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历史上他们不会是单挑决定胜负。他们又不是计谋型的将领,那他们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


谁说勇武不重要?就算不用单挑,但要群殴啊。

关羽: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张飞: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黄忠:建安二十四年,黄忠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曹仁: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牛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

大部分战场上没有那么多机会施展计谋,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带头大哥的实力和胆魄决定全军士气,这就是关张的重要作用。

然后是统率能力。

战场上随时就会送命,几万人凭什么听你指挥?如何做到进攻时前赴后继,撤退时不慌不乱,全军上下万众一心、指哪打哪,这就要靠将领的统率水平了。

这方面可以先看个反面案例:

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

文丑的统率水平就明显比较低下了,手下士兵看到粮草辎重就开始奔走抢掠,导致阵型大乱,最后兵败身死。

对比一下张飞带著二十骑在曹操大军面前的表现,再对比一下赵云在败退时的表现:

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这就是名将和普通将领的差距。

最后是战术指挥和战略意识。

随著势力不断壮大,将领的作用也就不再局限于统兵和厮杀,还要有战术指挥能力和一定的战略意识,毕竟实战不是游戏,不可能每次出征都给你配个智力80+的军师。

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关羽攻打樊城,属于客场作战,结果反而是本应更熟悉气候地形的曹魏军队被淹了,这就体现了关羽的战术指挥水平。而联络梁、郏、陆浑群盗,配合军事进攻威胁曹魏腹地,已经属于战略层面了。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从荆州到成都千里迢迢,张飞身边刚开始有诸葛亮,但是半路就分兵了,后续行军路线如何设计、兵力如何分配、如何攻城、如何处理降将这些都要张飞自己决定,这也已经不只是战术层面了,为什么说张飞是具有独当一面能力的将领,从这里就能看出来。

以上,就是优秀武将的价值和作用。最后关羽因为糜芳反叛兵败,张飞虐待士卒被杀,他们的一生也正好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孙子兵法》中对「将」的解释: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将苑·将材》诸葛亮(?)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旧唐书·秦琼传》

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

——《明史·徐达常遇春列传》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旧唐书》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且不论临阵指挥,哪怕关羽张飞别的本事都没有,就是一高级兵,都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说完武力,再说说临阵指挥。这个问题太大,我就举个简单例子。

你发现某只敌军似乎开始陷入崩溃,你派出传令兵,要求预备队发动攻击,等他们赶到位置的时候,敌人的预备队早早到了。漏洞被堵住了,你的预备队被堵在阵线外动弹不得。

然后你发现你的一支部队可能快要溃退了,你派出传令兵命令刚刚冲击敌方弱点的预备队返回堵住缺口,结果传令兵还没跑到预备队,敌人的骑兵就冲破了阵线直入中军,然后你被砍死了。

你不服,你总觉得是自己的传令兵跑的太慢,自己才输的。

但你不知道的是,早在你下令前20分钟,敌人就看出自己的阵线有陷入崩溃的危险,而你的也有一只部队开始不支。等你下命令的时候,人家的援兵已经快到位了。

这就是优秀将领和普通将领之间如鸿沟一般的差距——他似乎并不比你聪明,也没有用什么埋伏纵火之类的奇谋,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就是比你早20分钟看出局势的变化。所以明明人一样多,你就有力使不上,人家就总能以多欺少。


我小时候也有过这个疑惑。

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看了几本演义,以为将领就两个工作:

一是单挑,阵前挑落敌将。二是筹策,埋伏偷袭火攻。

相比之下,第一种好LOW啊,将领居然可以是这种不用脑子的工作吗?

当然是第二种逼格高啊,啥叫兵法?兵法即是计谋啊!

后来才发现错得离谱。计谋只能算是兵法的尾端,是胜败落定前的最后一步棋。前面的工作还多著呢。

所以智谋之士,肯定能当好将军吗?恐怕未必。好的将领,往往是复合型人才。

将领的主要职责,首在治军。

一支部队能不能胜,不是在战时才能体现出来,而是在平时训练就可窥见端倪。

治军之要,又在三点。一是单兵素质,二是组织纪律性,三是队伍的精神气质。

先说单兵素质。解放军战士为啥要练军体拳?《亮剑》里李云龙为啥要跟独立团战士单挑?

这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单兵素养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方面,而部队主官的个人能力,又对提升兵员素质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头作用。

这还是热兵器时代的情况,在三国冷兵器时代则尤甚。

再说组织纪律性。这个主要是靠赏罚分明,其次要看将领是否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有些计谋型人才也是未必能做到的。

最后是部队的精神气质。还是说《亮剑》,里面抛出了一个很明确的观点:部队军事主官对部队精神气质影响巨大。将领悍勇,则部队悍不畏死;将领坚韧,则部队百折不挠。你很难想像,一个只有谋而无勇的将领,能带出来一帮嗷嗷叫的兵。

将领治军有方,则部队战斗力强。这样的队伍,执行计谋更加有效。即便中了敌方的计谋,被包围、被偷袭,也能很快反应过来,很有可能杀出重围甚至逆势翻盘。所谓不可胜在己,可胜在人,正是这个道理。

