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闭症是先天还是后天?

在五十年代,孩子患有自闭症多被以为是家长的人格异常或对待子女的态度过于冷漠等后天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很多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会有很多自责的情绪,总怀疑是否因为自己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上犯了什么错误,才导致孩子变成自闭。

而事实上,现在学界普遍的认识是,自闭症是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占据了较大的因素。一般来说,它的发病主要是三岁左右。目前国际上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达成的共识就是:早筛查、早诊断和早干预。

02 自闭症的原因是什么?

自闭症的形成原因,遗传因素大概是70%-80%,环境因素可能就占20%-30%。它先是遗传因素起作用,但是环境因素可能会诱发他的遗传变化,促进他的基因突变。目前研究发现的具体因素有:

01

① 父母的年龄,如果父亲大于50岁,母亲大于40岁,孩子患自闭症概率增加;

② 早产,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时,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也比一般孩子高;

③ 母亲怀孕时吃了一些药物,会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的风险;

④ 两胎之间,如果第一个孩子是自闭症,第二胎与第一胎时间隔得越短,发生孤独症的风险越大;

02

胎儿期病毒感染: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被认为可能与ASD发病有关

03

免疫系统损伤:ASD儿童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概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也与正常人有差别,提示ASD存在免疫系统异常。

所以说,孕前早预防,产后的及时筛查,对于自闭症的发现和治疗都相当重要。

03 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有两大核心问题,第一个是缺乏我们普通人具备的社会交往,社会沟通,跟人打交道这种能力。第二个是他的行为和兴趣比较狭窄,比较单一,模式化。

在临床表现上,很多自闭症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面发生的一切置之不理。如3岁左右普通孩子,爱讲话,一天到晚喜欢缠著家长玩,对别的小朋友也非常感兴趣。

普通孩子对于传递给ta的语言会及时作出反应,但自闭症孩子可能是充耳不闻,如,普通孩子爸妈一叫马上就会回头答应,但是孤独症孩子,叫10次ta他可能都不会理睬你。

到了上学的年龄,很多自闭症孩子因为认知、语言等能力达不到会被拒绝。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开玩笑的一些话,自闭症孩子无法不理解,就以为是在骂他,就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

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理解能力受限、言语形式异常、语调语速异常、常拉著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多不会用点头、摇头及手势、动作、表情、眼神表达想法,也不能理解他人的姿势、面部表情等意义。

!重复刻板行为!:倾向于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生活。坚持同一种做事方式,重复蹦跳、拍手、用脚尖走路

其他: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自笑、多动、自伤。计算能力,机械记忆相对较好。

04 自闭症会传染吗?

近年来,我们总会在媒体中看到各种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报道。也有数据显示,自闭症人群正在逐年变多,这样导致很多人认为,为什么自闭症越来越多,难道是TA会传染吗?

实际上,自闭症的病因学和生物异常改变极其复杂,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自闭症是传染的。其次,逐年增高的数据,也跟自闭症知识的普及,公众对TA的日渐了解有关。人们越了解,就越会尽早尽早发现和检测,所以自闭症的人数相应也就增加了。

如果在你身边出现要隔离自闭症儿童的言论,一定要大声说不!不要因为无知,而给自闭症人群带来二次伤害。

05 玩手机会引发孩子自闭症吗?

现在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劳累,于是减少了和孩子相处的亲子时间。有时候为了图方便,会把手机或平板等电子产品给孩子玩,希望里面的儿歌,动画片等内容可以帮助孩子的认知和成长。

但是一份来自德雷塞尔大学医学院和多恩西夫公共卫生学院的报告表示,让孩子坐在平板电脑或电视机前,以及缺乏亲子游戏时间,都会导致儿童后期出现更严重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样症状。

研究发现,12个月大的时候看屏幕会导致4%的ASD样症状,而与父母的日常玩耍时间少于规定值则会导致9%的自闭症样症状。

所以手机前的父母们,与宝宝之间进行亲子互动真的很重要!


