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下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指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再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以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社会大多数人的多数行为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价值。

消费主义有利有弊,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

先讲一个故事:蜜蜂王国倡导消费主义,蜜蜂们挣来的钱都用来消费,王国经济繁荣,蜜蜂们过著幸福的生活。后来王国里出现一个学者,他向国王提出:「目前蜜蜂王国的消费主义盛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应该提倡节俭。」

国王听取了学者的建议,在全国推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从此蜜蜂王国经济繁荣的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消费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之一就是「扩大内需」,也就是所谓的扩大内部消费,是不是跟刚刚的故事有点像?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消费对经济发展是好事,为什么还要提「警惕消费主义陷阱」呢?

这里我们就需要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假如我们站在「国家」或者「资本家」的角度,肯定维护消费主义,因为它能推动经济发展、将过剩的产能消耗掉、将资本家生产的商品卖出去。但是,一旦我们转变立场,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消费主义」马上就成了「消费主义陷阱」。

什么是消费主义陷阱?我们仍然从一张图讲起。

对这张图熟不熟悉?这是之前优衣库和Kaws出的联名款T恤,官方售价只有99元。但是产品发售当天,全国范围内被抢购一空,最高时单价被炒到1000元。你没看错,一件成本只有10块20块的衣服,被买到1000元,如果你买了,那么你就掉入了「消费主义陷阱」。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限量款的包,口红,aj篮球鞋等等,我们每天都面临著各种各样的「消费主义陷阱」,稍不注意钱袋子里的钱就会被资本家拿走。

一、为什么会出现「消费主义陷阱」?——资本家需要销售生产出的商品

商品分为两大类:一、生活必需品;二、高档耐用品。

生活必需品是指能够维持生命生理体征的基础生活资料,如衣、食、住、行等,所以生活必需品一般不涉及「消费主义陷阱」。需要强调一下,这里的衣食住行指得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买奢侈品并不在生活必需品之列。

高档耐用品是指奢华的、能够多次使用且寿命较长的,比如:汽车、电视机、电冰箱,以及现在市场流行的奢侈品、轻奢侈品,资本家也最喜欢在高档耐用品上做文章。

高档耐用品并不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买,也可以不买。资本家要出售这样的商品必须要创造需求。

如何创造需求呢?我们举一个最成功的营销骗局——钻石。

钻石本来就是一种无意义的矿石,天然钻石的储量约有25亿克拉,它甚至没有玻璃有用,完全没有稀有到每克拉按照万来计算。但是,当资本家将「钻石」跟「爱情」结合在一起时,钻石就不再是简单的矿石,而是爱情的象征,它象征著坚不可摧。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影视剧广告植入迅速将这个概念深深地植入消费者的脑子里,以至于人们想到爱情,想到结婚,就必须要买钻戒。

我们假如世界上没有钻石,资本家当时营销的不是钻石而是玻璃,将「玻璃」跟「爱情」联系在一起,那么现在人们一想到求婚,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玻璃戒指了。

这就是营销的魔力,营销就是没有需求创造需求。「消费主义陷阱」就是通过营销将某个商品跟特定事物联系在一起,让本没有能力消费它的人购买。比如手表、汽车、包,它们为什么能成为身份的象征?因为铺天盖地的信息植入,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手表和汽车的广告,总会把「商品」和「成功」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戴的起这个表我就是成功人士、开的起这辆车我就是成功人士。

现在流行各种「圈子文化」,什么嘻哈圈、aj圈等等,为了融入某个圈子,很多人不顾自己一个月5000块钱的工资,花20000块钱买包;为了融入某个圈子,很多还没有收入的孩子花几千块钱买鞋;为了融入某个圈子,明明背著房贷,还是选择贷款买车。其实这些所谓的圈子就是「消费主义陷阱」的具体体现。

有没有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看看你买的商品是因为需求购买,还是因为其他心理购买,如果你购买某个商品不是因为需求,那你就落入了「消费主义陷阱」。

二、「消费主义陷阱」会带来什么影响?

1、 中产无产阶级越来越多

现在很流行一个定义——中产无产阶级。所谓「中产无产阶级」是指收入已经实现了阶层的跨越,进入中产阶级,但是却无法实现资本积累。

「中产无产阶级」就是深受「消费主义陷阱」所困的一群人,他们刚踏入中产阶级不久,为了更快的融入中产阶级这个圈子,盲目的消费一些本没有必要的商品,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潮流的衣服、高档的手表、昂贵的汽车等等。

这种情况下,「中产无产阶级」几乎没有积蓄,成为现实版的月光族,甚至利用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提前消费,明明月收入只有5000,却敢用花呗的20000额度,想想都可怕。

在「消费主义陷阱」的影响下,中产无产阶级还在不断增长中。

1、 阻塞阶级上升通道

阶级固化之后,阶级晋升的困难越来越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流阶级通过各种方式阻塞下一阶层的上升通道,从而实现阶层的相对稳定。

如何阻塞阶级上升通道呢?减缓甚至停止其资本的积累。「消费主义陷阱」就是上流阶层为了防止过多的阶层跨越,维持阶层的相对稳定而创造的。当中产阶级盲目消费,放弃了资本积累时,他就无法实现从「出卖劳动换取报酬」到「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收入」的转变,从而只能停留在中产,无法实现阶级的跨越。

三、如何避免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1、 避免盲目攀比。

不要觉得别人有什么,你也应该有什么,一定要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需求。并不是你买了某件商品就能成为某个圈子的人,想融入某个圈子,靠的是内在的实力,而非外在物质。

2、 别计较自己配不配,而是要正视自己能不能。

营销就是创造需求,创造你明明不需要的需求。曾经有航空公司的广告,前半段描述主人公工作多么多么不容易,后半段主人公机缘巧合被升了仓,他发现在飞机头等舱多么多么的舒适,然后抛出观点:出门旅行,劳碌了一年的你,配得上一次头等舱!

这便是消费主义陷阱经常拿来给我们洗脑的手段,他们把「能不能」的问题用「配不配」来问你。我们每个人都配得上最好的,但是在你想要消费之前考虑一下你能不能消费它。

落先森嘚吧嘚:

以上只是一个社畜+穷逼+杠精的自我安慰,如果你觉得有用请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落先森读书》。

参考:

百度—百度词条:消费主义

知乎—宋小狮:消费主义如何通过伪造文化来欺骗年轻人的。

知乎—浅小墨:消费主义如何通过伪造文化来欺骗年轻人的。

知乎—良大师:你认为最大的智商税是什么?

简书—乔—wzq-《反思「消费主义」,是一个穷人的自觉》

搜狐—可达怡—《消费主义下,年轻人很爱花钱?》


只要是股热风,再蠢也有人跟


跟风,这得看他们自身喽,可能为了让自己更「潮」一些吧,我也不懂,哈哈哈


你再大点你说不定也跟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