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世界上已经有超过300亿只鸡。绝大多数都被养在转不过身的笼子里,产蛋、长肉抑或是繁殖。当没有继续喂养的价值时就被一刀杀掉。虽然如此,人们还是认为它们是进化的胜利者,物种的佼佼者。思考了一下,这种说法似乎没什么毛病。

问题来了:物种竞争、繁衍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一茬又一茬的生、一茬又一茬的死。在个体短暂的存活期间,又充满著艰辛和挑战。生物来地球活这么一遭,一定应该有其意义。任意一个个体存在著,一定是有著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机会的。但是现在我还思考不出来。有高人为我解答一下吗?(有抑郁症的朋友们,看到我这个题目不要心灰意冷。我隐隐地很确定每个人或者都有一个非常光辉高大的使命,只是人们往往不够智慧,所以没能做出意义。我认为生一定比死更有机会,更有意义。我们要努力去寻找到真相,也许知道真相的我们,就会寻找到真正的幸福,而永久地解脱一切痛苦。只要上天还给我们寿命,就让我们等待、寻找。)


自己的小看法。

存在本身没有意义,就像一个物种并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出现,也没有什么使命说要它们来改变些什么,繁衍后代保证物种延续只不过是埋藏在基因里的本能。

但正是存在和繁衍的过程创造了意义。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意义就是我们创造的意义,这个意义完全取决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而意义的本原是并不存在的。

emmm这是一个充满存在主义味道的回答( ′▽`)


没有意义。

所谓生物,只不过是一团相互反应非常复杂的碳基化合物,鸡和某个化学废料池的主要区别在于鸡与人的关系更近。

当然上面说的是「鸡」这类没什么「意识」的生物。(如果你觉得鸡很有意识那你当我上面说的是病毒就妥了)

那么有意识的生物(比如人)呢?意识也就只是复杂的电化学信号,这种信号与各种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让你认识到自己有意识,让你分的清鸡和废料池而已,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物种只是一片在熵增背景里暂时降低自身熵值并加快周围熵增的小空间。

「意义」这种东西无非是个由人类定义的概念,目前来看我觉得这个概念只适用于人类社会内部,在更宏观的角度上这个概念并不成立。


你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不是因为你不善于思考,而是因为你只善于思考。

为什么说「只」呢?因为你忽视了一个问题,你的知识储备不够。如果你全靠自己瞎想都能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知识干嘛?还需要请教别人干嘛?你请教别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别人给你一个知识性的解答,这正是这里叫「知乎」的原因。

所以你知乎吗?不知的话,我推荐你先去看一本《自私的基因》,当然,这个是入门的,但对于解决你个人的问题(考虑到题主个人的知识层次和现阶段的首要需求)已经足够了。我认为,与其给你现成(现成的东西是可怕的,现成的东西最没有意义,现成在手,不如自主让来照面者上到手头,上手的认识才是真知)的答案,不如给你一个阅读的路标。

要进阶的话就复杂了,这里也不方便给你推荐太多阅读渠道。本来我想谈谈儒家的「生生」的,这也只是一种观看进路之一,而不是唯一的观看进路。哲学性的书也不一定适合你,哲学阅读的门槛高。

总之,更多的书需要你去读,更多的路需要你去走,闭门造车、苦思冥想那是民哲才做的事儿。求知是好事儿,但不能只思不学。

很多道理,你学著学著就知了。但这样说也不大对,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就强调过「不要想,而要看!」光学也不行,你还需要去看,去闯一闯这个世界,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毕竟你问的问题比较泛,很容易牵涉到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纷争很多,解答很多,但没有任何标准答案。

物种延续意味著什么?这涉及诸多学科的理论解释,也不是几本书能说清楚的,而且它不是一个纯理论的问题,它也关乎实践,如果别人给你一套答案,让你不假思索地接受并践行一生?从哲学的角度讲,这也不太可能,因为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更重要的在于,这如果牵涉到存在意义问题,海德格尔强调过「现身情态」,因此,你需要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实践,答案就在里面,而且它对每个人来说,或许都不一样。

--------------------------------分割线-----------------------------------

更新回答:

没有答案不是说对每个人都没有答案,而是说没有普适于每个人的答案。

如果你想看看别人都怎么看这个问题,当然没问题,但这里出现两条路。

一、听人泛泛地回答你的泛泛的问题。

二、听人专业地解答你的问题。

第一条路自然无须在这里提问,因为你完全可以询问你周围的每个你认识的人,吸取百家之长嘛。

至于第二条路,你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这里存在「专业壁垒」的考虑。

一个物种的存续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联系生物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学、考古学等等大的分支,进而细分为很多学科、理论流派,它们当然能给你知识性的解答,但专业壁垒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就拿哲学来说吧,这个问题哲学学科自然极具发言权,但哲学也分不同的、细微的研究点,它们都是在「高屋建瓴」地讨论深刻的思想,每个哲学家的每一步思路都不是你能轻易理解的,而且其中涉及很多概念运用和逻辑分析,他们对语言的使用精度非常高,导致超越了常人的正常使用情况,常人对语言的使用是粗糙的、含混的,这导致一个接受过哲学专业训练的人无法和一个常人保持同频的交流。简言之,它们作为知识,能给你提供某种观点,并且是具有局部合理性和高价值的观点。但是,你能不能从语言交流中正确接收到他们想表达的内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每门学科都有它的专业壁垒,其中哲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专业壁垒是最高的,因为它并不像心理学那样,门槛低,好糊弄人,给你随便搜点图片、表格数据吓吓你,然后给你一个明确的、常人都能看懂的结论,哲学没那么简单。