  什么是多动症ADHD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首次在20世纪初被讨论。1902年,由一位对孩童疾病有兴趣的乔治史提尔(George Still)医生在伦敦发表了相关文章。他发现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来,情绪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烦。ADHD的主要特征是不专注、过动和冲动,这些症状多会造成他们很难遵守规则行为或者维持固定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会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简称DSM)在1980年对于过动症作了第一次的描述,并将它称之为"儿童期的过动反应异常。

  孩子的多动症

  在每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他们动作过多、坐不住不能安静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老师劝告、不遵守纪律、东走西跑、忙忙碌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无法好好学习。严重者经诊断后其实是多动症的表现,通常有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以及坐立不安的情况。

  ADHD的主要症状及诊断

  ADHD的主要病征是:注意力散涣或集中困难、活动量过多、自制力弱。

  多动症的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现摘录如下。

  当与大多数同龄儿童相比,下列行为更为频繁,符合下面14条中的8项,并持续6个月的,诊断具有注意缺乏多动障碍。

  1.手或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少年为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2.即使必须坐好,也很难静坐在座位上。

  3.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4.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转。

  5.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便立即抢著回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并非故意违抗或不理解)。

  7.在做功课或玩耍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8.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

  9.不能安安静静地玩耍。

  10.说话太多。

  11.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学习、工作。

  12.别人对他说话,他往往没有听进去。

  13.学习时的必需物品,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

  14.往往不顾可能发生的后果参加危险活动,例如,不加观察便跑到马路当中。

  排除标准为: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

  多动症表现通常有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以及坐立不安的情况。

 儿童多动症的危害

  多动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而且容易导致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有30%的孩子带病持续终生。

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方法

  要彻底摆脱小儿多动症,最重要的还是治疗 。

 1、多动症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对于多动症的治疗也是如此,但是多动症患儿家长一定要注意,药物治疗多动症一定要谨慎小心,用药的种类、剂量及时间应由正规医院专家指导,密切观察。

  2、饮食治疗

  多动症病因复杂,不健康的饮食结构是导致多动症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食疗方法的合理采用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医治作用,所以治疗期间,小儿多动症患儿要保持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在多动症患儿的日常食物中应尽量避免加入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和水杨酸酯等。

 3、心理治疗

  临床调查结果发现,多动症患儿普遍存在著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因为对抽动症的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对于培养多动症患儿的良好行为,增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长在平时要注意给以患儿正确的行为指导,这样通过不断的纠正,患儿的过度活动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通过行为指导可以培养小儿多动症患儿的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这种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较好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训练,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

 4、总结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综合采用,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是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家长在治疗期间不能自作主张,要严格听从医生的建议,这样才能保障小儿多动症的治疗顺利进行。

 更多多动症相关疑问和焦虑,可通过下方链接,给我留言!

徐磊博士-公益问诊?

b.eqxiu.com

 可能对你有帮助的内容↓↓

多动症在哪里可以检测出来??

www.zhihu.com图标康复师徐磊:如何确定孩子是否具有注意力缺陷??

zhuanlan.zhihu.com图标小孩有多动症,家长该怎么办??

www.zhihu.com图标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是由神经发育障碍引起的行为异常疾病,通常在12岁以前发病。如果怀疑孩子患有多动症,建议最好带去医院由专业医生诊断。

多动症常见的症状

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000万人受ADHD困扰。ADHD的三大核心症状是不专心、多动和冲动,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比较容易观察到的问题包括:吃饭非常慢;每个玩具都玩不了几分钟就换下一个;做事做到一半常因为分心而去做别的事情;出门容易横冲直撞等。

小学阶段较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上课不专心,喜欢玩自己的东西;上课难以安坐;放学回家总是忘记带东西;考试容易粗心,成绩起伏大;容易出现人际冲突等。

过去的观念认为,ADHD是一种随著年纪增长而改善的疾病。然而,经过长期的追踪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患有ADHD的患者,到成年时期依然出现相关症状的比例约为50%。

多动症的原因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ADHD被正式纳入精神科诊断以来,已有数以万计的研究深入探讨ADHD。然而研究对于ADHD的确切成因尚未有定论,目前认为最有可能是基因、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从基因遗传方面来讲,ADHD的成因可能是特定基因的变异,改变了大脑神经递质的表达,从而影响大脑不同分区之间的功能性和机构性的连接。

因为大脑功能的改变,进一步影响神经和心理功能的表现,包括冲动抑制能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等等,从而出现不专心、多动和冲动的症状。

除基因的影响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ADHD的发生。母亲在怀孕期间摄取酒精、吸烟或是接触某些有毒物质(比如铅和多氯联苯等),都可能会增加孩子患ADHD的风险。

