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下,我并不是很认同把所有种类的心理学混为一谈。

对于认知心理学来说,人家的目标就是为了弄明白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这和人文关怀根本搭不上什么边,更不要说运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这些了。

下面拿最需要人文关怀的心理咨询来举例子。首先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心理咨询要科学化?科学化无可厚非在哪?

对于心理咨询来讲,引入科学统计方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检验哪些咨询疗法真的有效,哪些是忽悠。周而复始的取精华去糟粕,是心理咨询进步的关键之一。例如现在催眠和解梦已经很少被运用了,因为数据并不能证明这些技巧是有效的。

至于人文关怀,我可以很负责地说,心理学界没有丢掉一丝。人文关怀指的是关注人的精神和个体发展,我寻思著自己硕士项目学的心理咨询和发展心理学应该算是「最人文关怀」的学科了吧?至今这两个学科仍在快速发展,当然也多亏了统计学的进步。

题主的问题好像源于不大能区分心理学的不同分类。多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发展史,应该就能明白当前心理学细化分支的意义所在了。

(有人看的话就更一些心理学史)


哎~看到这个问题,深有感触

我感觉是丢了,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你不科学化吧,思辨的来了,民科来了,没经过实证研究瞎扯淡的(用自己身边人作为样本来说服别人的)也来了,不是心理学的都来蹭自己懂心理学.....

但是你科学化,所有变数都控制了,环境,机体,你做出来的实验能应用实际吗?

不能,最起码,想应用还很长。

还有一点是,人很复杂,绝不是一堆数据,数据只能趋近,但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又不是数据,需要的就是「读心术」,说白了,大众需要的就是读心术。

现实层面没人能做到,高手也只能管窥。

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孩子的家长问,你是学心理学的,你帮我看看我孩子在想什么呗,最近都不学习。

等等

总的来说,存在的既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合理的是:可能大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的发展是这个程度,只能接受。不合理是:某些问题确实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是否该过度控制变数?

这是个悖论,很多大牛也在教科书中提到过。


心理学实验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等差一些,但应用心理学人文关怀很多的。


心理学本就不是一门「硬核」科学,处于中间地带的交叉学科本就该科学和人文兼而有之。有时想想,是否科学心理学为了区别于伪心理学有点用力过猛了?


这是整体科学主义的问题,心理学等一系列以人、社会等「有机体」为研究对象的受影响比较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