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著轻巧,到了后期,盟军到后期是越打越多,德军越打越少,几百万德军被全面包围在了世界各地,想突破包围圈的可能基本为零,而且柏林会战时的元首也试图让他们回来,此时很多军官已经不听元首的话了,直接缴械投降,等到国会大厦被攻破,希特勒已经破罐破摔了,那可不嘛,都和情人结婚了,可不就是没希望了嘛。


希特勒不是不想让周边的德军回去救援,而是周边数百万德军已经被盟军和苏联围困,没有办法赶回去救援,同时那些外围的指挥官知道大势已去,也不愿意回去送死。

一、外围的数百万德军已经分身乏术。

周边的数百万德军,北部的德军驻扎在挪威,由于通往德国的波罗的海已经被盟军控制,德军40万精锐部队根本没有办法回去救援

整个东线的德军被苏军围死死困在东普鲁士,南线的德军也基本被苏军歼灭了,残余的德军也被苏军围困在捷克斯洛伐克,西线德军正在跟英美军队对持,一旦他们撤退回去救援,他们就会遭受到英美联军的围攻,战线瞬间崩溃。

在柏林战役期间只有在德国中部的12集团军有能力回去救援,但是12集团军已经没有了汽油等资源,机动部队寸步难行,只靠士兵走路,由于距离柏林距离比较远,也无法及时赶回去救援

也许希特勒也是在赌,想要在不把外围部队抽调回来的前提下守住柏林,给德军以后的反攻留有一线希望。

二、周边的德军指挥官已经不愿意服从希特勒的指挥

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他的属下也对他产生了不满,尤其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后,德国很多的指挥官已经对德国的局势不抱任何幻想了。

而且当时苏联节节胜利,德军那些外围的指挥官眼看大势已去,也不愿意听从希特勒的命令回去送死,所以柏林之战只有希特勒自己带著士兵抵死抵抗

扩展资料:

柏林战役(又称柏林冲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大量苏联红军在东方进攻柏林,这场战役发生于1945年4月尾至5月初。在这场战役终结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在这场战役结束后,5月8日,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宣示纳粹德国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事的结束。

背景编辑

由于苏联于1944年8月发动巴格拉基昂行动,粉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所以欧洲方向的苏德战争相对地平稳。罗马尼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被迫投降并向德国宣战。另外德军损失了布达佩斯和剩余匈牙利王国的大部分,通往波兰平原的门已为苏军打开。

在华沙起义1944年10月初被德军镇压之后,苏军在1945年1月夺取华沙。3日之后,4个红军方面军组成一道宽阔的前线,由华沙越过纳雷夫河展开攻势期间,德国国防军重新整合并在红军的正面作出战略性后撤,以保留实力防守柏林城外的防线。4日后苏军成功突破并以每天3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先后夺取波罗的海3国、格但斯克、东普鲁士和波兹南,最后到达柏林以东60公里,并沿著奥得河集结。

2月24日,海因里希·希姆莱带领新建的德国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反攻失败,苏军开进波美拉尼亚并清剿奥得河右岸。在南方的德军企图突破苏军在布达佩斯的包围失败,布达佩斯于2月13日落入苏军手中。阿道夫·希特勒坚持要夺回多瑙河,原因是德军若能够重夺多瑙河的控制权,位于柏林南部的军队便能够站稳住,同时柏林正东的防线亦不会那么吃紧,然而计划失败。苏军在同日反攻,在3月30日进入奥地利境内并于4月13日夺取维也纳。

此后德军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战争已变成东、西方阵营的较量。德国油料不足,战机和坦克的生产正显著减少,即使生产出来的质素也比以前差很多。盟军坚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以换取时间让难民在苏军到达前逃向西方。

希特勒不理其顾问反对,继续留在柏林,在留守柏林的最后时期,希特勒动员全柏林城的人力物力(征召勉强受过训练的平民入伍),勉强整合了一个近120万人的集团军群。虽然战斗力并不可靠,但这个集团军群是希特勒在柏林战役中的唯一希望。这个集团军群分别有3个集团军,另外有一个接近40万人的预备集团军,分别是国防军第2国民集团军、国防军第8护卫集团军、帝国卫队第1菁英集团军(这是希特勒在战败前仍然对自己帝国的迷思)、国防军第16国民集团军(这是一个预备集团军)。

盟军初步计划空投伞兵至柏林,而且丘吉尔从政治的角度认为攻占柏林可以提高美国和英国在二战后的国际地位,主张盟军进攻柏林,但最后取消计划。因为艾森豪威尔认为不需要为一个战后会落在苏联手中的城市而牺牲,而且执行计划需要大量兵员和补给,不切实际。

苏军进攻编辑

准备工作编辑

斯大林不认为盟军会在战后把战前属于苏联的土地归还,因此他要求苏军尽快向西方突进,但首要的任务是拿下柏林。因为柏林在战后有很大的战略价值,斯大林预想到战争结束后苏联和盟军最终会分裂,占领柏林能够为他争取更多政治筹码,亦有机会得到希特勒的核武计划。苏联占领的德国地区就成为了后来的东德。

