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iCourt,任何斬釘截鐵告訴你「特別好」或者「不要去」的答案都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本文盡量拋開價值評判,客觀地描述一下我從校招到實習期間有關見聞和理解。

萬一有情緒流露,說明實在懶得掩飾了……

1. 校招宣講會

宣講會現場除了CEO本人大談特談iCourt創業史、法律科技理想,還有好幾位當地律所主任來捧場、發言。會場佈置比較精美,內容聽下來整體風格偏雞湯、偏鼓動,這些都和iCourt日常style一致。

當然,這場從下午7點整到晚上10點多的宣講會,可謂史上最冗長沒有之一。

2. 面試

面試環節比較簡單。

環節一,通過簡歷篩選者第二天輪流上臺當眾自我介紹,每人一兩分鐘;

環節二,換到另一個場地,依次和麪試官單獨聊,我和麪試官(CEO)對話時間不超過5分鐘,氛圍比較輕鬆,對方主要就問了我是哪裡人,喜不喜歡做市場等;

環節三,下午由另一位創始合夥人網路面試,提問內容主要是你成長最大的一件事、最驕傲的一件事之類。

當晚即收到實習offer。

3. 錢

iCourt校招開出的報酬是畢業後月薪1.2w(實習期、轉正後畢業前會少好幾千),在校招中比較有競爭力。大家普遍的印象是:這公司沒幾個人聽過,但是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而且工資挺高。

之後聽說上一屆校招生現在年薪已經20-25萬,真假未知,但應該至少高於大多數同專業同水平同齡人。

4. 入職

可以自己選定具體實習入職日期,但hr會希望並提示你儘早入職。與一般企業不同,在iCourt實習後需要通過答辯才能轉正,2017年大概計劃是發60份offer,留20個人。

考慮到一來這份工作對個人的體力耐力等需求較強,二來也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這個工作強度和公司文化,必然有去有留,因此1個月的實習期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雙向選擇機會。

實習期是沒簽三方協議等合同的,起碼不耽誤應屆生實習沒轉正的繼續找工作。

但也有個弊端:實習生也往往抱著「實習」心態而來,很難說來了就決心留下。當然也會有少數特別熱愛的。

5. 工作

理論上,不出差的工作制是996,朝9晚9一週6天,公司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餐後沒見什麼人休息,大家都在座位上,新人當然不敢隨便出去瞎溜達。

當然,如果出差,就不存在上下班的問題了,除了睡覺就是工作,基本上是827的狀態,早8晚2一週7天。

公司裏有這麼一句玩笑話:icourt從不坐班,也從不下班。我本人除了入職第一天晚上10點下班以外,基本沒有12點以前回去過,沒有2點以前睡過覺。

6. 出差

iCourt除了程序員,應該沒人不出差吧,新人入職1周就能攢三四張機票,因為每個人的工作都從受訓練成為一名現場總監開始,需要去到全國各地的活動現場。

是不是聽起來特高級? 其實街角髮廊的Tony也是創意「總監」呢。

7. 文化

講文化,講情懷,是iCourt公司管理的特色。

一堆簡單自由平等之類的口號、獨立思想追求極致擁抱變化之類的標語打出來,對於現在這些多多少少帶點理想主義的年輕人可能特別受用。

公司管理者顯然深諳其道,大家開口閉口就是這些話,就是要燻進你的腦子裡。

對,他們和客戶講情懷:大家不是我們的客戶,而是我們的校友,我們就是為各位校友服務的,我們要做最好的法律技術,要幫助校友成功,要改變律師行業,要改變法律世界……

和員工講情懷:我們相信年輕人,我們永遠簡單自由平等,我們要一起做最美好的事,做最偉大的事……

我覺得這些口號本身沒什麼太大問題,畢竟情懷這個東西還是很能打動人的,對內培訓新人、對外宣傳產品都是個好方法,關鍵是不花錢。只是重複得多了,難脫洗腦的嫌疑。

對任何過於煽情的東西,我都有本能的質疑和抵觸。

8. 總而言之,在ICourt工作是怎樣的體驗?我個人認為親自去體驗一下還是不錯的,有機會接觸到中國律師行業的全貌,進入到各式各樣的律所,接觸各式各樣的律師,能夠積累不錯的見識。儘管這裡不宜久留。

