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考虑这一点,是因为一是怕买不到高品质的药材,不知道市面上买来的药材里有效成分有多少;二是也没有好的加工手段,只能熬煮或泡水,不知能萃取出多少有效成分。

比如黄芪,是直接买药材本身好,还是买提纯后的、标明纯度的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更好,还请懂行的知友从专业角度给点建议,谢谢。


你这是在走废医验药的邪路啊!


一个是智商税,一个是提纯过的智商税。


中医认为:只要有氢燃料就会发生核聚变。

想多了。

溶解度,生物利用度,有效血药浓度,肝脏首过效应……

一大堆限制。


理论上说提纯了之后更好,然而有一个前提是我们真的知道比如黄芪里起作用的是什么,我们也知道其它的东西全是杂质,对我们完全不起作用。

就我的观点,人类目前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很可能是不够的,都别说黄芪什么的了,我们连喝水要喝里面有点「杂质」的矿泉水还是要喝纯净水都有争议,都不能达成共识,凭啥让我相信对黄芪的研究就已经很透彻了?

我不懂行,不过谁站出来说他懂行我多半会觉得他挺不靠谱的。

你担心的两点问题第一点我比较认可,第二点我觉得倒未必,黄芪治病只要不是越多越好,那其实就是控制份量的问题,比如熬煮或泡水效率较低,只有另一种有效提取方法的20%,那就加大服药份量5倍解决,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杂质什么的也多摄入,另外可能多花了钱,杂质的问题其实未必是问题,也许那些「杂质」中还有我们需要的成份,钱的问题也未必是问题,提纯本身多半也是需要花钱的,吃5倍的黄芪未必就比吃提纯后的更贵。


紫杉醇是从树皮提出来的,你觉得你吃多少吨树皮够一次静脉注射


当然要吃中药材本身

因为

巫术不认现代科技

用了现代科技,就不能称之为巫术了……

…………………………………………………………

人类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与疾病的防治,历来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活动,也是巫术迷信大行其道的重要领域。从古代的驱鬼去邪的方术祛病法,到现在广大偏远农村地区存在的以巫治病的迷信现象,都说明它有著广泛的影响和市场的。尽管这是一种非理性、非科学的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人的疾病,但即使是科学昌明的今天,这种现象也没有绝迹。

巫术治病迷信之所以长期存在,不能简单地把原因都归结为群众的愚昧落后和巫术迷信从业者的欺骗上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都认为它「灵验」,有时真的也能「治好」一些疾病。我们不能因为批判它就否定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是应该对它的所谓的「灵验」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笔者认为,如果说巫术治病迷信「灵验」、真的能治好一些疾病的话,也不是巫术迷信本身的灵验,而是在巫术治病形式的外衣下隐含著某些科学的合理的因素,其中就掺杂著药物治疗与心理疗法。

药医互用

人类社会的早期是巫、医集于一体的,巫师用巫术治病时,也懂得采用医术与方药,而医师为了迎合患者的迷信心理的需要也学会了一套巫术,巫、医是不分的。杨堑先生指出:「我国古代原是巫、医并称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巫和医才逐渐分开,但在一些地区,解放前还很流行。」「直到今天,在一些后进民族中仍可看到巫术与医术相结合的情况。」(杨堑:《民族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6页。)巫医和巫师往往是一职两兼的,他们治病,常常一面使用巫术驱走鬼邪,一面用原始药物进行治疗。

为了证明道教的神奇与「灵验」,宣扬术到病除,达到使民众信服的目的,道士们在使用神秘的巫术治病的同时,也大量使用巫术与药物。至今被称之为神奇的中成药七星丹、紫金霜、红升丹等,许多就是道教炼丹术士的发明。葛洪的《服食方》四卷、《肘后急要方》四卷、《金匮药方》一百卷,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七卷、《集金丹药百要方》一卷、《服云母诸石药在十六水法》一卷等,都经千百年的实践流传下来的,反映了较高的医学成就。

