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袁绍最有可能,不过袁绍未必会选择像曹操一样让汉体面的咽下最后一口气。


首先明确一点,袁绍集团的覆灭,其根本原因不在官渡之战,而是在于袁绍死后几个儿子内讧。

如果北方没有出现曹操,也没有出现其他可以和曹操相提并论的势力,那么袁绍也就不会遭遇官渡之战的惨败,统一北方的进程确实可能会更加顺利。但是他死后几个儿子内讧,仍然会给别人可乘之机。

考虑到袁术比袁绍败的更早,那么在袁绍死后,能抓住这个可乘之机的势力,首推孙权,位置最好,可以像当年刘邦一样尝试逐鹿中原。

其次是刘表,不过荆州四战之地,刘表想北伐,必须防著孙权,不然关羽失荆州的典故提前上演。

最后是刘备。乱世中见缝插针的刘备,也许能够趁乱在北方控制一片根据地,不过这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当初刘备在荆州蹲到髀肉复生,也没能占据这里。

至于西凉和蜀地,也就是偏安一隅的表现,争霸中原的能力有限。


大概率是刘协得天下(自动滑稽)

(一家之言,必有疏漏,万望见谅)

一,袁绍终定河北,刘备易平河南

没有曹操,袁绍统一河北的时间一定比本位面所用的时间更长。

因为曹操就是袁绍在河南(黄河之南)布置的抵御袁术的棋子。

没了曹操换了另一个棋子,初期大概率无法完美地抵御袁术的进击。

袁绍需要分出更多资源布防河南。

(如下图)

袁绍布置在河南的棋子大概率变成刘备。

(为何选择刘备?)

①根据《汉末英雄志》记述,刘备早年在洛阳游学时,不像读者想像的纵情声色犬马而一无所获,反而和曹操、袁绍有相当亲密的接触。结合刘备举袁谭为茂才,袁绍出城二百里迎刘备。袁绍和刘备的关系不错,至少比其余的诸侯要好得多。

②河南地有很多诸侯,但经过本位面历史证明有战力的只有曹操、刘备、吕布三人。没了曹操,就算袁绍开始选择其他棋子,随著时间推移,袁绍还得选择刘备坐镇河南。难道让袁绍选择吕布为棋子?

(汉末英雄志作者是何进长史的儿子,出身顶级士族,所以信息可靠性很高)

刘备中后期除了夷陵惨败于陆逊,其余战争表现极佳。说明刘备掌握一定资源后,和同规模的对手作战,战力很强的。

所以读者不必担心刘备被吕布打跑,而且袁绍也会大力援助刘备。就像本位面曹操被吕布打残后,在袁绍援助下站稳脚跟。

最关键的是刘备本人仁德宽宏,可以和地方士族豪族可以完美结合。吕布大概率入不了河南地。(没有带路党)

最后局面可能是袁绍平定河北之后,发现河南出现一个怪物政权。

刘协当阿斗式皇帝,刘备任大将军,荀彧任尚书令,国内名士如雨,名将如云。占据徐豫兖雍四州。

(如下图)

二,本初英魂归西,皇叔轻取河北

因为袁绍前期不如本位面顺利,而刘备中后期比本位面曹操顺利,所以官渡之战会晚上一两年,二者势力差距不大。

双方大概率是开战后互有胜负,长时间鏖战后袁绍归西。袁家再次陷入内斗,刘备轻取河北之地。花费数年梳理内政。

因为刘备没有什么宿敌在南方,并且己方优势太大,所以不会发动赤壁之战。

(如下图)

三,张文远讨西凉,关云长征辽东

(以下就是纯粹的YY)

公元206年

刘备在彻底休养生息之后,派出两路大军分别征伐东西叛逆。

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两个逆贼被威武雄壮的大汉军队成功讨取。

四,刘表丧荆州降,孙权败江东安

公元210年

刘表因为长时间无北面的战争压力,所以比本历史多活了两年。在刘表死后,荆州顶层一致选择归降大汉。

孙权不甘直接认输,顶著三心二意的江东世家的压力,执意发动赤壁之战。却被这群二五仔演了,惨败后江东归降。

五,刘璋张鲁认输,携手上洛请降

公元211年

面对横扫天下的大汉军队,机灵的刘璋和张鲁一起奔向洛阳投降,天下终归一统。

六,皇叔受封辽东,裂土永镇东北

因为刘备光复社稷之功,大汉群臣不停发劝进表,刘协三让帝位。刘备坚定辞绝。

最终采纳荀彧建议,刘协封刘备为燕王,裂土辽东,为大汉永镇东北。刘备终受。

(下面步愚答疑解惑)

①为何刘备不篡位?

