意识思维「趋吉避凶」,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如果我理解的对的话,想做到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1】选择前要考虑后果,权衡利弊定选择

社会人每天都要选择,尤其是重要的选择,要权衡利弊。某件事干与不干,干的话怎么干,要做到什么程度,起码在做完之前是要想透彻的。

【2】学习运用在社会中生活、工作的常识,有很多方面的。

【3】提高情商,学习提升沟通技巧。

你没看错,虽然是培养「趋吉避凶」的意识思维,但是【3】不容忽视。

好了,希望能帮到你,加油!


谢邀。

凡事就问一个问题:此论是凭什么给出的?


感觉你在问如何让任务变成兴趣,如果是任务,那大概要掂量一下执行动力和效率如何,如果是兴趣,那当下立即去做还是没时间去做或者有其他更感兴趣的被替代了,然后习惯养成的动作不叫意识,确切说不叫思维习惯,因为它依旧不能让人具有极速的能动性实现,而那些能抓取眼球及注意力,让人「愿意」花费大把时间的任务是「无意义」的,因为不构成成长所认为的思维良向发现的深度,而如果要具备思维良向发展的深度,就应该自觉花精力在那些「枯燥壅长」的或「应该做的」任务上,而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意识偏好短而无实的任务而排斥或逃避长而枯燥的任务,那既然是任务,能动性大概率在无可避免的时候会跳起来去「糊」任务,那短任务能吸引你的注意,你自己拉不出来自己,你叫别人告诉你怎样才能拉得出来自己么,既然强制的习惯养成都不够拉动你做任务的能动效率,是任务就只是任务吧,它能给你带来好处吗,也许你知道它或许能给你带来好处,但你依旧可能没有能动性,我想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你奔著去的是钱,虽然给你的思维推磨了,然而即便你有为自己思维推磨的意识,你依旧可能不具有极具效率的能动执行力的,因为对它不够足够的感觉让你去拆解它,反正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让它先在一边凉快去吧。

有句话怎么说来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懂,你懂有个毛线用,懂不能让你动,懂有何用。


上进心了解下


改习惯的话,

可以将习惯变为兴趣,坚持一段时间

或者直接强制自己改,坚持一段时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