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技术性回答。

首先,要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地区范围相互依赖、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

知乎用户:法律全球化的利弊有哪些呢??

www.zhihu.com图标

表现在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已成为世界经济主体(生产、贸易、金融、生产经营):

1.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

2.贸易全球化:商品、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3.金融全球化;

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

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主导。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借助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行跨国投资和生产的过程。

产生原因(科技、跨国公司企业组织、经济体制改革):

1.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跨国公司发展提供了适宜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3.各国经济体制变革是经济全球化体制保障。

其次,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过程,要了解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提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2.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

4.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发展。

消极影响

1.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地位、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2.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

3.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最后,要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1.继续扩大推行一带一路政策。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已给相关国家创造了发展机遇,让更多民众共享美好生活,带来了实在的利益

「一带一路」提出不出自地缘政治考虑,而是适应时代要求、契合各国求发展、谋合作共同愿望,是共同发展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国际贸易、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成为共同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③坚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就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②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著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扩大开放是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①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

②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①必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③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⑤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

这里引用一篇外国文章作为参考:

The world is going through the biggest wav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ver witnessed. The process sweeps from hyperactive America to Europe and reaches the emerging countries with unsurpassed might. Many in these countries are looking at this process and worrying: "Wont the wave of business concentration turn into an uncontrollable anti-competitive force?"

世界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浪潮。这一进程从极度活跃的美国蔓延到欧洲,并以无与伦比的力量到达新兴国家。这些国家的许多人看到这一过程,都在担心:「企业集中的浪潮不会变成一股无法控制的反竞争力量吗?」

Theres no question that the big are getting bigger and more powerful.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20%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1982. Today the figure is more than 25% and growing rapidly. International affiliates account for a fast-growing segment of production in economies that open up and welcome foreign investment. In Argentina, for instance, after the reforms of the early 1990s, multinationals went from 43% to almost 70%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he 200 largest firms. This phenomenon has created serious concerns over the role of smaller economic firms, of national businessmen and over the ultimate stability of the world economy.

毫无疑问,大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1982年,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不到20%。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25%,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在开放和欢迎外国投资的经济体中,国际子公司在生产中占了快速增长的一部分。例如,在阿根廷,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之后,跨国公司在200家最大公司的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从43%上升到近70%。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小型经济公司、民族商人和世界经济最终稳定的严重关切。 I believe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orces behind the massive MA wave are the same that underlie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falling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sts, lower trade and investment barriers and enlarged markets that require enlarged operations capable of meeting customers demands. All these are beneficial, not detrimental, to consumers. As productivity grows, the worlds wealth increases. 我相信,在这场大规模并购浪潮背后,最重要的力量也是全球化进程的基础:运输和通讯成本下降,贸易和投资壁垒降低,市场扩大,需要扩大业务,满足客户需求。所有这些对消费者都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随著生产力的增长,世界财富也在增加。 Examples of benefits or costs of the current concentration wave are scanty. Yet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the merger of a few oil firms today could recreate the same threats to competition that were feared nearly a century ago in the U.S., when the Standard Oil trust was broken up. The mergers of telecom companies, such as WorldCom, hardly seem to bring higher prices for consumers or a reduction in the pace of technical progress. On the contrary, the price of communications is coming down fast. In cars, too, concentration is increasing-witness Daimler and Chrysler, Renault and Nissan-but it does not appear that consumers are being hurt. 目前集中浪潮带来的好处或代价的例子很少。然而,很难想像,今天几家石油公司的合并会再次对竞争造成威胁,就像一个世纪前标准石油信托基金(Standard oil trust)解体时美国所担心的那样。像世通这样的电信公司的合并,似乎很难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的价格,也不会减缓技术进步的步伐。相反,通讯的价格正在迅速下降。在汽车领域,集中度也在提高——戴姆勒、克莱斯勒、雷诺和日产,但消费者似乎并未受到伤害。 Yet the fact remains that the merger movement must be watched. A few weeks ago, Alan Greenspan warned against the megamerger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Who is going to supervise, regulate and operate as lender of last resort with the gigantic banks that are being created? Wont multinationals shift production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when a nation gets too strict about infringements to fair competition? And should one country take upon itself the role of 「defending competition」 on issues that affect many other nations, as in the U S. vs. Microsoft case ? 但事实仍然是,合并运动必须受到关注。几周前,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警告称,不要在银行业进行大规模合并。谁来监管、监管和操作这些正在建立的巨型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当一个国家对公平竞争的侵权行为过于严格时,跨国公司难道不会把生产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吗?在影响其他许多国家的问题上,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承担起「捍卫竞争」的角色,比如美国诉微软案?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总归来说得用好,得适度,得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全球化对欠发达国家还是较为不利的,因为欠发达国家输出的都是初级资源型产品,一旦资源耗尽,就真的一无所有了。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应该相应推动资本全球化、技术全球化等。


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当年用来处理过剩产能和帮助美国品牌打开全球市场的战略。但是,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就是企业发现如果把生产也移出美国并贴近市场,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加速产品迭代。结果,本来一手好牌打成了国家经济空心化的坏局面。全球化过程中,各国赚到美元,产生了财富幻觉。当美元贬值而拒绝足额对付购买力的时候,全球为赚美元而生产的动力越来越不足,导致美国成本上升,升至有没有全球化都一样的时候,美国很可能推进去全球化。


怕也是找马原答案的同学吧,hh


你不想办法赚别国的钱,其他国家就要来赚你的钱

大的企业没在你的国家投资,那么投资转向他国,同时资金,技术,就业,税收都会流向他国


书p227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