哪怕刘备比本位面早生出儿子,他的年纪也太小了。刘备征战一生,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年时间,冒然篡位很可能鸡飞蛋打。让自己一生的功业化为乌有。

伊尹、周公的地位低于帝王吗?

步愚以为刘备可以接受这个定位。

②裂土封王是什么意思?

就是西周式分封,受封君主只需要履行约定义务即可。国内自行任免官员裁决法度,随便扩张领土(除了攻打汉朝和属国)

③那武侯去哪里了?

当然是跟著刘备去辽东,担任燕国首任丞相和刘备的托孤大臣啊!

④那宣王怎么办?

当然是在河内温县继续钓鲤鱼啊!在宣王原本出仕的时间点,刘备没有儿子,宣王看不上普通的职位,宣王大概率家里蹲。

⑤袁绍不知道阻止刘备统一河南地?

本位面袁绍得到冀州,就开始和公孙瓒死战到底了。199年刚刚平定公孙瓒,就开始发兵官渡,官渡开始的时间比大家固有理解早一年。

所以袁绍早期可以轻松灭掉曹操/刘备,但是放他们在河南地,就是为了抵御袁术。

等袁术被灭的时,曹操/刘备势力已成,而北面公孙瓒可不会等袁绍灭曹操/刘备之后再交战啊。所以袁绍根本无暇顾及河南地。


先看了别人的答案,再写自己的,就能更完善一些。

没有曹操,东汉末年谁会笑到最后?

1.袁绍

多数正常人大概都会说是他,连我这个异类也是这么个第一反应,但是考虑到部分答主提到的,袁绍的寿命问题,我认为的确不能不加入考量。

没了曹操,袁绍还是很大概率地能达到本位面的巅峰-掌握北方四州。但是好弟弟袁术会跟他对峙蛮长时间,袁绍没了官渡的打击,应该会晚死5年以上,但是能不能耗过袁术?我持悲观态度。

袁谭刚猛难制,袁尚年少老成而得北州豪族支持,高干外忠内狡,这三个掐起来,好叔叔袁术跟进打成一锅袁家大宅私房粥,真是好看啊好看。

袁绍笑到最后的概率:40%

2.刘备

没了曹操,刘皇叔依旧能以布衣皇亲之身早早崭露头角;又因为没了曹操,袁绍需要一个能打的客将帮自己挡住弟弟的背刺,本位面上调整给曹操的资源,会拿来灌溉刘备。虽然刘备能拿到的必然比曹操少,但草席军的特点本来就跟延安一样,越土越穷越能打,所以嘛,袁绍像本位面一样,给自己养大掘墓人,这可能性真大。

虽说大耳朵要顾脸面,讲义气,但是谁让袁绍想称帝,又不想保刘协呢?大耳朵背离袁绍的理由,真是多。

夸了刘备这么多,但是理性来看,他成功的概率依旧不大,只比有曹操的时候多了些许。

刘备笑到最后的概率:23%

3.袁术

细想想,没了曹操,最幸福的就是这位大少爷了(敢说他是二少爷?小心纪灵的大刀片子!)

没了曹操的连番打击,袁术应该能坐稳豫州,插手荆、兖、徐,独占扬州,虽然有吕布、刘备横在中间,但是掌握了这片受战火波及较小的大块区域,称帝的资本真是够了,孙策小儿应该只能认命当个吕布来使唤,等熬死了袁绍,袁术端坐金根车,左纪灵,右祖郎,冯家美人怀中揽,二乔玉容腻双膝,美周郎羽扇驱控仲氏军,小霸王忍怒为爪牙,堂堂仲氏大皇帝,奉天承运,吊民伐罪,画面还能更美吗?

