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休息和運動


一、疲勞

疲勞常用"累"來表示,一般來說誰都有過這種體驗。人體活動到一定時候時,組織器官乃至整個機體工作能力暫時降低的現象叫疲勞。疲勞又分為身體緊張為主的身體疲勞和精神緊張為主的精神疲勞。無論身體疲勞或精神疲勞,都是大腦皮質的保護作用。內環境變化促進了大腦的保護性抑制,疲勞代表著中樞神經系統工作能力的降低。當肌肉活動到某種程度時,能源物質耗竭;血液中代謝物堆積、內環境穩態失調等因素,都是疲勞產生的原因。由此可見,疲勞是生命體對內外環境適應所做出的反應,也是一種生理性防禦反應。從這種意義出發,重視對疲勞的認識和採取措施消除疲勞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運動時人體產生的疲勞是一種綜合性的生理過程。它首先伴有內環境的變化和不同生理功能的失調,從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保護性反應。疲勞的癥狀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自我感覺方面:如全向疲倦、頭重、嗜睡、無力等;二是精神方面:如精神不集中、焦躁不安、沒有耐性、情緒低落、無熱心、經常出差錯;三是全身方面:面色蒼白、眩暈、肌肉抽搐呼吸困難、口舌乾燥、聲音嘶啞、腰痠腿疼等。當機體出現這些疲勞癥狀時,要及時休息,並對運動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纔有利於疲勞的消除。

二、消除疲勞的措施 既然疲勞是由身體活動和精神性刺激的;那麼停止進行身體活動和儘快脫離環境,無疑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手段。許多研究者將疲勞的消除法劃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靜止性休息,一種是活性休息(也叫積極性休息)。某一種方法都有對身體有利和不利的一面,正確的方法是兩種疲勞消除法要結合使用。靜止性休息時,諸如良好的睡眠或安靜環境下的**,都有助於體內各系統功能的自然調整 和大腦皮質的暫時性松馳;有助於交感神經緊張的減緩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利於機體休養生息;有助於體力的復原進而促使疲勞消除。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用更換肌肉運動作為活動性休息的手段,對消除疲勞是極其有益的。 (一)積極性消除疲勞 研究證明,在疲勞後更換運動練習或做些放鬆動作,都可達到疲勞消除的目的。這種方法就是活動性休息;前蘇聯重量學家謝切諾夫說:"最好的休息不是安靜不動,而是動靜交替,令其他肌肉羣活動"。進而"為消除疲勞而活動的肌羣,可由刺激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和肌肉而使疲勞減弱,達到全身疲勞的消除。"積極性疲勞消除的生理不依據及其效益,日本的鈴本等人,通過實驗得出了下述幾方面: 1.神志昏迷、眩暈及噁心的防止方面。在運動結束後轉入低強度、慢節奏的輕活動,肌肉的泵血功能保持持續狀態,機體血液循環系統活動無驟然變化,就能防止上癥狀的出現。 2.防止過剩換氣。停止劇烈運動後,由於運動時欠下的氧債過多會發生急促的大喘氣。當機體轉換輕運動時,氧債的補償過程就能達到逐步化,而不致於出現過勤換氣現象。 3.加速血乳酸的排泄。疲勞的原因之一是體內乳酸堆積。通過運動後的整理活動,使流經收縮肌羣的血流速度仍不減慢,故能及時地把擴散到血液中的乳酸帶走並排泄掉。另外,乳酸蓄積和氧債密切相關。乳酸消除率提高,氧債的消除也迅速。

(二)簡單消除疲勞法

及時消除疲勞,對維持健康和保證正常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學會一些簡易消除疲勞方法,很有必要。

1.節假日的生活安排。一般的工作週期是一週。而在工作間歇穿**休息日,是消除疲勞、防止疲勞進一步積累的絕好手段。所以,當你勞累時一定要利用星期天,對自己進行調整。星期天與其它節假日的活動要安排得有意義一些。腦力勞動者要盡量去戶外活動;體力勞動者要幹一些輕鬆愉快的事;中小學生最好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空氣;老年人應與子孫團圓使精神生活滿足。 2.保證睡眠質量。睡眠是機體進行生活、工作、運動的支柱和動力。生活的節奏是極其符合大自然的晝夜規律的,即日出而作日落而寢,這種作息規律使身體的各功能協調和諧。 有人做過一則有趣的試驗,即令一部分人不要進食(只飲少量的水),另一部分人不要睡眠。婁日後進行測試,結果發現不眠組身體損害要比不食組大得多。那麼徹夜不眠到底會給身體帶來哪些不良後果呢?首先它能使機體循環系統功能衰減,其次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心理精神活動能力減退,並使人非常痛苦等。因此,保證睡眠質量既是維護畫龍點睛常生理功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消除疲勞、恢復精力 的有效手段。 為了保證睡眠的效果,注意如下事項是十分重要的。 (1)睡眠要有規律。對保證睡眠質量秀重要,特別要養成定時入寢的與定時起牀的習慣。 (2)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青年人8小時 ,老年人6小時,兒童10小時以上睡眠時間。 (3)睡眠不足時應在白天補足。擀睡時間30~60分鐘最適宜,可約會補一下睡眠不足。 (4)優化睡眠環境。適宜的居室溫度、濕度以及寢具的舒適程度,對睡眠都有一定影響,應予以注意。 3.從膳食中攝取營養萬分。疲勞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能源物的耗竭。因此,除休息和睡眠等手段外,還慶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但要注意膳食平衡原則,不能盲目補充,也不能補充過量。過量的食物還會加身體的負擔,且易造成脂肪的覺積。

