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彩虹六號為什麼叫彩虹?因為美國在戰前,有各種顏色的備案。早在1900年這幫參謀們就想過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color-coded_war_plans?

en.wikipedia.org

【1】您說的英國,或者英法,是狹義的還是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都加入軸心國的廣義上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9%A1%8F%E8%89%B2%E6%88%B0%E7%88%AD%E8%A8%88%E7%95%AB?

zh.wikipedia.org

您說的對英作戰屬於紅色計劃。

另外,美國在戰間期奉行孤立主義,並且嚴厲裁軍。這使到絕大部分顏色戰爭計劃只是軍隊參謀之間的沙盤推演,完全脫離政治現實。不過,這些沙盤推演卻有重要的訓練用途,使得新一代的美國軍官能夠應付迅速轉變的國際形勢。1930年代,納粹德國在歐洲崛起,日本又佔領滿洲並退出國際聯盟,美國外交方針逐漸傾向幹預主義及重新武裝,因此橘色計劃開始獲得軍方及華府當局特別重視,而原本針對英國的紅色戰爭計劃也被替換成德國,為美軍考慮兩洋作戰提供一定參考。[8]

《紅色戰爭計劃》首先指出了加拿大的地理、軍事資源和運輸網路。[8]之後,計劃提出了一系列美國可以先發制人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主要為在英國派遣的援兵到達加拿大前入侵加拿大邊境地區的一些主要港口和鐵路,以阻止英國援兵登陸及截斷加拿大的物資運送道路。[6]《紅色戰爭計劃》指出美軍一個重要行動為美國海陸軍聯合攻擊並佔領重要港口城市哈利法克斯,因為此舉能夠切斷加拿大與英國聯繫。當此行動成功後,美國便需要佔領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的發電廠。[9]隨後,計劃建議美軍開始兵分三路全面入侵加拿大。計劃建議美軍分別由佛蒙特州入侵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市;由北達科他州入侵溫尼伯和其軍需站;以及由美國中西部入侵安大略省具戰略意義的鎳礦場。同時,美國海軍則需要佔領五大湖地區,並封鎖加拿大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港口。[8]

西半球以外沒有攻擊

與1939年至1941年間構思的彩虹戰爭計劃不同,《紅色戰爭計劃》沒有設想對西半球以外地區進行襲擊。[8]這是因為英國在歷史上曾是一個強國,所以美國認為英國擁有一個規模龐大的軍隊和海軍。因此,美國計劃守住北美洲,並等到國力與英國相若時才正式入侵英國。美國亦認為擊敗英國在北美洲中最主要的殖民地加拿大會迫使英國求和。可是,《紅色戰爭計劃》沒有設想若加拿大保持中立,美國應如何攻擊英國。[10]根據於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兵棋推演所得出的結果,《紅色戰爭計劃》否決了攻擊英國航道或破壞英國海軍的行動。因此,主要的美國艦隊仍然會逗留在西半球中,並負責孤立加拿大的行動。[10]

所以對於間戰期間的美國聯席會議考慮,關鍵可能是加拿大是否中立。美國能否保持西半球的孤立。

美軍在戰間期基本上不考慮與盟友協同作戰(支援中國的黃色戰爭計劃例外),也沒有探討到多邊戰爭。不過,1938年慕尼黑協定簽訂之後,美軍開始認真審視多邊戰爭的可能性。1939年7月(二戰爆發前兩個月),聯席會議通過第一份彩虹戰爭計劃(彩虹1號,Rainbow 1),將原本與德國、義大利及日本相關的顏色計劃及討論一概合併。隨著歐戰爆發,美軍加緊修訂彩虹計劃。彩虹2號和3號首次將英國、法國和荷蘭列為潛在盟友(其時華府已開始向英國提供各種「中立國」幫助)。但由於德國在西歐勢如破竹,彩虹2號從未獲得政府批准,彩虹3號更在草擬階段就遭到擱置。彩虹4號大致假設英國和法國都被擊敗,而美國必須單獨對抗軸心國。彩虹5號在1940年底開始成形,並主張「歐洲優先」戰略。美國、英國、加拿大和荷蘭在1941年初曾多次祕密商討聯合戰略。1941年11月19日,聯席會議通過彩虹5號計劃。不足一個月後,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彩虹5號計劃成為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即時應變方案,其效果至今仍然存有爭議。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由單獨對付某個假想敵,新的世界大戰的設想也有,那就是彩虹計劃。你說的是彩虹4號,英法都被擊敗,美國獨自作戰。


