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Court,任何斩钉截铁告诉你「特别好」或者「不要去」的答案都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本文尽量抛开价值评判,客观地描述一下我从校招到实习期间有关见闻和理解。

万一有情绪流露,说明实在懒得掩饰了……

1. 校招宣讲会

宣讲会现场除了CEO本人大谈特谈iCourt创业史、法律科技理想,还有好几位当地律所主任来捧场、发言。会场布置比较精美,内容听下来整体风格偏鸡汤、偏鼓动,这些都和iCourt日常style一致。

当然,这场从下午7点整到晚上10点多的宣讲会,可谓史上最冗长没有之一。

2. 面试

面试环节比较简单。

环节一,通过简历筛选者第二天轮流上台当众自我介绍,每人一两分钟;

环节二,换到另一个场地,依次和面试官单独聊,我和面试官(CEO)对话时间不超过5分钟,氛围比较轻松,对方主要就问了我是哪里人,喜不喜欢做市场等;

环节三,下午由另一位创始合伙人网路面试,提问内容主要是你成长最大的一件事、最骄傲的一件事之类。

当晚即收到实习offer。

3. 钱

iCourt校招开出的报酬是毕业后月薪1.2w(实习期、转正后毕业前会少好几千),在校招中比较有竞争力。大家普遍的印象是:这公司没几个人听过,但是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而且工资挺高。

之后听说上一届校招生现在年薪已经20-25万,真假未知,但应该至少高于大多数同专业同水平同龄人。

4. 入职

可以自己选定具体实习入职日期,但hr会希望并提示你尽早入职。与一般企业不同,在iCourt实习后需要通过答辩才能转正,2017年大概计划是发60份offer,留20个人。

考虑到一来这份工作对个人的体力耐力等需求较强,二来也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这个工作强度和公司文化,必然有去有留,因此1个月的实习期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双向选择机会。

实习期是没签三方协议等合同的,起码不耽误应届生实习没转正的继续找工作。

但也有个弊端:实习生也往往抱著「实习」心态而来,很难说来了就决心留下。当然也会有少数特别热爱的。

5. 工作

理论上,不出差的工作制是996,朝9晚9一周6天,公司免费提供一日三餐,餐后没见什么人休息,大家都在座位上,新人当然不敢随便出去瞎溜达。

当然,如果出差,就不存在上下班的问题了,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基本上是827的状态,早8晚2一周7天。

公司里有这么一句玩笑话:icourt从不坐班,也从不下班。我本人除了入职第一天晚上10点下班以外,基本没有12点以前回去过,没有2点以前睡过觉。

6. 出差

iCourt除了程序员,应该没人不出差吧,新人入职1周就能攒三四张机票,因为每个人的工作都从受训练成为一名现场总监开始,需要去到全国各地的活动现场。

是不是听起来特高级? 其实街角发廊的Tony也是创意「总监」呢。

7. 文化

讲文化,讲情怀,是iCourt公司管理的特色。

一堆简单自由平等之类的口号、独立思想追求极致拥抱变化之类的标语打出来,对于现在这些多多少少带点理想主义的年轻人可能特别受用。

公司管理者显然深谙其道,大家开口闭口就是这些话,就是要熏进你的脑子里。

对,他们和客户讲情怀:大家不是我们的客户,而是我们的校友,我们就是为各位校友服务的,我们要做最好的法律技术,要帮助校友成功,要改变律师行业,要改变法律世界……

和员工讲情怀:我们相信年轻人,我们永远简单自由平等,我们要一起做最美好的事,做最伟大的事……

我觉得这些口号本身没什么太大问题,毕竟情怀这个东西还是很能打动人的,对内培训新人、对外宣传产品都是个好方法,关键是不花钱。只是重复得多了,难脱洗脑的嫌疑。

对任何过于煽情的东西,我都有本能的质疑和抵触。

8. 总而言之,在ICourt工作是怎样的体验?我个人认为亲自去体验一下还是不错的,有机会接触到中国律师行业的全貌,进入到各式各样的律所,接触各式各样的律师,能够积累不错的见识。尽管这里不宜久留。

以上。全属个人理解。


利益相关,iCourt离职员工,离开纯属个人原因,给大家讲讲我的体会。

iCourt特别适合那种寻找让自己成长最快的路径的人呢

我就属于这样的,大二时为一个创业项目奔波的时候,跟一位投资大牛聊天,他问我为什么想创业,我脱口而出「为了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啊」。大牛摇了摇头表示:创业九死一生,特别对于学生来说,绝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最好方法。找一个好的平台学习,慢慢积累,才是实现财富自由最快的方法。后来意识到,哪里是为了财务自由,其实是在寻找更快的成长通道,学校学不到实质内容,就渴望校外的世界。

