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支配的或失业的雇佣工人价格低廉和数量众多,一些生产部门出于其本性而更加强烈地反对由手工劳动转化为机器劳动。」——究竟是什么样的生产部门,会喜欢手工反对机器?真真想不出来,希望能得到提点。


资本论中有个例子:蒸汽机是英国人发明的,然而美国五大湖地区内河航运已经普及蒸汽轮,而英国泰晤士河还继续用妇女拉纤。这只是因为用妇女拉纤比用蒸汽轮便宜。


使用手工的成本低于机器生产时且足以满足需求时,生产部门便没有动力去向机器生产转化。机器生产看似「先进」,在逐利者的眼里却是多此一举。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事情——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曲辕犁,在明清时期被人力铁搭所取代,便是由于高产作物传入以及人口膨胀导致缺乏动力。

……经济社会方面,牛耕成本高、耕牛饲养风险大,而铁搭成本很低,人力耕作的费用也相对低廉……

——《再论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铁搭与牛耕》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殷志华 惠富平

总而言之,能赚到钱就好。


这个就是资本主义好玩的地方。

资本家这个东西,在工业化有利润的时候,会进行工业化。而在没有利润的时候,又会去工业化。

资本追的是利润,不是工业化。

事实上,今天很多大型企业的利润,都不足5%.

而摆摊的利润,有时候可以过50%.

工业化不挣钱,资本家自己就关了厂子了。

还有,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机器排斥劳动的过程,工业化越成功,就代表失业人口越多,那么必然有人讨厌工业化。

工业化越成功,也代表无产阶级的力量就越大。

打个比方,八十年代一个汽车厂需要十几万工人。而现在的汽车厂,一个三千人都不需要。

看上去,资本主义的效率提高了,但麻烦也来了,那些失业的工人吃什么??

一方面,工业化越成功,生产力越发达,看起来是好事。但实际上生产力越发达,失业人口越多,那么社会就越不稳定。

一个部门提高生产力,必然要裁员,这样在其他部门看起来,你是给我找麻烦呀。

工业化,就是机器,是不能创造和谐社会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越成功的工业化,就代表自己越失败。

因为,工业化越成功代表著需要的劳动力越少,失业人口越多。

最终失业人口到达一定程度以后,社会会爆发因为购买力不足而引发的经济危机。

这也是资本主义经典的结构性基本矛盾。

事实上,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适大工业生产的,他是一套为小生产者准备的生产制度。

就如在发达国家,在工厂上班工资是不高的,尤其是在大工厂上班,工资低的可怜。

而一些小生产,就是那种个人化的服务业,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价值最大的地方。

就如,在食品领域,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是「各种食神」,是那种「煮饭仙人」「五星级大厨」,不是现代流水线搞出来的垃圾食品,速食面之类的东西。

在服装领域,资本主义崇拜的也不是大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衣物,而是各种手工的奢侈品。

他们宣称,只有手工制作的衣物,才是有温度的。手工定制的产品,才是高等人应该穿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生产制度,就是「小商人崇拜」的模式,甚至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一种「手工崇拜」的意识形态。

我记得,当年看一部纪录片,拍摄一个叫「章丘铁锅」的东西,拍摄者那个跪舔啊。

手工啊,一下一下锤啊,三万六千下啊。

殊不知,现代任何一条生产线生产下来的铁锅,质量都是比这玩意好的。

但是,这些现代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铁锅,愣是没有所谓的「章丘铁锅」值钱。

这种现象,是不是代表著,他们反工业?反对把手工劳动,转化为机械劳动呢?


我有一个真实的,关于这方面的案例。

一个朋友,开著一个化学相关的工厂。因为是化学相关的,所以对工人身体其实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虽然工资高,但愿意来的人并不多,招工成了一个问题。

后来其他行业都开始用工荒,他就更惨了。人手严重不足。工资已经提到再提他经营都有问题的地步了,还是招不满人。

这时候他动了脑筋……从手工工厂转生产线!