此外,某些社会环境因素如极端疏于照料、遭受欺凌和缺乏社会的互动也会导致儿童患ADHD的风险增加。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饮食也会影响ADHD的发生风险,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用人工色素或防腐剂可能与儿童出现ADHD的风险增加有关。

此外,儿童Omega-3脂肪酸 (DHA和EPA)、锌、镁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也会增加ADHD的发生风险。

多动症的治疗

长久以来,ADHD治疗的两个主流方向是行为和药物治疗。综合国际上的治疗原则来说,六岁以下的儿童以行为治疗为首选;到小学阶段,依照症状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或行为治疗,若症状较为严重,应合并药物和行为治疗。

除了药物和行为治疗外,膳食干预也被认为是一个可以改善ADHD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改善ADHD症状的饮食包括:

  • 食用低敏感性的食物,避免发生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症,从而避免加重ADHD;
  • 保证Omega-3脂肪酸 (DHA和EPA) 的摄入,食用富脂鱼类或服用Omega补充剂也有利于改善ADHD的症状;
  • 尽量避免摄入人工色素以免加重ADHD。

ADHD是一个长期且影响深远的问题,如果对于孩子的一些症状有怀疑,应尽快就医接受评估,以尽早采取最佳干预手段。作为父母,在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照料的同时,也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kipedia. Available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ttention_deficit_hyperactivity_disorder

[2] GBD 2015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 (October 2016).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10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388 (10053): 1545–1602.

[3] Attention-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Divis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National Center on Birth Defects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9 September 2014.


相信现在有很多爸爸妈妈对于多动症从小时候到现在有孩子都经常听过,可能是身边的亲戚,也可能是老师嘴里得知,但是对于多动症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很多家长更多还是在于孩子好动,坐不住这样的情况上,甚至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小嘛活泼,长大了就好了。而往往耽误了孩子最佳的治疗时间。今天其实我想作为一名从事儿童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想告知更多爸爸妈妈去注意这块,去真正了解孩子。而不要用老思想老方法去培养新一代的宝贝们。因为当你真的错过了一些,做错了一些,你后悔真的来不及。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现在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呀、容易分心呀、多动、冲动行为,为主要的特征情况。

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所以需要各位爸爸妈妈多注意下。

那像注意力缺陷(attention deficit)常指:

l 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相应年龄和智商的水平。

l 多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l 轻度注意缺陷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

l 严重注意缺陷对任何活动都不能集中注意

我们家长常可以看到的宝贝表现:

u 经常粗心大意

u 需要注意力集中时难以维持

u 跟人说话时经常看起来心不在焉

u 难以完成任务

u 做事情没有条理,物品乱

u 经常丢失日常学习和生活用品

u 不愿意做需要维持注意力集中的事情(如:上课、写作业等)

u 经常容易因外界的刺激分神

u 经常忘事

活动过多(hyperactivity)常指:

l 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比预期的明显增多

l 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显得尤为突出

l 不安宁,小动作多

l 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摇桌转椅的情况

l 招惹别人

l 离开座位走动,引起别人注意

l 喜欢危险的游戏,喜欢恶作剧

冲动行为(impulsive)指的是:

l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反应

l 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动,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挫折感强

l 行为唐突、冒失;事前缺乏缜密考虑,行为不顾后果,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那一般多动/冲动的宝贝的表现在于:

u 经常手脚动个不停,或者在座位上扭动

u 不能按要求静坐,上课时离开座位或者活动中离开队伍

u 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者爬上爬下

u 无法安静做事情

u 精力过于充沛,经常「忙个不停」

u 经常讲话过多

u 经常接话茬,抢答

u 难以等待,排队时容易不耐烦

u 经常打断或打扰别人或不经询问就用别人的东西

是不是这么一看完之后各位爸爸妈妈都感觉好像自家孩子那都能沾到边呢。是不是开始紧张焦虑起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反而你要淡定起来,反而去深入思考下孩子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些表现,而表现的时间有多长了,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才是关键,如果你只是一笑,觉得孩子大了就好了,那我说句实在话,你大可不必看下去了,孩子是你自己的,而我只是一个外人,也无法干涉。因为很多利害关系,不到发生的时候,在怎么说都无法让你马上感受得到。当然如果您重视起来觉得我说的对您有帮助,那真的很欣慰,不是我得到了支持,而是孩子得到了理解,因为很多的一些「问题」不是调整不好,而是家长的态度决定于孩子未来的变化。