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周围都是你你能看到他们闪光点的人,这种相互学习最赞的就是每人身上学来一点点就赚惨了。并且很少有地方能这么直接接触公司创始人,从创始人身上感受到公司文化的,相信我,和他们聊上一次天,比你看十本书有收获地多。

iCourt特别适合那些相信劳动关系可以被重新定义的人

管理制度的设置不是为了绑架员工的时间,迫使员工去完成对自己毫无意义的公司目标。每个人都需要看到自身的成长,通过科学的人才招募与高效的岗位自由流动,让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之间形成高度一致,共同前进,这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劳动关系。这里就是这样。

我还记得2017.9.29,面试结束后比offer更早到的是阅读《重新定义公司》和《重新定义团队》这两本书的作业,这是谷歌的员工管理,核心是「员工赋能」:激发创意精英的创造热情,以帮助企业保持不竭的活力。这往往要求更多的员工自主性、更高的流动性和更灵活的组织。 我们说这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仅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更是因为这里有把互联网的平等、自由、开放、分享变成了公司的文化与组织形态。哪怕你从工位的设计都可以看出来,所有靠窗沿河视野好的地方都是公共区域,所有人的工位都在一块儿,哪怕合伙人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许多个讨论区可以让大家随意在这里头脑风暴,体现的都是这家公司平等、自由、助人成长的文化。

iCourt特别适合哪些期待未来是什么样的人

「过去十多年,起点很低的互联网创业者正是抓住了传统行业从业者对互联网产品的不了解,弯道超车,成为所谓的朝阳产业。现在,互联网反过来成为基础行业,互联网从业者成了既得利益者。传统行业的人为了活下去,他们用著更激进的互联网组织模式重新武装自己,再加上丰富的行业经验,或许会成为新一代的时代创造者。」法律+科技,就这么来了。iCourt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纪元,这个纪元里有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业之一——律师,未来法治社会就靠他们,如何帮助他们推动法治的进程,未来法律界会有什么变化,或者说未来整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我们都有机会参与创造。

虽然离开了,但是真心是佩服iCourt和感激这一年的时光,所以看到知乎上大家这么无理由无证据地黑也是难过。

最后,实在地说,三餐打车环境工作氛围各种团建活动都非常赞,想了解随便加一个iCourt在职成员的微信看看人家的朋友圈就可以了,最近他们正好在校招,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体验一下。


北漂,两年,730天,刚离职。

一句话总结 「这里适合愿意承受高薪高压的年轻人」

—————————————————

「北漂」这个词真贴切,就是一直漂著,没有著落

刚到北京时候对工资完全没有概念,最初做演唱会,不是公司是私人的团队,工资有一个月没一个月,没有项目的时候在家一呆就是一礼拜,一觉睡到中午,看著同龄人每天都在工作觉得心里发慌。义无反顾换工作,生活才算回到正轨。看到这个题目,说两点真实感受:

一、简单直接

坦诚的说,两年前加入iCourt, 是我到北京第一次感觉有归属感的地方,被用心对待,被呵护,

让一个北漂开始有了团队、有了朋友、有了根

身边的人也来来去去,一直坚持到两年也是因为刚开始的感情底子在,因为刚加入团队时候。所有的沟通四个字总结就是【简单】【直接】,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面子工程,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把手下的工作做好,就一定能得到尊重,被肯定。我的导师在月度总结时候的key,我现在还记得,这个月最大的成就写了我的名字,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北京的冬天好像很短,也不冷

同时也经常抱怨的一点,应该创业公司都这样,列一个月度目标,当你浑身使足了劲,鸡血已经打足,马力都加到190马上飙出赛道。公司临门一脚喊「停!」,要求立即调整战略更换目标,一来二去现在每次全力以赴都有点手抖

二、给年轻人机会

年初入职了一个应届毕业生,疯狂输出和培养,3月带去了美国行做领队,等著领队回来后准备转正答辩。其实是有成熟领队和老人在场辅助的,如果不为了培养可能根本不用带去,我不知道有多少公司愿意花这么多成本给一个实习生提供机会,美国行一趟实际支出成本单人7万左右,加上人力成本,带薪长见识,如果我是实习生,我应该会很感激吧。 正常其他部门的员工,也是在转正后根据成就每个团队可以陆续提名申请去欧洲行、美国行、日本行等等。又回到主题,为什么说适合愿意承受高薪高压的年轻人,因为【高压】意味著【没有个人时间】,但是【收获】和【成长】肯定也是随之【成正比】