1945年4月9日,东普鲁士柯尼斯堡落入苏军手中。令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得以向西推进至奥得河东岸。在4月首两周,苏军作了一个开战以来最快速的前线调动,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把沿著奥得河部署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集结到希莱高地前,并告诉军队里的每个人,没有他的命令,全军不得停止狂轰猛炸,除非德国守军有人投降。后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就代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沿著奥得河部署。调动进行的时候,防线一度出现一些缺口令一直被困在但泽附近的德军第2集团军群群得以越过奥得河返回德军控制区。

在南方,伊万·科涅夫元帅把乌克兰第1方面军防御重点由上西里西亚移向西北方的尼斯河。

3个苏联方面军共有250万人(78,556人属于波兰第1集团军);6,250辆坦克、7,500架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41,600挺榴弹炮、加农炮和迫击炮、3,255辆装有喀秋沙火箭发射器的货车(绰号:「斯大林风琴」)及95,383辆机械化车辆。

3月20日,哥德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接替了海因里希·希姆莱出任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他是德军最杰出的防守战术家之一,上任后立即展开防御工作。他认为苏军进攻主力会由奥得河发动并沿著东西行的高速公路进发。他决定放弃以小规模战斗来防御奥得河河岸,反而要求工程兵强化施劳弗高地的防御工事,利用德军的装甲优势及火炮威力将施劳弗高地建立成一个强力堡垒,施劳弗高地的战略价值极为重要,它位置于在奥德河以西17公里、柏林以东90公里,可以俯瞰穿过奥得河的高速公路,施劳弗高地是进入柏林城的最后一道防线,防线之后已是柏林城外的郊区。故此,德军把施劳弗高地视作第三帝国存亡的关键,把德军尚余最精锐的党卫队第7装甲集团军和两个国民步兵师都调至施劳弗高地防线之上,并且将防线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施劳弗高地周围进行防御。德军工程兵在河上游的水库放水把原本已经因为秋季融雪而泛滥的奥得河变成一个沼泽,并在奥得河后方建立3条防线一直到柏林外围。这些地带由反坦克壕沟、反坦克炮台和大量战壕和碉堡所组成。

此外海因里希把原本驻防在柏林城内的国防军外调,以增援在施劳弗高地的军队。的确,在当时柏林周围仍然能抵挡苏军攻势的军队中,国防军是唯一可依靠的力量。

奥得河尼斯河的战斗

柏林战役(又称柏林冲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大量苏联红军在东方进攻柏林,这场战役发生于1945年4月尾至5月初。在这场战役终结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在这场战役结束后,5月8日,签署无条件投降协议,宣示纳粹德国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事的结束。

背景编辑

由于苏联于1944年8月发动巴格拉基昂行动,粉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所以欧洲方向的苏德战争相对地平稳。罗马尼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被迫投降并向德国宣战。另外德军损失了布达佩斯和剩余匈牙利王国的大部分,通往波兰平原的门已为苏军打开。

在华沙起义1944年10月初被德军镇压之后,苏军在1945年1月夺取华沙。3日之后,4个红军方面军组成一道宽阔的前线,由华沙越过纳雷夫河展开攻势期间,德国国防军重新整合并在红军的正面作出战略性后撤,以保留实力防守柏林城外的防线。4日后苏军成功突破并以每天3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先后夺取波罗的海3国、格但斯克、东普鲁士和波兹南,最后到达柏林以东60公里,并沿著奥得河集结。

2月24日,海因里希·希姆莱带领新建的德国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反攻失败,苏军开进波美拉尼亚并清剿奥得河右岸。在南方的德军企图突破苏军在布达佩斯的包围失败,布达佩斯于2月13日落入苏军手中。阿道夫·希特勒坚持要夺回多瑙河,原因是德军若能够重夺多瑙河的控制权,位于柏林南部的军队便能够站稳住,同时柏林正东的防线亦不会那么吃紧,然而计划失败。苏军在同日反攻,在3月30日进入奥地利境内并于4月13日夺取维也纳。

此后德军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战争已变成东、西方阵营的较量。德国油料不足,战机和坦克的生产正显著减少,即使生产出来的质素也比以前差很多。盟军坚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以换取时间让难民在苏军到达前逃向西方。

希特勒不理其顾问反对,继续留在柏林,在留守柏林的最后时期,希特勒动员全柏林城的人力物力(征召勉强受过训练的平民入伍),勉强整合了一个近120万人的集团军群。虽然战斗力并不可靠,但这个集团军群是希特勒在柏林战役中的唯一希望。这个集团军群分别有3个集团军,另外有一个接近40万人的预备集团军,分别是国防军第2国民集团军、国防军第8护卫集团军、帝国卫队第1菁英集团军(这是希特勒在战败前仍然对自己帝国的迷思)、国防军第16国民集团军(这是一个预备集团军)。

盟军初步计划空投伞兵至柏林,而且丘吉尔从政治的角度认为攻占柏林可以提高美国和英国在二战后的国际地位,主张盟军进攻柏林,但最后取消计划。因为艾森豪威尔认为不需要为一个战后会落在苏联手中的城市而牺牲,而且执行计划需要大量兵员和补给,不切实际。