袁术另有一个优势:子嗣稀少。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为吴史所掩盖,但是如果是真,那么即使他早死,也不至于有晋献公之忧。

袁术笑到最后的概率:58%

应该还有很多人可写,但是先到这里。

开玩笑归开玩笑,但是我们更要认清的是,如果没了曹操、刘备,即使诸葛亮长寿,但在这个历史关键时期,想将体制、文化、意识形态扳回西汉那个美好年代的努力,终究还会湮没。

不管是袁术、袁绍、马腾、孙策,还是别的谁谁谁,笑到最后的,都是马上蛮族,以及始终向更无耻境界迈进的后世「士大夫「。


泻药

我们从这个问题开始:

没有了曹操,191年到193年,兖州的乱局要谁来解决?

没有了曹操,兖州本地人根本没法解决兖州四战之地这个问题。

原历史是曹操打败于毒白饶于夫罗,成为东郡太守,被迎入兖州,率领军队击溃黄巾,收纳青州兵开始屯田,那么没有了曹操,谁能掌控住兖州这一块地方?

只有一个可能:袁绍。

其他人不是没条件(如吕布,刘备等流窜势力),就是没能力(如兖州本地势力)。

而如果是袁绍掌控兖州,意味著他要开始双线作战,同时面对河北强敌公孙瓒和河南的无数诸侯。按历史情况,袁绍单打公孙瓒已经显得很吃力了,如果要双线开战,无异于自寻死路。

所以袁绍一定会选一个代理人,那这个代理人可能是谁?

其实谁都有可能,这个地方已经出现了第一个超出我们可以预知的地方,因为如果没有曹操,袁绍扶植任何一个有名望的人都是有可能的,可能是鲍信,可能是张邈,甚至可能是周昂,可能是某个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存在的人。

袁绍的攻略重心在北方,他的战略很明确,先平河北,再南下称雄。对袁绍来说,兖州这个人是谁无关紧要,能靠自己守住就最好,守不住自己再分点资源给他帮他守。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这么个情况,袁绍的盟友,平定兖州乱局,作为袁绍的南部防线,让袁绍安心的不得了。

但是无论是谁在兖州都会面领一个问题:我该咋把兖州守住?

兖州内部有流窜的黄巾,外有陶谦这个袁术的盟友,敌对阵营的大佬时不时给你敲一棍子,该怎么守?

历史上的曹操守得住兖州,所依赖的是他那一套文臣武将班子的强大实力,准确的说,是荀彧带来的一套文官班底,和曹操家里的一套武将班底,但别忘了,荀彧就是个跟袁绍不对路的人。

换一个袁绍麾下的人来接管兖州,荀彧还会去兖州帮忙吗?

哪怕荀彧去了,荀彧会像对曹操那样尽心尽力,并且举荐一套强大的文管班底吗?

更大的可能是,荀彧也许就这么在冀州做他的荀家家长了。

其他谋士呢?没有了荀彧的介绍,会去兖州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没有,毕竟这些谋士,总得找个人投靠吧?袁绍看不上,又没有曹操,去投靠谁?刘备吗?

刘备虽然挺得袁绍看重,但刘备这时候是袁绍的对头公孙瓒麾下的客将,只是一个客将而已。

刘备真正进入世人眼中,那是几年后了。

刘备不行,吕布吗?别闹。

但真就必须投靠袁绍?未必,参考荀攸,程昱,如果没有一个让他们满意的主子,他们也许就真的隐居下去,只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字,甚至名字都留不下去了。

这也是我觉得完全无法预测的一个重要原因:谁知道是不是有更多的人才因为别人的耀眼或是各种别的原因而被埋没?谁知道没有了曹操,没有了荀彧程昱,会不会有另外的人才来代替他们?

这个可能性有,甚至很大。

说回我们的话题。

兖州的乱局谁来解决?

既解决于毒白饶于夫罗等入侵,又能平定本地的流窜黄巾,还开展屯田恢复生产,恐怕没有人能做到曹操这种水平,充其量,守住兖州就不错了,而且还要袁绍向兖州注入一些资源。

然后,别忘了还有个吕布。

我们的历史里,吕布是要依靠捅曹操屁股入主兖州,那如果兖州不是曹操呢?