对我来讲,愿意呆在这家公司的三个要素依次是: 薪酬福利、团队伙伴、价值收获。

薪酬不用多说,对于毕业生确实足够你在北京过上体面的生活,团队伙伴取决于部门成员,至少我经历过的三个团队里都是将心比心,都是互相支撑。最后是价值收获,这个就因人因事而异,工作本身都是有价值所在,自己也需要对工作有责任心,才能抓住好的机会。到哪里都一样

三、闲言碎语

工作之后没有太多时间刷私人朋友圈,很多消息都错过了,经常同学结婚过了两周我才去后知后觉的补上一句新婚快乐。不过也是工作上的饱和让我第一次享受经济独立,每年带父母出国旅行,以及很多上台展示的机会。后来因为一部分男朋友的原因,思考再三,包括未来的生活的城市和定位,所以提了离职。

iCourt对我而言有点长一步步看著长大的孩子,虽然自己时常会吐槽,但是看到很多片面的评价,或者接触不够,或者添油加醋,心里还是很不服,它没有那么好,不想大公司,离职时候让你带一份镀金的简历,也没有那么坏,它给了你实打实的工作能力,这才是内在的本事。

最后,虽然离开了,还是要对这里持有很多感激, 以及在观望来iCourt工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之前,先问问,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称,会衡量生活与工作,刚来北京的前三年,你希望自己有迅速的成长,可以来这里体验一下,如果本身就是家庭因素需要大量时间陪伴,不建议,会失衡。

PS:祝留在这里的人一切都好


如果是冲著钱去的,我觉得要好好考虑一下。

所谓的30万年薪,是月薪+季度奖金+年终奖,月薪12k起/月,工资收入只是一半,其他的靠奖金。税前工资,扣掉税、五险一金,12k月薪在北京实际到手应该是9100左右,年终奖发多少不知道。

实习的话,150/天,包三餐,提供某快捷酒店住宿,晚上九点后报销滴滴打车费,实习工资扣完税后大约是126/天。

不打卡,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但一般是996。996是正常上下班时间,在一家创业公司,不加班是不可能的。真实的工作时间说起来应该算826,早八点、晚二点,单休。当然实际干起来,连续好几个礼拜不休息也是正常的。作为新人,每周二、三、四中午一点到一点半都是培训时间。午休时间是没有的,当然你想眯一会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只要完成份内工作就好。

平均算下来,一天大概工作10小时吧,算算时薪:北京最低工资标准是月薪2120元,时薪是24元,这里没转正前的实习工资大概是12元/时。嗯,有点廉价。

这么多工作,为什么不把工资放低点、多招几个人呢?算一算账就知道了,每多增一个人,要付出餐饮+空间+税险的成本要高太多了,创业不容易。何况,如果降低工资,工作内容和时间还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法学生熬夜打鸡血吗?

所以,如果是冲著钱去的,先算算账,再做决定。工资听著挺高,但实际算下来,在北京,其实不算高。当然,这是新人的工资水平,干到领导层、拿计点是什么水平,我就不知道了。