不光美國會更早動手,日本也會更早對美開戰。

現代人都大幅低估了當年日本軍方的想像力。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直接誘因是美國對日禁運,而禁運的原因是日本南進威脅到美英的殖民地。日本之所以這樣幹,是因為「德國即將征服全世界,不能再猶豫了,否則到時候全亞洲都是德國的了。」這一點都不胡說八道,在當時的人眼裡是非常現實的一件事。

拖到1941年底才開戰,已經是日本人慎之又慎的結果了。最早的開戰計劃是1940法國投降後,想再去打俄國。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日本之前剛輸給俄國兩次。本來說英國滅亡後去接手乾爹的殖民地,一戰後日本就是這樣接手德國殖民地的。但是因為海獅計劃無限期延後,英國沒有投降,這事就黃了。

1941年德國侵俄,俄國「如同破門板一樣倒下」,這下連最冷靜的日本人都慌了,德國入侵中國進逼日本本土突然變成了非常現實的威脅,日本無論如何都要取得對德談判的籌碼。4月日本剛和蘇聯簽訂了和平條約,關東軍又明顯打不過遠東駐軍,主動撕毀條約不合算。思來想去,只能南進去找美英要土地了。

珍珠港作戰的時間點,就是卡在「德國攻入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升起萬字旗」的前夕,這是日本的投名狀,再晚的話高貴的日耳曼大爺就不帶黃毛猴子玩了。什麼?你說德軍被蘇軍擋住了?不可能!那是蘇聯人的謊言!最遲1942年底德軍就要從白令海峽進攻美國本土了!

你以為1940年的德棍會比2000年的德棍更理智嗎?

他們吹德軍已經很剋制了。日本軍中央在1942年初做宣傳的時候,說下一步的目標是與德軍匯合,方案A是在紐約與德軍匯合,方案B是在蘇伊士運河與德軍匯合。選一個唄。


美國不會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加入戰爭,美國會迫使日本提前發動「珍珠港」從而提前加入戰爭。當然這場戰爭如果是在英國淪亡的情況下進行的話,進程和結局可能會和歷史上的二戰有不小的差距。因為如果沒有英國,美國在大西洋和歐洲方向的力量投送會受到相當嚴重的地理制約,想把陸軍送上歐洲大陸會有相當大的麻煩。鑒於英國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我個人傾向於美國不會坐視英國淪亡,它會在英國陷落之前逼迫日本發動「珍珠港」從而開戰。

另外,我個人看不出德國有什麼能力在歷史的珍珠港之前逼迫英國人投降。畢竟坦克不會游泳,所以派陸軍征服英國這種德國人最有把握的劇本是一個不可能出現的情況。而重轟炸機這種東西德國人終其二戰也就造了1000架出頭,而且要在1942年才會開始量產。想來英美盟軍對德國基本上天天搞什麼千機轟炸都沒把德國炸投降,德國憑總共不過1000多架轟炸機想把英國人炸投降,大概也是白日做夢吧。至於潛艇戰嘛,如果英美科學家都睡個幾年覺大概鄧尼茨的噸位戰就有打贏的希望啦。


一戰以前,英國扮演著「大陸均衡」政策的維護者。

一戰以後,美國代替了英國,成為「世界均衡」政策的維護者。

美國不希望看到一方獨大,即,美國不想看到英法聯軍或者軸心國任何一方被另一方碾壓。最想看到的是二虎相爭,兩敗俱傷。

英法淪陷,美國會更大力度支援蘇聯。德國贏得太容易,對美國會是極大的威脅。

而日本就是個菜雞。美國從來沒正眼看過日本。為啥,因為日本的命根在美國手裡,他缺資源,還打中國,一更窮地方,好比腎虛喫偉哥,並且還包月。他拿啥跟美國霍霍?入侵東南亞?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可是實打實佔了三年東南亞,有用?

最怕中民國政府挺不住投降了。不過美國跟中國早有聯絡,滇緬公路車水馬龍。日本這邊則是各大港口生意興隆。換句話說,戰爭拖的越久,美國賺的越多。多好的買賣。

只要這個狀態能維持下去,美國沒有向日本開戰的理由。反倒是日本撐不住了,他搶中國的錢不夠買美國的貨了,於是盯上了東南亞,想黑喫黑。東南亞的資源倒是其次,若讓日本控制了滇緬公路,導致中國投降,那美國就玩脫了。美國表示,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直接釜底抽薪,斷貨!果然,七月禁運石油,這廝十二月就偷襲珍珠港。


日本人好瘋狂啊,我現在反思自己的人生也特麼挺瘋狂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