以上。全屬個人理解。


利益相關,iCourt離職員工,離開純屬個人原因,給大家講講我的體會。

iCourt特別適合那種尋找讓自己成長最快的路徑的人呢

我就屬於這樣的,大二時為一個創業項目奔波的時候,跟一位投資大牛聊天,他問我為什麼想創業,我脫口而出「為了早日實現財富自由啊」。大牛搖了搖頭表示:創業九死一生,特別對於學生來說,絕不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最好方法。找一個好的平臺學習,慢慢積累,纔是實現財富自由最快的方法。後來意識到,哪裡是為了財務自由,其實是在尋找更快的成長通道,學校學不到實質內容,就渴望校外的世界。

這裡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周圍都是你你能看到他們閃光點的人,這種相互學習最贊的就是每人身上學來一點點就賺慘了。並且很少有地方能這麼直接接觸公司創始人,從創始人身上感受到公司文化的,相信我,和他們聊上一次天,比你看十本書有收穫地多。

iCourt特別適合那些相信勞動關係可以被重新定義的人

管理制度的設置不是為了綁架員工的時間,迫使員工去完成對自己毫無意義的公司目標。每個人都需要看到自身的成長,通過科學的人才招募與高效的崗位自由流動,讓組織成員的個人目標與公司目標之間形成高度一致,共同前進,這才能保持一個健康的勞動關係。這裡就是這樣。

我還記得2017.9.29,面試結束後比offer更早到的是閱讀《重新定義公司》和《重新定義團隊》這兩本書的作業,這是谷歌的員工管理,核心是「員工賦能」:激發創意精英的創造熱情,以幫助企業保持不竭的活力。這往往要求更多的員工自主性、更高的流動性和更靈活的組織。 我們說這裡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僅是因為我們的產品,更是因為這裡有把互聯網的平等、自由、開放、分享變成了公司的文化與組織形態。哪怕你從工位的設計都可以看出來,所有靠窗沿河視野好的地方都是公共區域,所有人的工位都在一塊兒,哪怕合夥人也沒有自己的辦公室。許多個討論區可以讓大家隨意在這裡頭腦風暴,體現的都是這家公司平等、自由、助人成長的文化。

iCourt特別適合哪些期待未來是什麼樣的人

「過去十多年,起點很低的互聯網創業者正是抓住了傳統行業從業者對互聯網產品的不瞭解,彎道超車,成為所謂的朝陽產業。現在,互聯網反過來成為基礎行業,互聯網從業者成了既得利益者。傳統行業的人為了活下去,他們用著更激進的互聯網組織模式重新武裝自己,再加上豐富的行業經驗,或許會成為新一代的時代創造者。」法律+科技,就這麼來了。iCourt已經創造了一個新紀元,這個紀元裏有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職業之一——律師,未來法治社會就靠他們,如何幫助他們推動法治的進程,未來法律界會有什麼變化,或者說未來整個世界會變得怎麼樣,我們都有機會參與創造。

雖然離開了,但是真心是佩服iCourt和感激這一年的時光,所以看到知乎上大家這麼無理由無證據地黑也是難過。

最後,實在地說,三餐打車環境工作氛圍各種團建活動都非常贊,想了解隨便加一個iCourt在職成員的微信看看人家的朋友圈就可以了,最近他們正好在校招,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體驗一下。


