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彩虹六号为什么叫彩虹?因为美国在战前,有各种颜色的备案。早在1900年这帮参谋们就想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color-coded_war_plans?

en.wikipedia.org

【1】您说的英国,或者英法,是狭义的还是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加入轴心国的广义上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9%A1%8F%E8%89%B2%E6%88%B0%E7%88%AD%E8%A8%88%E7%95%AB?

zh.wikipedia.org

您说的对英作战属于红色计划。

另外,美国在战间期奉行孤立主义,并且严厉裁军。这使到绝大部分颜色战争计划只是军队参谋之间的沙盘推演,完全脱离政治现实。不过,这些沙盘推演却有重要的训练用途,使得新一代的美国军官能够应付迅速转变的国际形势。1930年代,纳粹德国在欧洲崛起,日本又占领满洲并退出国际联盟,美国外交方针逐渐倾向干预主义及重新武装,因此橘色计划开始获得军方及华府当局特别重视,而原本针对英国的红色战争计划也被替换成德国,为美军考虑两洋作战提供一定参考。[8]

《红色战争计划》首先指出了加拿大的地理、军事资源和运输网路。[8]之后,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美国可以先发制人的行动,而这些行动主要为在英国派遣的援兵到达加拿大前入侵加拿大边境地区的一些主要港口和铁路,以阻止英国援兵登陆及截断加拿大的物资运送道路。[6]《红色战争计划》指出美军一个重要行动为美国海陆军联合攻击并占领重要港口城市哈利法克斯,因为此举能够切断加拿大与英国联系。当此行动成功后,美国便需要占领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的发电厂。[9]随后,计划建议美军开始兵分三路全面入侵加拿大。计划建议美军分别由佛蒙特州入侵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市;由北达科他州入侵温尼伯和其军需站;以及由美国中西部入侵安大略省具战略意义的镍矿场。同时,美国海军则需要占领五大湖地区,并封锁加拿大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港口。[8]

西半球以外没有攻击

与1939年至1941年间构思的彩虹战争计划不同,《红色战争计划》没有设想对西半球以外地区进行袭击。[8]这是因为英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强国,所以美国认为英国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和海军。因此,美国计划守住北美洲,并等到国力与英国相若时才正式入侵英国。美国亦认为击败英国在北美洲中最主要的殖民地加拿大会迫使英国求和。可是,《红色战争计划》没有设想若加拿大保持中立,美国应如何攻击英国。[10]根据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兵棋推演所得出的结果,《红色战争计划》否决了攻击英国航道或破坏英国海军的行动。因此,主要的美国舰队仍然会逗留在西半球中,并负责孤立加拿大的行动。[10]

所以对于间战期间的美国联席会议考虑,关键可能是加拿大是否中立。美国能否保持西半球的孤立。

美军在战间期基本上不考虑与盟友协同作战(支援中国的黄色战争计划例外),也没有探讨到多边战争。不过,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之后,美军开始认真审视多边战争的可能性。1939年7月(二战爆发前两个月),联席会议通过第一份彩虹战争计划(彩虹1号,Rainbow 1),将原本与德国、义大利及日本相关的颜色计划及讨论一概合并。随著欧战爆发,美军加紧修订彩虹计划。彩虹2号和3号首次将英国、法国和荷兰列为潜在盟友(其时华府已开始向英国提供各种「中立国」帮助)。但由于德国在西欧势如破竹,彩虹2号从未获得政府批准,彩虹3号更在草拟阶段就遭到搁置。彩虹4号大致假设英国和法国都被击败,而美国必须单独对抗轴心国。彩虹5号在1940年底开始成形,并主张「欧洲优先」战略。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在1941年初曾多次秘密商讨联合战略。1941年11月19日,联席会议通过彩虹5号计划。不足一个月后,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彩虹5号计划成为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即时应变方案,其效果至今仍然存有争议。

但是随著时间的发展,由单独对付某个假想敌,新的世界大战的设想也有,那就是彩虹计划。你说的是彩虹4号,英法都被击败,美国独自作战。


不光美国会更早动手,日本也会更早对美开战。

现代人都大幅低估了当年日本军方的想像力。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直接诱因是美国对日禁运,而禁运的原因是日本南进威胁到美英的殖民地。日本之所以这样干,是因为「德国即将征服全世界,不能再犹豫了,否则到时候全亚洲都是德国的了。」这一点都不胡说八道,在当时的人眼里是非常现实的一件事。

