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四大流派之一。

第一代,华生,一切皆习得。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机把他们训练成不同的职业,可以是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是乞丐和贼,不管他们的天赋、兴趣、能力以及血统。

第二代,斯金纳:强化理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后果强化而来。

第三代,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由观察学习而来。交互决定论。

现代的行为主义,已经和认知心理学相结合,演化为认知行为主义。

人的行为是由个体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交互决定的。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引用百科的一段定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它可区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古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亨特、拉什里和魏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班杜拉等。

然后,就不再展开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你是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那么向你老师请教或和同学们讨论,可能是更好的做法;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那么读读百科好像也基本满足了,基本的脉络也都有了。如果再想往前一步,可以再继续去深挖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去了解他们推崇的人、他们同时代的人,他们提出了什么观点。

注意他哪个时代出生的人物,大家会高估同一个时代天才的数量,却会低估人类历史上天才的智慧。

如: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以及他的「斯金纳箱」

如果还想再深入了解,这时候可以读读心理学的教材,如《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这本书的第二篇,行为主义。书中分为三章讲述早期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读完后相信就能解答你心中的疑问了。在这里还插个题外话,当年我学《心理学史》时这门课就差点补考了,自此开始重视历史,开始重视学科史。也才真正稍稍明白「史以明鉴」的意义,不了解历史时代背景,怎么知道这位心理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思想,再到学科史,不了解学科史怎么学一门学科。当在历史背景下看待一位大人物,你才会视野更开阔,也可能了解他所提观点的原因或局限性。这在知乎问答《作为一个初学者,如何从入门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中我表达了当年专升本学心理学时的沉痛教训,所幸教训后得以「大彻大悟」。其实在知乎也有另一个问题《学习学科史的意义何在?》,可惜到现在还没有太多的回答,希望有更多大佬贡献优质的回答,使得更多人重视学科史。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2版)京东¥ 31.90去购买?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二篇,行为主义

如果你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建议一定重视对待《心理学史》这门课。如果是业余爱好者,要读教材类的书籍可能会感觉枯燥,啃不下教材。那么,其实要厘清整个心理学发展脉络和心理学人物关系,也是有一些适合面更广的轻松诙谐的书籍的,如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的新书《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一起感受一下吧:

斯金纳的鸽子,桑代克的猫,洛伦茨的鸭子水上漂;斯佩里的脑,哈洛的猴,巴甫洛夫小狗腮腺来一刀;你一刀我一刀,皮亚杰的孩子自己教。托尔曼的老鼠走迷宫,苛勒的猩猩吃香蕉。华生的小孩怕白毛,弗洛伊德荣格关系糟,还有一位班杜拉,充气娃娃玩得乐陶陶。

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迟毓凯新书,轻松读懂心理学京东¥ 49.30去购买?

最后,作一小结。心理学专业学生,向你的老师请教或和同学们讨论。重视学科史,理清行为主义发展脉络,再深入学习。心理学业余爱好者,读读百科基本上也能对行为主义有个大概了解,想继续挑战也可读读《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当然读轻松诙谐的也可以,如《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以上,个人的一点小拙见。


延伸阅读:

行为主义心理学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图标作为一个初学者,如何从入门到系统地学习心理学??

www.zhihu.com图标刚高考完,就有些学习意愿超强的朋友问我…?

www.zhihu.com图标学习学科史的意义何在??

www.zhihu.com图标推荐几本心理学书籍??

www.zhihu.com图标

略表拙见

行为主义围绕「强化」,如斯金纳箱,小白鼠的实验,箱子有按压杠杆,触到后就会出来食物,当饥肠辘辘的小白鼠在箱里东碰西摸时,碰到了按压杠杆,OMG,美餐一顿,一段时间后,老鼠在箱里获取食物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why?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联系到人身上,为什么儿童会说话→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慢慢的强化促进了语言体系形成。

反之,强化不得,就会消退,所以孩子有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指导意义。

还有斯金纳箱的鸽子实验,不给鸽子固定喂食,而是箱子里面有固定部件,鸽子碰到可能有食物,也可能没有食物,这里食物就是随机强化,促使鸽子不停的去碰部件,仿佛有瘾了一样,so联系到人身上,为什么会不停刷手机,for有一种随机不确定的强化存在→你不能保证每时每刻会刷到搞笑的、劲爆的消息,但你相信在下一秒可能会遇到,在这种随机强化下,你开始不停的刷上瘾了!