北漂,兩年,730天,剛離職。

一句話總結 「這裡適合願意承受高薪高壓的年輕人」

—————————————————

「北漂」這個詞真貼切,就是一直漂著,沒有著落

剛到北京時候對工資完全沒有概念,最初做演唱會,不是公司是私人的團隊,工資有一個月沒一個月,沒有項目的時候在家一呆就是一禮拜,一覺睡到中午,看著同齡人每天都在工作覺得心裡發慌。義無反顧換工作,生活纔算回到正軌。看到這個題目,說兩點真實感受:

一、簡單直接

坦誠的說,兩年前加入iCourt, 是我到北京第一次感覺有歸屬感的地方,被用心對待,被呵護,

讓一個北漂開始有了團隊、有了朋友、有了根

身邊的人也來來去去,一直堅持到兩年也是因為剛開始的感情底子在,因為剛加入團隊時候。所有的溝通四個字總結就是【簡單】【直接】,沒有爾虞我詐,沒有面子工程,什麼都不用管,只要把手下的工作做好,就一定能得到尊重,被肯定。我的導師在月度總結時候的key,我現在還記得,這個月最大的成就寫了我的名字,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北京的冬天好像很短,也不冷

同時也經常抱怨的一點,應該創業公司都這樣,列一個月度目標,當你渾身使足了勁,雞血已經打足,馬力都加到190馬上飆出賽道。公司臨門一腳喊「停!」,要求立即調整戰略更換目標,一來二去現在每次全力以赴都有點手抖

二、給年輕人機會

年初入職了一個應屆畢業生,瘋狂輸出和培養,3月帶去了美國行做領隊,等著領隊回來後準備轉正答辯。其實是有成熟領隊和老人在場輔助的,如果不為了培養可能根本不用帶去,我不知道有多少公司願意花這麼多成本給一個實習生提供機會,美國行一趟實際支出成本單人7萬左右,加上人力成本,帶薪長見識,如果我是實習生,我應該會很感激吧。 正常其他部門的員工,也是在轉正後根據成就每個團隊可以陸續提名申請去歐洲行、美國行、日本行等等。又回到主題,為什麼說適合願意承受高薪高壓的年輕人,因為【高壓】意味著【沒有個人時間】,但是【收穫】和【成長】肯定也是隨之【成正比】

對我來講,願意呆在這家公司的三個要素依次是: 薪酬福利、團隊夥伴、價值收穫。

薪酬不用多說,對於畢業生確實足夠你在北京過上體面的生活,團隊夥伴取決於部門成員,至少我經歷過的三個團隊裏都是將心比心,都是互相支撐。最後是價值收穫,這個就因人因事而異,工作本身都是有價值所在,自己也需要對工作有責任心,才能抓住好的機會。到哪裡都一樣

三、閑言碎語

工作之後沒有太多時間刷私人朋友圈,很多消息都錯過了,經常同學結婚過了兩周我纔去後知後覺的補上一句新婚快樂。不過也是工作上的飽和讓我第一次享受經濟獨立,每年帶父母出國旅行,以及很多上臺展示的機會。後來因為一部分男朋友的原因,思考再三,包括未來的生活的城市和定位,所以提了離職。

iCourt對我而言有點長一步步看著長大的孩子,雖然自己時常會吐槽,但是看到很多片面的評價,或者接觸不夠,或者添油加醋,心裡還是很不服,它沒有那麼好,不想大公司,離職時候讓你帶一份鍍金的簡歷,也沒有那麼壞,它給了你實打實的工作能力,這纔是內在的本事。

最後,雖然離開了,還是要對這裡持有很多感激, 以及在觀望來iCourt工作是種什麼樣的體驗之前,先問問,我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稱,會衡量生活與工作,剛來北京的前三年,你希望自己有迅速的成長,可以來這裡體驗一下,如果本身就是家庭因素需要大量時間陪伴,不建議,會失衡。

PS:祝留在這裡的人一切都好


如果是沖著錢去的,我覺得要好好考慮一下。

所謂的30萬年薪,是月薪+季度獎金+年終獎,月薪12k起/月,工資收入只是一半,其他的靠獎金。稅前工資,扣掉稅、五險一金,12k月薪在北京實際到手應該是9100左右,年終獎發多少不知道。