苏军进攻编辑

准备工作编辑

斯大林不认为盟军会在战后把战前属于苏联的土地归还,因此他要求苏军尽快向西方突进,但首要的任务是拿下柏林。因为柏林在战后有很大的战略价值,斯大林预想到战争结束后苏联和盟军最终会分裂,占领柏林能够为他争取更多政治筹码,亦有机会得到希特勒的核武计划。苏联占领的德国地区就成为了后来的东德。

1945年4月9日,东普鲁士柯尼斯堡落入苏军手中。令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得以向西推进至奥得河东岸。在4月首两周,苏军作了一个开战以来最快速的前线调动,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把沿著奥得河部署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集结到希莱高地前,并告诉军队里的每个人,没有他的命令,全军不得停止狂轰猛炸,除非德国守军有人投降。后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就代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沿著奥得河部署。调动进行的时候,防线一度出现一些缺口令一直被困在但泽附近的德军第2集团军群群得以越过奥得河返回德军控制区。

在南方,伊万·科涅夫元帅把乌克兰第1方面军防御重点由上西里西亚移向西北方的尼斯河。

3个苏联方面军共有250万人(78,556人属于波兰第1集团军);6,250辆坦克、7,500架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41,600挺榴弹炮、加农炮和迫击炮、3,255辆装有喀秋沙火箭发射器的货车(绰号:「斯大林风琴」)及95,383辆机械化车辆。

3月20日,哥德哈德·海因里希将军接替了海因里希·希姆莱出任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他是德军最杰出的防守战术家之一,上任后立即展开防御工作。他认为苏军进攻主力会由奥得河发动并沿著东西行的高速公路进发。他决定放弃以小规模战斗来防御奥得河河岸,反而要求工程兵强化施劳弗高地的防御工事,利用德军的装甲优势及火炮威力将施劳弗高地建立成一个强力堡垒,施劳弗高地的战略价值极为重要,它位置于在奥德河以西17公里、柏林以东90公里,可以俯瞰穿过奥得河的高速公路,施劳弗高地是进入柏林城的最后一道防线,防线之后已是柏林城外的郊区。故此,德军把施劳弗高地视作第三帝国存亡的关键,把德军尚余最精锐的党卫队第7装甲集团军和两个国民步兵师都调至施劳弗高地防线之上,并且将防线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施劳弗高地周围进行防御。德军工程兵在河上游的水库放水把原本已经因为秋季融雪而泛滥的奥得河变成一个沼泽,并在奥得河后方建立3条防线一直到柏林外围。这些地带由反坦克壕沟、反坦克炮台和大量战壕和碉堡所组成。

此外海因里希把原本驻防在柏林城内的国防军外调,以增援在施劳弗高地的军队。的确,在当时柏林周围仍然能抵挡苏军攻势的军队中,国防军是唯一可依靠的力量。

奥得河尼斯河的战斗编辑

参见:奥德河-尼斯河战役

4月16日,清晨的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炮击持续了数天之久。日出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同日清早,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越过尼斯河展开攻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虽然军力强大,但分配予它的任务比较困难,更要面对大部分德军。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一败涂地,因为海因里希已预料到苏军进攻,早于苏军炮击前已经把第1道防线的兵力撤回。苏军原本有意用143盏探射灯的灯光扰乱德国守军的视线,却因为早晨的浓雾而分散,反而让德军看清楚苏军的编队。而沼泽地亦妨碍了苏军的攻势,还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苏军死伤枕藉。缓慢的推进令朱可夫感到挫败,他收到斯大林的命令,把原本计划直至有突破性进展才动员的后备军也投入战斗。到傍晚时,苏军前进了大概6公里并取得一些地区,但德军防线仍然原封未动。

在南方,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进攻按著计划进行,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希莱高地的战斗遇到一些挫折。斯大林为了刺激他,告诉朱可夫将向科涅夫下达由南方进攻柏林的命令。

第2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把后方剩下的兵力都投入到战场中,苏军的纵深作战在这一地区彻底失败。4月17日黄昏前,德军的防线依然原封未动。在南方由费迪南德·舍纳尔将军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却未能阻挡南方的攻势。在他北翼的第4装甲集团军因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攻势而往后撤。他却把自己的两个装甲师用来防御南部,而不用来协助第4装甲集团军。这是这次战斗的转捩点,黄昏后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南部已经不能防守,除非他们后撤到与第4装甲集团军连成一线。因为科涅夫轻松突破了舍纳尔的差劲防御后,也艰难拉开了海因里希的出色防线。

4月18日,两个苏联方面军稳步推进,但伤亡仍然很多,黄昏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夺取了霍斯,推进至德军第3条、也是最后一条的防线,并准备向郊区进发。

4月19日,战斗开始后第4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施劳弗高地的最后防线,往柏林的路线已经畅通无阻。德国第9集团军的残余部队仍然守著施劳弗高地。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也有被乌克兰第1方面军包抄的危险,苏联的第3亲卫集团军、第3及第4亲卫坦克集团军已经突破了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防线,转向北联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往柏林进发。其余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向西方盟军战线推进。当天后,德军东面战线基本上已经不再存在,剩下来的只是一些被包围的德军反抗。这次战斗苏军代价非常大,由4月16日至19日损失超过2,807辆坦克。