算了一下帐,大概需要400万投资。投资之后生产力增长10倍,用工需求只需要原本的四分之一。

简直完美有木有?

然后,他真投了,拿出全副身家!

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生产力是原本10倍了,但他订单量并没有原本的10倍。甚至因为订单没办法达到饱和,他的成本并没有实现他预想中的降低,甚至反而升高了。

GG。

机器大生产、生产力提升,并不等于成本降低。由于每次开机关机的预热成本高昂,某些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订单他不得不放弃,到最后订单甚至比原本更少了。


身为朋友,我只能安慰他:怕啥?趋势是对的,历史总是曲折前行的,偶尔会倒退很正常!生产力牛逼就是一切!你现在只是阵痛期而已,过段时间就好了。

后来过段时间,他被环保部门给查封了。(地方政府懒政)

这下真GG了。


一、没必要,你开动机器生产,和我用人生产差不多

你开工生产多好的人造娃娃

质量和产量质感都接近真人

但是架不住人家衍圣公可以在曲阜县几十万人里边随便选啊

二、成本

在机器刚出来的时候,是很粗糙的,一台机器赶不上一个老绣工

而衍圣公家族周围各个村庄是分的很详细的,有豆芽户、养猪户、白菜户、柴火户等等,一个村几十代人,就干这一件事情,那叫一个工匠精神,而且是免费的

你觉得衍圣公会花钱买你生产的还是自己家里免费的?

三、还是成本,不过是另一种

就是你是一个老板,你所有的设备都是按照人来弄的,换机器意味著你要换工厂构造换水电来源换工位安装···········

就跟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明明很好但是很多老板还是用蒸汽机一样,无他,换太,麻烦了····

就跟衍圣公家族世代研究怎么拍好历代皇帝的龙屁,突然有人说其实现代逻辑学现代哲学更好,你觉得他们会换新的学说吗?

四、就是题主提到的本能

童工工资低,工作效果并不差,那就雇佣童工

利润等于收益-成本

机器的成本大于人工的成本

那就选人工


你要理解这一句话其实也简单。

因为卡尔-马克思是德国人。

有些历史事件中国人不太了解,当是它对德国影响深远。

现在我们把英国视为工业革命的开端,并不是英国最有机会进入工业革命,而是英国坚定的进入了工业革命。

蒸汽机发明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多少国家和中国一样是跃进式,他们都是逐步改进发展而来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工业革命的种子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种子是水力机械化。

这是《农书》中记载的三十绽水利大纺车。出现于宋朝末年。

马克思这样的感慨来源于欧洲历史上两次大暴乱。

荷兰的织花边机暴乱。

德国的鲁尔手工业暴乱。

这两次大暴乱都远远早于工业革命,手工业者针对水力机械化的暴乱,直接摧毁了荷兰和德国开创工业革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次大暴乱,工业革命至少提前200年。

中国的水利机械化是莫名其妙的消失的,当是欧洲可不是这样,他是经历了社会动荡和传统手工业暴乱的。

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小红房子那个是复原罗马帝国时期的水力锯木厂。

后面这个是中世纪的水力锯木厂。

这就是工业革命的种子。

更新

马克思的思想比较深邃,看来举例无法说明问题。

利润总量受市场规模限制。

扩大生产会使利润率降低而利润总量上升。但是生产超过市场规模的承载力,总利润就会降低,继而技术发展停止。

不要只顾著看美女。

手表业为什么发展不出汽车工业这样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

答:手表业的市场承载不了如此强悍的生产力。

其实这个东西就是知乎天天讨论的内卷。

强大的生产力并不只是促进生产,还会会创造失业,由于市场规模限制,继续发展则会导致利润总量下降。行业走向衰亡。

这就是发达国家粉碎机。

英国之所以能够开启工业化,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更不是珍妮织布机,而是殖民战争扩大了消费市场。

生产效率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这个效率就会引起价格战,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比如上面提到的两次暴乱。