實習的話,150/天,包三餐,提供某快捷酒店住宿,晚上九點後報銷滴滴打車費,實習工資扣完稅後大約是126/天。

不打卡,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但一般是996。996是正常上下班時間,在一家創業公司,不加班是不可能的。真實的工作時間說起來應該算826,早八點、晚二點,單休。當然實際幹起來,連續好幾個禮拜不休息也是正常的。作為新人,每週二、三、四中午一點到一點半都是培訓時間。午休時間是沒有的,當然你想眯一會也不會有人說什麼,只要完成份內工作就好。

平均算下來,一天大概工作10小時吧,算算時薪:北京最低工資標準是月薪2120元,時薪是24元,這裡沒轉正前的實習工資大概是12元/時。嗯,有點廉價。

這麼多工作,為什麼不把工資放低點、多招幾個人呢?算一算賬就知道了,每多增一個人,要付出餐飲+空間+稅險的成本要高太多了,創業不容易。何況,如果降低工資,工作內容和時間還能吸引這麼多優秀的法學生熬夜打雞血嗎?

所以,如果是沖著錢去的,先算算賬,再做決定。工資聽著挺高,但實際算下來,在北京,其實不算高。當然,這是新人的工資水平,幹到領導層、拿計點是什麼水平,我就不知道了。

當然,iCourt想要的也不是沖錢來的人,要的是一羣有夢想、有情懷,高學歷、高顏值的年輕人。

如果你是一名法學生,又正好不想幹律師、法務等喫專業飯的活了,那可以去iCourt試試,但是如果你以後還想喫專業飯的話,就要好好考慮成本。

如果如果你是一名法學研究生,在iCourt工作一兩年後,想跳槽,想重回律師、法務、法官等行業,只能參加社招。而社招,大部分都要求有工作經驗。

如果你是一名法學本科生,在iCourt工作一兩年後,想跳槽,想重回律師、法務、法官等行業,現在大部分招聘都要求是研究生學歷,可能需要再讀一個研究生學位。

當然,在iCourt你有很多機會跟律師、合夥人交流,沒準就遇到賞識你的呢?可能有的人會這麼想。以應屆生、實習生的身份跟各種合夥人交流,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牛X,覺得自己非常厲害了呢。可這只是一種視角欺騙,作為法學生,在學校的時候給自己的心理定位可能是未來的律師,你覺得可以跟合夥人談天說地很厲害;但是如果只是作為公司員工和顧客,只是作為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就像你在學校的時候作為學生幹部接待了一位哈佛來的教授,老師挺大牛,相處得也挺愉快的,可是這很厲害嗎?沒有吧。你可以跟合夥人談天說笑,只是因為你是這的員工,是因為你們是在用不同工作身份溝通,你們不存在上下級關係。

其實,iCourt的本質就是一家創業公司,它有創業公司的一切因素,它想改變世界(法律界)、它有看起來很高的薪水、有各種沒有加班費的加班和出差、有不錯的辦公環境、有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機會,適合有衝勁、有闖勁、不想走專業道路、想要改變世界的法學生,而且確實很快就可以升合夥人(如果你足夠優秀)。

但是,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甚至是對iCourt員工來說,沖著夢想、情懷去幹一份工作的有多少呢?如果你是一名法學生,你聽了很多宣傳,你很猶豫要不要去,你就想想,這是一家目前發展得還可以的創業公司,以後可能會更好,也可能會幹不下去。但是不管它做得好還是不好,創業公司的工作是不是你想要的?