对柏林的包围编辑

4月20日是希特勒生日,苏军火炮向柏林中心展开炮击,一直到柏林投降后才停止。战后苏联指出柏林战役炮击投下的炸药重量比盟军轰炸机投下的总重还要多。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柏林东及东北部推进。

乌克兰第1方面军穿越了北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最后一个阵地并经过特博格北部,占据美军马格德堡易北河防线前一大片德国土地。北部斯特丁至施韦特由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占领。

4月21日,苏军第2亲卫集团军向柏林北部推进了50公里,并攻击威诺亨西南方。其他苏军部队已经抵达柏林防线外围。苏联计划先包围柏林然后包抄德国第12集团军。

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与德国第9集团军被困霍斯北部,因此由第4装甲集团军转隶第9集团军,该集团军仍然守著科特布斯。当第4装甲集团军成功向北方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作出反击后,希特勒向第9集团军下达死守科特布斯,并向西方设立一条新战线的命令。这样就能够与由南方突围北上的第4装甲集团军包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他们预计第4装甲集团军会在南方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发动攻击,而斯坦纳将军的武装党卫队第11装甲集团军会由柏林南下包抄。但斯坦纳将军根本没有足够兵源发动反攻,海因里希向希特勒的参谋表明,如果第9集团军不立即撤退就会被红军包围。他强调往西北撤回柏林已经太迟,一定要往西撤退,如果不获希特勒许可向西撤退,他就要求解除自己指挥官的职务。

4月22日中午的会议,希特勒得知他的计划并无实现而怒不可遏。他宣布战败而自己会留在柏林直到最后一刻然后自杀。为了令希特勒冷静下来,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推测面对美军的德国第12集团军可以撤回柏林,他认为守在易北河的美军已经不会再向东推进。希特勒同意这个想法,几小时后禾特·温克将军收到命令,让第12集团军脱离美军战线向东北撤退增援柏林,海因里希也收到向西撤退并与第12集团军会合的命令。

苏联逐步向胜利迈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奥得河东岸设立了桥头堡,并与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交战。但第9集团军受到来自东面的猛攻,失去了科特布斯。一支苏军装甲先头部队已经集结在柏林东部,另一支已经突破了柏林内围的防御圈。

4月2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继续收紧包围网,包括切断德国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向西面推进与企图增援柏林的德国第12集团军交战。希特勒任命黑尔姆特·魏德林将军为柏林防卫司令官。

4月25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突破了第3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他们可以顺畅地向西方的英国第21集团军群和向北方波罗的海港口施特拉尔松德推进。苏联第5亲卫集团军的第58亲卫师在易北河与集结在托尔高附近的美军第69步兵师成功会师。

柏林战役

柏林市战役是柏林战役的最后阶段。虽然在战役中柏林被3支苏联红军围攻,但不只是柏林,还有德国东部地区的易北河仍在德国手中,柏林市战役详细介绍了在柏林的战斗,及德国投降,全在德国首都内发生。

柏林战役的结果在战役中的初期阶段已经决定。由于苏军封锁柏林和阻击他们的德军被摧毁或被迫撤退,这个城市的命运是被包围。然而,在柏林市内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出现因为红军采取了市街战及通过市中心的作战方式。

1945年4月23日,首支苏联地面部队渗透至柏林郊区。4月27日,柏林正式对外断绝联络。市内的战斗持续至1945年5月2日。当日,柏林城防司令黑尔姆特·魏德林将军向苏联第8亲卫军团司令瓦西里·崔可夫中将投降。崔可夫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的下属。

序幕编辑

奥德河-尼斯河战役编辑

主条目:奥德河-尼斯河战役

整个柏林战役中大部分的战斗发生在施劳弗高地,这是柏林城外最后1条主要防线。施劳弗高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数场激战之一。该战役从1945年4月16日进行至4月19日,共4天。近1,000,000名苏联士兵和超过20,000辆坦克和火炮企图突破由大约100,000名德国士兵和1,200辆坦克和大炮防守的「柏林之门户」。

4月19日,战斗进行至第4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在施劳弗高地的最后防线。 伊凡·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攻占了弗罗斯特并在翌日进入开阔地域。一个强大的攻势从东北面向柏林展开,而其他部队则向西前进,与在柏林西南面易北河的美国军队会师。

截至4月19日结束时,法兰克福以北围绕施劳弗高地至南面的弗罗斯特的德国东部防线已不复存在。这次突破让2个苏军方面军包围在法兰克福以东口袋内的德国第9军团,德国第9军团后来发动哈尔伯战役尝试向西突围。[6][7] 4月1日至4月19日的行动中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 超过2,807辆坦克,[8] 包括最少727辆在施劳弗高地的战斗中损失的。

包围柏林编辑

  • 主条目:柏林战役: 包围柏林

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苏军炮兵开始炮轰柏林的市中心,并直至该城投降前均没有停止。战后,苏联指出,在战斗中其炮兵发射炸药的重量吨位大于西方盟军轰炸机在该市投下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该城东部和东北部前进。

