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的建筑师从业者慢慢沦为画图狗,论技术,又不如结构水暖电工程师,论动手,又不如施工队。


刷了70个回答,才看到一个略微摸到边的回答。建筑设计是一个基于业主委托为前提,从主创建筑师一些模糊不完整的想法为起点,由其组织指挥协调各协作团队分工合作逐渐完善清晰具体化想法而形成的系统工作,并推动执行团队完成最后的落地。期间建筑师的想像力,理解力和执行力是保证整个建筑设计工作推进的重要能力。这样的建筑师如同一部电影的导演或者一部音乐剧作的作曲家兼指挥家。70个回答大多数涉及了建筑师应该具有的局部素质和能力,只有一个提到了统筹能力。而张口闭口画图狗的,我理解是对现实不满的怨气。但和导演比,做不了统筹的主创,还有画图狗可以谋生。做不了导演的,则最多以场记了此残生,残酷得多。


建筑师的核心能力是为你的委托方,也就是甲方,创造价值,然后保证你创造的这种价值,在整个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得以准确传递。如果能更进一步,在建筑的运营过程中,也根据甲方需求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持续不断的为甲方创造价值。那么同一个设计,是可以吃一辈子的。

建筑师所学的所有的一切,所受的一切训练。啥建筑史,啥设计理论,啥心理学,啥美术………………都是为「创造价值」这个目标服务。

如果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说建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工具,不足以胜任「创造价值」那么就去其他行业取经。

我们现在根本不要谈什么百年建筑,一个设计一百年不变,就如同女人三年才买一件衣服一样,相关从业者早就饿死了!女人也早跳的几丈高说老公没本事让老婆受穷。

建筑10~15年左右更新一次。你看下商场,酒店,餐馆,装修10年不变,还有人去吗???为什么建筑师非要坚持某些不适应时代,毫无意义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思考,建筑每10年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变化,更新一次?为什么我们不能研发这样的技术,推进这样的方法?普及这样的观念?让建筑10年更新一次,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受益行业收益。

为什么要找各种理由,让自己没活干没钱拿?这种自己砸自己饭碗,砸行业饭碗的观念是怎来的?工贼?

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女人衣服永远少一件,建筑每10年一定换一次外观和内部的体验

现在已经具备这样的技术和生产力,同时社会也有强烈的需求。商城、酒店、餐馆这些极端重视体验和环境的建筑,已经是10~15年更新一次了,而且更新费用远高于当初建筑主体的建设成本。建筑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观念,具备相关技能。不要做时代的绊脚石,不要砸行业的饭碗,不要让自己白肝图没钱拿。

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就是,持续不断的前进,不断发展,更高更快更强。那么什么叫现代设计,现代设计就是,不断创造更好的体验,更多更有趣的的价值。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

post 快速行进

拿些扯百年建筑的建筑师,看下你手上的手机,用了10年没有?10年前的手机真不能用吗??为什么你要换?你身上的衣服穿了几年?你家里的东西,除了房子,有多少是用了10年的?

然后再想下,为什么你们要换。

不要让工作和生活产生割裂,你希望别人的工作为你创造什么样生活,你就要通过你的工作为别人创造什么生活。

你期望你创造建筑是百年不变的建筑,你自己想不想住在已经一百年都没变的建筑里!

你期望你靠谈意义就高收费,那么别人卖你各鸡蛋灌饼和你扯通意义收你200¥你干不干

你期望你的每一分钱,都能花的有价值。那么你的工作,就应该对甲方有价值

如果认同上面的观点,那么我们再来接著讨论,什么是价值,怎么识别价值,怎么创造价值,怎么传递价值。

可以去找精益生产、精益设计的专业书籍看下

最后补充说明下,这些观点和方法,都是从其他学科借鉴过来的。建筑学无需去创造,建筑学遇到的痛点和问题,其他学科都遇到过,而且情况比建筑学复杂要求更高。直接学人家的,照搬过来。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如何从价值=》具体产品,其他行业已经有非常详细的流程,提供了大量可实际操作的工具和方法。

我理解很多建筑师非常期望自己设计的建筑是艺术。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

「建筑要有艺术性」这是一个多高的标准和多宏大的史诗级别命题[转载]山崎实与他的两个被炸建筑_dongdongbaobe5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国内某些得奖的大师的作品,过个30年没被炸掉,估计有资格进入到是不是艺术品的评价队列。

如何看待深圳市体育馆 2018 年 8 月 10 日开始推倒重建??

www.zhihu.com图标

深圳体育馆是深圳市政府于一九八五年投资兴建的,是一个多用途的现代化场馆。建成后与拉萨饭店并列建设部中国建筑艺术一等奖。是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历史物证,中国80年代十大重要建筑文化遗产之一。

各位大师,以你2020建筑艺术大师的眼光评价下,1985得建筑艺术一等奖的建筑,从2020年艺术性角度有多艺术,真觉得你们hold得住「建筑要有艺术性」这个史诗任务?先得个中国建筑艺术一等奖,过30来再看看你做的东西吧。

我觉得的很有意思的是,当老师向新手村的新手,灌输「建筑设计要有艺术」这种打最终Boss的史诗任务,有没有跟告诉他们这个任务的难度,以及怎么做任务积累技能和装备,达到打史诗boss的水平!是不是这些新手听了之后热血沸腾,以为只要在头上开个足够大足够清丽脱俗的洞,就可以完成这个史诗任务了!

当他们向这种理想而奋斗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资源,连实现最基本的需求和价值都很困难。很多建筑师,确实非常非常缺乏,评价「建筑要有艺术性」这个标准背后蕴含的任务有多少,需要投入多少资源。同时也非常非常个缺乏把「建筑要有艺术性」这个宏大的任务,细分成可以具体操作的任务的知识和管理能力。

所以,最后他们的「建筑要有艺术性」都是从很奇怪,公众无法理解和认可的角度,裁剪出一块来,说自己做到了」「建筑要有艺术性」。这种裁剪的范围和角度,严重依赖于建筑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所以,不是不可以谈「建筑要有艺术性」。而是当你掌握了足够的技能知识,能够真正操作「「建筑要有艺术性」这种宏大任务。谈了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从非常个人的角度去扯

事实上,大部分建筑师,连做一个」舒适的小区「这种任务都完成不好!很多建筑师,对居住区的认识就是」户型已经经过那么多年完善,已经尽善尽美,改无可改了「丝毫没有意识到,而今的居住区和户型,是特定产业政策和城市发展策略下的产物。丝毫没有意识到,而今的居住区和户型,是特定产业政策和城市发展策略下的产物。

这种程度的知识和技能,去谈「建筑要有艺术性」,就好比小学生才学了1+1=2,去谈怎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

所以,不是不可以谈「建筑要有艺术性」。而是当你掌握了足够的技能知识,能够真正操作「「建筑要有艺术性」这种宏大史诗任务,去谈才有意义。

我个人是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所以从来不谈「建筑要有艺术性」这种宏大的史诗问题。

当然再学霸成堆的大建筑领域,掌握这种技能的大师和大牛很多,他们去谈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要靠谈「艺术性」增加自己的设计的溢价,请去时尚行业取经。

从开始学建筑我就试图否认。

但多年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就一个:

空间感


一句话:将人类对建筑的需求翻译为整个建筑产业链能够听懂的语言。详细解释见链接 ,个人视角,仅供参考

建筑师有真正意义上的本专业技术吗??

www.zhihu.com图标

寿比南山,贫贱不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