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来源于无知,有深厚历史基础和素养的人不会说出偏激的言论。对本国历史稍有温情与敬意者,也不会对我们的文化与英雄事迹大加鞭挞。史观有偏差,亦可在平和的氛围中继续交流。屁股坐歪了,则往往会偏执于一家之言,难以听取新的意见。

从目前市面上可见到的历史科普读物来看,大多数都强调了文学性与艺术性,即便是为求真实去看原始史料,也难免会受编撰者立场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要消除偏见,显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所以要保证对历史的客观看待,首要是保证历史事实的准确清楚。我们不能全然相信史官会秉笔直书,所以要用二重乃至三重证据相互印证,包括出土文物,当事人回忆,天文地理资料等诸多证据,一系列多学科的互动,我们才能有机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找到那一缕微光。

还原真相终究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客观的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了。懂得从宏观角度去辩证的看待问题,知道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人物也不是非善即恶,能够有一些自己的理性思考,这样网上的那些朝代粉和键盘侠们也就能少很多了。国民素质尚需提高,我也期待著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历史的偏见性,在我看来是无法被消除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历史是过去的存在被现在的人所解读,而人往往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在独立的个体身上表现的往往会是特有的,如他的感知、认知。这是在一个非常短的周期内(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形成的。

那么对于个人去解读历史,用相对客观的眼光去评判,那么不会建议刚开始就去解读近代的或者是争议性比较强的人物,在整个过程中,你所接触到外界的信息是庞大,太多的干扰存在会影响你整个人的思绪。

在具备足够的历史基础之后,对于一件事的理解,是前后联系去看的,一个王朝的覆灭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的,他是有一定的铺垫,再到发展,经过高潮,最后落幕。整个过程是十分密切,且有意思的。

如果有人说历史就是这样或那样的,那他一定是在吹牛。哪怕是一个见证者,他也无法说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的认知决定了他对整件事的印象,超过认知的部分,他是无法理解的,更何况是记录。所谓历史记载在一开始可能就偏离了轨道,那么猜测就会在整个解读过程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


后人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更多的是猜测和对历史文献历史文物的研究。历史是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拿中国古代史举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任何专家学者都不能百分百肯定它的真实性,这就是我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史,因为它充满未知性,只要对历史心存敬畏,认为每一段历史都可能只是后人的妄加揣摩,并无人可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存在的,历史就不存在偏见。


有一门学科叫「史学概论」,可以了解一下。


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抛下脑中一切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纯粹的了解事件始末,而不去追究对错。不要带有个人情绪的分析事件发展原因,分析他们的性格,不要带有个人情绪。


创建新的历史

自己保持一颗纯真本心,同时对任何历史都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尽量不用偏颇的眼光和价值观去看待历史。


用客观的,相对而论的眼光看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