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推进到费迪南德·舍纳尔的德国中央集团军北翼,并通过于特博格北面及已在前往易北河马格德堡的美军战线超过一半距离的路上。在北部斯德丁和施韦特之间,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攻击了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德国维斯瓦河集团军的北翼,该北翼由 哈索·冯·曼陀菲尔的德国第3装甲军团防守。[7]

4月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完成了对该市的包围。[9]

第2天,即4月25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斯德丁以南的桥头堡突破了德国第3装甲军团的防线和越过了兰多沼泽。他们现在可以自由地向西面的英国第21集团军和向北面的波罗的海港口施特拉尔松前进。Zhadov的苏联第5亲卫军团的第58近卫师在德国的易北河近托尔高与美国第1军团的美军第69步兵师会师。[10]封锁柏林的苏军是集合了领头的苏联部队以试探和渗透柏林城铁环形防御圈。截至4月25日结束时苏军在德军防线上没有什么进展,但苏军攻占该城的行动突然被阻及守军与城外的德军失去了联系被视为该战役的决定性阶段。[11]

准备编辑

参见:柏林市战役战斗序列

在4月20日,希特勒下令德军发动克劳塞维兹行动,将德意志国防军及武装亲卫队的行政单位自柏林撤走;这一现象表明了柏林将成为一个要塞城市。[12]

黑尔姆特·魏德林负责城内的防务,并指挥城内残存的德意志国防军及武装亲卫队,共有45,000人,由警察、希特勒青年团及国民突击队成员组成。[13] 城内另有40,000人的国民突击队成员。

魏德林在城内组织了八个防御地域,从A到H区,每个防御地域都由军衔在上校以上的军官指挥,不过这些人大都没有战斗经验。[2] 城市的西部地区由德军第20步兵师防守,城市的北部由德军第9伞兵师防守,城市的东北部由明克堡装甲师防守,城市的东南部由第11北欧装甲掷弹兵师防守,而第18装甲掷弹兵师则防守市中心。

苏军通常以6到8人组成1个班,并由地面炮火提供掩护。这些战斗单位被投入至城镇战,他们借由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的战斗中,改进了不少战斗技巧。[15]

柏林公寓及街区

德国的战术则考量到以下3点:德军在战争期间所累积的经验、柏林城内的天然特征和苏军所使用的战术。柏林市中心有不少的街区及宽阔的道路,另有数条河川、公园、火车调车场。另有一些小丘,高度为海拔66米。许多建筑物建于19世纪的后期,在许多地方,建筑物都有庭院。

1945年7月3日,一条被摧毁的道路

由于苏军已在先前的战役改进了城镇战技巧,因此德军并不在路上设立容易被苏军炮火击毁的路障。德军在房屋的上层及屋顶设置了狙击兵及机关枪阵地以躲避苏军炮火(因为苏军坦克不能将炮弹打到那么高的地方)。此外,德军将配有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士兵布置在地下室的窗边,当苏军坦克经过时便可加以伏击,这种战术很快的便被许多希特勒青年团及国民突击队的成员使用。[16]

苏军为应付这种战术,在坦克上加上了辅助的炮手,攻击每座窗户及门口,不过坦克不能快速的移动炮塔,因此苏军改使用重型榴弹炮(152 毫米及203 毫米)攻击任何可能具有防御设施的建筑物,并使用高射炮攻击位于房屋上层的德军。苏军开始进行逐屋的战斗,他们穿过公寓及地下室以前往下一个建筑物(苏军发现德军的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非常实用),另一些人则在屋顶战斗。遮蔽战术让德军得以袭击坦克的侧翼,火焰喷射器及手榴弹被证明相当好用,然而这也导致许多市民伤亡。

?

4月16日,清晨的战斗以炮击揭幕,数以千计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炮轰德军阵地,炮击持续了数天之久。日出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越过奥得河展开攻击。同日清早,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越过尼斯河展开攻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虽然军力强大,但分配予它的任务比较困难,更要面对大部分德军。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一败涂地,因为海因里希已预料到苏军进攻,早于苏军炮击前已经把第1道防线的兵力撤回。苏军原本有意用143盏探射灯的灯光扰乱德国守军的视线,却因为早晨的浓雾而分散,反而让德军看清楚苏军的编队。而沼泽地亦妨碍了苏军的攻势,还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苏军死伤枕藉。缓慢的推进令朱可夫感到挫败,他收到斯大林的命令,把原本计划直至有突破性进展才动员的后备军也投入战斗。到傍晚时,苏军前进了大概6公里并取得一些地区,但德军防线仍然原封未动。

在南方,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进攻按著计划进行,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希莱高地的战斗遇到一些挫折。斯大林为了刺激他,告诉朱可夫将向科涅夫下达由南方进攻柏林的命令。

