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鸭头丸帖》等应该都有变形


寒切帖和十七是最近羲之原貌的,寒切可以说是最高水准。

学书法最好的还是看阁帖。

但问题是,即便见到真迹又如何?就算看到右军现场书写就能有所收获么?


可以看看大观帖里的王献之部分,不过刻帖刻的再好也是去真迹甚远啊。


要谈欣赏,只有面对作品本身的时候,才可谈论欣赏。如果在没有真迹甚至没有相似度极高的唐代钩摹本的情况下谈论王献之书法,最多只能是想像,或著通过古人遗留的一些文字信息来对当时书法形制有个大概得了解。比如说,如果我们论王羲之,如果现在没有王羲之任何作品,无论是摹本,临本,刻本,一概没有,我们只能通过古人对王羲之书法形容来蠡测他的面貌,南朝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文中评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也对王羲之书法作了具体形容:「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若斜而反直。」

我们通过这些文字只能得到一些比较夸装玄之又玄的文字,来对王羲之书法有个很片面的认识,所以这就谈不上「欣赏」一词了。再比如曹喜。晋卫恒《四体书势》云:「汉建初中,曹喜善篆,少异于(李)斯,而亦称善。」北魏江式《论书表》称曹喜篆法「小异(李)斯法,而甚精巧。」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曹喜书如经论道人,言不可绝。」唐张怀瓘《书断》卷中曰:曹喜「篆、隶之工收名天下。」又曰:曹喜「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并将其小篆、隶书归入妙品。张怀瓘《书估》列曹喜书为第三等,与邯郸淳、刘德升等同。曹喜书迹不存,著有《笔论》。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了解到,曹喜会写篆书,隶书,跟李斯有点不相同,会悬针篆,其他的咱也不知道他具体写成什么样,最多能从王莽时期的钱币上,窥的一二,而且只是传是曹喜书。

所以说在没有真迹甚至没有相似度极高的唐代钩摹本的情况下,最多只能对王献之书法进行管窥,蠡测,却不能真正的去欣赏它。

(以上是个人愚见,还请方家指教,图源网路,侵删)


数字化时代了,电子图片上欣赏即可。


我个人比较喜欢《廿九日帖》


写字实是写心,心可感万物。用工具表达情感就是书法之妙。


那就只有努力学习,创造出时间机器,来一场时空穿越,与王献之面对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