就从ADHD的患「病」概率上来讲,根据美国DSM-V的诊断,学龄儿童ADHD的发病率为:5.9%-7.1%。

另有回顾性研究报道指出全球儿童ADHD发生率为5.29%-6.48%。

我国国内的研究调查显示儿童多动症发生率为:2.59%-7.25%。

尤其是男性儿童ADHD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儿童。这比例推算下来不是一个很低的数字,而且现在每年其实是在不断递增状态中的,我之前带的一个班里面,40多个孩子,就有8个孩子确诊多动症,当然这不是代表全部的班级都是这样。只是引以为戒,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注重这块,当然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也不要突然焦虑哈,不是你看到咱们宝贝好像有以上的行为就是得了多动症哈,没那么容易的。因为确诊的标准还是蛮高的,而且国内确诊不要单独去什么机构或者私人诊所能确定的,这个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妈妈很多一些教育机构,打著这种幌子,去营造危机感让妈妈或者爸爸感觉到紧张,告诉你孩子怎么怎么样,但实际呢,可想而知,真正能够确诊还是建议爸爸妈妈带宝贝去正规三甲医院或者儿保医院检查,一般各大医院诊断项目都差不多:(1)生化五类;(2)微量元素测定;(3)全血铅测定;(4)甲状腺功能检测7项;(5)维生素D测定;(6)铁代谢;(7)(神经电生理)无比脑电图;(8)注意广度测定;(9)康奈氏儿童行为量表;(10)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评定量表;(11)瑞文智力测定;等等等....

每个省份地区的医院可能测量的都会有一些不同,但是大致不会差别很大,这边图也仅供参考,不过会有一些妈妈会疑问为什么要测量智商,这个还真的很有意思,正所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就会为你开一扇窗。很多患有ADHD的儿童智商都是很高的,我记得我之前有带一个班,四个宝贝,智商分别是120、148、134、119。能说什么好呢,你羡慕不来,也别强求就好。因为真正有多动症的孩子才知道,其实这个还是比较痛苦的。

那一般医院的治疗方法,更多吃药,在一些辅助治疗。但行为治疗才是最根本治疗方法,千万千万不要就觉得吃药就好了,其实有一些比较敏感信息我不方便透露,但药物只是为了压制冲动,不是治疗根本,很多孩子去掉药物之后还是会回归一些行为表现上,甚至吃药会带来一些不适反应,比如呕吐,反胃,打瞌睡等。治标不治本。

到这基本都讲完了,还有很多,我想下次专门做篇文章详细讲解下吧。当然有疑问的爸爸妈妈也可以留言解答。ADHD的影响还是很大,真诚希望爸爸妈妈可以重视起来,我做了一张图,希望爸爸妈妈您们可以好好看下,他的影响是终身的,虽然有孩子可以自愈,但不是每一个都是那么幸运。

希望以上的分享对各位爸爸妈妈有帮助。欢迎更多交流,我是一个专注儿童教育的奶爸。


多动症 (ADHD)问题儿童父母请进最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是ADHD。所以我简要的说下我对于ADHD的个人看法。以及和ADHD孩子沟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俗称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19 赞同 · 23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你看下我的个人中心


我自己去看adhd的时候,医生跟我说,有某项统计表明人群中的adhder占比约为十分一,这个数字令我印象蛮深刻。因为自己也是个带培训班的老师,来来往往教过的孩子不下几百,据观察,还真是跟这个比例差不多,平均十个里有一个,不是行为多动,就是思维多动。

行为多动是无论怎样也静不下来,坐不住,超过五分钟都不行,不是必须讲话就是各种小动作,没人搭理也自己讲,什么都做不了那怕拿一张纸刮桌面,你非要他停下来,就像捏著他喉咙无法呼吸一样难受。

这是生理决定,跟品德无关。

思维多动,就是爱跑神,我自己就是思维多动,以前做学生时别人对我的评价,就是上课时要么像睡不醒,要么在神游。上课我从来集中精神不能超过五分钟,除非老师特别会讲故事。我看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

除非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才能真正投入。

以上是外表的一些特征,真正诊断还是得去有资质的医院,比如全国的几个精神卫生中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