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建築師從業者慢慢淪為畫圖狗,論技術,又不如結構水暖電工程師,論動手,又不如施工隊。


刷了70個回答,纔看到一個略微摸到邊的回答。建築設計是一個基於業主委託為前提,從主創建築師一些模糊不完整的想法為起點,由其組織指揮協調各協作團隊分工合作逐漸完善清晰具體化想法而形成的系統工作,並推動執行團隊完成最後的落地。期間建築師的想像力,理解力和執行力是保證整個建築設計工作推進的重要能力。這樣的建築師如同一部電影的導演或者一部音樂劇作的作曲家兼指揮家。70個回答大多數涉及了建築師應該具有的局部素質和能力,只有一個提到了統籌能力。而張口閉口畫圖狗的,我理解是對現實不滿的怨氣。但和導演比,做不了統籌的主創,還有畫圖狗可以謀生。做不了導演的,則最多以場記了此殘生,殘酷得多。


建築師的核心能力是為你的委託方,也就是甲方,創造價值,然後保證你創造的這種價值,在整個建築的營造過程中,得以準確傳遞。如果能更進一步,在建築的運營過程中,也根據甲方需求的變化,以及外部市場的變化,持續不斷的為甲方創造價值。那麼同一個設計,是可以喫一輩子的。

建築師所學的所有的一切,所受的一切訓練。啥建築史,啥設計理論,啥心理學,啥美術………………都是為「創造價值」這個目標服務。

如果感覺自己的專業知識,或者說建築學所提供的理論和工具,不足以勝任「創造價值」那麼就去其他行業取經。

我們現在根本不要談什麼百年建築,一個設計一百年不變,就如同女人三年才買一件衣服一樣,相關從業者早就餓死了!女人也早跳的幾丈高說老公沒本事讓老婆受窮。

建築10~15年左右更新一次。你看下商場,酒店,餐館,裝修10年不變,還有人去嗎???為什麼建築師非要堅持某些不適應時代,毫無意義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思考,建築每10年根據社會和市場的變化,更新一次?為什麼我們不能研發這樣的技術,推進這樣的方法?普及這樣的觀念?讓建築10年更新一次,跟上時代的發展。社會受益行業收益。

為什麼要找各種理由,讓自己沒活乾沒錢拿?這種自己砸自己飯碗,砸行業飯碗的觀念是怎來的?工賊?

一定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女人衣服永遠少一件,建築每10年一定換一次外觀和內部的體驗

現在已經具備這樣的技術和生產力,同時社會也有強烈的需求。商城、酒店、餐館這些極端重視體驗和環境的建築,已經是10~15年更新一次了,而且更新費用遠高於當初建築主體的建設成本。建築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觀念,具備相關技能。不要做時代的絆腳石,不要砸行業的飯碗,不要讓自己白肝圖沒錢拿。

什麼叫現代化,現代化就是,持續不斷的前進,不斷發展,更高更快更強。那麼什麼叫現代設計,現代設計就是,不斷創造更好的體驗,更多更有趣的的價值。

後現代主義(Post modernism)

post 快速行進

拿些扯百年建築的建築師,看下你手上的手機,用了10年沒有?10年前的手機真不能用嗎??為什麼你要換?你身上的衣服穿了幾年?你家裡的東西,除了房子,有多少是用了10年的?

然後再想下,為什麼你們要換。

不要讓工作和生活產生割裂,你希望別人的工作為你創造什麼樣生活,你就要通過你的工作為別人創造什麼生活。

你期望你創造建築是百年不變的建築,你自己想不想住在已經一百年都沒變的建築裏!