很大的可能是,吕布直接打进来,你根本防不住。

然后我们假设吕布入主了兖州,会不会接受袁绍的邀请成为盟友?

袁绍袁术,都得罪过吕布,而他们都对兖州有很强的需求。

吕布更大的可能是投入袁绍一方,因为他曾经给袁绍效力,哪怕袁绍对他有些不满,至少是有客将经历的,而袁术则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吕布。

但问题又来了,陈宫这个家伙,可是袁术的人。

这又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吕布究竟更偏向谁,我们无法预期,但按照吕布的行为,或许答案更可能是袁绍。

因为如果没有了曹操,袁绍可以说,90%会得到献帝的归属权。

毕竟历史上的袁绍,也就是比曹操慢了一步而已。

有朝廷这个名义,吕布就很可能倒向袁绍了。

那么吕布占据了兖州之后,结果又会怎么样?

吕布肯定做的不如曹操,按他那个暴掠习性,按他那个班底,能够守住兖州就是对他的最高预期了。

于是我们来到了另一个问题。

刘备咋整?

刘备这时候在公孙瓒麾下担任客将,随后升平原县令,然后解围北海再入主徐州,这一段时间,刘备都是袁绍的敌人,始终在袁术阵营(公孙瓒,陶谦)徘徊。

但这个时候,也许转机就出现了:袁绍拿到了汉献帝。

然后以刘备的立场,几乎毫不意外地会倒向袁绍。

这时候的局面就成了:袁绍在河北磕公孙瓒,吕布占兖州,刘备占徐州,刘备吕布一起磕袁术。

这是忽略了所有意外因素(比如冒出来历史上不存在的明君名臣),我觉得最可能的群雄争霸第一阶段格局。

好累,先写这些吧。


打开游戏三国志,将所有势力委任,玩家不介入操控仍何一方势力,然后玩个十次八次,就有结果了~


私以为是刘表。

袁绍最大的问题不是操作,而是死的太早导致子嗣争斗。这个问题是很难通过操作解决的,三子及外甥背后都有各自支持的集团,其本质是袁家作为外来势力与本土势力,河北小中央集团(暂且这么称呼,理解意思)与地方士族的博弈,可以肯定一点如果本初不会续命,死后河北分裂是必然的,加上没有了南部的威胁,内部斗争会更加激烈。

袁术在淮南则会无限膨胀,但是有一个先天短板在于袁术的政治主张是结束大汉王朝,建立袁氏天下的,政治上的分歧会转化成袁术与献帝的对立,进而导致内部不稳,很难说孙策,陈登,甚至吕布等人会不会利用这个机会做文章。袁家二人天然的矛盾,以及孔融,陶谦等中立势力无形中都是袁术的敌人,除非能顶住内外部压力三五年内一举荡平汉室,不然很可能发展成后来后梁的局面,霸而不强。

个人认为问题的关键点在于颍川士族集团身上,没有了曹操的情况下,不论是想建立士族统治的政治模式(如陈群)还是想复兴汉室(如荀彧),缺少的都是一个能作为代言人的明面势力,河北分裂后重新团结难度太大,袁术存在天然政治分歧,刘备孙权体量太小不足以押注。唯一变数吕布算一个,但吕布本身能否和士族合作也要打一个问号。

刘表的优势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第一血统高贵,鲁恭王之后,无论辅政还是继位都可以。第二据拥荆襄,实力雄厚。第三,刘表本人对士族采取较为合作的态度,士族接受程度高很多。很难说颍洛士族在无人可依靠的情况下会不会与刘表走到一起。到时候无论是朝廷南下还是刘表北上,二者结合产生的能量都足以与二袁较量。从初平年间到建安年间,时间跨度足够分出胜负了。

补充:关于刘表的后嗣问题,本质仍然是外来政权与本土势力的矛盾,刘表初到荆州必须依靠本土士族,包括后来让刘琮继嗣也是因为刘琦没有得到本土势力支持。但有了颍川集团之后,至少不用受荆州士族掣肘,可以搞搞平衡了,刘表死后集团本身分裂的可能就低了很多,因为荆州集团无论如何比不上颍川集团的体量。接下来什么都不做,自身占据政治制高点,对手存在内部问题,只要压制好自身内部不同声音,等对面出问题a过去就行了。

个人浅见,求各位多多讨论!!!


