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群里面都集中再聊孩子没有责任心,一个比一个苦。

最典型的是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东西都是丢三落四,基础简单的家务也不太会做等等。

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能推荐一下,谢谢!


从错误中学习

父母们会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认为孩子在九岁之前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进行合乎逻辑的学习。

父母们试图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增进合作并指导孩子的适当行为上。当孩子犯了很多错误时,毫不奇怪,他们会继续错下去。

九岁之前的孩子不能也不会有意识地或者合乎逻辑地从错误中学习。

然而,他们能够自动地进行自我纠正。他们是通过模仿和指导学会尊重、帮助、倾听、合作和分享等行为技巧的。

经过一次次的指导,孩子最终会明白什么是正确的。

当孩子不断地犯令人烦恼的错误或者忘了你要他们做的事情时,经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所需要的活动安排、生活规律或者监督。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总是负有责任的。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责任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九岁之前的孩子没有能力自我监督或者指导,因为他们还不能进行逻辑思考,而只能模仿。

从九岁到十八岁,孩子依然在学习承担责任。一旦他们到了十九岁左右能够承担全部责任时,我们就可以完全放手,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全权负责了。

很多父母错误地期望年幼的孩子有十九岁孩子才应该有的责任感。

孩子不是通过承担责任来学会尊重事物或者他人的,而是通过看到父母对别人的尊重才学会的。

母亲一边打孩子,一边说:「我不希望你打你弟弟,现在跟他说对不起。」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

如果父母冲孩子大吼大叫或者打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打架并互相吼叫。如果父母之间互相尊重,彼此道歉,那么孩子们最终也会互相尊重,并为九岁时学习承担起责任作好准备。

如果孩子能够有九年的时间体验纯真,并无需对错误负责,那么当他们大脑充分发育好之后,就做好了从错误中学习的准备。

没有经历过九年纯真时光的孩子也能够从错误中学习,但他们可能不容易原谅自己所犯的错误。他们更容易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并且不能自我纠正。

如果孩子经历过九年的纯真,那么他们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可以用健康的方式处理错误。他们就能够原谅自己,并能逐渐从错误中进行学习。

在九岁之前,孩子如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在指引他们。积极的养育技巧激发孩子合作,不是因为对惩罚的害怕,而是因为让父母高兴以及与父母合作的天生本能。

关注错误无论如何都不能帮助孩子。

当孩子配合父母的意愿时,他们就认识到了什么才是正确的。

孩子不是通过分析自己做错了什么来学会什么是正确的。

在让孩子「暂停( time outs)」的时候,叫他或者她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当你让孩子「暂停( time outs)」时,只是要让孩子重新回到控制中,不是要教给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当孩子跟父母合作并且获得积极的反馈时,他们就学会了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来做事。

他们「能够」对父母的需要、愿望和要求作出「响应」。这种方式就是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这是年龄小于九岁的孩子能发展的惟一的责任感。

来源:则一心理(ID:zeyixinli),是杭州一家有深度有温度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专家团队由4年以上国际培训背景、平均临床工作5000小时以上的资深心理师共同搭建。

如果需要帮助,点击则一心理官网,预约咨询。


责任心是一种担当,一种约束,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魅力。他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可或缺的基础。现代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四二一」 式的家庭结构,使孩子时刻都能享受到六名成年人全方位的呵护。家长过多的包办和代替使孩子失去了承担责任的机会和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导致孩子自私、没有爱心、缺少责任感,而且犯错误时习惯性的先给自己找个理由推脱,把责任都推给别人,学习马虎,上课随便说话,东西用品随意乱丢,做事不计后果等都是孩子缺少责任心的直接表现。

场景一:

「明天要上学了,快去睡觉吧,书包我来给你收。」妈妈对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说道。

场景二:

「今天轮到小明和小红做值日,放学后记得打扫卫生。」「我要回家看动画片,你帮我做一下值日吧。」小明对小红说。

场景三:

「帮我把我的校服拿出来,我明天要穿。还有昨天穿的那件,帮我洗了吧。六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对妈妈说道。

场景四:

「最近你的孩子作业问题很多啊。」「唉,老师,真是不好意思。最近我在出差,没有帮孩子及时检查作业。」爸爸回答老师的来电说道。

场景五:

「孩子,怎么这些玩具都到处乱放呢,快去把它们收起来。」不是我拿出来的,那是妹妹的玩具。」儿子一边玩自己的玩具一边说道。

这些孩子常常让人操心,做事马马虎虎,学习自觉性差,没有耐心,动手能力差。其实这都是没有责任心的缘故。

孩子为什么会没有责任心呢?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最大的造成因素。

1.溺爱型教养方式

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

2.放任型教养方式

家长不负责任,教出来的孩子也会不负责任。家长的漠视,同样也会使得孩子变得没有责任心。

3.专制型教养方式

父母一味地专制教育,会让孩子变得爱撒谎,没勇气去承担责任。因为害怕在遭到惩罚,所以不作为,所以缺乏责任心。

4.不一致性教养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父母以及其他长辈不能达成一致,会让孩子赶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从谁的教育。逾时变得漠视他人及集体,甚至自己的承诺,其责任心自然得不到发展。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著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然而,现在有些父母把很小的孩子寄养在亲戚或老师家,等孩子大了或出现问题了才接回家管教。在这些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些孩子又怎会听进父母的劝呢。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著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曾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长大以后,要自己去谋业。我只留给你们精神财富,决不给你们留下金法郎。」在居里夫人的影响下,后来女儿成了著名科学家。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孩子的要求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当然孩子在照顾的过程中,难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并告诉孩子疏于照顾的后果,让孩子负起责任来。

4、培养孩子的耐心。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轮流玩的儿童游戏,小孩如果让玩伴先玩,自己等到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没有人催促的乐趣;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5、让孩子体验成功。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平时爸爸妈妈可以做的有责任心,然后以身作则,会对宝宝有正面影响。

其次就是说,如果孩子喜欢小宠物的话,可以在家养猫猫狗狗,但是养之前,我们需要和宝宝商量好,比如宠物的生活起居都是小孩子自己负责。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话,就暂时先别养,不然的话可能对宠物和孩子都会是一种伤害。

平时的话,我们可以给孩子多看一些讲述责任心的电影,或是书籍,动画片,动漫等等,比如《超级小飞侠》,乐迪他们都是很有责任心的,可以让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学到简单的道理。

责任心需要培养,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做好了,孩子看在眼里,也就会学到了。


这个是一点一滴培养的,不是什么办法,而是父母亲有责任感,并将这种责任感的重要性告诉孩子,让他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好让他自己来决定,自己太承担后果,这个当然要从小事开始,写作业,吃饭,守时等等,我听樊登读书会讲,父母事必躬亲,比如上学催孩子起床,孩子犯错大骂一顿等等常见操作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他会觉得什么都是你说的算,那我还操什么??,反正怎样都不对,做父母要沉住气,别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孩子自尊心很强,你打击他的自尊心,他就会丧失责任心,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要表扬,正向激励,做的不好的时候别急著批评,回忆做的好的时候,鼓励他像上次一样,总之我也是个嘴子,可能做父母有时候多少忍不住的,人人都一样,那我们希望孩子能做更好的人,就从我们自己开始,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没法教好孩子,一点拙见,可用之处还望采纳


最简单的,分担家务


谢邀。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让孩子从小做家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