当然,iCourt想要的也不是冲钱来的人,要的是一群有梦想、有情怀,高学历、高颜值的年轻人。

如果你是一名法学生,又正好不想干律师、法务等吃专业饭的活了,那可以去iCourt试试,但是如果你以后还想吃专业饭的话,就要好好考虑成本。

如果如果你是一名法学研究生,在iCourt工作一两年后,想跳槽,想重回律师、法务、法官等行业,只能参加社招。而社招,大部分都要求有工作经验。

如果你是一名法学本科生,在iCourt工作一两年后,想跳槽,想重回律师、法务、法官等行业,现在大部分招聘都要求是研究生学历,可能需要再读一个研究生学位。

当然,在iCourt你有很多机会跟律师、合伙人交流,没准就遇到赏识你的呢?可能有的人会这么想。以应届生、实习生的身份跟各种合伙人交流,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牛X,觉得自己非常厉害了呢。可这只是一种视角欺骗,作为法学生,在学校的时候给自己的心理定位可能是未来的律师,你觉得可以跟合伙人谈天说地很厉害;但是如果只是作为公司员工和顾客,只是作为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就像你在学校的时候作为学生干部接待了一位哈佛来的教授,老师挺大牛,相处得也挺愉快的,可是这很厉害吗?没有吧。你可以跟合伙人谈天说笑,只是因为你是这的员工,是因为你们是在用不同工作身份沟通,你们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其实,iCourt的本质就是一家创业公司,它有创业公司的一切因素,它想改变世界(法律界)、它有看起来很高的薪水、有各种没有加班费的加班和出差、有不错的办公环境、有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机会,适合有冲劲、有闯劲、不想走专业道路、想要改变世界的法学生,而且确实很快就可以升合伙人(如果你足够优秀)。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甚至是对iCourt员工来说,冲著梦想、情怀去干一份工作的有多少呢?如果你是一名法学生,你听了很多宣传,你很犹豫要不要去,你就想想,这是一家目前发展得还可以的创业公司,以后可能会更好,也可能会干不下去。但是不管它做得好还是不好,创业公司的工作是不是你想要的?

看到有赞CEO回应996工作制上了热搜,忍不住来答一波。


工作谈不上,但是去面试了。

开始,给了我一个数组,让我构造二叉树,我构造完了,检查了一下,他可能没懂我的思路,可能我构造二叉树的思路和他的思路不一样,然后让我给他讲一下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三种遍历的结果都正确,然后他又换了几个数,接著让我构造,然后用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验证,又换了几个数,在验证,换了四五次一共,但是遍历的结果都是正确的,最后他得出结论,你这构造二插树的思想不对,你自己在回去看看,心中默默的笑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想,你可以按照你课本上的来,我可以按照我自己的路子来。

还有问我选用get和post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说了安全相关的问题,他说这不是主要的,让我想,我说就是安全,他说你在想想,我说不知道了,我问他是什么他说是post发送数据没有限制,get有限制,他记得是两MB,我心里默默的一万个草泥马,首先这是最重要的吗?还有get的限制,这个是不一定的好吗?get限制主要限制的URL的长度,这个因浏览器而异,根据每个浏览器是有区别的,懂吗?同样,post请求,如果伺服器调整了接受的数据大小,那么它就不是2MB,懂吗?而且tomcat伺服器默认接受2MB大小!最主要的这个特点也能算是最主要的?选用get和post的时候第一个都拼在URL地址后面,这个数据量小完全可以用get请求,看你老板不打你屁屁。还有一点常识问题,选用get还是post但是难道没有一点常识判断?需要发送一堆数据比如说一个有十个数据需要提交的表单,假设这十个数据拼在URL后面完全可以,我特么是不是傻,我用get请求,然后去把这十个数据拼在URL后面,我不累吗我?学傻了吧!

@RequestMapping(value = "/preEdit")
public String preEdi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String operatorId, Model model)
throws IOException {

model.addAttribute("kay", "value");
return "index";
}
@RequestMapping(value = "/uniqueName")
public void uniqueOperatorNam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RequestParam(required=true) String operatorName, String oldOperatorName)
throws IOException {
response.getWriter().write(new Gson().toJson(result.getResult()));
}

我三年前写的代码,那会spring mvc的responsebody注解还没了解,我用的是下面自己手动处理request和response的写法,然后他看了我写的代码之后说,request body人家封装的这么好,你怎么不用。。。这个问题我难以回答,我爱这么写,好吗!他继续看著我写的代码,然后让我讲讲springmvc的流程,我没说中间用了responsebody注解处理返回时自动判断返回是jsp还是json,我说完之后他说了句他就想听这个,你把这个省略了,表示无语。。。。。。。。。。。。。。。然后指著我的代码给我说这里return "index"; 你看你写的这里spring mvc怎么知道是返回页面呢还是index字元串,或者是json格式数据,估计他脑子里想的是responsebody注解自动判断的那回事吧,但是我的代码里没有用responsebody注解,我的代码里调用的是modelandview,返回当然是给JSP页面了,而且json格式的数据我是获取到返回流然后在返回流里面加进去的,直接就会写到response对象的body数据区,而不会像responsebody注解那样中间需要判断一下,大哥我没有用responsebody注解,所以我讲的springMVC流程里面不需要将判断返回是到JSP还是json这一步好吗?你看著我的代码在问我,而且请你看懂我的代码了在问,行吗?不要不懂了装逼好吗?估计你从工作之后就只接触了responsebody还没见过直接处理request和response的,所以不懂还要装个逼,还有我估计他离了要是不用responsebody注解的话,基本不会写代码,对于一个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写法都看不懂(面试之前他把我的代码下载下看过,面试的时候拿著他的本子,上面是我的代码)。我本身想和他争论一下,结果他起身说对不起,你不符合我们的招聘要求,,但听到他说这句之后,直接就转身走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