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

怕表达自己,又羡慕别人的联结。


不知道题主读到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又是什么动力让你问了这样的问题。。不过从「怕表达自己,又羡慕别人的联结」这一句话里所包含的焦虑与失落却引起了些许共鸣。

先岔开一点,学心理学的话其实不需要开口就是什么认识啊、理论啊这种高大上的词。这背后本身就是你想用看过去更理性的方式掩盖自己内心的惶恐(还是说只是知乎自带的装逼属性?)

简而言之个人观点吧,我们都渴望一个好的倾听者,我们都在寻找可以进行生命链接的美好关系,但生活不总是会让我们遇到所谓「对」的人(或许根本没有),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谓的)「故事」。而孤独,可能不自觉的相伴了我们一生,或许,这就是人的宿命。

我不太想给什么建议,因为写出来就是鸡汤式的(上文已经够鸡汤且没有营养了)只想用一句更鸡汤的话来总结:

你在寻找关系时,关系也在找你。

(嗯我知道前言不搭后语,我知道整段p话都毫无逻辑,对此,我只想说:你爱看不看(划掉)抱歉浪费你时间了。)


每个人都会渴望依恋关系,希望有个依靠,比如父母。

刻意的压抑大概是没有人给他依恋或者依恋的机会。自我防御机制就会改变自己的认知,认为不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才是对的,那些向别人表达的人都是弱者。


依恋分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

不安全型又分为回避性和抵抗型

回避性和抵抗型都没有正确真实的表达对他人的爱和依恋,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上图背后的认知如果非要和依恋理论扯上什么关系,只能说可能是不安全型的任意一种。可能是。

最后提醒一句,并不觉得这段话从依恋理论角度分析有什么大的意义。毕竟人是复杂的动物。滥用理论不理智。


先问自己宣扬内心的时候,自己要的是什么?获得他人的敬佩?认同?可怜?还是只是想分享自己的内心,并不想得到什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经历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当你想得到别人的敬佩的,或许那个人有比你更为精彩更为成功的人生,他可能就会打击你「切,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你就会受到伤害或者当你想得到别人认同时,他和你的三观不一样,完全反对、批判你的想法,你又受到伤害或者当你想得到别人的可怜,或许那个人说他比你惨,或者是说这个世界很多人比你惨,你又会受到伤害。其实归根结底地说,这里有一个共情的问题。如果你宣扬内心的对象,无法与你达到共情(也就是没有达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就会受到伤害。所以说,不要轻易宣扬你的内心。和你故事不一样的人,很有可能无法与你共情。

换言之,如果你宣扬内心只是为了说出你的想法,或者说,你能坦然面对这些(不被人共情的,甚至不被认可的)伤害,你就可以随意宣扬啦~


我不知道心理学怎么解释

但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

「我们都希望被人安慰,

但又不习惯安慰别人」

所以大概是别人也和你一样害怕吧


依恋理论是婴儿与父母的相互有用的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和你这话有什么关系?

成人依恋理论?

我用不是我心理学的知识说一下

每个人都有故事,那么可以每个人都讲出来,而不是没有人讲。这有什么好纠结的。讲给只想听你故事的人就好了,只因为这故事的主角是你,无关其他。


这就是所谓的性格问题!


那按我自己理解来说吧 依恋 顾名思义是依恋某种对象 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在融合点就是不要像任何人袒露心声吗?


因为没有可以宣扬的人,所以要到处宣扬,如果从依恋理论来解释,我觉得这种人应该大多属于焦虑型依恋,缺少可以提供安全依恋的人,但是又渴望,所以要到处宣扬。所以宣扬还是要宣扬的,说不定就碰到了呢

怎样可以让自己做到不让别人讨厌诉说自己的内心?


早期没有与家长或监护人建立起安全依恋。依恋关系确实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基础,但如果认为这是现在行为问题的成因也有点片面。人的心理是如此复杂,影响因素太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