将领的战时责任,则在致胜。

致胜也并非全在计谋,更在行军布阵、在士卒用命。(后勤之类这里就不讨论了)

先说行军布阵。行军如何防止逃兵?如何侦查敌军埋伏?如何防止部队混乱?布阵如何发挥兵种配合?如何占据地利优势?如何变阵应敌?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不是所谓计谋就能搞定的。

再说士卒用命。靠什么,靠士气。最笨也最好用的办法,身先士卒。所谓的单挑也许没什么实际操作性,但将领一马当先,手起刀落就是敌方人头落地,这对士气的影响多大?狭路相逢勇者胜,能够激发士兵的血勇之气,是一个将领的重要素质之一。

最后才是计谋,多算胜,少算不胜,这当然也十分重要。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计谋便是奇,奇不能脱离正。非正无以言奇。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关张这种「万人敌」的武将,是有很大优势的。更何况,关张绝非只会单挑而已。其统帅能力也足可傲视群雄。

即便是计谋,也并非他们的弱项。

关羽水淹七军,不正是他计谋的体现吗?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对于兵家的分类有三:兵形势,兵技巧,兵权谋(阴阳)。

历来都说,项羽是兵形势一派的代表人物,那就看看兵形势的统括定义: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换句话说,兵形势就是所谓的战场指挥,临敌战术技巧,如何进军,如何行军,如何配置兵力,什么时候出击,怎样出击,这些是兵形势一派的主要内容。

作为兵形势家的代表人物,项羽除了武艺千古无二之外,战术指挥也是一流水平。

另外两家,兵技巧家: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兵权谋家: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形势,技巧,权谋代表了历来兵家的三大技能:战术,治军,战略。侧重于哪一种技能,则可以当做哪一家的人物。

事实上,历代的所有名将基本全都可以算是兵形势家的。

顺便一提,刚才提到的内容里应该可以发现,兵家的技能里基本没有计谋什么事。

实际上,自古以来,战场上就很少有小说中出现的所谓计谋之说。

所谓三十六计,其功效又分为六类,分别是胜战,敌战,攻战,并战,混战,败战。

说白了,三十六计就是在讲:

1. 己方大优势的时候该怎么搞事。

2. 双方焦灼的时候怎么制造机会。

3. 进攻要怎么打能更有效率。

4. 在混战的时候如何当好搅屎棍。

5. 友军捅屁眼了该怎么救急。

6. 打输了该怎么自保。

除了第一类胜战计讲的是战略层面,第六类败战计涉及外交内容之外,其他四类全都是战争中的实操。

换句话说,三十六计基本就是兵形势家的战术内容,杂以一部分兵权谋家的战略思想。

兵家的计谋,大概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你觉得关羽张飞不会计谋吗?

关羽襄樊北伐,至少有三十六计里混水摸鱼,趁火打劫,以逸待劳,关门捉贼这么几条。

张飞破张颌,则是一个很典型的调虎离山。

这些可都是他们在历史上,自己独自干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能够成名的大将,即使有武勇之名,也至少是战术大师。

只有武功高强,不懂什么战略战术的,详见卞庄子。

大名鼎鼎的剑客,最后不还是死在战场上?

又比如曹沫,一国之勇士,但最后还是当个刺客更加成功。

当然,武功高强不是没有用处的。

尖兵对于兵形势的作用同样重要,那就是带动士气。

为什么史书在记载武将战功的时候,对于先登这件事有特殊重视?

因为一个强有力的尖兵,真的可以大幅度提升军队的士气。项羽的武勇之名就是这么来的,天下无双的武艺+一流的战术水平才造就了项羽。

同样,例如张辽,有答主拿被吴起斩杀的尖兵来和张辽做对比,非常不恰当。

吴起杀勇士,是为了巩固军令,而那个勇士也只是在两军焦灼之时,逞匹夫之勇乱军令杀人,这和张辽突袭的概念完全不一样。

张辽的突袭,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目的就是趁著十万立足未稳,狠狠地打击一下十万的士气,为后续的守城提供优势条件。

勇将必须有战术作为支持,没有战术的勇是匹夫之勇,能让武勇与战术配合才是真正的名将。

关羽,张飞,张辽,三国的大多数名将,乃至历史上绝大多数名将,都是这种人。


不是计谋型将领?

有勇无谋?

首先要明确一点,关羽张飞,不是文盲,不是有勇无谋。

而且关羽还是全能型统帅,步战,马战,水战,攻城守城,样样精通,不亏是熟读春秋的人。

张飞165年生人,184年,少年张飞跟随刘备抗击黄巾军,之后打败吕布,被封为中郎将(官方的)

刘备兵败长坂坡,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仅凭20骑做疑兵就成功阻挡了追兵。这里是用少量骑兵做了疑兵之计,可不是凭借个人勇猛才能做得到的。

后攻打益州,也展现了张飞的勇猛

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华阳国志曰: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后世的评价都是说关羽张飞皆万人敌,起什么作用?

核武器威慑的作用,有关羽张飞在,谁敢乱来?

刘备拿张飞带1000兵跟周瑜换2000兵马,周瑜都高兴的跟个孩子一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