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三十多年清朝与西方没有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除去西方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勾心斗角,无暇东顾,是否是洋务运动做的表象一下子唬住了西方?直到被甲午海战被日本揭开了遮羞布?


应该说,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内。其余列国并没有侵略中国的能力。他们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来中国也只是送个荣誉罢了。

让我们痛苦的是中国并没有利用好那个时间来好好发展自身。因为没落的清政府把防范的重心,依然还是放在被统治的汉族的身上。一直到太平天国后,汉族大臣才得到重用。而这个时候,欧洲列强大都完成了工业革命了。中华民族最痛苦的时刻也就来临了。


问为什么前,先问是不是

中法战争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


时间错了,克里米亚战争(1853)在第一次(184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之间,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战争进化到现代战争的重要节点,清军在两次鸦片战争面对的其实是两个时代的英军。

与西方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也是错的,1876年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准确来说从1865年这场战争就开始了)、1883年的清法越南战争规模都不小,特别是清法越南战争期间日本企图趁机在朝鲜搞事(甲申政变),被袁世凯率领驻朝清军镇压了。

所谓的西方列强,其实主要是英国,此时的英国正值最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海洋唱响大不列颠,维多利亚女王给世界带来了英国强权下的「和平」。

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老殖民帝国此时已经彻底衰败,法国在普法战争(1870)后也绝了称霸欧洲之心老老实实给英国当小弟,普鲁士(德)、奥匈和奥斯曼土耳其也都得服英国这个霸主,也就沙俄仗著自己有「俄罗斯的冬天」再加上地盘大人口多血厚敢和英国对著干。

两次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已经是英国人的天下了,左宗棠收复新疆也好、后来的英日同盟以及日俄战争也好,都是英国隔著中国同俄国争夺亚洲霸权,中国实际上被英、俄两个列强夹在中间。

无论法国夺取越南、还是日本夺取朝鲜(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没有英国的恩准是不成的;俄国在日俄战争后就虚了,英国的全面收缩是在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之后,也是英国开始收缩了才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美国提出来的所谓「门户开放,利益均沾。」


1860-1983年多年的和平,主要在于列强的政治需要,其次在于国内国际形势。

那时列强需要的是什么?

从1500年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列强就有两个需要,一个是掠夺财富或资源,一个是获得巨大的市场,以获得产品倾销地。

从达伽马到哥伦布,早期的航海家所希望的,就是绕开被奥斯曼帝国堵塞的丝绸之路,找到前往东方的新航路,以便和《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神秘而富饶的东方——印度与中国进行贸易,已获得超额的利润。

在寻找航线、开辟航路、前往贸易的途中,掠夺南美的金矿、掠夺非洲的黑奴,不过是捎带的行动;开辟东南亚殖民点,也是为了更好的贸易。

只有贸易才能带来利润,只有利润才能让野心家、商人源源不断来到遥远的东方。

所以,中国和印度都是潜在的客户,而不是敌人。这一点在看待世界近现代史务必牢记。

当然,如果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客户如果过于软弱的话,列强也不在乎抢一把再走。

此前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是抱著这个目的来到东方的。

后续的英国、法国也是如此。

18世纪英国工业开始大规模发展,到了1830年左右,英国的工业已经成熟,工业产量急剧上升,英国商人幻想著如果中国能够打开国门,那么每个中国人或者中国家庭都能用上英国产的服装、餐具之类的轻工业品。「一想到能有几亿人都能用上产自英国的毛呢,英国的毛呢商人就要兴奋地发疯。」

而真正与中国接触之后,英国人才发现中国的市场是近乎封闭的,尽管英国商人从倒卖中国丝绸、茶叶的贸易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是英国和中国的贸易确实巨大逆差,英国不得不用黄金和白银来弥补这种巨额的逆差。

英国迫切需要找到弥补逆差的办法,于是他们找到了鸦片,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也就是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以及法国和后来的很多欧洲国家,都和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市场打开了,甚至关税自主权也丧失了,英国的贸易逆差被扭转了,欧洲国家和商人们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列强们心满意足,完全不需要发动战争。

如果列强有什么不满足的,讹诈就行了,清政府立马再签署新的条约,根本不需要列强爷爷们费力来打仗。例如1876年因马嘉理案英国就强迫中国签订了《烟台条约》,此后涉及外国人的民事、刑事诉讼案件,都必须由被告国官员按其本国法律进行审判。

甚至在太平天国时期,列强们相对而言更支持清政府,因为清政府更愿意支持和保护列强在华利益。

所以,在鸦片战争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列强没有与中国开展的动力。

其次在于国际形势。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英法争霸,德国、美国等新兴帝国忙于挑战英法的霸权,沙俄则忙于向东方扩张,奥匈帝国和义大利对于局部争霸,他们对于遥远的东方暂时不感兴趣。

等到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时,很多国家已经不满足于贸易利润,而寄希望于殖民地控制。这个时候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个时期中国就已经危险了。1883年中法战争实际上是法国为了侵略越南,而与越南传统宗主国之间的战争。