一点一点的推嘛,没有了曹操会有一些历史走向发生了变化。

1.吕布被李傕郭汜撵出来,占住陈留濮阳一带。灭了张邈刘岱松松的,羽翼丰满过后进攻陶谦,陶谦挡不住,刘备孔融陶谦联军抵抗吕布。大概率联军赢。然后就被接替陶谦成为徐州之主,成为徐州诸侯。

2.袁绍依旧能够毫无悬念的统一北方,田丰沮授我忘了哪个了建议过拿下汉献帝,曹操反应快,迅速截了,但是这时候没有曹操了,大概率汉献帝被袁绍带去邺城了。袁绍得到了正统地位。刘备孔融等军阀极有可能归附。

3.李傕郭汜张绣占据更大的地盘,张绣手下有贾诩,还是极有可能统一这帮西凉军的。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4.袁术更加牛逼轰轰了,北撸吕布,南杀陆康,东击刘繇王朗严白虎,控著孙策。称帝肯定更加难以对付。不过依旧改变不了称帝后诸侯纷纷敌对的下场。孙策也是很有可能反叛,成为一股势力。

5.刘表刘璋依旧十有八九按兵不动,统一荆益。

6.马腾韩遂结拜合流,重整西凉军,联合羌族进攻中原,算是带领少数民族攻击汉族,但是干进来的可能性较低。

7.士变公孙度张鲁不提,没任何可能统一

嗯,大体的势力都被梳理了一通,接下来,再看看谁最有可能统一。

刘备和袁绍关系很好,而且汉献帝也在袁绍手里,极有可能和袁绍合流,合并。孔融的北海自不必说,不服肯定会被袁绍给驱逐。吕布作为袁绍对袁术和李傕郭汜的势力范围的缓冲,袁绍再统一黄河以北,收编刘备之前正常情况下不会跟吕布过不去。李傕郭汜西凉军被张绣整合,占领长安洛阳宛城一带,和西北的马腾韩遂掐,马腾韩遂很有可能被掐死,统一西北。袁术占据江东,称帝,众叛亲离,孙策带兵反叛,吕布袁绍刘备趁虚而入,袁术极有可能被直接歼灭。袁术势力被袁绍吞没。很可能会跟吕布进行一场大战。吕布被歼灭可能性极大。除非西北张绣来帮忙。但是袁绍寿命也基本快到时候了。袁绍占据淮河以北洛阳站以东后死亡,袁尚袁谭大打出手,刘备必定支持袁谭,原因不赘述。刘备联合刘表歼灭袁尚可能性较大,但袁谭势力也会遭到重创。刘备大概率可以取而代之,合法拥立汉献帝重新掌权,定都邺城,手下人才济济赵云田预关张张辽荀彧郭嘉等等都极有可能在刘备手下。正常情况下刘表刘璋都会表示臣服,孙策被围在东南不服不太现实。贾诩必定劝说张绣归顺。贾诩根本不是乱武,人家是一心想要文和。天下基本达成形式上的一统。

所以,如果没有曹操,大概率汉献帝或者刘备

顺带一提,诸葛亮就不用去南阳躬耕了,因为曹操没有来徐州屠城,他就不用避难了。但也有可能就这么。。被埋没了。

公元210年,大汉王朝经过30年的动乱,终于重回一统,虽然有很多内部的军阀派系,和不稳定性,但宗室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庞大,有中央刘备,外面刘琦刘璋刘琮等,还有外姓军阀孙策张绣马腾韩遂等,一场伟大的变革和实质上统一(削番),迫在眉睫。。。

哈哈这是我yy的剧本,其实没有曹操后谁都不好说到底是啥情况,变数太大了,不过这个剧本挺不错的。。赶紧做一个三国志11mod去。。嗯。。就这。。


极有可能是袁绍,毕竟那个时代的趋势是士族地主取代贵族地主。


断然还是司马一家,因为:

1.他们人多,比较著名的司马八兄弟,各个都不省油的灯;此外,人丁兴旺。

2.他们活的时间长,司马老二70多,司马老三90多。

3.他们家族势力大。

假如没有曹操,中原地区大概率被袁绍统一。这样,司马一家可能就要对袁家效忠了。以司马八兄弟的能耐,在袁氏手下当差,不见得比在曹操手下当差难多少。后续的故事,可能高平陵之变,主角就从曹爽换成袁某。


袁绍

坐拥四州之地,再加上曹操那两州本来是他派曹操去的,只是曹操自己做大了,此时袁绍坐拥6州之地。无人匹敌啊


那一定是当涂高(滑稽)


个人觉得 没有曹操 估计可能就没刘备什么事了 也没诸葛亮什么事了 所以曹操成就了刘备


肯定是袁绍。曺老板是逆天改命的人!


董卓啊。

关东无义士,异凶领朝纲。

宫中天子幼,虎狼居洛阳。

十万披甲士,旌旗立千行。

忠臣不敢出,温侯在贼旁。

六月出函谷,华雄勇无双。

一战斩纪灵,秃鹫抢食忙。

李傕围张鲁,五斗终归降。

农忙过八月,樊稠攻西凉。

三战三连败,马超勇北方。

董贼雷霆怒,温侯出胡羌。

鬼神对天将,金甲耀日光。

交手三十合,天将手慌忙。

毕竟方十五,习武时不长。

马腾全军出,抢救少年郎。

铁马撞金流,长戈碰钢枪。

黄沙蔽天日,尸骨满两旁。

破阵需勇将,张辽破阵强。

单骑出血路,夺旗逐敌将。

西凉终臣服,百里皆破亡。

从此终无敌,各家谁能挡?

袁绍兵数浅,刘表无良将。

诸侯还有谁?孙坚与刘璋。

孙家躲江东,刘璋旧邦藏。

公孙守塞北,无人讨不详。

汉家终归董,念之人断肠。


我觉得大概率姓袁吧

袁术还是袁绍 看运气了


很难说的。

没有曹操,袁绍统一北方就是一瞬间,袁术名义上统一南方没什么问题,那么东汉末年的局面就变成了北袁绍,南袁术,西西凉,蜀刘焉(刘璋)

但是,问题来了。

1.袁绍、袁术,都属于那种短命鬼……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后继无人。

2.两者同出一辙,内部派系林立,倘若袁绍统一北方,那内部乱得能打好几桌麻将,以袁绍的统御能力……不谈了,很有可能,会有一个叫刘备(司马懿)的派系脱颖而出……同理,袁术那边可能会有一个叫孙策(孙权)的派系脱颖而出。

3.袁家兄弟都有个共同的理想,就是篡汉,彼可取而代之,代汉者,当涂高也。很有可能一个南北朝的局面会提前出现。

4.西凉很可能会分裂出去,蜀川很有可能成为汉帝的根基地。

东汉末年,有很多豪杰被埋没,比如陈王宠,也有一些豪杰时运不济,比如吕布。这种事,很难讲得清。


额,楼下有个叫步愚的逗比操作十分的有意思。

我首先发现了它一个很显著的历史常识错误,他死不承认。

然后,强行转移话题给我戴帽子,我不吃他的。

他就故意删我帖子,污蔑是我自己删的,然后禁言,装胜利者。

然后扬言自己是惹不起的,说我MOM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神奇的操作我是真的惊呆了。这。。。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阿Q。

(手动滑稽)

大哥玩不起别玩,我真的被你逗乐了。


孙氏吧


没有曹操,那中原地区可能就是黄巾余党和各路杂牌军的地盘,很可能会弄得像东晋时期的中原那样,变成袁绍、袁术势力的缓冲区,二袁很可能会各自扶植一股势力在中原地区对峙,袁术可能仰仗吕布和陶谦,袁绍可能扶植鲍信,等到袁绍收拾了公孙瓒,大军南下之际,陶谦很可能会倒戈,恐怕袁术难以应对袁绍、刘表和孙策的围攻,很可能会玩完,而以袁绍的实力和手腕,又很难收服关中的各路军阀,而且吃不掉刘表和孙策,刘璋和张鲁更是鞭长莫及,较长时间内天下很可能会维持这种平衡,若袁绍有皇帝在手,则袁大将军势必会成为介于曹操和董卓之间的大权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