我们来具体地分析咒语治病迷信中的一例,可以看出其中掩藏著的一些科学合理的成份。如破伤方:「日山东方,乍赤赤黄。上告天翁,下告地黄。地黄夫人,交吾禁疮。仙人提水,玉女洗疮。一禁便定,两禁平伏如常。鸣马鸣疮也,不惊天雷地加疮也。莫恐我是毗沙罗摄地虫。急急如律令,敕摄。」此咒语要求:若有破伤者,诵此咒四十九遍,初头喷三喷,诵咒一七遍,唾三唾。地黄本来就是一种能治疮痔的好药草,在此方中变为「地黄夫人」教(交)人禁疮了。据《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地黄」附方中说,地黄是有禁疮之效的。该附方云:「丁肿乳痈:地黄捣敷之,热即易。性凉消肿,无不效。梅师方。痈痔恶肉:地黄三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稠,涂纸上贴之,日三易。鬼遣方。一切痈疽:及打扑伤损,未破疼痛者。以生地黄杵如泥,摊在上,掺木香末于中,又摊地黄泥一重贴之,不过三五度即内消也。王衮博济方。」另咒方中还有「仙人提水,玉女洗疮」之说,敷地黄前,先将疮口洗干净,也合乎医理(参见高国藩:《中国民俗探微》,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179页)。

再来看一则道士画符治妇女难产的处方。第一种,大型难产符,符后有一段说明:「此符难产,随年几(纪)与吞。桃汤下。以醋点汤。七立桃仁,去兴。此法极秘,勿传。」第二种:小型难产符印,符印后也有说明:「难产者吞之。儿出,手把符出。见验大吉。」为什么饮桃汤吃桃仁呢?因为在人们的迷信观念中,鬼怕桃,桃汤桃仁能驱鬼避邪。但剥开这层符篆的外衣,我们就可以发现桃汤、桃仁能治产妇病的医方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二十九卷「桃」附方中就指出桃肉和桃仁均有治妇女难产与产后百病之功效。其中写道:「妇人难产,数日不出,桃仁一个劈开,一片书可字,一片书出字,还合吞之即生。」「千金桃仁煎;治妇人产后百病诸气。」那么桃汤里点醋有何妙用呢?原来醋也是产妇在产子时必须要用到的一种中药。《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醋」条指出:「产妇房中,常以火炭沃醋气为佳,酸益血也。」李时珍鉴定,醋具有防治难产的功效:「胎死不下月未足者,大豆煮醋服三升、立便分解,未下再服。」「胞衣不下,腹满则杀人。以水入醋少许, 面、神效。」高国藩先生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评论说:「『难产符』实际是以符篆形式掩盖著的一付防治妇人难产的奇妙的药方。当我们层层剥开它的鬼的画皮,居然看见了道士们在这付符篆的葫芦里卖的却是一剂良药。……中草药作为中国医学科学,其来历十分复杂,但可以肯定,道教早期画符配合中草药治病,也是中国医学科学来源之一。道士是中草药治病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奇异的画符吞符尽管无稽而荒唐,但和以中草药吞服,又有其合理因素,不能一概否定」(参见高国藩:《中国民俗探微》,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

心理疗法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十分信奉上帝,向往天堂,日思夜想要到那美妙的天堂里去享福。后来思虑成疾,得了重病,各种药物和方法都试过了,均无效果,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这时一位高明的医生来给他治病。这位医生让人按照《圣经》及其他福音书中所描绘的「天堂」的样子,建起了一座「天堂」,然后将病人安置其中,并将两名侍候病人的女仆也打扮成「天使」的模样。安详的环境,精美的食物,天使般的人的侍候……,使病人犹如生活在「天堂」里,感到十分舒心和高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病人被单一的精美食物吃腻了,要求调换口味;对单一的环境感到寂寞,要求出去散散心……可这一切都被「天使」制止了,说「天堂」里就是吃这种东西,是不能出去的。最后,这位病人认为「天堂」也不过如此,就要求不在「天堂」里生活,要回人间了。通过一系列的治疗,他的病终于好了。这位医生实在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他利用病人对「天堂」的迷恋心理,对症下药,治好了病人。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引例说:「在纽西兰,有一次,一位僧王在吃完饭后将残肴留置在路边,就在他刚走不久,一些饥饿的奴隶发现了这些剩菜,于是,他没问清楚即囫囵吞下,就在这一瞬间,一位惊恐的旁观者告诉他那些食物乃是属于一位僧王的。」本来,这位奴隶是一位强壮且勇敢的年青人,可是,「当他听完这致命的消息后,全身开始抽筋且胃部发生激烈的绞痛,这种症状一直延续到当天傍晚,他终于不治而死了。」这尽管指的是一些地区民族禁忌的力量,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迷信的巨大力量。在鬼神迷信十分浓厚的社会环境中,利用鬼神来治病就借助于人们的迷信观念而发生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精神的治疗,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除了药巫互用外,巫术治病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因素。在巫术治病过程中,肃穆的气氛,庄严的仪式,威严的巫师,怪异的行动,无不令人肃然起敬、生威,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与刺激,仿佛灵魂被这一切所净化了一番,从而有助于某些疾病的痊愈。再加上人们的鬼神迷信观念十分盛行,患病时总认为是鬼神在作怪,得罪了哪一路神仙,而实际上则是患者心理在作怪,经过以巫治病后,病人就感到造成其疾病的妖魔鬼怪被驱除了,有神灵在保佑自己,心理坦然安静了,这对于身体的康复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巫术治病迷信之所以被一些人认为「灵验」,并不是巫术迷信本身的灵验,而是在巫术治病迷信中就掺杂著药物治疗与心理疗法,在其神秘的外衣下隐含著某些科学的合理的因素。在医学日益发展进步的今天,人们如果认清了这一点,在生病时就不会去求助于落后的巫术迷信了。