1895年之后,各国对于如果瓜分中国争论不一,还是以建立「租界」、「势力范围」为主,暂时还没有割占领土的需求。于是形成了如下的局面:

日本、俄国野心最大,希望直接获得领土;英国和法国希望获得势力范围;美国属于新兴帝国,希望利益均沾;德国作为新兴帝国,获得胶州湾,最多在山东建立「势力范围」就已经心满意足;义大利、奥匈帝国跟在大家后面喝口汤就行。

而日本和沙俄为了中国东北争夺不休、日本和德国为了山东龌龊不断,英国和沙俄在亚洲中部(阿富汗、XJ、XZ)的扩张互相拆台,英国和法国为了东南亚和中国西南的利益明争暗斗。

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让他们也难以真正团结起来进行瓜分中国。

这也是相当长时间内帝国主义没有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主要原因。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至少名义是为了保护外交人员。且只有俄国、日本、英国等国出动了千人以上规模的军队,义大利、奥匈帝国仅有几十人或者上百人象征性的军队。

随后不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等到战后,世界格局发展了巨大的变化,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九国公约》,正式明晰了一战后远东地区的格局,直到二战日本的侵略彻底打破了这个格局。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纳入了国际体系以后,列强尽管欺负中国弱小,但好歹是把中国视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来对待的,愿意用签署条约的方式来对待中国。鸦片战争之后东亚和东南亚的格局不断演变,英国、俄国、法国、美国力量在其中纵横捭阖,但是较少直接诉诸战争,中国、日本国立此消彼长,一直到一战后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

这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过一段较长的和平机遇期的原因。清政府抓紧时间进行了洋务运动,创造出了一个大肆宣传的「同治中兴」,可惜好景不长,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碎了这个美梦。随之而来就是革命风起云涌,满清政府和封建帝制终于被中国人民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中间有一次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于是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战争,主要是带清雨露均沾,只要洋大人开口就给。

1858年签署了瑷珲条约:送给了俄国人外兴安岭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送给了俄国人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西北少了44万平方公里

这还要打什么仗

对了,几年之后,俄罗斯将阿拉斯加100多万平方公里,卖给了美国,换了720万美元,按照1792年的铸币法案,1美元≈24克纯银,清朝一两银子,大概36克。也就是说美国花了480万两,买了阿拉斯加。

沙皇卖这块地,对国内也有个交待,毕竟前一阵刚从带清白得差不多大小的地方,这块地卖也就卖了


不但中西不打仗,欧洲也不打仗了,世界资源被西方工业国家大致划分完成,「文明」世界,或者说先发展的工业国中,人们注意力开始从劫掠转向内在发展,总结下,

1. 没空打,19世界中叶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铁路,火车,内燃机,电(电报,电灯,电话…),大量的奠定现代社会基础的科学发明和创造涌现并推广,可以说是第一次,西方带头,全球主要文明一起进入高速发展期(包括中国日后然并卵的洋务运动),自然没空打仗了。

2. 不用打,大清在一二次鸦片战争里已经完全投降,门襟大开,对实际动手的英法,大清不但奉上市场门票,连售票亭都一起送了(海关),德美还在自我高速发展,至于俄国,都不用打仗,直接瑷珲等条约就从大清割去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准备打,大清朝祖上给力,打下偌大的国土,英法俄实在一口吃不下,可接下来英从印度,法从印度支那(越南),俄从新疆东北其实也没停过嘴,中国祖上有明白人,早说了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更别说没吃上的德美等嗷嗷待哺了,当然大清这种不用打直接躺的货色,肯定没流量,要等大V列强们各种关注圈粉骚操作闲下来,再一起演出一幕八国(警察?)联军的戏吧


左公收复新疆也不白打的


因为他们自己的矛盾也很大,中国不是世界中心 ,比如说普法战争什么的


隔著半个地球呢,当时西方列强也是有著深刻的矛盾的。


打仗无非就是利益而已,为什么要打?再说了,清政府需要打吗?


利益!没有利益谁会战争!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贷款给清朝,贩卖军火的大清!如果打起来不是自己损失!


太平天国呗,国内民族矛盾要大于国外帝国主义矛盾


因为清政府被西方军队吓破了胆,而前几次战争西方已经谋夺了处于重要领域的利益,而处于不那么重要领域的利益,稍微恐吓一下清政府,清政府干脆直接就「跪了」。这个时候,再打就没什么意义了,投入大于产出。

直到后来法军入侵,结果清政府在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还是「跪了」。再后来就成为了日本崛起的垫脚石。


近代西方国家全球范围的殖民主要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掠夺廉价的原材料和倾销工业品的市场。对于西方殖民者来说,扶持一个亲西方的稳定的政府,可以不用维持占领,以略微的代价获得一个稳定的廉价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已经开放了沿海以及内陆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一个亲西方的中国政府(无论是不是清政府统治)是更符合西方利益的。而且西方国家是乐于看到统治政府进行可控范围内近代化的,这更有利于扩大市场让他们攫取利益。

一点浅见。


打不过就加入呗,你要什么就给什么,还有什么理由打仗。


因为西方过来是挣钱的,直接战争风险太大。


不一直在吸中国的血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