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有何优越性?有何提倡的必要?糟粕多还是精华多?


人是具有精神性的动物,需要精神活动和精神生活,不是只有物质就可以。传统文化是国人精神生活重要来源,隔绝传统文化,我们精神生活质量就不容易提升。


纪晓岚家训主要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读传家」。这副对联,非常凝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大意是,只有忠臣与孝子,才能被称为高尚、受人尊敬的人;人生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必须去做,那就是耕作与读书,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传承家族。此外,纪晓岚还为子孙后代制定了「四戒四宜」。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 一宜勤读,二宜尊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晏起」就是晚起。「慎食」就是节制饮食的意思。

节选自《耕读传家解密》(九州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邓箫文著


中国没有传统文化,都是现代文化。

你被他们洗脑了。

中国人不会连自己文化都不懂,还称为什么传统文化。

然后还能从自己文化中分出糟粕与精华。

这怎么可能?

谁还会说我具有糟粕思维?

题主会怎么承认吗?

我反正不会怎么说。太傻了,感觉能怎么说的智力低人一等。

所以提倡传统文化就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人不学习中国文化,这是中国人吗?


主要是为了获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我优越性。我不提倡过于强调文化优越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整洁优美,字形多样,铿锵圆润,故中国书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者中华文化;中国从汉代开始就设立了史官,说明历代皇室对历史的重视,中国历史之长、纪录至今这些是外国怎么都比不上的,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其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独特性:中国的传统书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如四大名著、资治通鉴、菜根谭,其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塑造了一个礼仪之邦的形象,让炎黄子孙得以二世、三世至万世延续下去,中国的戏曲国画也是匠心独具,如京剧、豫剧、越剧、山水画、宫廷画等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其整体性、实用性在明清之前走在世界最前沿。区域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由于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各地相互借鉴、相互容纳,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的文化。民族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雕刻建筑艺术、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倡很有必要,只有保护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坚持好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促进民族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多于糟粕。近几年通过我们的努力,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都被保护的很好,也包括重整和修建,都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倡议者是zf,zf为了使自己统治的国家能有凝聚力向心力所以提倡传统文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