拖到1941年底才开战,已经是日本人慎之又慎的结果了。最早的开战计划是1940法国投降后,想再去打俄国。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日本之前刚输给俄国两次。本来说英国灭亡后去接手干爹的殖民地,一战后日本就是这样接手德国殖民地的。但是因为海狮计划无限期延后,英国没有投降,这事就黄了。

1941年德国侵俄,俄国「如同破门板一样倒下」,这下连最冷静的日本人都慌了,德国入侵中国进逼日本本土突然变成了非常现实的威胁,日本无论如何都要取得对德谈判的筹码。4月日本刚和苏联签订了和平条约,关东军又明显打不过远东驻军,主动撕毁条约不合算。思来想去,只能南进去找美英要土地了。

珍珠港作战的时间点,就是卡在「德国攻入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升起万字旗」的前夕,这是日本的投名状,再晚的话高贵的日耳曼大爷就不带黄毛猴子玩了。什么?你说德军被苏军挡住了?不可能!那是苏联人的谎言!最迟1942年底德军就要从白令海峡进攻美国本土了!

你以为1940年的德棍会比2000年的德棍更理智吗?

他们吹德军已经很克制了。日本军中央在1942年初做宣传的时候,说下一步的目标是与德军汇合,方案A是在纽约与德军汇合,方案B是在苏伊士运河与德军汇合。选一个呗。


美国不会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加入战争,美国会迫使日本提前发动「珍珠港」从而提前加入战争。当然这场战争如果是在英国沦亡的情况下进行的话,进程和结局可能会和历史上的二战有不小的差距。因为如果没有英国,美国在大西洋和欧洲方向的力量投送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地理制约,想把陆军送上欧洲大陆会有相当大的麻烦。鉴于英国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我个人倾向于美国不会坐视英国沦亡,它会在英国陷落之前逼迫日本发动「珍珠港」从而开战。

另外,我个人看不出德国有什么能力在历史的珍珠港之前逼迫英国人投降。毕竟坦克不会游泳,所以派陆军征服英国这种德国人最有把握的剧本是一个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重轰炸机这种东西德国人终其二战也就造了1000架出头,而且要在1942年才会开始量产。想来英美盟军对德国基本上天天搞什么千机轰炸都没把德国炸投降,德国凭总共不过1000多架轰炸机想把英国人炸投降,大概也是白日做梦吧。至於潜艇战嘛,如果英美科学家都睡个几年觉大概邓尼茨的吨位战就有打赢的希望啦。


一战以前,英国扮演著「大陆均衡」政策的维护者。

一战以后,美国代替了英国,成为「世界均衡」政策的维护者。

美国不希望看到一方独大,即,美国不想看到英法联军或者轴心国任何一方被另一方碾压。最想看到的是二虎相争,两败俱伤。

英法沦陷,美国会更大力度支援苏联。德国赢得太容易,对美国会是极大的威胁。

而日本就是个菜鸡。美国从来没正眼看过日本。为啥,因为日本的命根在美国手里,他缺资源,还打中国,一更穷地方,好比肾虚吃伟哥,并且还包月。他拿啥跟美国霍霍?入侵东南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可是实打实占了三年东南亚,有用?

最怕中民国政府挺不住投降了。不过美国跟中国早有联络,滇缅公路车水马龙。日本这边则是各大港口生意兴隆。换句话说,战争拖的越久,美国赚的越多。多好的买卖。

只要这个状态能维持下去,美国没有向日本开战的理由。反倒是日本撑不住了,他抢中国的钱不够买美国的货了,于是盯上了东南亚,想黑吃黑。东南亚的资源倒是其次,若让日本控制了滇缅公路,导致中国投降,那美国就玩脱了。美国表示,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直接釜底抽薪,断货!果然,七月禁运石油,这厮十二月就偷袭珍珠港。


日本人好疯狂啊,我现在反思自己的人生也特么挺疯狂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