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PC行业的AMD和intel,手机行业的高通,索尼(镜头),三星(晶元,屏幕,内存)。

虽然汽车行业也有米其林,博世,博格华纳等,但是对于汽车决定性因素的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只有变速箱有世界级的主机厂,发动机,底盘都是大厂独家研发。


主流汽车供应商了解一下。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

虽然 现在我国部门零部件供应商的确如同题主所说,是百花齐放,不同于手机的供应商。我个人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汽车部分零件制造工艺较为简单,不存在特别高的门槛,这一点就好比我国有很多供应商都可以生产冲压成型的车架横梁,但是却没有几个厂家能够生产oled屏幕,这方面的差异我认为是入门门槛不同造成的;

2.汽车部分零件及服务已经实现了题主所说的「发展几个大厂然后为大部分车厂供货」,比如博世的高压共轨系统,比如发动机的标定服务,基本上就已经实现了题主上述的描述,这些零件及服务的特点在于,入门门槛高,不光是资金的投入,还有历史数据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入行的。

本人认为以后汽车零件供应商的发展趋势是这样的:

1.对于那些入门门槛较低的零件和服务,各主机厂会以品质成本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为了应对主机厂的这一要求,大量的小规模的零件供应商会倒闭或者被兼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供应商联盟或者干脆一家独大,这样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会提高,同时对于提升零件品质和成本也是有好处的。

2.对于那些入门门槛高的零件和服务,现在实际上已经是被部分供应商垄断,对于我国而言,在这些行业,应该采取尽早入行,尽早收购的策略,否则时间越往后,入门的概率越小。


PC应该叫IBM PC兼容机,大家按照既定的规则设计和生产配件,可以兼容使用。

安卓手机也是类似。

汽车不行,同个公司可以兼容,跨品牌就比较困难了。


汽车整体是非标准产品,使用情况差别太大,很难统一使用标准化产品。中国以前那个三菱发动机,一直存在变速箱配套的难题。

汽车跟电脑手机不一样,没有兼容性问题,电脑手机是网路和软体被少数巨头占了以后,大家都得必须去兼容那几个大厂家,否则没法用,汽车不存在这个问题。

商业上,单一生产发动机等,投入很大,但是利润相对不高,发动机虽然技术含量高,但在乘用车制造成本里面,价格不算很贵,比大多数人想像的要便宜的多,如果发动机利润不够高,就没兴趣继续做。

乘用车整车还包含整体设计服务等很多项目,如果发动机底盘都会做了,再加一点力,就能造出利润更大的整车了,为什么要帮别人做嫁衣呢?。所以以前除了三菱,很少能找到单独的大牌乘用车发动机供应商。 凡是把卖发动机当主业的厂,整机发展都不会太好,三菱就是整车进展不利。。。如果整车能卖好就不卖发动机了,就算以发动机出名的本田,也并不乐意卖发动机,还是卖发动机送车更好一点。

厂家互相竞争,互相猜忌,如果核心零件依赖对外采购,受制于人,难免遇上商业上的竞争。

首先 很难买到,即便能买到的技术也不一定先进,宾士宝马都是淘汰一代的发动机才外卖赚个废品回收钱。

如果出现商业竞争,出了断供之类的就更麻烦了。最核心的几个大零件对整车厂来说,都倾向于自己做。

一些特定的范围内也存在一些单独供货厂家,比如卡车市场,就有几家独立发动机供应商,比如潍柴动力,很多卡车整车品牌就是靠采购发动机的。这是因为卡车作为赚钱工具不用考虑个性化,就更标准化一些,发动机的价值相对占比也更高一点,但是即便如此,这些发动机厂也有所不甘心,也都想做整车或者已经做了整车。

虽然很少有发动机供货厂,但是发动机技术供应商还是有三五个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地利Avl,就是帮奇瑞研发发动机的。。。他们常年研发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几十年近百年,有厚厚的如山一样高的研发数据资料,还有配套软体和培训经验,这个是可以买到的,这个也大致相当于保姆式辅助研发了。

汽车业还有一个公司叫麦格纳,它做的比英特尔之类更进一步,提供整车全部代工,更接近富士康,比如随便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去富士康定制一个手机品牌,,如果你有钱,你也可以去麦格纳定制一个整车品牌,麦格纳可以替你包了一切。。当然,必须是特别有钱,普通的二代是根本不行的,普通的二代尽管可以炫耀自己的奢侈生活名包名表名贵跑车,但是去订购整车来说,那点钱根本不够。。不过这么完全外包这个车,其实竞争力不是太足的,汽车业必须还是得有一点自己的设计,不能完全外包。


消费市场没有通用而已

重工的底盘和动力就那么几家


博世,大陆,采埃孚,格特拉格,爱信,精机,福耀,盖瑞特,三菱,伊顿,Rotrex正在苦心钻研如何给您的问题提反对


你那叫组装厂,叫全散件组装。汽车的核心不就是底盘三大件么,连核心都没有拿啥和人竞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