关于强化,还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 直接强化

上面提的斯金纳实验基本都是这种

2 自我强化

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我要努力赚钱,完成了,自我效能感有了,恰饭来自我奖励一下吧,进一步强化了努力工作这一行为相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间长了,一事无成,导致自我否定,进一步强化,我就是个菜鸡,啥都不想干。自我强化通常是依靠自我的标准而来,这也提醒了我们,有些时候,对自己要求的低一些,或许生活会更开心有哦!

3 替代强化

通过选择性观察注意→视觉表象保持→大脑进行动作复现→强化的动机决定自己要不要有该行为,如电影中看到抢银行的歹徒被逮捕了,你从他身上看到该行为的严重后果→坐牢,于是你放弃了强化该行为的动机,即你虽然看到了,但你没有做,关键在于榜样的行为有没有得到强化,因为榜样受到了社会抵制,并未获得强化;你看了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的稀里哗啦,于是你开始模仿他们,生活中对人多一些奉献,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码字行为需要点赞来强化一下^O^


小白鼠如果走错路线,那就电它。走对了,那就奖励它。行为主义认为,通过惩罚和奖励,人的心理可以塑造。


上图文本参考:

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先生(创建人):约翰·华生 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代表

刺激-反应理论S-R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赫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工具性条件作用) 迷箱实验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①强化(鼓励) 正强化(实施奖励) 表扬

负强化(撤销惩罚) 逃避条件 看见垃圾绕道走

逃避条件作用 听见喇叭躲开

一级强化 基本生理需要

二级强化 社会强化

信物强化

活动强化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原则) 先..再…

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

有效的激励是很好的学习诱导;

③消退(无强化)

④惩罚 正惩罚 关禁闭

负惩罚 禁吃零食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 目的不同 阻止不良行为 激励良好行为

动机不同 表现不良时 表现良好时

后果不同 不愉快 愉快

惩罚要与强化结合起来使用

行为工程学 通过外部操作制约,控制人类行为

第4章工具性条件作用/42 奖赏和强化/44

惩罚/50

工具性条件作用中的常见现象/54

先行刺激和反应在工具性条件作用中的作用/61

工具性条件作用中的认知和动机因素/63

第5章工具性条件作用的应用/66 行为主义原理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67

应用行为分析/76

教学目标/81

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84

掌握学习/85

何时运用行为主义技术最为恰当/87

托尔曼

沃森 心理仅是行为的副产品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联结-试错说) 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说 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联结公式:S(刺激)-R(反应)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先行动后根据结果调整策略

学习规律 主律 准备律 准备则满意

练习律 应用律

使用律

练习会加强

效果律 满意则加强

副律

猫与谜题箱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规律 刺激获得

刺激消退

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

信号系统理论 第一信号 直接作用感官

第二信号 语言文字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30

经典条件作用/31 应答性行为

行为主义假设和经典条件作用的教育启示

一、兴奋和抑制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五、动力定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波波玩偶实验 对狗也适用

参与性学习(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 榜样表现出行为

注意

保持

动作再现

动机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榜样强化

自我强化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内容来源网路


有的人认为专门谈心理就感觉到了不真实。

就像量子学一样,不能专门看,而是要一个能触碰的拐杖。

就是要通过行为当那拐杖来表现出内心的。

如果没有那拐杖,那量子学也许会更真实一点,但是难以服人。那心理学也许会更,但是难以服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