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排气达到一定推力,涡轮才会发力,其他时候会起到反效果,即负压,可以理解为额外阻力。

至于多大推力才会发力,要看增压器硬体设计。

只有不用排气推动的涡轮增压器和怠速增压的配合调校两种情况,可以实现原地增压。

其一,是机械增压( super charger)。

其二,是基于赛车的车辆调校。犹豫油耗和驾驶感,不适用与日常驾驶。


当然是达到了一定的转速,才会介入;

不然怎么会有 涡轮迟滞 这个说法?

看过赛车类的电影吧,有些片段会特写一辆车的尾喉喷出火焰,这个就是为了缩减涡轮迟滞的。

最后,作为一个自吸党~

大 排 自 吸 才 是 王 道 !


你自己看吧


现在的涡轮增压基本都用的是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也就是说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来推动涡轮,然后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转动,以此压送由空气滤清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也就是说,只要发动机运转排气,涡轮就启动。

按此道理说涡轮增压在发动机启动开始就开始工作了,但这并不足以我们对「介入」的传统理解。通常理解上,「介入」是动力特性有著明显的变化,比如转速1500rpm的时候输出比较均匀,力道不是很猛,但到了2000rpm,突然就觉得有劲了,有明显「低速高扭」工作特征,这时候我们就会认为2000rpm就是这个档位下的「介入点」。

不过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工作特性导致了它在但转速低的时候达不到增压效果,所以都是达到一定转速才会达到最大扭矩输出。

当然了,将介入点提前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知道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涡轮发动机的迟滞感会更明显,特别是在多年前发动机要到2500rpm时涡轮才介入,这种缺点也会显得特别突出。所以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认可性,现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普遍存在介入点较之以往版本提前的情况。

而提前介入点的普遍方法也并不是秘密,比如电子涡轮、双涡轮进气技术、混合喷油+分层燃烧、使用小惯量涡轮等方法也都有不少厂家在使用。

除以上外,除了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还有机械增压系统,它在启动以后就可以马上为发动机提高动力,这是因为机械增压是靠发动机的扭力输出来进行增压的。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随著转速的提高,动力输出也随之增强。

不过由于一开始就「介入」了,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输出是线性的,可能您不大能感受到。


把介入这个词扔掉,去了解一下泄压阀吧同学。。。。


肯定是一定转速啊,说句题外话,在涡轮介入转速时机上大众简直为中国量身打造


涡轮机在一启动时候就是转动的,但在低转速下压力较小,使用用小惯量涡轮可以减小迟滞,在高压时用旁通阀控制压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