你看大街上那些卖衣服的一年跳楼300多次,这就是高效率导致的利润总量下降。或者说市场规模不允许你这么牛逼的效率存在,所以服装店老板一年跳楼300多次。

市场规模控制消费规模,生产效率控制就业规模的复杂关系。

生产效率一旦过了拐点,效率越高、就业越低,继而消费规模会降低。这是一个行业死循环。

日本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他们只能吹工匠精神。日本现在能疯狂的升级生产工具或者大力推进智能化工厂,这怕不是敌敌畏当水喝。日本的市场被美国和中国掐的死死的,市场已经容纳不下日本的生产力了。

行业只有在资本家和工人同时获利的情况下才能发展。

老干妈就是看透了一切的人,全聚德和狗不理包子上市就是正宗的沙雕行为。生产规模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扩展,生产力扩大是会导致利润总量下降的。全聚德用股票把自己绑在利润总量的战车上,这种行为无异于作死。

莫要一提资本论只想到黑心资本家。

这句话说的是一个行业的资本无法增值从而走向衰亡。

这个东西我们一般老百姓接触不到,这个是宏观经济层面资本增值的理论。

以其对应的是陈平的代谢经济学中的:

萌芽阶段

发展阶段

衰亡阶段(马克思说的就是这个阶段)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走入衰亡阶段,比如中国的血汗工厂,就是走向衰亡阶段的企业。

想要避免衰亡两条路。

1、扩展市场,用更大市场来容纳你的生产力。

2、产业升级,脱离这些衰亡的行业。

但是从更宏观的经济层面来说,你要发动三战争夺殖民地吗?

5G扫地车和低收入的环卫工人之间的问题可是不那么好解决。生产效率和雇佣工人数量之间的平衡可是一个大问题。在欧美他们本国人不去做环卫工,当然可以升级。当是在中国呢?这么多环卫工你要如何解决?

你说坚决拥护先进生产力,那么失业潮怎么办?

你说坚决保护工人就业率,那么落后挨打怎么办?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是没有答案的,具体见《资本论》第三卷、第3章。

这是一个,有多个具有反身性的变数,组成的复杂问题。

是无解的。

更新

理论上公有制的帕累托最优仿佛可以解决,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苏联的计划经济就是公有制的帕累托最优。

阿疯:如何评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www.zhihu.com图标

苏联公有制给人民提供的大量产品,被老百姓视之为垃圾,不要大列巴、就要牛仔裤。

这个问题和中国的卖腰子买手机一个道理,其实现在的校园贷和裸贷也是这个道理,商品的价格不是生产成本+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此的论断完全不符合现在的经济现状。

举个例子:

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是富士康的资本家在剥削工人还是美国苹果公司的资本家在剥削工人?

很明显用马克思理论剥削工人的是富士康,那么苹果公司的超额利润是那里来的呢?

太长就不写了,苹果公司的超额利润来自于符号价值

知乎 - 有问题,上知乎?

www.zhihu.com图标

公有制不能解决行业萎缩。

其实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在某些行业生产效率不仅不会继续提高,而且还在退化。不是抵制机械化的问题,而是主动放弃机械化生产转向手工业。

这种经济现象在奢侈品行业非常普遍。


按理说中国人理解这个应该更容易啊,「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比如印度,人口太多,劳动力质量低下供给充足,与其搞工业化,不如继续剥削人力。

实际上这种现象的深刻之处在于点名了资本的本性:只有变化能提升利润或者保证利润不下跌的时候,资本才会去支持这种现象。资本主义并不总是推动技术进步的。


」可供支配的或失业的雇佣工人价格低廉和数量众多,一些生产部门出于其本性而更加强烈地反对由手工劳动转化为机器劳动。「——究竟是什么样的生产部门,会喜欢手工反对机器?

失业的劳动者,数量众多,工资低廉,他们寻求工作,可供雇佣,可供使用,可供支配。

他们物美价廉。有一些企业,有一些行业,由于追求利润的本性,不愿意使用更多机器。

那么,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行业、企业呢?