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33863.html


你的思维不是中医药的思维。

中药材用性味,不用成分。

退一步讲,讲科学,萃取吧,萃取出来的未必就是有效的那些,我们尚未知道中药材到底是哪些成分在起作用,万一你把有效的部分给扔了呢?

例如酿酒,酿酒就是一种对粮食的萃取,如果你吃粮食是想要获得脂肪和纤维素,而酿酒的萃取则是把你要的东西都给扔了。

万一你在萃取中药材的时候发生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萃取不是什么新鲜想法。五十年代,国家卫生部跟同仁堂合作过萃取实验,主持人就是王绵之。萃取的结果是:提取物的效果还不如废弃物的效果更好。所以国家停止了这个项目。

千万记住一点:中药材不讲成分

你可以不信中医不吃中药,但既然你要吃,就要按中医的法子来吃,不要自己作妖。

比如人人谈虎色变的马兜铃酸,你萃取出来吃它就是慢性自杀,但你要是不萃取,就用水煎煮就没事,因为现代科学证明:马兜铃酸几乎不溶于水。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药材真正有效的成分是什么?其他各种成分又有什么效用?这是现在中医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明白,争议就会永远存在。


一定要原味的!


中药方讲究的是配伍,一味药的作用和几味药搭配煎煮后的作用就不一样了。


先不谈中药. 先谈谈现代科技的保健品.

西红柿.也叫番茄.

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其中茄红素是比较著名的保健品. 如果我们吃整个的番茄, 摄入的不仅仅是茄红素,也包括各类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那么番茄提取物的保健品, 只会提取茄红素.

2019年12月16日, 京东官售227元./30g(历史常年价格在190元左右)

每一粒胶囊含10.6mg茄红素.不适宜少儿,孕妇,乳母.

由于茄红素不怎么溶于水,所以制品含量更高, 我们用番茄酱举例, 番茄酱的茄红素含量约为490~940 μg/g, 我们取大约的中间数750ug计算, 一勺番茄酱大约15g, 其中含茄红素11.25mg

也就是说, 1粒胶囊=190元/60粒=3.17元

番茄酱呢, 番茄酱8元一袋320g, 每15g番茄酱=0.375元.

也就是说, 提取物也许更高效, 但是性价比显然更低.

单就茄红素而言, 每天一勺番茄酱=每天一粒提取物胶囊.

那么回到题目本身, 提取物是不是更好呢?

不一定, 因为茄红素只含有番茄的一种成分, 缺少了番茄的其他有益成分, 比如生吃可以获取维生素C,熟吃可以获取茄红素. 不论生熟都可以获取膳食纤维和其他维生素.

当然了,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获取茄红素, 那么提取物的效率一定更高.

对于唯成分论的受众来说, 也许提取物更好.

对于中药来说, 中药如果是单味使用, 多数情况下提取物的效果更好. 比如青蒿素.

如果是组合成分, 中医本身强调千人千方, 方子的有效成分提取就涉及到复杂的有机化学,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对应的成本来看, 直接煮中药材本身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具体到题主的黄芪, 黄芪通常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 他们的使用和功效也有区别.

你觉得提取物还能实现这种区别吗?