第2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把后方剩下的兵力都投入到战场中,苏军的纵深作战在这一地区彻底失败。4月17日黄昏前,德军的防线依然原封未动。在南方由费迪南德·舍纳尔将军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却未能阻挡南方的攻势。在他北翼的第4装甲集团军因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攻势而往后撤。他却把自己的两个装甲师用来防御南部,而不用来协助第4装甲集团军。这是这次战斗的转捩点,黄昏后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南部已经不能防守,除非他们后撤到与第4装甲集团军连成一线。因为科涅夫轻松突破了舍纳尔的差劲防御后,也艰难拉开了海因里希的出色防线。

4月18日,两个苏联方面军稳步推进,但伤亡仍然很多,黄昏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夺取了霍斯,推进至德军第3条、也是最后一条的防线,并准备向郊区进发。

4月19日,战斗开始后第4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施劳弗高地的最后防线,往柏林的路线已经畅通无阻。德国第9集团军的残余部队仍然守著施劳弗高地。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也有被乌克兰第1方面军包抄的危险,苏联的第3亲卫集团军、第3及第4亲卫坦克集团军已经突破了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防线,转向北联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往柏林进发。其余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向西方盟军战线推进。当天后,德军东面战线基本上已经不再存在,剩下来的只是一些被包围的德军反抗。这次战斗苏军代价非常大,由4月16日至19日损失超过2,807辆坦克。

对柏林的包围

4月20日是希特勒生日,苏军火炮向柏林中心展开炮击,一直到柏林投降后才停止。战后苏联指出柏林战役炮击投下的炸药重量比盟军轰炸机投下的总重还要多。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柏林东及东北部推进。

乌克兰第1方面军穿越了北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最后一个阵地并经过特博格北部,占据美军马格德堡易北河防线前一大片德国土地。北部斯特丁至施韦特由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占领。

4月21日,苏军第2亲卫集团军向柏林北部推进了50公里,并攻击威诺亨西南方。其他苏军部队已经抵达柏林防线外围。苏联计划先包围柏林然后包抄德国第12集团军。

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与德国第9集团军被困霍斯北部,因此由第4装甲集团军转隶第9集团军,该集团军仍然守著科特布斯。当第4装甲集团军成功向北方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作出反击后,希特勒向第9集团军下达死守科特布斯,并向西方设立一条新战线的命令。这样就能够与由南方突围北上的第4装甲集团军包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他们预计第4装甲集团军会在南方向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发动攻击,而斯坦纳将军的武装党卫队第11装甲集团军会由柏林南下包抄。但斯坦纳将军根本没有足够兵源发动反攻,海因里希向希特勒的参谋表明,如果第9集团军不立即撤退就会被红军包围。他强调往西北撤回柏林已经太迟,一定要往西撤退,如果不获希特勒许可向西撤退,他就要求解除自己指挥官的职务。

4月22日中午的会议,希特勒得知他的计划并无实现而怒不可遏。他宣布战败而自己会留在柏林直到最后一刻然后自杀。为了令希特勒冷静下来,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推测面对美军的德国第12集团军可以撤回柏林,他认为守在易北河的美军已经不会再向东推进。希特勒同意这个想法,几小时后禾特·温克将军收到命令,让第12集团军脱离美军战线向东北撤退增援柏林,海因里希也收到向西撤退并与第12集团军会合的命令。

苏联逐步向胜利迈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奥得河东岸设立了桥头堡,并与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交战。但第9集团军受到来自东面的猛攻,失去了科特布斯。一支苏军装甲先头部队已经集结在柏林东部,另一支已经突破了柏林内围的防御圈。

4月23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继续收紧包围网,包括切断德国第9集团军与柏林的联系。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向西面推进与企图增援柏林的德国第12集团军交战。希特勒任命黑尔姆特·魏德林将军为柏林防卫司令官。

4月25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突破了第3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他们可以顺畅地向西方的英国第21集团军群和向北方波罗的海港口施特拉尔松德推进。苏联第5亲卫集团军的第58亲卫师在易北河与集结在托尔高附近的美军第69步兵师成功会师。

柏林战役

柏林市战役是柏林战役的最后阶段。虽然在战役中柏林被3支苏联红军围攻,但不只是柏林,还有德国东部地区的易北河仍在德国手中,柏林市战役详细介绍了在柏林的战斗,及德国投降,全在德国首都内发生。

柏林战役的结果在战役中的初期阶段已经决定。由于苏军封锁柏林和阻击他们的德军被摧毁或被迫撤退,这个城市的命运是被包围。然而,在柏林市内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出现因为红军采取了市街战及通过市中心的作战方式。

1945年4月23日,首支苏联地面部队渗透至柏林郊区。4月27日,柏林正式对外断绝联络。市内的战斗持续至1945年5月2日。当日,柏林城防司令黑尔姆特·魏德林将军向苏联第8亲卫军团司令瓦西里·崔可夫中将投降。崔可夫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的下属。

序幕

奥德河-尼斯河战役

整个柏林战役中大部分的战斗发生在施劳弗高地,这是柏林城外最后1条主要防线。施劳弗高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数场激战之一。该战役从1945年4月16日进行至4月19日,共4天。近1,000,000名苏联士兵和超过20,000辆坦克和火炮企图突破由大约100,000名德国士兵和1,200辆坦克和大炮防守的「柏林之门户」。

