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政治大佬解答


谢邀。省却概念的陈述,直接举例简要说明:

1.虽然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且"上"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下";但"上不直接等于下",上"在相对于"更上"等情形时才是"下,这表明,"上"与"下这个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以斗争性为前提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三国时期的张飞是不可能与宋朝的岳飞到一起干仗的,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是人们对胡拉乱扯者的嘲讽。所以,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也不存在。

总之,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又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就是对矛盾基本属性关系的正确概述。


可能过了时效,不过还是尝试回答一下。

首先讲一下为啥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包含了两方面,矛盾的两方面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的两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性的,也就是说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详细地说,当矛盾解决时,两个事物变成了一个事物,或者他们一同消失,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解除。而在矛盾的一方向另一方转化时,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主要指的是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的,也就是相互排斥的。这种对立是矛盾的本质,只有存在对立,才称得上矛盾。否则,这两个事物可能就是同一个内容的两个形式。(此句存疑,可能存在误读)

之后讲一下为啥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您疑惑的点应该在绝对的东西为什么会寓于相对的东西,这实际上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区别。

矛盾的斗争性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很多事物都存在对立。但是这不影响斗争本身是绝对的,完全不同的一对事物之间,只要存在对立,便有矛盾。也就是说,矛盾的内容是基础性的。同时,矛盾的斗争性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矛盾的斗争形式是会发生改变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个具体的条件下,只会有一种矛盾的斗争形式,即使会发生改变,也会受到条件的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斗争形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矛盾的斗争形式是受到条件影响的。矛盾的斗争形式、规模会受到矛盾的同一性的限制。

个人观点,可能存在谬误,不过似乎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什么是矛盾?矛盾是事物构成的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实际上任何一对矛盾都有一个共同的大背景。比如一座山有阳面和阴面一对矛盾,但是还有一个底平面。没有阴阳矛盾的对立就没有这个事物的存在。所以,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是随著这个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著事物的消亡而消亡的。矛盾存在同一个事物的内部,有著同一个大背景。分析思维哲学把大背景简化掉了,但是我们在认识矛盾的对立的普遍性是不能忘记它的同一性。中国哲学的阴阳概念就比较重视矛盾的大背景,考虑问题就比较复杂。阴阳的背后还有一个太阳,三点成一个面,一个面加上时间就形成一个立体观念。而矛和盾两点成一线,加上时间也就是一个平面。所以西方哲学是一个平面观察法,中国哲学是一个立体观察法。详细论述请看一下我写的《系统逻辑思维》一书吧!团结出版社正版图书网上有售,留一个邮箱给你发电子版的。


高中政治教材是扯淡,苏联搞思想控制的遗留,能考试就行了。

想学马哲建议读原著


我也在苦恼这一点所以查阅很多资料顺便挖到了这篇问题,马克思主义虽然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有矛盾,矛盾存在是有条件的,就是同一性属性,只有处在统一体之内的事物才存在矛盾,而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不存在矛盾,马哲里的矛盾是基于辩证逻辑的矛盾,和我们平常所想的矛盾应该还是有所区别的,我想如果我非要一个确定的答案,那就是忽视事物的发展和对立统一,我就是形而上学吧( ̄ε(# ̄)Σ


同一性是相对的特殊的有条件的,矛盾性是普遍的。这个你已经提出来了,就不再多做解释。

这个命题其实没问题,我们需要把这一些词语搞明白就行,「寓于」的意思是「蕴含在xx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换句话说就是,同一性体现斗争性。

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相对性也体现了绝对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体现了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也体现共性。同样的逻辑,矛盾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么解释,应该能理解理清逻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