看到有贊CEO回應996工作制上了熱搜,忍不住來答一波。


工作談不上,但是去面試了。

開始,給了我一個數組,讓我構造二叉樹,我構造完了,檢查了一下,他可能沒懂我的思路,可能我構造二叉樹的思路和他的思路不一樣,然後讓我給他講一下先序遍歷,中序遍歷,後序遍歷,三種遍歷的結果都正確,然後他又換了幾個數,接著讓我構造,然後用先序遍歷,中序遍歷,後序遍歷驗證,又換了幾個數,在驗證,換了四五次一共,但是遍歷的結果都是正確的,最後他得出結論,你這構造二插樹的思想不對,你自己在回去看看,心中默默的笑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想,你可以按照你課本上的來,我可以按照我自己的路子來。

還有問我選用get和post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我說了安全相關的問題,他說這不是主要的,讓我想,我說就是安全,他說你在想想,我說不知道了,我問他是什麼他說是post發送數據沒有限制,get有限制,他記得是兩MB,我心裡默默的一萬個草泥馬,首先這是最重要的嗎?還有get的限制,這個是不一定的好嗎?get限制主要限制的URL的長度,這個因瀏覽器而異,根據每個瀏覽器是有區別的,懂嗎?同樣,post請求,如果伺服器調整了接受的數據大小,那麼它就不是2MB,懂嗎?而且tomcat伺服器默認接受2MB大小!最主要的這個特點也能算是最主要的?選用get和post的時候第一個都拼在URL地址後面,這個數據量小完全可以用get請求,看你老闆不打你屁屁。還有一點常識問題,選用get還是post但是難道沒有一點常識判斷?需要發送一堆數據比如說一個有十個數據需要提交的表單,假設這十個數據拼在URL後面完全可以,我特麼是不是傻,我用get請求,然後去把這十個數據拼在URL後面,我不累嗎我?學傻了吧!

@RequestMapping(value = "/preEdit")
public String preEdi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String operatorId, Model model)
throws IOException {

model.addAttribute("kay", "value");
return "index";
}
@RequestMapping(value = "/uniqueName")
public void uniqueOperatorNam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RequestParam(required=true) String operatorName, String oldOperatorName)
throws IOException {
response.getWriter().write(new Gson().toJson(result.getResult()));
}

我三年前寫的代碼,那會spring mvc的responsebody註解還沒瞭解,我用的是下面自己手動處理request和response的寫法,然後他看了我寫的代碼之後說,request body人家封裝的這麼好,你怎麼不用。。。這個問題我難以回答,我愛這麼寫,好嗎!他繼續看著我寫的代碼,然後讓我講講springmvc的流程,我沒說中間用了responsebody註解處理返回時自動判斷返回是jsp還是json,我說完之後他說了句他就想聽這個,你把這個省略了,表示無語。。。。。。。。。。。。。。。然後指著我的代碼給我說這裡return "index"; 你看你寫的這裡spring mvc怎麼知道是返回頁面呢還是index字元串,或者是json格式數據,估計他腦子裡想的是responsebody註解自動判斷的那回事吧,但是我的代碼裏沒有用responsebody註解,我的代碼裏調用的是modelandview,返回當然是給JSP頁面了,而且json格式的數據我是獲取到返迴流然後在返迴流裡面加進去的,直接就會寫到response對象的body數據區,而不會像responsebody註解那樣中間需要判斷一下,大哥我沒有用responsebody註解,所以我講的springMVC流程裡面不需要將判斷返回是到JSP還是json這一步好嗎?你看著我的代碼在問我,而且請你看懂我的代碼了在問,行嗎?不要不懂了裝逼好嗎?估計你從工作之後就只接觸了responsebody還沒見過直接處理request和response的,所以不懂還要裝個逼,還有我估計他離了要是不用responsebody註解的話,基本不會寫代碼,對於一個自己沒有接觸過的寫法都看不懂(面試之前他把我的代碼下載下看過,面試的時候拿著他的本子,上面是我的代碼)。我本身想和他爭論一下,結果他起身說對不起,你不符合我們的招聘要求,,但聽到他說這句之後,直接就轉身走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