4月19日,战斗进行至第4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在施劳弗高地的最后防线。 伊凡·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攻占了弗罗斯特并在翌日进入开阔地域。一个强大的攻势从东北面向柏林展开,而其他部队则向西前进,与在柏林西南面易北河的美国军队会师。

截至4月19日结束时,法兰克福以北围绕施劳弗高地至南面的弗罗斯特的德国东部防线已不复存在。这次突破让2个苏军方面军包围在法兰克福以东口袋内的德国第9军团,德国第9军团后来发动哈尔伯战役尝试向西突围。4月1日至4月19日的行动中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 超过2,807辆坦克,包括最少727辆在施劳弗高地的战斗中损失的。

包围柏林

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苏军炮兵开始炮轰柏林的市中心,并直至该城投降前均没有停止。战后,苏联指出,在战斗中其炮兵发射炸药的重量吨位大于西方盟军轰炸机在该市投下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该城东部和东北部前进。

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推进到费迪南德·舍纳尔的德国中央集团军北翼,并通过于特博格北面及已在前往易北河马格德堡的美军战线超过一半距离的路上。在北部斯德丁和施韦特之间,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攻击了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德国维斯瓦河集团军的北翼,该北翼由 哈索·冯·曼陀菲尔的德国第3装甲军团防守。

4月24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已完成了对该市的包围。

第2天,即4月25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斯德丁以南的桥头堡突破了德国第3装甲军团的防线和越过了兰多沼泽。他们现在可以自由地向西面的英国第21集团军和向北面的波罗的海港口施特拉尔松前进。Zhadov的苏联第5亲卫军团的第58近卫师在德国的易北河近托尔高与美国第1军团的美军第69步兵师会师。[10]封锁柏林的苏军是集合了领头的苏联部队以试探和渗透柏林城铁环形防御圈。截至4月25日结束时苏军在德军防线上没有什么进展,但苏军攻占该城的行动突然被阻及守军与城外的德军失去了联系被视为该战役的决定性阶段。

准备

在4月20日,希特勒下令德军发动克劳塞维兹行动,将德意志国防军及武装亲卫队的行政单位自柏林撤走;这一现象表明了柏林将成为一个要塞城市。

黑尔姆特·魏德林负责城内的防务,并指挥城内残存的德意志国防军及武装亲卫队,共有45,000人,由警察、希特勒青年团及国民突击队成员组成。城内另有40,000人的国民突击队成员。

魏德林在城内组织了八个防御地域,从A到H区,每个防御地域都由军衔在上校以上的军官指挥,不过这些人大都没有战斗经验。 城市的西部地区由德军第20步兵师防守,城市的北部由德军第9伞兵师防守,城市的东北部由明克堡装甲师防守,城市的东南部由第11北欧装甲掷弹兵师防守,而第18装甲掷弹兵师则防守市中心。

苏军通常以6到8人组成1个班,并由地面炮火提供掩护。这些战斗单位被投入至城镇战,他们借由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的战斗中,改进了不少战斗技巧。

柏林公寓及街区

德国的战术则考量到以下3点:德军在战争期间所累积的经验、柏林城内的天然特征和苏军所使用的战术。柏林市中心有不少的街区及宽阔的道路,另有数条河川、公园、火车调车场。另有一些小丘,高度为海拔66米。许多建筑物建于19世纪的后期,在许多地方,建筑物都有庭院。

1945年7月3日,一条被摧毁的道路

由于苏军已在先前的战役改进了城镇战技巧,因此德军并不在路上设立容易被苏军炮火击毁的路障。德军在房屋的上层及屋顶设置了狙击兵及机关枪阵地以躲避苏军炮火(因为苏军坦克不能将炮弹打到那么高的地方)。此外,德军将配有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士兵布置在地下室的窗边,当苏军坦克经过时便可加以伏击,这种战术很快的便被许多希特勒青年团及国民突击队的成员使用。[16]

苏军为应付这种战术,在坦克上加上了辅助的炮手,攻击每座窗户及门口,不过坦克不能快速的移动炮塔,因此苏军改使用重型榴弹炮(152 毫米及203 毫米)攻击任何可能具有防御设施的建筑物,并使用高射炮攻击位于房屋上层的德军。苏军开始进行逐屋的战斗,他们穿过公寓及地下室以前往下一个建筑物(苏军发现德军的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非常实用),另一些人则在屋顶战斗。遮蔽战术让德军得以袭击坦克的侧翼,火焰喷射器及手榴弹被证明相当好用,然而这也导致许多市民伤亡。

?在部分地区,一些复仇心重苏联部队(以后援部队为主),在柏林市内掠夺、强奸(估计有10万人)以及绑架平民,这种行为持续了几个星期

Ruine des Reichstags nach der Schlacht (Juni 1945)
Die sowjetische Offensive gegen Berlin ab dem 16. April 1945
Br?nde nach einem Luftangriff auf Berlin (1944)
Sowjetische Artillerie vor Berlin (April 1945)

И ещё в конце марта — начале апреля 1945 года настаивал:

Я… придаю ещё большее значение вступлению в Берлин… Я считаю чрезвычайно важным, чтобы мы встретились с русскими как можно дальше на Востоке.

