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均对明朝军事体制不满,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戚继光留下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努尔哈赤则创造了满文。在指挥的军队数量上两者差不多。在战术方面戚继光偏向于防守然后反击,努尔哈赤则喜欢主动进攻。对于军事体制,戚继光创造了一套合理的雇佣兵体制。努尔哈赤则弄出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八旗体制。


虽然我是个戚帅吹,但以战果来说努尔哈赤更强。努尔哈赤单以萨尔浒之战就可以名列一流名将之类的。戚帅的话是达不到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这类人的。戚帅大致连明朝前十都排不上。当然明朝神将也基本都出自洪武永乐两朝,特别是洪武朝。戚帅更多是在军事理论上建树丰富...咋们老祖宗在军事理论上大多偏向大的忽视细节的或者干脆神叨叨的东西,戚帅这两部书纠正了这个问题。军队建设细节很多,所以到了清朝中后期依旧很受用。当然并不是前人都没干这事,如李靖遗留的兵法内容也是偏向这类的,但内容丢失太多了。这位是实战理论双修,文体两开花的大神。


戚继光活著,后金入不了关


努尔哈赤:军事家。

戚继光: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装备军事工程专家。

对比吧


一个字,没法比!

一个纯军事将领和一个所有资源皆可自由支配的领主比战绩是在耍流氓。

但是不比战绩,又怎么比军事能力。


戚继光战术上强。但努尔哈赤作为一代雄主,才能要全面的多。

戚继光战略上是个空白,也没有努尔哈赤的全权。长期对抗还是努尔哈赤优势大。


辽东战场的戚家军,宣大时期的戚家军和抗倭的戚家军是三个不同的军队,戚帅的能力很强的,远兵,练兵的方法在卫所机制奔溃的明末非常有效,而且戚帅属于那种能直接正面击溃敌人的,这可比不堪野战的辽西将门好太多了。吹野猪皮不如吹皇太极呢,这个人的战略厉害,完成了对明帝国的战略大合围,几次入关也极有远见,选择的时机都很不错。但是戚继光需要后方稳固,不管是胡总督还是张太岳,哪怕是魏公公呢,如果是汪太监这样的就更好了


两人都不弱。 不过我投 努尔哈赤一票把。


戚继光的敌人是一帮海上流寇和衰落了的蒙古部落,努尔哈赤的对手是世界头号强国大明,你说谁更厉害?


浑河之战4000戚家军+3000白杆军,对阵数万八旗军,在援军相继被后金军堵截,后方畏战不敢继续援助的情况下,打的八旗贵族们几近崩溃,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跟八旗军短兵相接依旧胜负未分,直到后金方面援军到达才被击败。

此战后金方面以绝对优势兵力也仅仅是取得了惨胜的结局,努尔哈赤本森对浙兵和土司兵的评价也是深感劲历。孰强孰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戚继光在的话,打努尔哈赤是降维打击,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和行动太超前了,驻守蓟镇16年,平安无事,相反李成梁的辽东越打,努尔哈赤越壮大,还算不上正规的戚家军在浑河之战都可匹敌后金了,结果可想而知


不好意思,那是降维打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