(妄语):你这问题都不成立啊,你这个思维已经不是中医用药的思维了,完全是把中药当成西药研究了,

中医用药有中医用药的原则,中医治病是要辨证的,只要对症什么药都好,不对症什么都不好,可参考①

①《医学源流论?古方加减论》(徐灵胎)【用了没有效果,认为古方不可治今病,这是多么的愚蠢】

①(徐灵胎):古人制方的用意,微妙精详,不可思议。古人制方是有如下的原则:

  1. 审察病情,
  2. 辨别经络,
  3. 参考药性,
  4. 斟酌轻重

正因为如此制方,所以才对所治之病,丝毫不差。

所以不必有什么奇品异术,而对沉痼艰险的重病,投之辄有神效,这是汉代以前的方子。

但是人民群众所患的疾病,不可胜穷,如果一定要每个病都制一方,那是没完没了的?

以古人才有了加减之法,如果所患的病大端相同,而所出现的症状或有不同,则不必重新再制一方,而是在现有的基本方子之内,因其所出现症状的差异,而为之加减

如《伤寒论》中①,治太阳病用桂枝汤,

  1. 若见项背强者,则用桂枝加葛根汤
  2. 喘者,则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 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白芍汤
  4. 更恶寒者,去白芍加附子汤,这些还都是以药为加减者也。
  5. 桂枝麻黄各半汤,则以两方为加减矣。
  6. 发奔豚者用桂枝,为加桂枝汤,则又以药之轻重为加减矣。

①《伤寒论》内容专栏?www.zhihu.com?

www.zhihu.com图标

只有一二味的加减,虽然不改变基本方的方名,但是一定要明白说出其加减之药。

如果桂枝汤倍用芍药而加饴糖,则又不名桂枝加饴糖汤,而为建中汤。它们的药虽同,而用意已经不同了,则命名也不相同了。古法之严如此。

后世的大夫呢,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又想借古方的名头,则用了古方中的一二味药,则即以某方名之。

  1. 如方子里用了柴胡,则即曰小柴胡汤,不知小柴胡之力,全在人参也。
  2. 用猪苓、泽泻,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之妙,专在桂枝也。

掉了关键的药,杂以他药,但仍然用古方的名称名之。用了没有效果,不知自我检讨,有的归咎于这个病不治,有的则归咎于药没用,认为古方不可治今病,嗟呼,这是多么的愚蠢啊!(妄语:胡希恕就惯用这样的伎俩,他自己根本就理解错了,反而把自认为的一些错误思想说成是古人的思想,再把古人否定,显示自己的能耐,贬低古人。对不懂或初学者的确有很大的欺骗性,很多人都被他带沟里去了,不可不察也。)

即使果识其病而用古方,支离零乱,岂有效乎?于是都相戒以为古方难用,不知全失古方精义,不但对治病毫无帮助,反而有害

既然是这样,那应当怎么做才行呢?

我认为∶

  1. 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
  2. 有别症,则据古法加减之;
  3. 如不尽合,则根据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

这样做就能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倍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


严格说金鸡纳霜和青蒿素也是中药提取物,这答案很明显。


提取物提取啥?一味药材里面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哪种是有效成分?复方中各种药材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哪些变化?

不弄懂这些,吃提取物有科学性吗?

现在所谓的有效提取物,是真确定了「有效」,还是只是把比较特殊的可能的「有效」成分提取了?


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最好还是吃中药材本身,不然不好吃,也不饱。

治病救人的中药材,已经确定有效成分的,吃提取物。比如青蒿素。不然浓度不够,不治病。

没确定有效成分的那些,如果已经验证过有效性,当然还是吃中药材。提取物不好使才确定不了有效成分嘛。

没有验证过有效性的中药材。除非没有别的办法治疗了,准备赌一把,否则尽量别吃。


好医生有款药

蟑螂提取物

你是直接吃蟑螂还是喝提取物?


看了几个答案,心里憋了半天就憋了个「呵呵」。

吃中药还是吃提取物,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因为有时候中药管用,而有时候提取物更有效。

所以,选择吃什么,得看疗效。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青蒿素」,青蒿素是黄花蒿的提取物,治疗疟疾的效果很好,但不是所有的提取物都是如此,能有如此好的疗效。想想青蒿素的提取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所以想在中药中恰到好处的提取有效物质太困难了。再简单举个例子,中药的成份有一千种,记成1——1000,1+5+7组合到一起才有用,你想想把成份提取出来,再顺利的找到这个组合这得多大的工程。