— Черчилль, из переписки с британским и американским командованием


因为希特勒错误的判断,苏联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战术欺骗。让希特勒认为,红军的主攻方向是捷克和匈牙利。古德里安曾经提醒过希特勒,把部队调回柏林周边,但是希特勒刚愎自用,没有采纳古德里安的建议。

导致,希特勒把重兵全部调往捷克和匈牙利守护油田去了。柏林只留下了一百多万的部队。红军集结了二百五十多万的部队,强攻柏林。德军没有制空权,制空权已被盟军彻底击溃。缺少火力兵器和重武器。

相比德军自己来说,是「攻强守弱」。德军更善于如何去进攻,对于坚守,那是不擅长的。红军分为三路大军准备包围柏林。使用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战术「攻敌所必救」。围住柏林,周边的德军一定会回来支援,红军的优势部队可以与德援军展开决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德军已然丧胆,萎缩在战壕,守著自己的阵地,不敢支援柏林,毕竟德军中也有明白人,知道红军一旦完成对柏林的包围,西线与盟军作战的德军一旦回防柏林,战争其实就已经失败了。然而确实如此,围困柏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下室中希特勒,不知道地面上是什么情况,希特勒已经疯狂了,拚命的指挥著已然不存在的军团,东线的德军非俘即亡,西线的德军拖住了盟军,但是绝不能动,一动就会打破平衡。所以一部分将领已经不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了。

柏林周围的德军,要么被人数众多的红军反包围,要么被苏军和盟军牵制,进退两难。但是有一点,他们明白,就是一旦回防,就是活靶子,因此坚守阵地

ヒトラーの判断ミスのために、ソ连は大规模な戦术的欺瞒を思いついたのである。 ヒトラーに、赤军の主戦场はチェコスロバキアとハンガリーであると思わせた。 グーデリアンは、ヒトラーにベルリン周辺の兵力を后退させるように警告していたが、ヒトラーは强情でグーデリアンの忠告を闻かなかった。

その结果、ヒトラーは重装备の军队をチェコスロバキアとハンガリーに移し、油田を守ることにした。 ベルリンには100万人ほどの军队しか残っていなかった。 赤军は250万人以上の兵力を集め、ベルリンを武力攻撃した。 ドイツ军には航空戦力がなく、制空権も连合军に完全に败れていた。 火力兵器、重火器の不足。

ドイツ军そのものと比较すると、「攻撃に强く、防御に弱い」ということになる。 ドイツ人は攻撃に优れていたが、守备は得意ではなかった。 赤军は3つの大军に分かれてベルリンを包囲する准备をしていた。 古くからの伝统的な戦术である「救うために敌を攻撃する」という方法が用いられた。 ベルリンを包囲することで、周辺のドイツ军は必ず援军に戻ってくるし、优势な赤军部队はドイツ军の援军と决闘して、敌の生活部队を壊灭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 结局、ドイツ军の中には、赤军がベルリンの包囲を完了すれば、西部戦线で连合国と戦うドイツ军がベルリンを守るために戻ってきた时点で、実质的な败戦となることを知っていた理解者もいたのである。 しかし、ベルリン包囲戦が髪の毛の引き金になったのは事実である。

地下にいるヒトラーは、地上で何が起こっているのかわからず、ヒトラーは気が狂ってしまい、もはや存在しない军団を必死になって指挥し、东部戦线のドイツ军は捕虏になるか死んでしまい、西部戦线のドイツ军は连合国を足止めしているが、一歩でも动けば均衡が崩れてしまう。 将军たちの一部は、ヒトラーの命令に従わなくなっていたのだ。

ベルリン周辺のドイツ军は、数で胜る赤军に逆に包囲されるか、ソ连と连合国に抑え込まれるかのジレンマに陥っていた。 しかし、彼らが理解していたのは、防卫线に戻れば、自分たちは生きた标的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り、そのためにポジションを维持していた。


你看过《帝国的毁灭》吗,2005年的电影,讲述了希特勒最后的12天,里面有这个问题的解答,因为周边的德军被美军牵制著,动弹不得,而且攻进柏林的有500万苏军,德国人回来就是送人头的


坦克没油了,铁路炸烂了,拿两条腿救啊?


「只要施泰因纳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元首,施泰因纳…」

「施泰因纳没有足够的兵力,没能发起进攻……」


巧了,某个人也想过「只要屎蛋发动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不是被分割包围了,我猜的,具体我也不清楚,看懂这段历史的大佬们怎么答了。


没办法回去,即便回去了也是白白送死而已。

坦克没油了,制空权也在苏军这边。

守城是要用大量的武器弹药的,面对苏军的坦克怎么搞,后期铁拳的生产原料都没多少了。

就二战的那种战争形势,或者说从一站,日俄战争,甚至19世纪的是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对于武器处于劣势的一方,单纯的堆人数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

就苏联对德国人的仇恨,德国守的人多了无非就是多轰几炮的问题。


因为大部分德军正忙著往西面跑呢,投降晚了可就要去西伯利亚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