现成的专业性答案你不一定能理解,而且你并未真正研究它、实践它、掌握它,别人给你现成在手(海德格尔哲学术语)的答案也就像给你喂快餐,你过几天就忘了,这种求知没有意义。

为了去更好地理解一个哲学家在说什么,正常人需要去专业的学府进修硕士、博士,学习更多的知识,进行更加专业的思维训练,还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思维敏锐度、知识积累量、悟性和天分。因此,为了求知,我们需要付出很多代价去学习更加高阶的知识,也才有那么多人会去考研、读博。虽然其中大部分人的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于为自己的学历镀金,但真正意欲求知的人也有。

由于这种专业壁垒的存在,第二条路对于那些一张口就询问人生大意义的正常人而言并不好走。因为他的知识的专业水平和思想层次跟不上他提的问题。别人当然能给你提供第二条路的解答方案,但高度的专业性注定很难将你带进他们讨论的门槛,你很难成功参与进他们的讨论过程,和他们一起思考。如果他们讨论的问题的层次能够让你轻易地抵达,专业性和思想性就不会存在了。

我也曾试图和平时没学过哲学的朋友讨论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然而我常常发现,我和他使用的语言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他经常误解我的意思,对问题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无所知,对问题的整体看法毫无逻辑性可言,经常哪壶不开提哪壶,火车开著开著就脱轨了。而且他还无视知识的崇高性、确定性,经常用各种诡辩去消解知识理论的合理性,以前他喜欢用周濂在《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里所谓的「不就是」和「又怎样」来消解别人的任何观点,现在喜欢用「这个东西不够完美、不够普适、太片面了」来消解一切有价值的观点,完全否定其合理性的一面。

我现在已经失去哲普的信心了。

第二条路不适合非专业人士。

除非你问的是专业性的问题,人家给出专业的回答,并且你知道人家在说什么。

打个比方,哲学专业人士们讨论问题就像蜘蛛侠在不同高楼的楼顶之间跳跃,他们讨论的每个知识点、问题点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有很多基础理论和知识背景去支撑,而你作为非专业人士,你只能站在楼底仰望,并且由于楼层太高,你很难仰望到他的踪影。他思想停留过的每一个楼顶,都需要用很长很长的梯子从楼顶搭下去,好让你慢慢爬上去,为了让你理解一个知识点,他得给出一连串解释,为了照顾你,且继续对这串解释做进一步的解释,无限解释下去,直到抵达你所在的知识平面。

他从A楼的100层跳到B楼的100层,为了给你展示这一过程,他要求你从A楼的1楼爬到100楼(注意,楼层比喻里没有电梯,因为学习没有捷径),看他是如何跳过去的,然后考虑到你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又要求你下回1楼,然后再从B楼的1楼爬到100楼,让你从另一栋楼的反向视角观看他是如何从A楼楼顶跳到B楼楼顶的。这还仅仅是两栋楼之间的跳跃解读过程,光是为了让你从一栋楼的楼底爬到楼顶,他就得苦口婆心花费很多气力向你解释,1楼是如何爬到2楼的,2楼又是如何爬到3楼的,这样一层一层、深入浅出地给你梳理他思维的逻辑步骤的每一个细节转换。这本身就很累了,还要为你演示他是如何在一千多个更加细微的知识点、逻辑点、研究点的不同楼顶之间跳跃的,你觉得这解释的工作量不大吗?

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专业壁垒的存在导致的。

很多时候,我和学哲学的同学讨论某些概念的问题细节,他们也不一定能听懂,因为他们只会记忆某某哲学家说了什么,但不会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说,逻辑和概念的把握何在,我想是天分不够的原因。

还有些时候,我给我导师代课,教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很多知识点我拔得太「高」了,他们听不懂,我也很没有办法,就像上面讨论的,为了解释一个知识点,你得引出更多的知识点,甚至得向他们解释整个世界,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和我一样一步到位,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本身就是个大问题,更遑论向一般的非专业人士引进某一套高深的思想体系对于一些普遍存在却被忽视的、日常随处可见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如何,比如题主问的「一个物种的存续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自然是好问题,也是老问题了,但我只想在此说一句,第二条路并不好走。我目前也在走第二条路,并且正在进修中。

目前来看,你的知识储备量和专业理解力跟不上你提问题的野心。如果你愿意去更专业的学府内进修,你将有能力梳理以往的某些领域内的高度细化的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自身的很多问题,甚至为社会创造新的知识。学术界把这个行为叫做「做研究」。然而,即便对于专业人士,研究也并不好做。让专业人士去为非专业人士解释后者偶尔的异想天开,杀鸡焉用宰牛刀?