4.沐浴。沐浴使皮膚保持清潔;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加速體內代謝產生排泄和促進疲勞的消除。40℃的溫水浴對疲勞消除最理想,入浴時間以20分鐘前後為宜。此外,機關報近興起的渦流浴、桑那蒸氣浴以及各類保健浴,以疲勞消除也有一定效果,但必須掌握科學的入浴方法。

5.按摩。以全向萬籟 、輕手法按摩效果最明顯。按摩促進疲勞消除的機理是,通過按揉手法,使皮膚和肌肉的血液、淋巴循環加強,穴位刺激還能對神經起作用。應該注意的是按摩時間應限制在30分鐘左右,不能過長和手法過重。 6.音樂欣賞。音樂的奇特效益是令人難以估量的。對未成熟的胎兒,音樂是一種良好的胎教;對精神錯亂的一些精神病人,音樂可以緩解他們的躁動;對疲勞過度的人,音樂可使他們全身松馳下來。特別是低間域的音樂和歌曲,能使腦的供血充足、精神放鬆以及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因而也是一種消除疲勞的有效手段。 以上,分別敘述了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主要措施。單獨採納任何一種方法,其效果都不理想。必須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性的運用,才能獲得較顯著的消除疲勞的效果。

三、恢復狀況的判斷方法

人體是個完整的、有機聯繫的一統一整體。在活動之後,身體所產生的疲勞是綜合性的,不僅反映在身體能量物質耗損、生理機能的下降方面,同時也在心理上有一系列反應。而恢復恰好是疲勞的逆向以應過程,為判斷機體的恢復狀況也應當是全面的、綜合的。判斷機體恢復的狀況,常用觀察法、自我感覺法、動作技能的分析法、生理機能檢查法以及心理機能測定法等。

(一)觀察法

有經驗的體育指導員往往由鍛煉者的外在表現,即可判斷其恢復狀況。例如,情緒的表現、語言的多少、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皮膚的顏色、出汗的情況、鍛煉者的眼神、鍛煉者的面色以及反應能力等。

(二)自我感覺法

鍛煉者在恢復過程中會感到肌肉的覺重、僵硬、痠疼等感覺逐漸減輕或消失。呼吸急促胸部發悶、甚至頭暈目眩的現象消失。主觀感到從渾身無力的狀況解放出來了,有繼續要求鍛煉的願望並且其它不適感也已消除。

(三)動作機能的分析法

當人體疲勞時,動作的協調性受到嚴重幹擾,動作無力,錯誤增多,動作準確性下降,平衡能力及動作的穩定性都會減弱,而當體力恢復以後,以上現象都會明顯好轉。

(四)生理機能檢查法

人體的機能從疲勞狀態轉為恢復時,各器官系統的生理機能都會顯著好轉,甚至比疲勞前還有所提高。檢查時可採用肌肉力量的測定、呼吸肌耐力的測定(肺活量五次測驗)、心電圖S-T段及T波的恢復、視覺內光臨界頻率閾限值的恢復等指標,此外,通過心血管機能的測定也可判斷身體的恢復程度。

(五)心理機能的測定法

用心理學的方法判斷人體的疲勞及恢復程度,有多種方法。近年來,國內外運動生理學者在確定疲勞及恢復程度時,經常用"主觀體力感覺等級表"來確定機體的恢復水平。其原理正如瑞典生理學家鮑格所說:"在運動時來自肌肉、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各方面的刺激,都會達到大腦,而引起大腦感覺系統的應激"。大腦分析綜合了傳入的信息,對其本身工作能力必將做出相應的反應,不論機體感到疲勞或已得到恢復,都會從主觀感覺上做了判斷。也就是說,人們對自己疲勞與恢復的主觀評定,並不是憑空的,而是有著實在的物質基礎的,所以也把這種主觀體力感覺稱為"自我內在的呼聲"。


休息,睡覺


如何理解?

身體疲勞,你要補充營養,跟充足的休息,才能緩過來


謝邀~

充足的睡眠是基礎。

其次是健康的體質。容易疲勞的朋友們一般都是體質不太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需要堅持鍛煉來提高。(是堅持定期鍛煉,不是一次練到幾天都身上疼的那種)


精神疲勞是一種大腦告訴你做太久了的表象,你的潛意識也在告訴你已經很累了,只需要轉移注意力就行,放下手頭的事,去做點好玩的,感興趣的,感覺精神恢復點後再回來接著做 ,,,,身體疲勞。。。問健身教練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