你期望你靠談意義就高收費,那麼別人賣你各雞蛋灌餅和你扯通意義收你200¥你幹不幹

你期望你的每一分錢,都能花的有價值。那麼你的工作,就應該對甲方有價值

如果認同上面的觀點,那麼我們再來接著討論,什麼是價值,怎麼識別價值,怎麼創造價值,怎麼傳遞價值。

可以去找精益生產、精益設計的專業書籍看下

最後補充說明下,這些觀點和方法,都是從其他學科借鑒過來的。建築學無需去創造,建築學遇到的痛點和問題,其他學科都遇到過,而且情況比建築學複雜要求更高。直接學人家的,照搬過來。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如何從價值=》具體產品,其他行業已經有非常詳細的流程,提供了大量可實際操作的工具和方法。

我理解很多建築師非常期望自己設計的建築是藝術。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

「建築要有藝術性」這是一個多高的標準和多宏大的史詩級別命題[轉載]山崎實與他的兩個被炸建築_dongdongbaobe5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國內某些得獎的大師的作品,過個30年沒被炸掉,估計有資格進入到是不是藝術品的評價隊列。

如何看待深圳市體育館 2018 年 8 月 10 日開始推倒重建??

www.zhihu.com圖標

深圳體育館是深圳市政府於一九八五年投資興建的,是一個多用途的現代化場館。建成後與拉薩飯店並列建設部中國建築藝術一等獎。是深圳乃至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重要歷史物證,中國80年代十大重要建築文化遺產之一。

各位大師,以你2020建築藝術大師的眼光評價下,1985得建築藝術一等獎的建築,從2020年藝術性角度有多藝術,真覺得你們hold得住「建築要有藝術性」這個史詩任務?先得個中國建築藝術一等獎,過30來再看看你做的東西吧。

我覺得的很有意思的是,當老師向新手村的新手,灌輸「建築設計要有藝術」這種打最終Boss的史詩任務,有沒有跟告訴他們這個任務的難度,以及怎麼做任務積累技能和裝備,達到打史詩boss的水平!是不是這些新手聽了之後熱血沸騰,以為只要在頭上開個足夠大足夠清麗脫俗的洞,就可以完成這個史詩任務了!

當他們向這種理想而奮鬥的時候,往往忘記了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資源,連實現最基本的需求和價值都很困難。很多建築師,確實非常非常缺乏,評價「建築要有藝術性」這個標準背後蘊含的任務有多少,需要投入多少資源。同時也非常非常個缺乏把「建築要有藝術性」這個宏大的任務,細分成可以具體操作的任務的知識和管理能力。

所以,最後他們的「建築要有藝術性」都是從很奇怪,公眾無法理解和認可的角度,裁剪出一塊來,說自己做到了」「建築要有藝術性」。這種裁剪的範圍和角度,嚴重依賴於建築師本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

所以,不是不可以談「建築要有藝術性」。而是當你掌握了足夠的技能知識,能夠真正操作「「建築要有藝術性」這種宏大任務。談了纔有意義,否則就是從非常個人的角度去扯

事實上,大部分建築師,連做一個」舒適的小區「這種任務都完成不好!很多建築師,對居住區的認識就是」戶型已經經過那麼多年完善,已經盡善盡美,改無可改了「絲毫沒有意識到,而今的居住區和戶型,是特定產業政策和城市發展策略下的產物。絲毫沒有意識到,而今的居住區和戶型,是特定產業政策和城市發展策略下的產物。

這種程度的知識和技能,去談「建築要有藝術性」,就好比小學生才學了1+1=2,去談怎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樣。

所以,不是不可以談「建築要有藝術性」。而是當你掌握了足夠的技能知識,能夠真正操作「「建築要有藝術性」這種宏大史詩任務,去談纔有意義。

我個人是遠遠沒有達到這種程度,所以從來不談「建築要有藝術性」這種宏大的史詩問題。

當然再學霸成堆的大建築領域,掌握這種技能的大師和大牛很多,他們去談就可以了!

當然如果要靠談「藝術性」增加自己的設計的溢價,請去時尚行業取經。

從開始學建築我就試圖否認。

但多年之後,我不得不承認就一個:

空間感


一句話:將人類對建築的需求翻譯為整個建築產業鏈能夠聽懂的語言。詳細解釋見鏈接 ,個人視角,僅供參考

建築師有真正意義上的本專業技術嗎??

www.zhihu.com圖標

壽比南山,貧賤不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