首先,任何企业,都得雇人,有人工花费;还得置办工具,低级或高级的机器等等,有工具花费。

那么,人工花费,工具花费,两种花费会有比例。这个比例有大有小,各个企业都不同。

其中,有的企业必然人工花费大,比如手工刺绣。有的企业必然工具花费大,比如晶元。

其中,有的企业,可以人工花费更大,或者工具花费更大,两者可互相替代,有所取舍。

比如,在水饺行业,可以手工揉面手工包,或者机器揉面手工包,或者机器揉面机器包。

那么,用哪个方案?就看实现利润=销售数量*(单位价格-单位成本),这个要最大化。

如果,手工揉面手工包,这个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老板就不会更多使用揉面机、水饺机。

亦即,老板是追求利益,并不是追求生产的效率。盖一百栋楼比一千栋楼更好,更发财。

转帖:

运作三年的机器人工厂被迫关门,成本居然比中国工人还高?

日前,阿迪达斯在德国、美国的机器人工厂被迫关门,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你怎么都想不到:成本居然比中国工人还高?

第一,机器人工厂产量太低,完全无法和普通工厂相比。阿迪达斯每年生产四亿双鞋子,算下来每天至少要生产一百万双鞋。然而机器人工厂年产50万双,也就是说至少要近千家工厂才能满足这个产量。由此也可以看出,工人们的生产能力有多强。

第二,机器人工厂的「刻板」。一条机器人工厂的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类型的鞋子,比如这两个工厂只产Boots中底跑鞋,也就是说每出一款新鞋就需要重新研发生产线。要知道阿迪达斯旗下鞋子的类型多达数百上千款,就可以看到人工的灵活和多变是机器人的刻板无法替代的。

第三,机器人工厂研发成本高。仅仅两个工厂,阿迪达斯就多投入了35%的研发经费,毫不客气的说就是在烧钱。中国是阿迪达斯最主要的代工厂,在100万工人当中占很大比例,阿迪不想把钱给中国工人,就要给机器「发工资」,而机器人的成本算下来比中国工人还高。

转帖:

被焚烧的奢侈品库存:请让我骄傲的存在

它们只会被焚烧而消失,却从不会降低身价,让一个底层穷困者来轻易拥有。让一个错误身份的人拥有这些品牌,是对品牌价值的严重贬值。为了保持高端品牌的独善其身,对于库存商品采用集中焚烧销毁的方式,似乎是这些奢侈品牌圈子内的公开秘密。如果打折降价销售,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品牌价值降低,产品再也卖不了高价,可能更糟糕。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今年,英国的高端品牌巴宝莉焚烧了价值2.5亿人民币的库存产品,2017年这一数字是2690英镑,2016年是1880英镑,库存价值连年上升。这种焚烧的方式也同样发生在其他品牌身上卡地亚,万宝龙,路易斯威登,Nike,HM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焚烧可能是个好方法,这些商品的品牌价值很高,但是实际产品价值和成本并不高,作为焚烧成本来看,只是个小数字而已。这对于这些品牌大公司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不用想,每天都能看到。全球化中产业转移一直没停,比如越南血汗工厂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本土全自动化的生产线的成本低,跨国公司当然选择手工而不是机器啦。



原文上下文没印象了,个人觉得是成本吧,机器更新换代和研发的成本很高,如果人力足够便宜那么出于利润考虑就不容易那么早预置自己的成本

比如现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不是机器换不了 是机器贵得雅痞

当然了,一旦某几个龙头实现了大规模低成本机械化,那么他们的人力需求就会大规模下降,其他落后的「原本追逐利润」的人力型企业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从而要么消亡要么实现生产力升级

而这最终也只不过导致了在这个行业,工人们又一次像海绵里的水一样被挤出去,失业或是到其他行业里去了


这里马克思是在做一个极端假设,即当工人廉价到比机器生产的成本还要低的时候,在这时大多生产部门都更倾向采用手工生产


不使用机器而采用人力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前提之一就是失业众多劳动力非常便宜。