可以把生命看作是一种负熵。物种之间的存续和竞争,是这种秩序之树不断生长和分枝的结果。


1人是世界的主宰,其它的物种都是为丰富人的世界而存在的。

2而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修炼,为了重塑自我,为了回归。

3生命,生者有命,命就是使命,每个生灵都有其自身的使命。无命则不生。


我觉得,意义就是上帝给智慧生命安排的游戏。它不像一件礼物,打开后可能喜悦,也可能失望。因为他永无止境,谁也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不是结果,还是这只是发现过程中的一瞬。所以从宏观讲,我觉得意义的本质在于探寻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但想要维持这一过程,意义的结果才能给予方向和动力。

想想看,你打篮球是为了赢还是为了玩。如果是为了赢,你为什么不去和小学生打呢?


一个物种集体是否有它的意识呢?我感觉没有。

物种产生,生命产生,是混沌中物质相互作用的一个巧合偶然。没有自己的意识。


类似问题已经很多了,但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题主认为生命是一次机会,这是我非常认同的,所以我做些补充说明。

据说雅典的德尔菲神庙上有三句箴言,其中一句是:认识你自己。泰勒斯认为这是最难做到的。

其实在我看来,人类在世界上所做的所有探索,包括所有科学研究,哲学讨论和宗教实践的最终目标就是上面这句箴言。

更宏观地说,这个宇宙本身也在朝著这个目标前进。这有点像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的实现。当然绝不是像他所宣称的绝对精神已在他这里得到实现。这个宇宙还没有完成对自己的认识。

生命是朝这个目标前进的必经之路,各阶段的生命形式都在为下一阶段更接近目标的生命形式提供基础,其中有些生命形式会进入死胡同,或停滞不前或灭绝,但总有更顽强更有智慧的生命会从中脱颖而出。

现在人类已经很接近这个目标了,认识自己与认识宇宙本身其是一回事,这种认识不是写出一个万能公式,而是一种深切的体悟,就像牙疼一样要死要活的切身认识。

我认为人就是最接近目标的一次机会,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住这次机会的,不过没关系,下辈子或许还有机会,但是走了回头路还是朝目标又迈进一步就看个人造化了。

至于认识自己之后会如何,我想不会有如何了,即有即无,非有非无,因为这已经是终极了。


为了传承,为了繁衍,动物的本能在于让自己的永生,如果不能永生,那就通过生殖这种方式永生


泻药

没意义

只不过适应环境并且有繁殖欲望的物种延续了,不适应的或没有繁殖欲望的灭绝了。

宏观来说 没什么是有意义的


请参考当代哲学之生物学哲学、物理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现状。


存在在先还是意义在先?

如果生命出现的时候是带著意义的,那物种繁衍肯定向著这个意义在发展。只是这个意义人还不知道,或者人理解不了。

如果存在就是存在,那不论什么样的意义都只是人定义的,万物压根不在意。


我想这个问题,结合现实经历有过很痛苦的结果,我只说我想到的。生命的存在意义在于基因(姑且就叫这个吧,或许还有别的)的复制存续,至于为什么我想几乎没有人知道。余华《活著》从中会感受到人活著即使承受再大的苦痛,活著依然是与生俱来最简单的本能,这个对于所有物种都是有普适性的,古人也云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就像写好的程序,没有能力修改之前要么毁掉,要么运行下去,那么宏观上我们不知道存续的意义,但是从小我上我们也许可以自己赋予人活著的意义:让自己和在乎的人活的更好呢?


是为了维持生命系统的状态稳定


我为啥折叠了一个答案?我这个问题太宏观,相似的问题确实不少。我现在提出来这个问题,被折叠刀那个答案可能是唯一一个有兴趣回答的人写的,理论上我应该加倍珍惜。

但是,他的回答,让我不舒服。我会使用百度,擅长使用百度。然而如果只用百度去问这样一个问题,就相当于以下的情景:「请问你们单位的韩梅梅在哪个办公室?」「啊!韩梅梅确实在我们这座大厦里!您一间一间的找一定可以找到!」

我想要一个只属于我的答案,一个交心的答案,可对话的答案。如果我真做错了,那你可以心平气和的指出错误。但如果你是个不敢露出名字的用户,又关闭了回复拒绝一切沟通,而那些「上万遍」「自己百度」「没有意义」等字眼又如此的高高在上,那么从全方位角度考虑一下,你的答案,除了给提问者带来苦恼,可有任何的意义?所以,需要被折叠。

其实那个回答者,他语言的组织能力很好。何不永慈悲的态度对待世界呢?这世界苦难够多的了,再也不值得把谁踩在脚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