另外像中医药这种类似的方子存在于各民族之中。是的,你没看错,尽管别国没有咱们中医这么多讲究但确实存在于各民族中。

这些被总结出来用于治病的植物、动物,也是人类在大自然里挣扎求生经验积累。

那么,中医药有没有用?坚定的回答有用。下面是我的经历。本人喜欢熬夜,有严重失眠,晚上不到两点根本没有睡意,平时也不爱运动。慢慢的身体变差了。今年打算要二胎,怕精子质量不高,找医生打算先解决失眠问题,再修养一阵子,好怀二胎。医生给开的是中成药(怕误导各位,就不提药名了),还没来得及喝,结果一次就命中了。但是药开了,不喝也是浪费,就坚持喝完了,结果失眠不知道好了没(因为睡的很晚,也不在意是不是睡得著),反而是某方面的能力提升了很多。所以,中药效果是能肯定的。

另外中医、中药成了中国的特色学科,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植力度在慢慢加大,偌大的中国难道就没有能人了,还是说能人全在知乎里?国家层面都肯定的东西,反而在知乎圈还是「巫术」?

所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呵呵」。


谢邀。

现在中药材的质量确实参差不齐,但是可以下点力气去学会中药材的鉴别,下点功夫去找质量好的原产地药材。还是可以找到的。

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新概念的「保健品」,提取物啊,破壁粉,什么精华呀,滴丸呀…这一类的有很多。如果是从天然植物里提取的,肯定是有用的,但是来源其实也不好确定,而且价格虚高。

所以我还是推荐买原药材。前提是要做点功课。

另外,研究养生的各位同学,买药食同源类的药材用于养生,是没有问题的,药食同源类的药材都验过无数次了,少量摄入是不会出问题的。

但是,我遇到过一些神人,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在网上瞎搜然后买中药给自己治病,买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毒性、质量如何这些统统都不清楚,这种做法要不得。我认识一位大姐把自己治得一身毒疮,怪吓人的。


反对以上所有答案。中药有不同的制剂,有时候适合吃本身,有时候适合提取物,不可能一概而论。

简单的例子,青蒿素,古人怎么说的,青蒿一握绞汁服,这不是提取吗?只不过古人技术条件有限,只能简单榨取或者酒精溶出比如药酒罢了。能提纯当然更好。

但是反过来呢,吃本身的也是有的,因为第一你不确定什么才是他的有效成分;第二万一它需要几种不同组分在蒸煮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新的产物才有效呢?第三你不确定这个有效成分如果直接抽提出来会不会纯度太高以至于人不好耐受,就好像阿斯匹林来源于柳树皮提取物的衍生物,但是阿斯匹林容易伤胃,要包层糖衣吃一样。这些以古人的理论都是不足以完全解释的。

但是不能解释的东西不等于不能应用,我奶奶这辈子也没听过美拉德反应不妨碍她做红烧肉,而且红烧肉也绝不等于肉煮熟了加糖和酒,因为烧肉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产物的过程,我们可以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但是我们只要知道,严格按照这个工序这个流程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行。所以古代中医很多讲究验方,因为他们掌握的就是一个经验,我按照某某方式把药加工混合炮制以后就可以治疗某某类型的病,再把这个传给徒弟。本质上和我奶奶教我如何烧红烧肉是没有区别的。而在你没有更好的理论去改进这个流程之前,最好也不要随便改动这个已经成熟的方法。


这个问题,因为传统中药材品类很多,服用方式也不相同

题主看我名字,三七小百科,三七就是传统中药材的一种

就以三七来说,服用方式就有这几种:

1.三七粉冲服

这种是以三七主根打粉后,用水冲服,也是现在养生群体最熟知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服用方法也就是直接服用药材本身了,三七主要产地是云南文山和广西等少数名族地区,所以选择上也是有讲究的。

2.三七药膳

如果到过云南的人,有一道菜应该都听说过,汽锅鸡,其实三七汽锅鸡也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药膳,入膳的一半选用三七须根,这也算是直接服用药材本身。

3.三七皂苷提取

三七的药用价值极高,比如三七剪口,一半剪口位置打粉后味道会比主根要苦涩一些,所以剪口位置在比较好的三七品牌中,主要用于提取三七皂苷,用于其他方面。

所以,针对三七而言,本身的药性特殊,服用药材本身或者提取成分,都是可以的,如果要说分辨,那不难,推荐一个网站给你,算是行业里很好的了

什么样的三七才是好三七??

www.mx37.com图标

码字不易,谢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