就是用人比用机器还便宜,不要纠结具体是什么部门,只要人工比机器明显廉价,资本家就会选择人工。

想要例子也是非常好举的,你看现在哪些工作还是人工作就是了。


中国的建筑业为什么推广装配式这么难?因为有农民工。


很简单啊,打个比方你是炼铁的老板,现在生意好要扩大生产了

一个灰牲口铁匠一天只需要1卢布的工资

一台高炉可以代替100个灰牲口铁匠,但是这玩意儿的建造费用连带维护费用平均下来一天得120个卢布

你现在是个老板,又不是工业党,你的首要目的是盈利,你说同样的产量你选择高炉还是灰牲口铁匠?

至于说为什么出现这种人比机器便宜的情况,一般应该是失业人口太多了,这些人只求找个窝棚饿不死就行,劳动力价格根据供求关系调节已经极其低廉

顺带好像这种事情在你国也有


高速收费站大下岗,除了收费啥都不会的大姐。

你问她。


当其他方面的成本已经无法进一步压缩时,资本家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工人的成本。

比方说,原本手工工场的生产效率并不太高。但只要有一台珍妮纺纱机,不仅能削减更多的用工成本,还能将效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所需的花费,无非是稍多一些的机器安置费和定期维护成本——实际上,与省下的人工成本比起来,这些花费实在微不足道。

也就是说,当生产方式能够成熟应用从而提高效率削减成本时,资本家并不介意取来用。因此要是挤占的工人的岗位,那并不在他们关心的范畴。


这有什么想不出来的,「可供支配的或失业的雇佣工人价格低廉和数量众多」,所以很多生产部门出于其(资本逐利的)本性而更加强烈地反对机器劳动。

你看不明白大概是以为某些生产部门有什么独特的天性而已,其实这里说的天性是资本的逐利天性。

年初口罩行业火热的那阵子,我家一个亲戚就在当地一个厂里钉口罩。

贵州装修和修旅游景点里的山道,建筑材料都是民工背篓背上去的。

大城市路边停车收费不用打表器(不是美国那种投币机哦,看上去很高级的)而弄个人骑电动跑来跑去。

劳动力价格太低导致生产部门不愿意升级机器,在咱们东亚太普遍了吧。

买机器不要钱吗?操作机器的人不要涨工资吗?机器工厂不要重新设计生产和盖厂房吗?运行机器不要水电费吗?

勇敢的心电影里长腿爱德华说箭太贵了,还是爱尔兰人便宜。看什么看,你我都是长腿眼里的爱尔兰人。


资本主义的的实质是对于利润的追求,工业化亦或去工业化都只是到达追求利润的手段而已。

根据最最基础的成本费用率的公式,即为成本费用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在资本主义的萌芽期时,面临是产出的商品质量更重要的数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情况。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入不敷出

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资本才会去支持那些科学家从而加快工业化的建成。这样才能够加快商品制造速度和提高商品质量,才能达成资本主义赚取更多利润的目的。

而在现在这个工业化技术和体系趋近臻至的社会,其实工业化的产能已经远远的大于市场的需求量了,单件商品的利润率已经很低了,在一些行业中甚至已经在5%以下了,完全是靠巨大的需求量来达到少食多餐,呸,是薄利多销才能勉强存活下去。

所以,如果一再的像之前一样大力发展工业化,只会将本就低的可怜的利润率还降低,就没法达到得到更多利润的目的了。

即使在高中的经济政治中,我们也学过,商品的售价与商品的制作时间成正比关系。工业化的结果是降低商品的生产时间来降低商品的售价从而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手工业的特点就是商品制作时间长、产量低从而使得商品售价提高。

So,现在营销推行的什么大师亲手作品(小罐茶,大师做)[doge],都是为了提高利润来达到资本主义的目的。


希望我的这些啰嗦之语能够帮助到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